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爱莲说》是宋朝周敦颐写的脍炙人口的名篇。文章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充分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和对那些追逐荣华富贵、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关键词:质疑;教学;质量;体会
《爱莲说》是宋朝周敦颐写的脍炙人口的名篇。文章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充分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和对那些追逐荣华富贵、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这篇课文是传统的语文教材,在诸多文言文中占有重要地位。它的知识点多,思想内容深刻,初中生学起来难度很大。如何使学生既能掌握丰富的基础知识,又能理解深刻的思想内容呢?我首先确定了文章的重点:掌握实词的意义、用法;准确翻译文章,并理解其深刻的含义。其次,确定教和学的方法:教师点拨,学生讨论以及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再次,设计科学的训练方法,加强练习,巩固知识,掌握技巧,学以致用。具体环节如下:
一、阅读
听、说、读、写是语文课的基本要求,其中的读就是指学生的阅读能力。它包括快速、准确,流利地朗读文章,也包括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开拓思维,分析解决一些具体问题。因而,“阅读”这一环节至关重要。那么,怎样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呢?我认为就是让学生多读多背,古人云:“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它可以帮助学生品味文字的优美,领悟文章的奥妙,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文言的语感,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这篇文章生字和多音字多,疑难句多,针对这种情况,在阅读时,首先扫清文字障碍;其次,按照文言文短暂停顿的要求,准确朗读课文。例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由于受前两句“晋陶渊明独爱菊,世人皆爱牡丹”的影响,学生往往读成“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显然是错误的。这时,就启发学生作者是爱莲花呢,还是爱莲花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格呢?应按文章朗读准确。第三,边朗读边思考:课文体现的思想内容是什么?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为配合学生思维,初步理解课文,根据莲花的外在形象,用电化教学手段把事先做好的课件投影到大屏幕,使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莲花的外在形象理解到内在气质。这样,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使学生对莲花的君子品格有了初步理解。达到了阅读的目的,从长远看,也为学生以后的自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讲析
在讲析这一环节中,我废止了传统的串讲法,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讨论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动口、动脑解决问题。
这一环节重在引导,而引导的主要方法就是“善”问。教师根据教材的重点和学生的所惑之处设置一些目的性强,难易适当,新疑别致,有思考和讨论价值的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共同讨论,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促进生生互动。如:1.文章哪些语句是直接描写莲花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既然文章以莲花为歌颂对象,为什么几次提到菊花、牡丹?其作用是什么?3.文章的最后一段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你能体会它的作用吗?4.请联系社会实际,谈一谈你对莲花君子精神的理解。通过一系列问题,不仅把整篇贯穿起来,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最佳状态,使学生掌握了艰深的思想内容,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从而自然导出了本文的表现手法:托物言志。
总之,在讲析时要从能提挈全文的词语、句子入手,理清“文脉”,突出“主旨”,把思想内容的分析,优美语句的欣赏以及学法的指导有机结合起来,但分析不宜过多,点到为止。
三、训练
“练”是语文教学落实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的基本途径。有人说:“练的质量有多高,语文教学的实效就有多大”。这种说法是恰如其分的。那么,练什么?怎么练?我认为“练”无论从哪个角度讲,都应该是知识的巩固,是“阅读”和“讲析”的延伸,是优化学习效果的根本方法,而不是简单的、机械的重复。它包含练的内容丰富,题型多样,层次不一,角度多变。为此,我设计练习如下:断句,解释实词,翻译重点句子,理解其深刻含义,根据文中莲的形象、气质加以想象,把本文改为优美的抒情散文等,使学生思维灵活,思路开阔,做题迅速,答案准确。
总之,通过训练这一环节,引导学生以理解促巩固,以温故而知新,达到“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的效果。
以上三个环节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它们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这样,既注意了知识的传授又重视了能力与素质的培养,更体现了文言文教学方法的改进。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将多媒体教学运用于文言文教学之中,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再借鉴一些愉快教育,情境教学的思想和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种种感官,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习效率,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质疑;教学;质量;体会
《爱莲说》是宋朝周敦颐写的脍炙人口的名篇。文章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充分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和对那些追逐荣华富贵、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这篇课文是传统的语文教材,在诸多文言文中占有重要地位。它的知识点多,思想内容深刻,初中生学起来难度很大。如何使学生既能掌握丰富的基础知识,又能理解深刻的思想内容呢?我首先确定了文章的重点:掌握实词的意义、用法;准确翻译文章,并理解其深刻的含义。其次,确定教和学的方法:教师点拨,学生讨论以及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再次,设计科学的训练方法,加强练习,巩固知识,掌握技巧,学以致用。具体环节如下:
一、阅读
听、说、读、写是语文课的基本要求,其中的读就是指学生的阅读能力。它包括快速、准确,流利地朗读文章,也包括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开拓思维,分析解决一些具体问题。因而,“阅读”这一环节至关重要。那么,怎样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呢?我认为就是让学生多读多背,古人云:“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它可以帮助学生品味文字的优美,领悟文章的奥妙,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文言的语感,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这篇文章生字和多音字多,疑难句多,针对这种情况,在阅读时,首先扫清文字障碍;其次,按照文言文短暂停顿的要求,准确朗读课文。例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由于受前两句“晋陶渊明独爱菊,世人皆爱牡丹”的影响,学生往往读成“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显然是错误的。这时,就启发学生作者是爱莲花呢,还是爱莲花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格呢?应按文章朗读准确。第三,边朗读边思考:课文体现的思想内容是什么?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为配合学生思维,初步理解课文,根据莲花的外在形象,用电化教学手段把事先做好的课件投影到大屏幕,使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莲花的外在形象理解到内在气质。这样,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使学生对莲花的君子品格有了初步理解。达到了阅读的目的,从长远看,也为学生以后的自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讲析
在讲析这一环节中,我废止了传统的串讲法,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讨论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动口、动脑解决问题。
这一环节重在引导,而引导的主要方法就是“善”问。教师根据教材的重点和学生的所惑之处设置一些目的性强,难易适当,新疑别致,有思考和讨论价值的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共同讨论,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促进生生互动。如:1.文章哪些语句是直接描写莲花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既然文章以莲花为歌颂对象,为什么几次提到菊花、牡丹?其作用是什么?3.文章的最后一段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你能体会它的作用吗?4.请联系社会实际,谈一谈你对莲花君子精神的理解。通过一系列问题,不仅把整篇贯穿起来,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最佳状态,使学生掌握了艰深的思想内容,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从而自然导出了本文的表现手法:托物言志。
总之,在讲析时要从能提挈全文的词语、句子入手,理清“文脉”,突出“主旨”,把思想内容的分析,优美语句的欣赏以及学法的指导有机结合起来,但分析不宜过多,点到为止。
三、训练
“练”是语文教学落实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的基本途径。有人说:“练的质量有多高,语文教学的实效就有多大”。这种说法是恰如其分的。那么,练什么?怎么练?我认为“练”无论从哪个角度讲,都应该是知识的巩固,是“阅读”和“讲析”的延伸,是优化学习效果的根本方法,而不是简单的、机械的重复。它包含练的内容丰富,题型多样,层次不一,角度多变。为此,我设计练习如下:断句,解释实词,翻译重点句子,理解其深刻含义,根据文中莲的形象、气质加以想象,把本文改为优美的抒情散文等,使学生思维灵活,思路开阔,做题迅速,答案准确。
总之,通过训练这一环节,引导学生以理解促巩固,以温故而知新,达到“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的效果。
以上三个环节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它们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这样,既注意了知识的传授又重视了能力与素质的培养,更体现了文言文教学方法的改进。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将多媒体教学运用于文言文教学之中,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再借鉴一些愉快教育,情境教学的思想和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种种感官,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习效率,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