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多年前,笔者在参与《陈毅传》、《陈毅文学传记丛书》和《新四军战史》的撰写中,采访、收集了不少陈毅和外国领导人交往的事迹材料,尤其是他和东南亚一些国家领导人的交往往事。他的大度、谦逊、热情爽快,深深打动了那些领导人,彼此结下了深厚情谊。
缅甸总理吴奈温对陈毅说:“我们建立了‘苗瑞’‘胞波’之情”
吴奈温,20世纪60年代担任缅甸联邦总理,在国内享有崇高的威望。他在多次来华访问中,几乎都是由陈毅陪同。陈毅在9次(包括路过)访问缅甸中,吴奈温也是次次热情款待。他对陈毅说:我们之间建立了深厚的“苗瑞”、“胞波”(缅语亲戚、同胞)之情。
有一年,陈毅陪同刘少奇访问缅甸,吴奈温亲自陪同他们到缅甸西部著名的额不理海滩休息一天。这是一处风景宜人的海滨胜地,在阳光的照耀下,细软的黄沙一望无际,前面伸展着碧蓝的海水,海面上波光闪烁,点缀着礁石和小岛。到达这里的当天下午,大家就在平展开阔的沙滩上,举行了一场足球比赛。陈毅只穿一条短裤,赤着脚,满场奔跑。吴奈温与陈毅编在同一个队里充当中锋,前追后赶,不时听他大声呼唤:“陈,注意球!”陈毅虽然动作不似年轻时的矫健,但也接连踢出好几个漂亮球,显出老运动员的好身手。球赛活跃有趣,引得坐在一旁观战的刘少奇夫妇和陈毅的夫人张茜频频鼓掌喝彩,畅声欢笑。友谊赛完毕,海滩上用炭火烤着的两只新猎的大鹿也熟了,肉香四溢。宾主围坐在一起品尝野味,不拘礼节,打趣谈笑,完全形同家人亲友间的聚会。
像这样的亲密活动,在陈毅的9次访问中还有很多。1960年4月,陈毅陪同周恩来访问缅甸,这是对奈温年初访华的友好回访。他们到达仰光的第二天,巧逢缅甸人民的传统节日泼水节。周恩来和陈毅向奈温等缅甸领导人提出要求,参加泼水节盛会。吴奈温既感动又高兴,因为以中国这样的大国,它的领导人如此尊重缅甸人民的习俗和节日,确实表现了友好、平等、亲如一家的感情。当中国客人装扮停当,出现在主人面前时,吴奈温等人更是惊喜地发现:中国领导人都穿上了缅甸传统的民族服装,特别是周恩来和陈毅,穿上了无领圆口的白色小褂,下身围着格子布纱笼,脚趿拖鞋,头扎白色纱帕,肩披彩条毛巾,完完全全和当地人一样的装束打扮。
音乐响起来,鼓点敲起来,清亮的水珠泼起来。分不清主人和客人,分不清总理和平民,也分不清元帅和士兵,成千上万的人一起欢笑,将蘸着水的树枝挥动着,让象征吉祥的水珠,洒湿中国客人的衣襟。客人所到之处,便响起一片“瑞苗”、“胞波”的亲切呼唤之声。
这一年,中国和缅甸正式签订了中缅边界条约、中缅友好条约和中缅经济技术协定等条约,为亚洲人民和睦相处树立了一个榜样,也为世界各国解决悬而未决的边界问题创造了一个良好范例。为此,陈毅赋诗颂扬中缅两国深厚的情谊:
我住江之头,
君住江之尾。
彼此情无限,
共饮一江水。
我吸川上流,
君喝川下水。
川流永不息,
彼此共甘美。
彼此为近邻,
友谊长积累。
不老如青山,
不断似流水。
彼此地相连,
依山复靠水。
反帝得自由,
和平同一轨。
彼此是胞波,
语言多同汇。
团结而互助,
和平力量伟。
临水叹浩淼,
登山歌石磊。
山山皆北向,
条条南流水。
柬埔寨国王西哈努克说:陈毅“是我最尊敬的老朋友”
1956年2月,一直坚持中立政策的柬埔寨首相西哈努克亲王应邀首次访华,中国政府决定给予他隆重盛大的欢迎。为了让具体参与接待的各方面人员都能充分地认识其意义,陈毅对负责接待的有关人员说:“你们去把机场的、宾馆的、文艺演出团体的,还有所有参加接待的有关单位领导,都给我请来——还有北京市交通警察、公园管理人员,也不要漏掉。”
晚上,几百号人坐了满满一礼堂。陈毅对他们说:“西哈努克是什么人?此人是王子,作过亲王、首相、党魁,兼教主、兼统帅。当兵出身,又做过导演,写过小说剧本,爱好音乐绘画。一切矛盾集中在他身上,非如此便不能应付柬埔寨国内外复杂的局势。柬埔寨是一个500万人口、18万平方公里的小国,处在两大阵营中间,不能不采取中立政策。夹缝中求生存,两面有收益,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它愿意保持独立和中立政策,我们就应该给予积极支持和欢迎,我们应当有这样的气魄和胸怀。”陈毅还风趣地说:“打麻将有清一色,社会生活非常复杂,不可能清一色。各种各色才正常,五彩缤纷才好看。大家都穿蓝制服有什么好?我看花裙子可以穿,大礼帽也可以戴么。总的方向达到一致就行。”陈毅的风趣介绍,不时引起听众的阵阵笑声。正是在陈毅的热情关心和亲自过问下,这次接待热情周到,深得西哈努克的称赞。
1958年8月,西哈努克第二次访华。为利用中国的影响抗衡美国和南越反动当局的压力,他决定改变中立平衡的做法,改善同中国的政治关系。8月下旬至9月上旬,陈毅陪同西哈努克参观了许多地方,交谈了许多内容。在面临美国支持南越反动当局加紧侵犯柬埔寨的严重时刻,陈毅代表中国政府发表了严正声明,谴责美国和南越反动当局的侵略行劲,支持柬埔寨的正义斗争,这使西哈努克不但下决心同中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而且通过长时间和陈毅相处、交谈,大有患难逢知己之感,感到陈毅不仅机智诙谐,而且热情可信。
1960年5月,陈毅陪同周恩来对西哈努克两次访华进行回访。行前,忽然得到柬埔寨老国王、西哈努克的父亲病逝的消息。在国丧期间要降半旗、举国哀悼,此时接受访问,主人担心欢迎礼仪不能尽善。是否按原计划访柬?当时正在印度访问的周恩来和陈毅商量后,指示外交部通知柬方,他们将率代表团按期访问,专程前往吊唁老国王,还提出因柬埔寨王国正处在国丧期间,希望柬方在接待方面从简。陈毅还特别指示外交部,立即为访柬代表团赶制素服,以示庄严隆重。西哈努克得知后,极为感动,为了欢迎周恩来、陈毅,他中止了吊唁活动,亲自到机场迎接。
1964年11月9日,是柬埔寨独立第11周年庆典。陈毅于11月8日至13日第三次访问柬埔寨,并参加庆典活动。
代表团的专机从昆明经河内飞往金边,必须飞越或是绕过“胡志明小道”上空。那时,美国对越南的侵略战争行动正在“逐步升级”,美军每天出动飞机上百架次,对“胡志明小道”和其他地方狂轰滥炸。代表团专机穿越这片战区,陈毅的安全能有保证吗?即使绕道也难免会遭到美国飞机的袭击。到底去不去?去又应当走哪条航线?所有这些,中央授权由陈毅决定。陈毅果断决定:取道“胡志明小道”上空飞行,并且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在出发前公开发布消息,将代表团专机的航线公之于世!朋友们对此深表担心,而陈毅却说:“嗨,你们不知道这里头的诀窍哩——越是走最危险的地方越是安全。谁都知道那是美国飞机的活动范围,我们的飞机出了事,这笔账还不记在它头上?我量他们也不敢打!”果然,在陈毅的座机进入“胡志明小道”上空时,美军飞机时而在下方,时而又在上方,躲躲闪闪地像影子一样跟着。陈毅扭头看看窗外,爽快地笑了:“好嘛,还有美国飞机护航哩!”
陈毅这种对美国侵略者的蔑视,这种冒着危险前进的勇气,本身就是对柬埔寨600万人民的坚决支持。到了金边,在独立庆典的所有来宾中,穿着乳白色元帅制服的陈毅是职位最高的,也是最引人注目的。
文化大革命中,陈毅被林彪、“四人帮”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一再受到错误的批判,结果积郁成疾,患了结肠癌。此时西哈努克也交了厄运,美国乘他出国访问之机,策动柬埔寨右派发动政变,使西哈努克有国难回。尽管如此,他仍然不忘手术后的陈毅。他不止一次对中国驻柬埔寨王国民族团结政府大使康矛召说:“我一碰到困难,陈毅元帅就发表声明支持我!他是我最尊敬的老朋友,是我们柬埔寨人民的老朋友!”他还向康大使询问:“陈毅元帅身体怎么样?你要是见到他,务必请代我向陈毅元帅转达问候。我十分想念他。”周总理得知后,请病中的陈毅去见一次西哈努克亲王。西哈努克高兴极了,对康矛召说:“陈元帅何时光临,我都恭候欢迎!”他知道陈毅喜欢吃水果,亲自吩咐在会客厅每张茶几上都摆上北京所能买到的水果。陈毅乘汽车到来的时候,西哈努克夫妇还走到汽车旁迎接。
1972年1月6日,陈毅不幸去世,西哈努克亲自打印了唁函,并和夫人一起参加了陈毅追悼会。他久久地握着张茜的手,怆然泪下!
印尼总统苏加诺称呼陈毅:“陈毅同志,陈毅兄!”
1961年3月底,陈毅率代表团访问千岛之国印度尼西亚。按照一般外交礼仪,陈毅作为副总理兼外交部长,是应该下榻在高级饭店里,并在第二天前去拜会苏加诺总统。可是陈毅下了飞机,却被直接请到了总统府,等候在那里的苏加诺笑容满面地迎上前来拥抱了他。之后,陈毅也没有去住什么大饭店,而是被苏加诺亲自请进了总统府的国家宫,享受了国家元首或是政府首脑一级的待遇。有人猜测这是苏加诺对1959年8月印尼右翼反对势力排斥和驱赶华侨的道歉。而了解内情的人却明白,这可能只是因素之一,最主要还是苏加诺和陈毅之间的深厚友情。
苏加诺与陈毅同岁,都是1901年出生。在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他们初次相识,彼此留下了深刻印象。但苏加诺真正了解陈毅,是在万隆会议后的第二年首次访华的时候。他在访问期间,除与中国最高领导人会谈和出席国宴外,其余的时间始终是由陈毅陪同,到各地参观游览。
他们一起游览了北海和天坛,观赏北京的秋色;他们一起参观故宫博物馆,陈毅亲自向苏加诺介绍故宫历史。身为万隆工学院工学士的苏加诺,对中国古代建筑的高超水平产生了浓厚兴趣,他一边仔细地观赏了三大殿的整体设计,研究宫门、窗棂、飞檐、斗拱、阶石、栏杆的结构和所用的材料,一边还听陈毅说天道地,谈古论今,讲述皇帝们在宫中专权和作乐的许多掌故。苏加诺发现陈毅不似想像中的威严粗放的赳赳武夫,相反,倒是一位熟知历史、通晓人情、豁达大度、很有政治眼光又很有文化修养的人物,他开始赞赏并且喜欢上这位中国元帅了。
在参观鞍山高炉、轧钢厂、长春汽车制造厂等大型工业企业时,陈毅向苏加诺详细介绍新中国建设的经验体会、旧中国遗留的弊病和问题,这些介绍在苏加诺听来是新鲜的,也是亲切实在的。他在出访巴黎、华盛顿或莫斯科时,从未听到过这样诚恳磊落、不玩弄外交辞令的谈话。在旅顺检阅年轻而雄壮的中国海军后,陈毅向他谈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原则、纪律、传统、制度。苏加诺听得入神,越听越有兴趣……
临走时,苏加诺在从广州飞往昆明的飞机上,又诚心诚意地向陈毅请教,作为一个拥有960万平方公里国土和6亿人口的大国的领导人,有没有什么领导方法没有?陈毅答道:“毛泽东主席对领导方法是掌握最好的,他讲过,主要在于出主意和用干部两条。”陈毅举例详细说明了这两个问题之后,又谈到自己在上海、中央工作的体会。陈毅说:中国受帝国主义侵略很久,范围很广,因而帝国主义留下的毒疮特别多。我们当时想,身上的毒疮必须割治,光在外面贴块胶布不解决问题。帝国主义留下的政治势力、经济势力、军事势力,都是中国身上的毒疮,我们就接着改造、镇反、剿匪……
苏加诺一边听,一边频频点头。
陈毅1961年那次对印尼的访问,有人猜测可能是处理两年前印尼右翼势力排斥和驱赶华侨的问题,其实却不是这样。陈毅说:印尼驱赶华侨的行动已经停止,问题已基本解决。因此,在这次访问中我们原则上不主动提华侨问题,不算旧账。主要是加强两国友好,讨论反对新老殖民主义问题,讨论两国合作的可能性,并就一系列重大国际问题交换意见,取得一致看法。这一方针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同意。周恩来说,泱泱大国,要有这样的气度和襟怀。而且,只有进一步搞好两国关系,华侨的处境才能从根本上得到改善。
陈毅这次对印尼的访问,与苏加诺谈得最多的,还是民族独立问题,谈老挝、古巴的斗争,谈经济援助、文化协定,谈裁军谈判、中美关系,谈苏加诺不久之后的南美洲之行,谈举行第二届亚非会议……几乎在所有重大问题上,双方的立场都接近于一致。在谈到第二届亚非会议的地点和时间时,苏加诺想仍在万隆开,时间就安排在当年。陈毅也说了自己的意见:第一次亚非会议在万隆开过了,第二次亚非会议应该选在非洲国家开。陈毅说:“非洲的独立国家有40个之多,总统阁下如果主张在非洲开,就是支持了非洲的斗争,这样你就站得高、看得远,顾全大局,表现了政治家风度,证明你没有什么私利打算,你去发言就响亮。”苏加诺一听,觉得言之有理。可是在开会时间问题上,苏加诺还是坚持在当年开。陈毅诙谐地笑着对他说:“你是总统,我是元帅,我给你当个参谋长,你要不要呢?——好,你既然要我这个参谋长,就听听我的意见。我认为最好在明年开,为什么?因为今年7月有阿拉伯首脑会议,8月非洲首脑会议,10月有不结盟国家会议,以后又有什么英联邦会议、联合国大会。这些国家领导人长期在外面开会怎么行呢?亚非会议和不结盟会议,不应该互相竞争,而应当互相补充;即使要竞争,也不用抢先开会的办法竞争嘛!”
苏加诺听着听着,站了起来,摘下帽子,在屋子里来回走了几圈,最后对陈毅说:“我与其他国家领导人谈话,从未像与你这样……这样吧,地点问题我同意你的意见,时间问题么,也可以再商量。”陈毅笑着说:“你这个统帅不错,还听了我一半意见,说明我这个参谋长还可以再当下去哩!”
在陈毅这次短短5天的访问里,两国代表商谈并签署了3项文件:联合公报、文化交流协定和中国、印尼友好条约。其中友好条约是原计划之外的成果,陈毅说这次是“超额完成了任务”。
在独立宫举行的告别宴会上,苏加诺总统显得兴致特别好,他亲手向陈毅赠送了一柄精巧的巴厘短剑,并且似乎不满足于苏班得里约外长的答辞,他自己起身又作了一番即席讲话,简短而又富有真挚情感。他端起酒杯,以这样的称呼开头:
“陈毅元帅阁下、陈毅同志、陈毅兄……”
阿富汗国王、首相、大臣和陈毅彻夜长谈
阿富汗是中国西陲的邻国,两国共同的边界虽然只有很短的一段,但是“丝绸之路”的“口子”,地理位置十分重要。1960年8月,阿富汗独立42周年,陈毅应邀前去参加庆祝典礼。
陈毅读过《汉书》,他知道班固在书上所提的“高附城”就是今天的阿富汗首都喀布尔。中阿两国的友好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以前。在阿富汗可以经常听到人们引述古代伊斯兰教先知的一句话:“即使智慧远在中国,人们也要去寻找。”现在,是陈毅不远万里,来到阿富汗“寻找”了。他寻找的不单是智慧,更重要的是友谊。
到达喀布尔,陈毅才知道中国是阿富汗邀请参加庆典的唯一的外国代表团,巴基斯坦、印度、伊朗、土耳其这些素称阿富汗兄弟之邦的国家都没有被邀请,可见主人对阿中友谊的重视。当天晚上,陈毅就拜访了阿富汗国王、首相、副首相和大臣们。会谈从一开始就十分热烈,完全不拘礼节。在谈到中国的建设成就时,国王、首相和大臣们都表示很钦佩,但陈毅却很坦率地告诉他们说:“我们建设不是百分之百顺利的。速度是很快,但经验不够,缺点很多。世界上没有不学而知的聪明人,不经过挫折就不能取得经验。比方说我们工作不是8小时,而是10小时,很多人没有星期天,过得很紧张。还有天灾,粮食缺乏,副食品供应缺乏,有伤亡事故,也有反对我们而制造暴乱的。”这一切,陈毅毫不讳言。
中国的建设经验是主人们最感兴趣的。在国王举行的晚宴上,一位大臣问陈毅:“你们中国大中小企业相结合的办法很好,但是又听说有人批评,说中小企业不合算,成本高、质量低,到底怎么样,请元帅阁下讲一讲。”陈毅不是工业部长,但他乐意尽其所知,向朋友提供意见。他说:“根据我们的经验,还是大中小型都要搞,三者结合比较好,大型企业花钱多,一个要几千万,上亿,三年五年甚至更多年数才能搞成,搞到头发白了,工业化还没完成。”大臣一边笑一边点头。陈毅又恳切地说:“我们不能等,没有那么多的钱,我们又没有殖民地,不去剥削别人……所以搞中小型企业,就地取材,很快就可以搞起来,很快有收益。”
这天晚上的谈话,一直延续到第二天凌晨,国王、首相和大臣们仍然听得津津有味,一点儿不觉得疲倦,还请陈毅“再谈!再谈!”他们说:“我们愿意同中国朋友谈话。我们到巴黎、纽约去谈,谈的是老一套,都是教科书上的东西。跟中国朋友一谈,就学到了新鲜的思想、新鲜的经验。”
第二天看体育表演中发生的事更使陈毅难以忘怀。陈毅的座位被安排在装有华丽顶篷的看台中央,和国王紧挨着。主人兴高采烈地向陈毅热情介绍阿富汗的传统风俗和民间历史。当表演进行到一半时,陈毅发现很多老百姓在台下吵吵嚷嚷地要挤到台前来看国王,警卫的军队不让,双方就争吵起来。国王看见了,就下令给军队,让他们上来看。国王的这一做法让陈毅很有感触!他对国王说:“你们上下团结得很好,军队和民众的关系也很好,不像别处的军队动不动就打老百姓。”主人听了陈毅这话很高兴,也很感动。一感动,就什么话都谈了。国王说:“讲一句老实话,我们处在东西两大阵营之间,要生存就只能站在中间。”陈毅略带幽默地说:“你们的政策是正确的。偏东,西不满;偏西,东不满。你们站在中间,双方比较满意,是两全其美。(主人笑起来)不过讲起来也很令人感慨,有些国家表面上站在中间,实际上却不是。”国王说:“那些国家是为外国的政治经济服务的,是作为外国工具而存在的,阿富汗决不这样干。”
由于陈毅照顾了阿富汗的和平中立立场,中阿联合公报非常顺利地签订了。公报里就没有直接提反美的话,也没有明确写出支持刚果、古巴、阿尔及利亚人民斗争的字句。而写的是:“正在争取独立斗争中的国家,最终是必然胜利的,我们双方要给予支持。”等等。这样的措辞双方都能接受。陈毅后来说:“公报的调子不高,是中等的调子,但有一点刺,刺到身上又不大痛。”陈毅紧紧抓住中阿友好的主线,将原则立场运用得灵活自如,斗争分寸掌握得精到恰当,确是不容易的事。在这样的基础上,两国又进一步签订了中国和阿富汗的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这是中阿友谊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陈毅对中阿友好所做的又一个重大贡献——使两国的友好关系从此就用条约的形式固定下来了。
缅甸总理吴奈温对陈毅说:“我们建立了‘苗瑞’‘胞波’之情”
吴奈温,20世纪60年代担任缅甸联邦总理,在国内享有崇高的威望。他在多次来华访问中,几乎都是由陈毅陪同。陈毅在9次(包括路过)访问缅甸中,吴奈温也是次次热情款待。他对陈毅说:我们之间建立了深厚的“苗瑞”、“胞波”(缅语亲戚、同胞)之情。
有一年,陈毅陪同刘少奇访问缅甸,吴奈温亲自陪同他们到缅甸西部著名的额不理海滩休息一天。这是一处风景宜人的海滨胜地,在阳光的照耀下,细软的黄沙一望无际,前面伸展着碧蓝的海水,海面上波光闪烁,点缀着礁石和小岛。到达这里的当天下午,大家就在平展开阔的沙滩上,举行了一场足球比赛。陈毅只穿一条短裤,赤着脚,满场奔跑。吴奈温与陈毅编在同一个队里充当中锋,前追后赶,不时听他大声呼唤:“陈,注意球!”陈毅虽然动作不似年轻时的矫健,但也接连踢出好几个漂亮球,显出老运动员的好身手。球赛活跃有趣,引得坐在一旁观战的刘少奇夫妇和陈毅的夫人张茜频频鼓掌喝彩,畅声欢笑。友谊赛完毕,海滩上用炭火烤着的两只新猎的大鹿也熟了,肉香四溢。宾主围坐在一起品尝野味,不拘礼节,打趣谈笑,完全形同家人亲友间的聚会。
像这样的亲密活动,在陈毅的9次访问中还有很多。1960年4月,陈毅陪同周恩来访问缅甸,这是对奈温年初访华的友好回访。他们到达仰光的第二天,巧逢缅甸人民的传统节日泼水节。周恩来和陈毅向奈温等缅甸领导人提出要求,参加泼水节盛会。吴奈温既感动又高兴,因为以中国这样的大国,它的领导人如此尊重缅甸人民的习俗和节日,确实表现了友好、平等、亲如一家的感情。当中国客人装扮停当,出现在主人面前时,吴奈温等人更是惊喜地发现:中国领导人都穿上了缅甸传统的民族服装,特别是周恩来和陈毅,穿上了无领圆口的白色小褂,下身围着格子布纱笼,脚趿拖鞋,头扎白色纱帕,肩披彩条毛巾,完完全全和当地人一样的装束打扮。
音乐响起来,鼓点敲起来,清亮的水珠泼起来。分不清主人和客人,分不清总理和平民,也分不清元帅和士兵,成千上万的人一起欢笑,将蘸着水的树枝挥动着,让象征吉祥的水珠,洒湿中国客人的衣襟。客人所到之处,便响起一片“瑞苗”、“胞波”的亲切呼唤之声。
这一年,中国和缅甸正式签订了中缅边界条约、中缅友好条约和中缅经济技术协定等条约,为亚洲人民和睦相处树立了一个榜样,也为世界各国解决悬而未决的边界问题创造了一个良好范例。为此,陈毅赋诗颂扬中缅两国深厚的情谊:
我住江之头,
君住江之尾。
彼此情无限,
共饮一江水。
我吸川上流,
君喝川下水。
川流永不息,
彼此共甘美。
彼此为近邻,
友谊长积累。
不老如青山,
不断似流水。
彼此地相连,
依山复靠水。
反帝得自由,
和平同一轨。
彼此是胞波,
语言多同汇。
团结而互助,
和平力量伟。
临水叹浩淼,
登山歌石磊。
山山皆北向,
条条南流水。
柬埔寨国王西哈努克说:陈毅“是我最尊敬的老朋友”
1956年2月,一直坚持中立政策的柬埔寨首相西哈努克亲王应邀首次访华,中国政府决定给予他隆重盛大的欢迎。为了让具体参与接待的各方面人员都能充分地认识其意义,陈毅对负责接待的有关人员说:“你们去把机场的、宾馆的、文艺演出团体的,还有所有参加接待的有关单位领导,都给我请来——还有北京市交通警察、公园管理人员,也不要漏掉。”
晚上,几百号人坐了满满一礼堂。陈毅对他们说:“西哈努克是什么人?此人是王子,作过亲王、首相、党魁,兼教主、兼统帅。当兵出身,又做过导演,写过小说剧本,爱好音乐绘画。一切矛盾集中在他身上,非如此便不能应付柬埔寨国内外复杂的局势。柬埔寨是一个500万人口、18万平方公里的小国,处在两大阵营中间,不能不采取中立政策。夹缝中求生存,两面有收益,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它愿意保持独立和中立政策,我们就应该给予积极支持和欢迎,我们应当有这样的气魄和胸怀。”陈毅还风趣地说:“打麻将有清一色,社会生活非常复杂,不可能清一色。各种各色才正常,五彩缤纷才好看。大家都穿蓝制服有什么好?我看花裙子可以穿,大礼帽也可以戴么。总的方向达到一致就行。”陈毅的风趣介绍,不时引起听众的阵阵笑声。正是在陈毅的热情关心和亲自过问下,这次接待热情周到,深得西哈努克的称赞。
1958年8月,西哈努克第二次访华。为利用中国的影响抗衡美国和南越反动当局的压力,他决定改变中立平衡的做法,改善同中国的政治关系。8月下旬至9月上旬,陈毅陪同西哈努克参观了许多地方,交谈了许多内容。在面临美国支持南越反动当局加紧侵犯柬埔寨的严重时刻,陈毅代表中国政府发表了严正声明,谴责美国和南越反动当局的侵略行劲,支持柬埔寨的正义斗争,这使西哈努克不但下决心同中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而且通过长时间和陈毅相处、交谈,大有患难逢知己之感,感到陈毅不仅机智诙谐,而且热情可信。
1960年5月,陈毅陪同周恩来对西哈努克两次访华进行回访。行前,忽然得到柬埔寨老国王、西哈努克的父亲病逝的消息。在国丧期间要降半旗、举国哀悼,此时接受访问,主人担心欢迎礼仪不能尽善。是否按原计划访柬?当时正在印度访问的周恩来和陈毅商量后,指示外交部通知柬方,他们将率代表团按期访问,专程前往吊唁老国王,还提出因柬埔寨王国正处在国丧期间,希望柬方在接待方面从简。陈毅还特别指示外交部,立即为访柬代表团赶制素服,以示庄严隆重。西哈努克得知后,极为感动,为了欢迎周恩来、陈毅,他中止了吊唁活动,亲自到机场迎接。
1964年11月9日,是柬埔寨独立第11周年庆典。陈毅于11月8日至13日第三次访问柬埔寨,并参加庆典活动。
代表团的专机从昆明经河内飞往金边,必须飞越或是绕过“胡志明小道”上空。那时,美国对越南的侵略战争行动正在“逐步升级”,美军每天出动飞机上百架次,对“胡志明小道”和其他地方狂轰滥炸。代表团专机穿越这片战区,陈毅的安全能有保证吗?即使绕道也难免会遭到美国飞机的袭击。到底去不去?去又应当走哪条航线?所有这些,中央授权由陈毅决定。陈毅果断决定:取道“胡志明小道”上空飞行,并且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在出发前公开发布消息,将代表团专机的航线公之于世!朋友们对此深表担心,而陈毅却说:“嗨,你们不知道这里头的诀窍哩——越是走最危险的地方越是安全。谁都知道那是美国飞机的活动范围,我们的飞机出了事,这笔账还不记在它头上?我量他们也不敢打!”果然,在陈毅的座机进入“胡志明小道”上空时,美军飞机时而在下方,时而又在上方,躲躲闪闪地像影子一样跟着。陈毅扭头看看窗外,爽快地笑了:“好嘛,还有美国飞机护航哩!”
陈毅这种对美国侵略者的蔑视,这种冒着危险前进的勇气,本身就是对柬埔寨600万人民的坚决支持。到了金边,在独立庆典的所有来宾中,穿着乳白色元帅制服的陈毅是职位最高的,也是最引人注目的。
文化大革命中,陈毅被林彪、“四人帮”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一再受到错误的批判,结果积郁成疾,患了结肠癌。此时西哈努克也交了厄运,美国乘他出国访问之机,策动柬埔寨右派发动政变,使西哈努克有国难回。尽管如此,他仍然不忘手术后的陈毅。他不止一次对中国驻柬埔寨王国民族团结政府大使康矛召说:“我一碰到困难,陈毅元帅就发表声明支持我!他是我最尊敬的老朋友,是我们柬埔寨人民的老朋友!”他还向康大使询问:“陈毅元帅身体怎么样?你要是见到他,务必请代我向陈毅元帅转达问候。我十分想念他。”周总理得知后,请病中的陈毅去见一次西哈努克亲王。西哈努克高兴极了,对康矛召说:“陈元帅何时光临,我都恭候欢迎!”他知道陈毅喜欢吃水果,亲自吩咐在会客厅每张茶几上都摆上北京所能买到的水果。陈毅乘汽车到来的时候,西哈努克夫妇还走到汽车旁迎接。
1972年1月6日,陈毅不幸去世,西哈努克亲自打印了唁函,并和夫人一起参加了陈毅追悼会。他久久地握着张茜的手,怆然泪下!
印尼总统苏加诺称呼陈毅:“陈毅同志,陈毅兄!”
1961年3月底,陈毅率代表团访问千岛之国印度尼西亚。按照一般外交礼仪,陈毅作为副总理兼外交部长,是应该下榻在高级饭店里,并在第二天前去拜会苏加诺总统。可是陈毅下了飞机,却被直接请到了总统府,等候在那里的苏加诺笑容满面地迎上前来拥抱了他。之后,陈毅也没有去住什么大饭店,而是被苏加诺亲自请进了总统府的国家宫,享受了国家元首或是政府首脑一级的待遇。有人猜测这是苏加诺对1959年8月印尼右翼反对势力排斥和驱赶华侨的道歉。而了解内情的人却明白,这可能只是因素之一,最主要还是苏加诺和陈毅之间的深厚友情。
苏加诺与陈毅同岁,都是1901年出生。在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他们初次相识,彼此留下了深刻印象。但苏加诺真正了解陈毅,是在万隆会议后的第二年首次访华的时候。他在访问期间,除与中国最高领导人会谈和出席国宴外,其余的时间始终是由陈毅陪同,到各地参观游览。
他们一起游览了北海和天坛,观赏北京的秋色;他们一起参观故宫博物馆,陈毅亲自向苏加诺介绍故宫历史。身为万隆工学院工学士的苏加诺,对中国古代建筑的高超水平产生了浓厚兴趣,他一边仔细地观赏了三大殿的整体设计,研究宫门、窗棂、飞檐、斗拱、阶石、栏杆的结构和所用的材料,一边还听陈毅说天道地,谈古论今,讲述皇帝们在宫中专权和作乐的许多掌故。苏加诺发现陈毅不似想像中的威严粗放的赳赳武夫,相反,倒是一位熟知历史、通晓人情、豁达大度、很有政治眼光又很有文化修养的人物,他开始赞赏并且喜欢上这位中国元帅了。
在参观鞍山高炉、轧钢厂、长春汽车制造厂等大型工业企业时,陈毅向苏加诺详细介绍新中国建设的经验体会、旧中国遗留的弊病和问题,这些介绍在苏加诺听来是新鲜的,也是亲切实在的。他在出访巴黎、华盛顿或莫斯科时,从未听到过这样诚恳磊落、不玩弄外交辞令的谈话。在旅顺检阅年轻而雄壮的中国海军后,陈毅向他谈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原则、纪律、传统、制度。苏加诺听得入神,越听越有兴趣……
临走时,苏加诺在从广州飞往昆明的飞机上,又诚心诚意地向陈毅请教,作为一个拥有960万平方公里国土和6亿人口的大国的领导人,有没有什么领导方法没有?陈毅答道:“毛泽东主席对领导方法是掌握最好的,他讲过,主要在于出主意和用干部两条。”陈毅举例详细说明了这两个问题之后,又谈到自己在上海、中央工作的体会。陈毅说:中国受帝国主义侵略很久,范围很广,因而帝国主义留下的毒疮特别多。我们当时想,身上的毒疮必须割治,光在外面贴块胶布不解决问题。帝国主义留下的政治势力、经济势力、军事势力,都是中国身上的毒疮,我们就接着改造、镇反、剿匪……
苏加诺一边听,一边频频点头。
陈毅1961年那次对印尼的访问,有人猜测可能是处理两年前印尼右翼势力排斥和驱赶华侨的问题,其实却不是这样。陈毅说:印尼驱赶华侨的行动已经停止,问题已基本解决。因此,在这次访问中我们原则上不主动提华侨问题,不算旧账。主要是加强两国友好,讨论反对新老殖民主义问题,讨论两国合作的可能性,并就一系列重大国际问题交换意见,取得一致看法。这一方针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同意。周恩来说,泱泱大国,要有这样的气度和襟怀。而且,只有进一步搞好两国关系,华侨的处境才能从根本上得到改善。
陈毅这次对印尼的访问,与苏加诺谈得最多的,还是民族独立问题,谈老挝、古巴的斗争,谈经济援助、文化协定,谈裁军谈判、中美关系,谈苏加诺不久之后的南美洲之行,谈举行第二届亚非会议……几乎在所有重大问题上,双方的立场都接近于一致。在谈到第二届亚非会议的地点和时间时,苏加诺想仍在万隆开,时间就安排在当年。陈毅也说了自己的意见:第一次亚非会议在万隆开过了,第二次亚非会议应该选在非洲国家开。陈毅说:“非洲的独立国家有40个之多,总统阁下如果主张在非洲开,就是支持了非洲的斗争,这样你就站得高、看得远,顾全大局,表现了政治家风度,证明你没有什么私利打算,你去发言就响亮。”苏加诺一听,觉得言之有理。可是在开会时间问题上,苏加诺还是坚持在当年开。陈毅诙谐地笑着对他说:“你是总统,我是元帅,我给你当个参谋长,你要不要呢?——好,你既然要我这个参谋长,就听听我的意见。我认为最好在明年开,为什么?因为今年7月有阿拉伯首脑会议,8月非洲首脑会议,10月有不结盟国家会议,以后又有什么英联邦会议、联合国大会。这些国家领导人长期在外面开会怎么行呢?亚非会议和不结盟会议,不应该互相竞争,而应当互相补充;即使要竞争,也不用抢先开会的办法竞争嘛!”
苏加诺听着听着,站了起来,摘下帽子,在屋子里来回走了几圈,最后对陈毅说:“我与其他国家领导人谈话,从未像与你这样……这样吧,地点问题我同意你的意见,时间问题么,也可以再商量。”陈毅笑着说:“你这个统帅不错,还听了我一半意见,说明我这个参谋长还可以再当下去哩!”
在陈毅这次短短5天的访问里,两国代表商谈并签署了3项文件:联合公报、文化交流协定和中国、印尼友好条约。其中友好条约是原计划之外的成果,陈毅说这次是“超额完成了任务”。
在独立宫举行的告别宴会上,苏加诺总统显得兴致特别好,他亲手向陈毅赠送了一柄精巧的巴厘短剑,并且似乎不满足于苏班得里约外长的答辞,他自己起身又作了一番即席讲话,简短而又富有真挚情感。他端起酒杯,以这样的称呼开头:
“陈毅元帅阁下、陈毅同志、陈毅兄……”
阿富汗国王、首相、大臣和陈毅彻夜长谈
阿富汗是中国西陲的邻国,两国共同的边界虽然只有很短的一段,但是“丝绸之路”的“口子”,地理位置十分重要。1960年8月,阿富汗独立42周年,陈毅应邀前去参加庆祝典礼。
陈毅读过《汉书》,他知道班固在书上所提的“高附城”就是今天的阿富汗首都喀布尔。中阿两国的友好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以前。在阿富汗可以经常听到人们引述古代伊斯兰教先知的一句话:“即使智慧远在中国,人们也要去寻找。”现在,是陈毅不远万里,来到阿富汗“寻找”了。他寻找的不单是智慧,更重要的是友谊。
到达喀布尔,陈毅才知道中国是阿富汗邀请参加庆典的唯一的外国代表团,巴基斯坦、印度、伊朗、土耳其这些素称阿富汗兄弟之邦的国家都没有被邀请,可见主人对阿中友谊的重视。当天晚上,陈毅就拜访了阿富汗国王、首相、副首相和大臣们。会谈从一开始就十分热烈,完全不拘礼节。在谈到中国的建设成就时,国王、首相和大臣们都表示很钦佩,但陈毅却很坦率地告诉他们说:“我们建设不是百分之百顺利的。速度是很快,但经验不够,缺点很多。世界上没有不学而知的聪明人,不经过挫折就不能取得经验。比方说我们工作不是8小时,而是10小时,很多人没有星期天,过得很紧张。还有天灾,粮食缺乏,副食品供应缺乏,有伤亡事故,也有反对我们而制造暴乱的。”这一切,陈毅毫不讳言。
中国的建设经验是主人们最感兴趣的。在国王举行的晚宴上,一位大臣问陈毅:“你们中国大中小企业相结合的办法很好,但是又听说有人批评,说中小企业不合算,成本高、质量低,到底怎么样,请元帅阁下讲一讲。”陈毅不是工业部长,但他乐意尽其所知,向朋友提供意见。他说:“根据我们的经验,还是大中小型都要搞,三者结合比较好,大型企业花钱多,一个要几千万,上亿,三年五年甚至更多年数才能搞成,搞到头发白了,工业化还没完成。”大臣一边笑一边点头。陈毅又恳切地说:“我们不能等,没有那么多的钱,我们又没有殖民地,不去剥削别人……所以搞中小型企业,就地取材,很快就可以搞起来,很快有收益。”
这天晚上的谈话,一直延续到第二天凌晨,国王、首相和大臣们仍然听得津津有味,一点儿不觉得疲倦,还请陈毅“再谈!再谈!”他们说:“我们愿意同中国朋友谈话。我们到巴黎、纽约去谈,谈的是老一套,都是教科书上的东西。跟中国朋友一谈,就学到了新鲜的思想、新鲜的经验。”
第二天看体育表演中发生的事更使陈毅难以忘怀。陈毅的座位被安排在装有华丽顶篷的看台中央,和国王紧挨着。主人兴高采烈地向陈毅热情介绍阿富汗的传统风俗和民间历史。当表演进行到一半时,陈毅发现很多老百姓在台下吵吵嚷嚷地要挤到台前来看国王,警卫的军队不让,双方就争吵起来。国王看见了,就下令给军队,让他们上来看。国王的这一做法让陈毅很有感触!他对国王说:“你们上下团结得很好,军队和民众的关系也很好,不像别处的军队动不动就打老百姓。”主人听了陈毅这话很高兴,也很感动。一感动,就什么话都谈了。国王说:“讲一句老实话,我们处在东西两大阵营之间,要生存就只能站在中间。”陈毅略带幽默地说:“你们的政策是正确的。偏东,西不满;偏西,东不满。你们站在中间,双方比较满意,是两全其美。(主人笑起来)不过讲起来也很令人感慨,有些国家表面上站在中间,实际上却不是。”国王说:“那些国家是为外国的政治经济服务的,是作为外国工具而存在的,阿富汗决不这样干。”
由于陈毅照顾了阿富汗的和平中立立场,中阿联合公报非常顺利地签订了。公报里就没有直接提反美的话,也没有明确写出支持刚果、古巴、阿尔及利亚人民斗争的字句。而写的是:“正在争取独立斗争中的国家,最终是必然胜利的,我们双方要给予支持。”等等。这样的措辞双方都能接受。陈毅后来说:“公报的调子不高,是中等的调子,但有一点刺,刺到身上又不大痛。”陈毅紧紧抓住中阿友好的主线,将原则立场运用得灵活自如,斗争分寸掌握得精到恰当,确是不容易的事。在这样的基础上,两国又进一步签订了中国和阿富汗的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这是中阿友谊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陈毅对中阿友好所做的又一个重大贡献——使两国的友好关系从此就用条约的形式固定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