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核心素养是当代社会对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要求,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融入各学科教学中。在食品微生物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翻转课堂、开放性实验、创新性实验等新的教学模式,从专业技能、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科学素养等方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提高其社会竞争力。
关键词 核心素养;食品微生物学;高职高专;翻转课堂;实验
中图分类号:G648.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8)14-0096-03
Reforming in Education of Food Microbiology based on Key Competencies//LOU Tianling
Abstract Key competencies which is integrated into the students’ curriculum, is the requirement for cultivating students by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this society. In the course of food micro-biology,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is changed and new teaching
modes such as flipped classroom, open experiment and innovative
experiment are set up, which improves the students’ key compe-
tencies and social competitiveness, from the aspects of professional skills,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innovation spirit and scientific accomplishment.
Key words key competencies; food microbiology;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flipped classroom; experiment
1 引言
核心素养又称关键能力,最早在德国提出,是指个人在瞬息万变的社会环境中对从事某一职业及在职业转换时能相对适应的综合能力。2014年3月,教育部颁布《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首次提出“核心素养”这一人才培养要求,特别指出各类学校必须把核心素养扎实、稳健地落实到学校的教育教学中[1]。2016年9月,教育部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将“责任担当、实践创新、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界定为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六个方面[2]。探索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已成为各教育研究工作中的热点,围绕核心素养开展课程改革已在国内各学段如火如荼地进行。
作为以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为主要培养任务的高职高专院校,不僅要培养技术过关、知识过硬的专业技术人员,更要培养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实践创新能力、职业道德素养等核心素养的优秀人才。
2 学情分析
随着各高校逐年扩招,高等教育也从精英教育逐渐过渡为大众教育,在很多地区,高职高专学生往往是高考“中末段”的考生,在以分数为主要评价依据的国内教育环境中,这些学生往往学习习惯不佳,使得成绩排名靠后,造成缺乏自信甚至自卑,心理承受能力弱,适应能力差。传统的高职高专教学偏重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和专业技术的掌握,以为企业培养技术熟练的工人为目标,忽略了学生专业核心素养的培养;当他们进入工作岗位后,表现出对新知识和技能掌握慢,且因不自信而不敢进行沟通,使得社会竞争力低下,甚至不能适应岗位。如何提高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其社会竞争力,是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亟待解决的问题。
食品微生物学是高职高专院校食品加工、食品检测、食品安全与评价等食品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学生学习专业核心课程的知识基础。食品微生物学是食品工程领域较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其涉及面广,可操作性强,发展迅速。但在高职高专院校传统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中,其理论教学由于教学手段和学时的限制,缺乏知识的深化和拓展,更谈不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很多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只是死记硬背,以应付考试;而实验教学因学时有限,只能教授学生显微镜使用、培养基配制、细菌接种等基本的实验技术,不能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科学探索精神,更不能满足部分优秀学生的探索欲望。
因此,必须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利用微课、慕课、开放性实验等新的教学手段,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动力,提高其学习能力,培养其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增加其自我认同感,增强其自信心,从而提升其核心素养。
3 开展课程改革,提升核心素养
翻转课堂,交课堂予学生 翻转课堂又称为反转课堂,是对传统教学进行突破和改进的一种新教学模式。在翻转课堂中,教学不再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学生的自学为辅,而是更加注重学生个性化的自主学习[3]。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在课外借助视频开展自主学习,再通过师生一起开展的一些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与教师和同伴交流自学中产生的困惑及疑问[4]。
借助微课、慕课等教学素材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同时通过与教师和同学的讨论、交流,除有效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深化和拓展课本知识外,还培养了学生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当然,对于高职高专学生来说,并不是所有学生具有学习自觉性,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学习通等手机APP来辅助监督学生的课外学习情况,并通过奖惩机制来鼓励学生去深入学习和思考知识点。 在食品微生物学理论教学中有较多可操作性强的知识点,如革兰染色法、微生物形态结构、微生物接种与培养、菌落总数测定、大肠杆菌数测定等,以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课堂通过图片、流程图讲授这些知识点,不仅枯燥乏味,而且抽象难懂,容易激起学生厌学情绪。在翻转课堂中,教师将这些知识点拍摄成实验操作视频,作为学生课前学习资料,在课堂中以小组讨论等形式进一步深入学习和分析知识点,使知识点的学习更为直观和深入。
如在学习“微生物接种与培养”知识点时,教师把各微生物接种、培养操作技术录制成微课,由学生在课前学习,并分组布置学习任务:平板分区划线、连续划线、液体接种、半固体接种、涂布接种、混板法接种等各自的优缺点和应用范围等。课堂中由各组汇报学习成果,并由全班共同讨论分析。这不仅把知识点直观地呈现给学生,并使学生真正掌握该知识点的应用,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资料搜索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等核心素养。
建立开放性实验室,交学习主动权予学生 由于实验课时有限,大多微生物实验技术只能放在理论课中进行教学,学生也只能通过视频饱眼福;即使是实验课上的实验操作,学生往往也只有一次实践机会;且由于上课人数较
多,教师也无法照顾到每一位学生,学生在实验课堂上的实验结果并不理想,却没有重新操作的机会。这些客观条件抑制了学生的求学欲望,使学生“缺乏实践动手能力”变得理所当然。
建立开放性实验室,并在固定时间点配备两名值班教师,对前来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教师引导和鼓励学生将理论课中学到的技能在实践操作中展现出来,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对于实验课中涉及的革兰染色、显微镜使用、划线接种等有一定技术难度、失败率较高的实验操作,在开放性实验室中可重复练习,教师根据每位学生的操作情况给予针对性辅导。这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增进师生感情,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主动好学的品质。
开展创新性实验,交实战机会予学生 特别优秀的学生动手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且对微生物领域有浓厚兴趣,已不再满足于课堂知识和技能,要求更深入地进行科学探索。但教师能提供的科研助理岗位较少,不能满足全部学生的需要,传统教学设计及课程学时安排均未涉及这部分学生的需要。
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当代大学生必备的核心素养,应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的这些核心素养,开展创新性实验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尝试:选拔动手能力强、善于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优秀学生组成实验小组,根据指导教师提出的研究方向,完成选题、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方法建立等工作;教师在整个过程中与学生讨论、分析出现的各种问题,引导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是一个缩小版的完整科研过程。
创新性实验的开展是以项目“点”形成研究“线”,带动知识“面”,从而提高学生综合核心素养[5]。如对学校附近快餐店食物进行微生物检测这个项目,涉及一系列微生物学知识和操作技术,如微生物检验采样原则、培养基制备方法、革兰染色技术、微生物菌落形态观察、菌落总数计数等。而有些项目甚至可以让学生接触PCR仪、液相色谱仪等在平时实验课接触不到的高端仪器设备,同时能掌握微生物学的前沿研究方法和研究进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科学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以及搜索资料、发现问题、解决问題等能力。
4 核心素养教学模式实施对学校及师生的要求
与以往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相比,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无论在硬件设施,还是对教师、学生的要求上,都更为严格。
首先,学校应提供设施更为先进的教学平台。传统的多媒体教室和微生物实验室已不能满足核心素养教学的实施,学校需要引进智慧教室,便于翻转课堂中课堂讨论部分的开展;除传统微生物实验室外,更需要增加开放性实验室及添置液相色谱、PCR仪等高端仪器设备的特殊实验室,以供部分学生开展开放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
其次,教师需要有更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随着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创新精神等核心素养不断被开发,他们对食品微生物学的前沿动态也越发感兴趣。这就要求教师也要不断学习,了解专业最新进展,以应对学生遇到和提出的各类问题。此外,随着翻转课堂的实施、开放性实验室的建立、创新性实验的开展,教师需要牺牲较多课余时间来个性化辅导学生,这就要求教师有奉献精神。
最后,需要建立有效的学习监督和成绩评价机制。高职高专学生对学习往往存在惰性,为使新的教学模式能够顺利开展,必须建立有效的督促手段和成绩评价机制。目前有多种教学软件进入高校,如学习通等APP,教师可以通过该软件了解学生观看微课情况,并在APP上进行师生交流、测试等,以学生自学时间、提问数量和质量、小测成绩、课堂讨论情况、开放性实验室及创新性实验参与情况等多方面为评价内容,为每位学生给出客观评价。
5 结语
总而言之,核心素养代表着一个人专业能力、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创造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的综合素养,决定着他的社会竞争力。高职高专院校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在微生物课堂,通过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因材施教,个性化提升不同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他们今后更好步入工作岗位、适应社会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钟启泉.核心素养的“核心”在哪里[N].中国教育报,
2015-04-01(7).
[2]肖安庆,颜培辉.高中生物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培养策略[J].中学生物学,2017(3):71-73.
[3]陈琳.“翻转课堂”浪潮下的问题与思考[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6):81-82.
[4]王岚,张一春,兰国帅,等.论翻转课堂给我国教师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基于国内外典型案例的分析[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4(5):474-478.
[5]刘洋,韦策,谢宁昌,等.本科阶段微生物实验多元化、阶梯式改革的探索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2(31):
179-181.
关键词 核心素养;食品微生物学;高职高专;翻转课堂;实验
中图分类号:G648.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8)14-0096-03
Reforming in Education of Food Microbiology based on Key Competencies//LOU Tianling
Abstract Key competencies which is integrated into the students’ curriculum, is the requirement for cultivating students by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this society. In the course of food micro-biology,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is changed and new teaching
modes such as flipped classroom, open experiment and innovative
experiment are set up, which improves the students’ key compe-
tencies and social competitiveness, from the aspects of professional skills,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innovation spirit and scientific accomplishment.
Key words key competencies; food microbiology;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flipped classroom; experiment
1 引言
核心素养又称关键能力,最早在德国提出,是指个人在瞬息万变的社会环境中对从事某一职业及在职业转换时能相对适应的综合能力。2014年3月,教育部颁布《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首次提出“核心素养”这一人才培养要求,特别指出各类学校必须把核心素养扎实、稳健地落实到学校的教育教学中[1]。2016年9月,教育部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将“责任担当、实践创新、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界定为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六个方面[2]。探索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已成为各教育研究工作中的热点,围绕核心素养开展课程改革已在国内各学段如火如荼地进行。
作为以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为主要培养任务的高职高专院校,不僅要培养技术过关、知识过硬的专业技术人员,更要培养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实践创新能力、职业道德素养等核心素养的优秀人才。
2 学情分析
随着各高校逐年扩招,高等教育也从精英教育逐渐过渡为大众教育,在很多地区,高职高专学生往往是高考“中末段”的考生,在以分数为主要评价依据的国内教育环境中,这些学生往往学习习惯不佳,使得成绩排名靠后,造成缺乏自信甚至自卑,心理承受能力弱,适应能力差。传统的高职高专教学偏重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和专业技术的掌握,以为企业培养技术熟练的工人为目标,忽略了学生专业核心素养的培养;当他们进入工作岗位后,表现出对新知识和技能掌握慢,且因不自信而不敢进行沟通,使得社会竞争力低下,甚至不能适应岗位。如何提高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其社会竞争力,是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亟待解决的问题。
食品微生物学是高职高专院校食品加工、食品检测、食品安全与评价等食品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学生学习专业核心课程的知识基础。食品微生物学是食品工程领域较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其涉及面广,可操作性强,发展迅速。但在高职高专院校传统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中,其理论教学由于教学手段和学时的限制,缺乏知识的深化和拓展,更谈不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很多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只是死记硬背,以应付考试;而实验教学因学时有限,只能教授学生显微镜使用、培养基配制、细菌接种等基本的实验技术,不能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科学探索精神,更不能满足部分优秀学生的探索欲望。
因此,必须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利用微课、慕课、开放性实验等新的教学手段,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动力,提高其学习能力,培养其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增加其自我认同感,增强其自信心,从而提升其核心素养。
3 开展课程改革,提升核心素养
翻转课堂,交课堂予学生 翻转课堂又称为反转课堂,是对传统教学进行突破和改进的一种新教学模式。在翻转课堂中,教学不再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学生的自学为辅,而是更加注重学生个性化的自主学习[3]。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在课外借助视频开展自主学习,再通过师生一起开展的一些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与教师和同伴交流自学中产生的困惑及疑问[4]。
借助微课、慕课等教学素材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同时通过与教师和同学的讨论、交流,除有效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深化和拓展课本知识外,还培养了学生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当然,对于高职高专学生来说,并不是所有学生具有学习自觉性,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学习通等手机APP来辅助监督学生的课外学习情况,并通过奖惩机制来鼓励学生去深入学习和思考知识点。 在食品微生物学理论教学中有较多可操作性强的知识点,如革兰染色法、微生物形态结构、微生物接种与培养、菌落总数测定、大肠杆菌数测定等,以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课堂通过图片、流程图讲授这些知识点,不仅枯燥乏味,而且抽象难懂,容易激起学生厌学情绪。在翻转课堂中,教师将这些知识点拍摄成实验操作视频,作为学生课前学习资料,在课堂中以小组讨论等形式进一步深入学习和分析知识点,使知识点的学习更为直观和深入。
如在学习“微生物接种与培养”知识点时,教师把各微生物接种、培养操作技术录制成微课,由学生在课前学习,并分组布置学习任务:平板分区划线、连续划线、液体接种、半固体接种、涂布接种、混板法接种等各自的优缺点和应用范围等。课堂中由各组汇报学习成果,并由全班共同讨论分析。这不仅把知识点直观地呈现给学生,并使学生真正掌握该知识点的应用,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资料搜索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等核心素养。
建立开放性实验室,交学习主动权予学生 由于实验课时有限,大多微生物实验技术只能放在理论课中进行教学,学生也只能通过视频饱眼福;即使是实验课上的实验操作,学生往往也只有一次实践机会;且由于上课人数较
多,教师也无法照顾到每一位学生,学生在实验课堂上的实验结果并不理想,却没有重新操作的机会。这些客观条件抑制了学生的求学欲望,使学生“缺乏实践动手能力”变得理所当然。
建立开放性实验室,并在固定时间点配备两名值班教师,对前来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教师引导和鼓励学生将理论课中学到的技能在实践操作中展现出来,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对于实验课中涉及的革兰染色、显微镜使用、划线接种等有一定技术难度、失败率较高的实验操作,在开放性实验室中可重复练习,教师根据每位学生的操作情况给予针对性辅导。这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增进师生感情,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主动好学的品质。
开展创新性实验,交实战机会予学生 特别优秀的学生动手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且对微生物领域有浓厚兴趣,已不再满足于课堂知识和技能,要求更深入地进行科学探索。但教师能提供的科研助理岗位较少,不能满足全部学生的需要,传统教学设计及课程学时安排均未涉及这部分学生的需要。
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当代大学生必备的核心素养,应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的这些核心素养,开展创新性实验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尝试:选拔动手能力强、善于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优秀学生组成实验小组,根据指导教师提出的研究方向,完成选题、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方法建立等工作;教师在整个过程中与学生讨论、分析出现的各种问题,引导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是一个缩小版的完整科研过程。
创新性实验的开展是以项目“点”形成研究“线”,带动知识“面”,从而提高学生综合核心素养[5]。如对学校附近快餐店食物进行微生物检测这个项目,涉及一系列微生物学知识和操作技术,如微生物检验采样原则、培养基制备方法、革兰染色技术、微生物菌落形态观察、菌落总数计数等。而有些项目甚至可以让学生接触PCR仪、液相色谱仪等在平时实验课接触不到的高端仪器设备,同时能掌握微生物学的前沿研究方法和研究进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科学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以及搜索资料、发现问题、解决问題等能力。
4 核心素养教学模式实施对学校及师生的要求
与以往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相比,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无论在硬件设施,还是对教师、学生的要求上,都更为严格。
首先,学校应提供设施更为先进的教学平台。传统的多媒体教室和微生物实验室已不能满足核心素养教学的实施,学校需要引进智慧教室,便于翻转课堂中课堂讨论部分的开展;除传统微生物实验室外,更需要增加开放性实验室及添置液相色谱、PCR仪等高端仪器设备的特殊实验室,以供部分学生开展开放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
其次,教师需要有更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随着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创新精神等核心素养不断被开发,他们对食品微生物学的前沿动态也越发感兴趣。这就要求教师也要不断学习,了解专业最新进展,以应对学生遇到和提出的各类问题。此外,随着翻转课堂的实施、开放性实验室的建立、创新性实验的开展,教师需要牺牲较多课余时间来个性化辅导学生,这就要求教师有奉献精神。
最后,需要建立有效的学习监督和成绩评价机制。高职高专学生对学习往往存在惰性,为使新的教学模式能够顺利开展,必须建立有效的督促手段和成绩评价机制。目前有多种教学软件进入高校,如学习通等APP,教师可以通过该软件了解学生观看微课情况,并在APP上进行师生交流、测试等,以学生自学时间、提问数量和质量、小测成绩、课堂讨论情况、开放性实验室及创新性实验参与情况等多方面为评价内容,为每位学生给出客观评价。
5 结语
总而言之,核心素养代表着一个人专业能力、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创造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的综合素养,决定着他的社会竞争力。高职高专院校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在微生物课堂,通过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因材施教,个性化提升不同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他们今后更好步入工作岗位、适应社会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钟启泉.核心素养的“核心”在哪里[N].中国教育报,
2015-04-01(7).
[2]肖安庆,颜培辉.高中生物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培养策略[J].中学生物学,2017(3):71-73.
[3]陈琳.“翻转课堂”浪潮下的问题与思考[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6):81-82.
[4]王岚,张一春,兰国帅,等.论翻转课堂给我国教师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基于国内外典型案例的分析[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4(5):474-478.
[5]刘洋,韦策,谢宁昌,等.本科阶段微生物实验多元化、阶梯式改革的探索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2(31):
179-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