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內科学教学中,病案教学法对于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丰富学生的医学知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是以病案为教学对象,以问题为切入点,在探究问题原因和寻找解决方法的过程中,使学生构建完整知识体系的教学模式。因其所具有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创新性,它已经成为内科学教学的主要趋势。本文以病案的概念入手,分析病案在内科学教学中应用措施。
【关键词】病案 病案教学法 内科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R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199-01
第一、病案的定义及病案教学法的意义。
在临床工作中,医务工作者用来记录病患疾病的发生过程、演变、预后、诊断手段、治疗过程、效果及转归的原始档案就是病案。病案并不是一个新鲜的名词,它在中国历史上可以说是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甲骨文时期,原始的甲骨文中已经出现有关疾病的记录,这可以说是病案的雏形。真正意义上的病案则来自于《史记》中的记载,其中淳于意有关“诊籍”的记录,再现了中国古代医务工作人员的工作流程。1953年,中国国家卫生部将诊籍、病例、治疗过程等统一命名为病案。病案是医务工作者对于诊治经验和临床实践的重要记载和总结,对于后来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所以受到了医界和学界的重视。
病案教学法在内科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它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内科学理论具有非常明显的临床特性,需要大量的实践。其理论内容具有枯燥、抽象、深奥、晦涩的特点,学生需要较强的定力和耐心才能够进行学习。这大大地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而病案教学法以真实生动的病案为例,学生很容易参与其中,由被动的接受到主动的学习,由枯燥的理论到生动的案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收获的不仅仅是医学知识,更多的是作为医者的责任心和荣誉感。其次病案教学法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于内科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其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内科学的教材比较注重知识结构的模块化和知识点的典型性,其逻辑性和复杂性则有所减弱。再加上内科学的理论比较抽象,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所以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时候往往比较头疼。而病案教学法的使用则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它强调了临床表现的因果关系,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在一起,体现出临床医治的诊治规律,使得学生对于知识点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最后,病案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弥补临床实践的不足。内科学是无数医务工作者在长时间的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对于人体疾病的反复研究和验证而得出的有效的规律性的总价。它是对于临床实践的高度总结,如果没有临床实践就没有内科学理论的丰富和完善。但是随着医疗活动的市场化,内科学教学已经无法安排更多的临床实践来满足教学工作的需求。但是病案教学法则能够有效地弥补这一缺憾。它通过相应的案例和问题,设置生动的教学情境,使学生通过分析得出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提高学生临床实践的能力。
第二、以问题为基础的病案教学法在内科教学中的应用。
1.授课前。对于初学内科学的学生而言,理论知识过于深奥和抽象。所以在授课前加入与讲授内容有关的临床案例,可以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例如在课堂开始前,先选择特点比较突出的病案,或是生活中比较接近的案例作为本次课堂的讲授案例。老师可以先介绍此案例的特点、临床表现、部分实验数据等,对于治疗过程、用药剂量等暂不告诉学生,并提出一个与讲授内容有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在课程内容结束之后,让学生根据所学到的知识来分析之前的案例,试着提出诊断过程、治疗方向等。这种教学模式继承了传统教学模式思路清晰、内容充实的优点,使得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和重点记忆所学到的知识。同时,一堂课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学生的学习和思考都围绕着这个中心进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
2.授课中。在学生对于内科学的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教师可以运用案例教学法来锻炼学生的临床思维和实践能力。在讲授某个疾病之前,教师可以将准备好的病案发给学生,然后让学生进行分组,采用小组合作诊治的方式来进行。每个小组经过讨论和集思广益之后,得出自己认为的最佳治疗方案,教师对此进行点评和总结。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加强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
3.授课后。在百人以上的大课堂中,学生对于内科学的知识已经有了一定深度的理解之后,案例教学法的使用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和学习负担。在详细讲解课程内容之后,在最后的十几分钟内,教师拿出一个病案,让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分析讨论。在讨论中,学生会逐渐意识到自己学习方面的不足和缺陷,学习到其他人的长处。
参考文献:
[1]黄琼.病理学案例教学的应用与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08.
作者简介:
张翅(1986-),女,河南商丘人,汉族,本科,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师,助教,研究方向:内科、消化内科。
【关键词】病案 病案教学法 内科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R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199-01
第一、病案的定义及病案教学法的意义。
在临床工作中,医务工作者用来记录病患疾病的发生过程、演变、预后、诊断手段、治疗过程、效果及转归的原始档案就是病案。病案并不是一个新鲜的名词,它在中国历史上可以说是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甲骨文时期,原始的甲骨文中已经出现有关疾病的记录,这可以说是病案的雏形。真正意义上的病案则来自于《史记》中的记载,其中淳于意有关“诊籍”的记录,再现了中国古代医务工作人员的工作流程。1953年,中国国家卫生部将诊籍、病例、治疗过程等统一命名为病案。病案是医务工作者对于诊治经验和临床实践的重要记载和总结,对于后来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所以受到了医界和学界的重视。
病案教学法在内科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它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内科学理论具有非常明显的临床特性,需要大量的实践。其理论内容具有枯燥、抽象、深奥、晦涩的特点,学生需要较强的定力和耐心才能够进行学习。这大大地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而病案教学法以真实生动的病案为例,学生很容易参与其中,由被动的接受到主动的学习,由枯燥的理论到生动的案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收获的不仅仅是医学知识,更多的是作为医者的责任心和荣誉感。其次病案教学法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于内科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其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内科学的教材比较注重知识结构的模块化和知识点的典型性,其逻辑性和复杂性则有所减弱。再加上内科学的理论比较抽象,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所以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时候往往比较头疼。而病案教学法的使用则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它强调了临床表现的因果关系,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在一起,体现出临床医治的诊治规律,使得学生对于知识点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最后,病案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弥补临床实践的不足。内科学是无数医务工作者在长时间的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对于人体疾病的反复研究和验证而得出的有效的规律性的总价。它是对于临床实践的高度总结,如果没有临床实践就没有内科学理论的丰富和完善。但是随着医疗活动的市场化,内科学教学已经无法安排更多的临床实践来满足教学工作的需求。但是病案教学法则能够有效地弥补这一缺憾。它通过相应的案例和问题,设置生动的教学情境,使学生通过分析得出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提高学生临床实践的能力。
第二、以问题为基础的病案教学法在内科教学中的应用。
1.授课前。对于初学内科学的学生而言,理论知识过于深奥和抽象。所以在授课前加入与讲授内容有关的临床案例,可以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例如在课堂开始前,先选择特点比较突出的病案,或是生活中比较接近的案例作为本次课堂的讲授案例。老师可以先介绍此案例的特点、临床表现、部分实验数据等,对于治疗过程、用药剂量等暂不告诉学生,并提出一个与讲授内容有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在课程内容结束之后,让学生根据所学到的知识来分析之前的案例,试着提出诊断过程、治疗方向等。这种教学模式继承了传统教学模式思路清晰、内容充实的优点,使得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和重点记忆所学到的知识。同时,一堂课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学生的学习和思考都围绕着这个中心进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
2.授课中。在学生对于内科学的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教师可以运用案例教学法来锻炼学生的临床思维和实践能力。在讲授某个疾病之前,教师可以将准备好的病案发给学生,然后让学生进行分组,采用小组合作诊治的方式来进行。每个小组经过讨论和集思广益之后,得出自己认为的最佳治疗方案,教师对此进行点评和总结。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加强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
3.授课后。在百人以上的大课堂中,学生对于内科学的知识已经有了一定深度的理解之后,案例教学法的使用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和学习负担。在详细讲解课程内容之后,在最后的十几分钟内,教师拿出一个病案,让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分析讨论。在讨论中,学生会逐渐意识到自己学习方面的不足和缺陷,学习到其他人的长处。
参考文献:
[1]黄琼.病理学案例教学的应用与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08.
作者简介:
张翅(1986-),女,河南商丘人,汉族,本科,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师,助教,研究方向:内科、消化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