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依据安德烈·勒菲弗尔的翻译“三要素”的操纵理论,本文以《呼啸山庄》杨苡和方平两个译本进行对比研究,从“三要素”的内部要素、外部要素两方面揭示意识形态、诗学及赞助人对两个译本的影响。通过对比,本文发现因为意识形态、诗学观与赞助人的不同,对两个译本的操纵也存在差异。
【关键词】《呼啸山庄》 操纵理论 翻译
一、引言
艾米莉·勃朗特是英国著名的小说家、诗人,她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据重要的一席。她唯一的小说《呼啸山庄》被视为英国文学史上的巨著。此书首先是由伍光健在30年代翻译成中文,之后又由许多学者进行翻译,其中杨苡和方平译本重版、重印的次数较多。本文从安德烈·勒菲弗尔的翻译“三要素”的操纵理论出发,选取杨苡和方平译本,从“三要素”的内部要素、外部要素两方面对两个译本进行比较分析。
二、操纵论
操纵论首先是由英国翻译理论家Theo Herman在《文学的操纵》一书中提出的,而比利时学者安德烈·勒菲弗尔发展了操纵论,在他的《翻译、改写以及对文学名声的控制》一书中,他提出了翻译的“三要素”理论,包括意识形态、诗学形态和赞助人。他认为,翻译是对原文的“重写”,不能真实的反应原文。并且他把文化看成是一个大体系,而文学只是这个体系的子系统。文学体系通过内部外部两种手段进行操控,内部的包括文学家、评论家、译者等所谓的“专业人士”,外部的手段是指掌握权势与资金的赞助人,例如出版社等。“专业人士”在翻译的过程中,将文学作品改写成顺应时代主流与诗学形态的作品。赞助人则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关,他们代表了每个时代的主流意识形态的要求。
三、杨苡和方平两个译本的翻译
1.内部要素对两个译本的控制。依据勒菲弗尔,内部要素对翻译的控制主要指诗学形态对翻译的控制。他认为,为了使外国文学作品能够很好的被译入语的文化容纳,译者应该将其改编成译入语的诗学形态。勒菲弗尔认为,诗学观包括两个因素,一是目录因素;二是功能因素。目录因素是指文学本身,它来源于文学系统内部因素,如:文体、风格等。功能因素是指文学对社会系统的功能,如文学的翻译承担着译者在目标社会中不同的历史和文化环境的控制力。
原著最大的特点是语言诗化,但是通过对比原本与两译本,可以看出杨译本语句简短,用词简练,起连接作用的连词、甚至副词都使用较少,没有任何多余的修饰词语。因为杨译的时候,新中国刚成立,国内的文学发展思潮更注重简练,推崇简体字的使用以及白话文的使用;与杨译本不同,方译本语言丰富,语句长而复杂,对于时间逻辑连接词、副词用的较多。因为到方平翻译时,处于改革开放时期,对外开放,文化开始多样化,诗学形态呈现出相对自由的姿态,所以译者也在翻译时有更多创作和想象的空间。
2.外部要素对两个译本的操控。首先,外部要素包括意识形态。当时社会的意识形态作用于译者,对翻译活动进行干预,影响译者对于文本的选择、翻译策略的确定以及译文的处理。
杨苡在首次翻译此书时,中国正处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冲破五千年封建枷锁的束缚,解放思想构成此时期文学发展的主流意识形态。当时国内的外文译作几乎没有,杨苡对此书中女主人公冲破家庭亲人的束缚勇于跟自己爱的人在一起的翻译,符合建国初期破除封建思想的束缚思潮,顺应了当时的政治上的意识形态;而方平在首次翻译此书时正处于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对外开放的实行,国外的思想文化也不断地传入国内。思想更加自由,文化更加多元化,所以方平在翻译上更加灵活自由,对原文的“改写”也较杨苡的多,这正是顺应了此时的文化意识形态。
其次,外部要素还包括赞助人,他对翻译的影响贯穿整个翻译的过程之中,影响最大。赞助人指的是有权威的个人、组织和机构。文学活动中的赞助人控制力主要有三个要素组成:意识形态、经济和地位因素。
杨苡出身较好,从小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再加哥哥为翻译家杨宪益的影响,使得她对翻译很有兴趣,并从事多年,译作一出版就得到了很好的关注,保持畅销,至今仍被津津乐道。而如上文所提此书的主旋律符合了当时中国的思想潮流,所以此书得到了出版社的大力支持;而方平的翻译之路却是充满坎坷,并没有受到良好教育的他,曾经做过很多工作,银行职员、编辑等,但后来他因为个人爱好,辞去了自己的工作,专心开始进行文学翻译,为了生活,为了畅销,他对原著改写较多,语言朴实、易懂、易接受。
依据勒菲弗尔的翻译“三要素”的操纵理论,本文以《呼啸山庄》杨苡和方平译本进行对比研究,从翻译要素的内部要素、外部要素两方面揭示意识形态、诗学形态及赞助人对翻译的操纵。通过对比,本文发现因为意识形态、诗学观与赞助人的差异,对两个译本的操纵也存在差异。
参考文献:
[1]Andre Lefevere.Translation,Rewriting and the Manipulation of Literary Fame[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
[2]Andre Lefevere.Translation,History,Culture[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
[3]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
[4]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M].南京:译林出版社,1980.
【关键词】《呼啸山庄》 操纵理论 翻译
一、引言
艾米莉·勃朗特是英国著名的小说家、诗人,她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据重要的一席。她唯一的小说《呼啸山庄》被视为英国文学史上的巨著。此书首先是由伍光健在30年代翻译成中文,之后又由许多学者进行翻译,其中杨苡和方平译本重版、重印的次数较多。本文从安德烈·勒菲弗尔的翻译“三要素”的操纵理论出发,选取杨苡和方平译本,从“三要素”的内部要素、外部要素两方面对两个译本进行比较分析。
二、操纵论
操纵论首先是由英国翻译理论家Theo Herman在《文学的操纵》一书中提出的,而比利时学者安德烈·勒菲弗尔发展了操纵论,在他的《翻译、改写以及对文学名声的控制》一书中,他提出了翻译的“三要素”理论,包括意识形态、诗学形态和赞助人。他认为,翻译是对原文的“重写”,不能真实的反应原文。并且他把文化看成是一个大体系,而文学只是这个体系的子系统。文学体系通过内部外部两种手段进行操控,内部的包括文学家、评论家、译者等所谓的“专业人士”,外部的手段是指掌握权势与资金的赞助人,例如出版社等。“专业人士”在翻译的过程中,将文学作品改写成顺应时代主流与诗学形态的作品。赞助人则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关,他们代表了每个时代的主流意识形态的要求。
三、杨苡和方平两个译本的翻译
1.内部要素对两个译本的控制。依据勒菲弗尔,内部要素对翻译的控制主要指诗学形态对翻译的控制。他认为,为了使外国文学作品能够很好的被译入语的文化容纳,译者应该将其改编成译入语的诗学形态。勒菲弗尔认为,诗学观包括两个因素,一是目录因素;二是功能因素。目录因素是指文学本身,它来源于文学系统内部因素,如:文体、风格等。功能因素是指文学对社会系统的功能,如文学的翻译承担着译者在目标社会中不同的历史和文化环境的控制力。
原著最大的特点是语言诗化,但是通过对比原本与两译本,可以看出杨译本语句简短,用词简练,起连接作用的连词、甚至副词都使用较少,没有任何多余的修饰词语。因为杨译的时候,新中国刚成立,国内的文学发展思潮更注重简练,推崇简体字的使用以及白话文的使用;与杨译本不同,方译本语言丰富,语句长而复杂,对于时间逻辑连接词、副词用的较多。因为到方平翻译时,处于改革开放时期,对外开放,文化开始多样化,诗学形态呈现出相对自由的姿态,所以译者也在翻译时有更多创作和想象的空间。
2.外部要素对两个译本的操控。首先,外部要素包括意识形态。当时社会的意识形态作用于译者,对翻译活动进行干预,影响译者对于文本的选择、翻译策略的确定以及译文的处理。
杨苡在首次翻译此书时,中国正处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冲破五千年封建枷锁的束缚,解放思想构成此时期文学发展的主流意识形态。当时国内的外文译作几乎没有,杨苡对此书中女主人公冲破家庭亲人的束缚勇于跟自己爱的人在一起的翻译,符合建国初期破除封建思想的束缚思潮,顺应了当时的政治上的意识形态;而方平在首次翻译此书时正处于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对外开放的实行,国外的思想文化也不断地传入国内。思想更加自由,文化更加多元化,所以方平在翻译上更加灵活自由,对原文的“改写”也较杨苡的多,这正是顺应了此时的文化意识形态。
其次,外部要素还包括赞助人,他对翻译的影响贯穿整个翻译的过程之中,影响最大。赞助人指的是有权威的个人、组织和机构。文学活动中的赞助人控制力主要有三个要素组成:意识形态、经济和地位因素。
杨苡出身较好,从小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再加哥哥为翻译家杨宪益的影响,使得她对翻译很有兴趣,并从事多年,译作一出版就得到了很好的关注,保持畅销,至今仍被津津乐道。而如上文所提此书的主旋律符合了当时中国的思想潮流,所以此书得到了出版社的大力支持;而方平的翻译之路却是充满坎坷,并没有受到良好教育的他,曾经做过很多工作,银行职员、编辑等,但后来他因为个人爱好,辞去了自己的工作,专心开始进行文学翻译,为了生活,为了畅销,他对原著改写较多,语言朴实、易懂、易接受。
依据勒菲弗尔的翻译“三要素”的操纵理论,本文以《呼啸山庄》杨苡和方平译本进行对比研究,从翻译要素的内部要素、外部要素两方面揭示意识形态、诗学形态及赞助人对翻译的操纵。通过对比,本文发现因为意识形态、诗学观与赞助人的差异,对两个译本的操纵也存在差异。
参考文献:
[1]Andre Lefevere.Translation,Rewriting and the Manipulation of Literary Fame[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
[2]Andre Lefevere.Translation,History,Culture[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
[3]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
[4]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M].南京:译林出版社,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