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的“提问”成为政治教学的风景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imei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在新的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情况下,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但在实际教学改革中,笔者发现课堂改革的浓度仍有待提高。仍然停留在老师提问,学生回答的阶段。我认为,我们应该在教学中不断尝试,力求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把新课改进行到底。
  关键词:课堂教学改革;学生提问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广普及,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也要不断改革,与时俱进。可是,一旦深入老师的课堂,就不难发现,新课程改革仍然只是停留在起步阶段上。因为在课堂中老师扮演的仍然是主角,只不过是形式更为隐蔽而已。课堂上看似很热闹,老师不停地提出问题,然后学生分组讨论,后提出问题的答案。看起来学生很主动,但是学生的思维还是掌握在老师手中。老师总是不敢真正地放手给学生去提问。学生并没有真正实现自己的主体地位,没有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如何将老师问转变为学生问,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我在教学中不断探索的问题,正如爱因斯坦所言“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培根也曾经说过:“如果以肯定开始,必将以问题而告终;如果以问题开始,必将以肯定而结束。”可见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性。而我们老师目前传统的备课思路还是在思考如何教,如何设置一个个精致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进而解决问题。很显然这样的改革是不够深入的。我们应该思考:如何让学生尽情发问,从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然后讨论问题,解决问题。这就应该对自己的备课思维来一个彻底的改革,不去思考老师如何教,而去思考学生如何学,因为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说,首先是学生学,而不是老师教。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也努力把自己“教”的过程转变为学生“学”的过程。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在教学中不断尝试,颇有收获。
  例如在教学“公司的类型”时,我便尝试将课堂完全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来提问。学生就在课堂上提出了很多的问题:如什么是公司?公司有哪些类型?更有学生提出了联系实际的问题:我县有哪些公司?这样的经营方式有何优点?这些问题的提出,其实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前要做好充足的准备,防备学生可能带来的各种各样的“袭击”。由此可见,发动学生来提出问题无疑对老师的压力是加大了。
  当然,学生要能提出问题,这也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我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就不断地给学生讲一些提出问题的方法:如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学习这个知识有何用?如何用?等等。
  提出问题,只是课堂教学的开始,同样重要的是解惑的过程,这个过程并不是简单的学生问,老师答。相反,老师这时应时刻提醒自己,不能包办代替,只要学生能解决的问题,老师坚决要把“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尽情展现自己的风采。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老师是旁观者、可有可无的人物。此时的老师思维应该更敏捷,去捕捉学生探讨过程存在的问题,并把教学的重点加以解决。此刻的老师才是一个真正的开发者、引导者、组织者,这样的教学过程也才真正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比如,在谈到我县鲜禾制鞋有限公司的有关情况时,让学生讨论,这个公司是股份有限公司还是有限责任公司,学生争论很大,后来在老师指导下,学生继续进行自主讨论,课堂气氛特别浓厚,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答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一个探索者的成就,获得自主探索的成就感。
  越是这样大胆的放手教育,越是发现学生身上有无穷的潜力,他们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我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欣喜地发现,原来学生可以提出很多的有深度和价值的问题,不仅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同时也有利于我们老师的成长,可能这就是教学相长吧。衷心地希望这样的教学方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教学之中,以更多地培养有主动性、创造性的人才。
其他文献
民族音乐学家对城市音乐的关注与研究是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的,主要集中在对城市移民音乐的研究,通过都市化与工业化进程来研究那些从乡村及国外迁入的移民音乐文化。学者们关于城市音乐的研究,是通过对许多不同类型的社区音乐实践活动的研究来实现的,不同的社区音乐建构了整个城市音乐体系。美国民族音乐学家斯洛宾(Slobin)从对西方社会中的移民音乐文化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亚文化、主文化与跨文化”三层文化理论。
摘要:事物说明文重在介绍事物的特征,而事理说明文则重在揭示事物的本质。所谓“事理”,就是与事物有关的某种道理。  关键词:事理说明文 逻辑顺序    事物说明文重在介绍事物的特征,而事理说明文则重在揭示事物的本质。所谓“事理”,就是与事物有关的某种道理。如何写好事理说明文呢?我们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一、把握好事理的说明对象  首先要弄清是写事物说明文还是事理说明文。弄清说明对象可以从审题入手。如
在中国交响乐团音乐季“龙声华韵”系列音乐会——“中国音乐学院交响作品音乐会”上,听到了作曲家金湘教授创作的《冥——笛子与交响乐队》,随后看了这部作品的总谱,引起了我的兴趣和思考。金湘是一位功底深厚的作曲家,对20世纪作曲新技法进行着不懈的探索,在歌剧和交响乐领域中勤奋耕耘,连年来新作不断。《冥》创作于1994年,由日本广岛交响乐团委约,在亚洲艺术节上首演,这次演出是国内的首演。  《冥》选用了中国
摘要:在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思想品德课必须与时俱进,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更加贴近社会、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内容,而时政教育恰似一潭“活水”为思想品德课注入了无限生机和活力。本文试从加强时政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当前时政教育存在的几个误区及提高时政教育实效性的策略三个方面来谈自己的思考。  关键词:新课程 初中 思想品德 时政教育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为学生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兼具思
2019年5月10日,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承办的全国“音乐课堂变革与学校美育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北京开幕。来自北京市等17省区市音乐教研员、部分高校教师和出版社代表,以及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20个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教师近三百名与会者參会。会议以“让每个孩子的心里都有音乐”为主题,全面展示了中国教科院艺术与国防教育研究室主任许洪帅主持10年的“顺序性音乐教学”科研成果《让每个
和21世纪之交的严肃音乐界,好像出现了一股东亚作曲家的潮流,又仿佛涌现出一批女作曲家的群体。而生于澳大利亚、祖籍福建的女作曲家林瑞玲(Liza Lim,1966—),正是这两者的汇流。现代派和后现代派之交的严肃音乐界,诞生了以费尼豪(Brian Ferneyhough,1943—)等为代表的新复杂主义,与之相对的则有以帕特(Arvo P?覿rt,1935—)等为代表的简约主义。以格里塞(Gérar
2017年12月8日,由中国文联、中国音协、西藏自治区文联主办的“格桑花开新时代——美丽西藏采风原创歌曲演唱会”在北京中国剧院举办。演唱会首演了17首新鲜出炉的原创歌曲,像是一束采自雪域高原的格桑花,献给伟大的新时代。  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李屹,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赵实,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左中一、李前光,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陈建文以及汤恒等中宣部有关方面负责人、主办方负责人
摘要:运用“从对面曲揣彼意”的表现手法,表现怀人思归这一主题的诗歌,跨越了历史的长河,历久弥新,历代诗人赋予了它鲜活的生命力。  关键词:表现手法;怀人思归    《古诗十九首》中的《涉江采芙蓉》是一首游子思乡之作,诗人为表现游子思乡的苦闷,巧妙地采用了“从对面曲揣彼意,言亦必望乡而叹长途”(张玉谷《古诗赏析》)的“悬想”方式,从而营造出了“诗从对面飞来”的绝妙虚境。诗歌一开始写留在“旧乡”的女子
代序——从中国新音乐创作的“井喷式  爆发”到理论研究的“涓涓不壅,终为江河”{2}  在经历了长期的封闭之后,我国采用西方现代作曲技法与中国传统素材、技法相结合创作的严肃音乐,自20世纪80年代起得到了“井喷式的爆发”。然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重新审视学习传统和借鉴西方,创作出具有中国精神和时代风貌并可以与世界进行平等对话的音乐作品,是每个中国作曲家和理论家必须面对和回答的问题”。{3}为
摘要:评判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整合的真伪关键在于两点:一,学生是不是处于主体地位,是不是教学的中心;二,教师是不是发挥着主导的作用,有没有进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设计,能否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实现知识的建构。笔者以自己的教学实践为案例,谈谈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整合意义下的“探究性”教学模式。  关键词:信息技术 大学英语 整合 探究性 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质与落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