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2-099-01
笔者经过了多年的实践研究,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小学数学创新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一定得成果。
一、创新教学方法研究
1. 着眼于进行指导学生创新学习的教学设计,创造性地运用教材
(1)改变数学教材的编排顺序。由于数学教材编排和编写受到书面形式的限制,完全依照课本顺序教授课程会限制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发展,适当改变教材编排顺序,有利于学生进行归纳总结,提高自学与探究能力。
(2)扩大立体的思维空间,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在授课过程中,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如果完全依照书本内容照本宣科,会扼杀学生的新鲜感。教师可将例题尽可能变成适合学生探讨研究问题的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教师在传授课程中,应改变传统的“灌输式”,从主导地位转变到引导方式,注重引导学生多想,多说,多做。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唤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思维,学生在和谐、民主、愉快的情境中增长知识,开拓眼界,发展智力。
3. 以“小组学习”为核心组织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启发引导,鼓励合作,共同发展。针对各班级学生较多,教师传授课程时难以达到面面俱到问题,笔者深入了研究班级、小组、个人多种学习方式相结合的组织形式,认为小组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小组研讨学习方式注重引导学生独立探索、相互研究,大胆发表不同见解,相对削弱了大课堂讲解的方式效用,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活动的空间和广泛交流思想的机会。实践证明,小组学习为学生营造了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积极进取,尝试探索,形成探求创新的愿望,帮助学生形成创造性地适应环境变化的创新品质,是适应学生心理特点教学方式。
4. 实施“问题教学”,引导学生善于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产生新思维、养成创新意识和创新个性。课堂提问采用师生互问,生与生互问,重点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使学生在提问、交流、争辩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逐步养成好问、善问、有创建的问的良好习惯,鼓励学生把零散的知识加以概括,引导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5. 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会构建知识体系,优化认知结构,不断夯实创新学习的认识基础。教师应引导学生小组自主整理知识的结构体系。如复习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时,一个小组是这样梳理的:它简单明了,形象的表示了各类平面图形知识间的联系,构建出平面周形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是小组自学、合作学习、集体智慧的结果。
6. 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和实践能力。要重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使学生能灵活应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和掌握的基本技能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融入社会实践,真正体现了学习数学知识的价值。
7. 引导学生由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学习,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能力和自学能力。学会求知是学生在信息时代所必需具备的能力,基于这一思考,有意识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把学习数学有课内延伸到课外,不仅能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知识,而且培养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8.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以计算机辅助教学为重点的现代教育技术,近年来得到了普遍的应用与发展。声像结合,图文并茂,形象直观和动态逼真的教学课堂情境的创设,在解决数学教学问题和提高教学效率中,发挥了显著地作用。
二、实证研究效果
根据上所述方法,笔者在不同年级选择了实验班进行实施,在实验研究结束时,取得了如下效果:
1. 转变了教师的观念。教师们认识到数学教学要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在教学活动中,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实现了师生角色的转变,做到了不唯书,不盲从,灵活处理教材,改变了传统教育的弊端。树立了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使有差异的学生个体都能得到最佳发展的理念。
2. 提出新的数学教学基本结构。新授课:创设情境——小组学习——全班交流——质疑问难——总结、概括——巩固、应用、拓展。即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架起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联系的桥梁。学生在小组内探索、交流,达成共识,向全班汇报,培养了学生创新学习的意识,这是问题解决的核心环节。
3.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在对三个年级期末成绩进行质量分析后,证明实验班的学生数学成绩大幅度地提高,优秀率平均提高了18.3%。成绩的提高得益于教学方式由原来的教师讲授、学生记忆改变为教师提供素材,学生小组研究、探索、总结出概念,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转变成积极学习知识,对知识点理解更加透彻深入,因此收到良好的效果。
4. 初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发展。在数学课上,问题由学生来提出,结论由学生来探究,方法由学生来探索,结果由学生来评价,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学生大都有探索新知的愿望,能够不拘泥于课本,不依常规,积极提出自己的新见解、新发现,有自己的新思路、新设计,在思考和解决问题时,思路畅通、灵活、有深度。
三、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方向
开放的课堂,激发了学生活跃的思维,增强了创新意识。但由于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手段丰富,在实施创新式教学方法的过程中部分教师不能充分考虑、估计课堂上可能发生的多种变化,给教师驾驭课堂带来的困难,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宽厚的知识基础,还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经验,掌握最新信息,以应付课堂上学生开放型的提问。为此再进一步研究中,应该把提高教师素质作为一项专门的研究方向。
笔者经过了多年的实践研究,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小学数学创新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一定得成果。
一、创新教学方法研究
1. 着眼于进行指导学生创新学习的教学设计,创造性地运用教材
(1)改变数学教材的编排顺序。由于数学教材编排和编写受到书面形式的限制,完全依照课本顺序教授课程会限制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发展,适当改变教材编排顺序,有利于学生进行归纳总结,提高自学与探究能力。
(2)扩大立体的思维空间,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在授课过程中,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如果完全依照书本内容照本宣科,会扼杀学生的新鲜感。教师可将例题尽可能变成适合学生探讨研究问题的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教师在传授课程中,应改变传统的“灌输式”,从主导地位转变到引导方式,注重引导学生多想,多说,多做。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唤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思维,学生在和谐、民主、愉快的情境中增长知识,开拓眼界,发展智力。
3. 以“小组学习”为核心组织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启发引导,鼓励合作,共同发展。针对各班级学生较多,教师传授课程时难以达到面面俱到问题,笔者深入了研究班级、小组、个人多种学习方式相结合的组织形式,认为小组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小组研讨学习方式注重引导学生独立探索、相互研究,大胆发表不同见解,相对削弱了大课堂讲解的方式效用,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活动的空间和广泛交流思想的机会。实践证明,小组学习为学生营造了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积极进取,尝试探索,形成探求创新的愿望,帮助学生形成创造性地适应环境变化的创新品质,是适应学生心理特点教学方式。
4. 实施“问题教学”,引导学生善于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产生新思维、养成创新意识和创新个性。课堂提问采用师生互问,生与生互问,重点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使学生在提问、交流、争辩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逐步养成好问、善问、有创建的问的良好习惯,鼓励学生把零散的知识加以概括,引导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5. 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会构建知识体系,优化认知结构,不断夯实创新学习的认识基础。教师应引导学生小组自主整理知识的结构体系。如复习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时,一个小组是这样梳理的:它简单明了,形象的表示了各类平面图形知识间的联系,构建出平面周形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是小组自学、合作学习、集体智慧的结果。
6. 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和实践能力。要重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使学生能灵活应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和掌握的基本技能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融入社会实践,真正体现了学习数学知识的价值。
7. 引导学生由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学习,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能力和自学能力。学会求知是学生在信息时代所必需具备的能力,基于这一思考,有意识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把学习数学有课内延伸到课外,不仅能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知识,而且培养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8.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以计算机辅助教学为重点的现代教育技术,近年来得到了普遍的应用与发展。声像结合,图文并茂,形象直观和动态逼真的教学课堂情境的创设,在解决数学教学问题和提高教学效率中,发挥了显著地作用。
二、实证研究效果
根据上所述方法,笔者在不同年级选择了实验班进行实施,在实验研究结束时,取得了如下效果:
1. 转变了教师的观念。教师们认识到数学教学要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在教学活动中,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实现了师生角色的转变,做到了不唯书,不盲从,灵活处理教材,改变了传统教育的弊端。树立了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使有差异的学生个体都能得到最佳发展的理念。
2. 提出新的数学教学基本结构。新授课:创设情境——小组学习——全班交流——质疑问难——总结、概括——巩固、应用、拓展。即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架起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联系的桥梁。学生在小组内探索、交流,达成共识,向全班汇报,培养了学生创新学习的意识,这是问题解决的核心环节。
3.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在对三个年级期末成绩进行质量分析后,证明实验班的学生数学成绩大幅度地提高,优秀率平均提高了18.3%。成绩的提高得益于教学方式由原来的教师讲授、学生记忆改变为教师提供素材,学生小组研究、探索、总结出概念,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转变成积极学习知识,对知识点理解更加透彻深入,因此收到良好的效果。
4. 初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发展。在数学课上,问题由学生来提出,结论由学生来探究,方法由学生来探索,结果由学生来评价,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学生大都有探索新知的愿望,能够不拘泥于课本,不依常规,积极提出自己的新见解、新发现,有自己的新思路、新设计,在思考和解决问题时,思路畅通、灵活、有深度。
三、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方向
开放的课堂,激发了学生活跃的思维,增强了创新意识。但由于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手段丰富,在实施创新式教学方法的过程中部分教师不能充分考虑、估计课堂上可能发生的多种变化,给教师驾驭课堂带来的困难,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宽厚的知识基础,还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经验,掌握最新信息,以应付课堂上学生开放型的提问。为此再进一步研究中,应该把提高教师素质作为一项专门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