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树到一片林的“真”之变

来源 :江苏教育·教师发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cho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亮点和难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学校层面的落地生根需要一批有志有为的教师去探索和实践。常州经开区横山桥中心小学聚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团队建设,通过赋能教师,在双维促进中耕耘“真教育”:通过赋权教师,在双向成全中建构“真课程”;通过赋力师生,在双边砥砺中呈现育人新样态。
  【关键词】学校文化;共同体;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团队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78—0042—05
  【作者简介】1.许小红,江苏省常州经开区横山桥中心小学(江苏常州,231119)校长,高级教师;2.蒋建春,江苏省常州经开区横山桥中心小学(江苏常州,231119)副校长,高级教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课程改革的亮点也是难点。作为一所农村中心小学,我们江苏省常州经开区横山桥中心小学(简称“横小”)顺应时代潮流,主动站到课改前沿,从2002年起就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编织”进了学校课程体系。学校突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引领功能,把学校文化、课程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教师文化自觉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关联起来,初步建立起学校层面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操体系。该课程在学校层面的落地生根,需要一批有志有为的教师去探索,去实践。学校课程的全面实施关键在于教师。随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路发展,横小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团队呈现了蓬勃的“看得见”的生长。
  一、赋能教师,在双维促进中耕耘“真教育”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源。学校为团队发展所要做的首先是把教师浸润在文化环境里。我们学校努力给课改中的教师以梦想,更给教师以成长舞台,做到让教师心怀激情,帮助教师在专业追求中大显身手。
  1.重视价值引领,注重文化浸润。
  横山桥中心小学始建于1912年,历经百年风雨沧桑。在校训“求全人格”的照耀下,在“求真”校魂的指引下,我们确立了“办有温度的真学校”的办学愿景,“用真爱、求真知、做真人”的办学理念,“求实创新”的校风。在学校“真文化”的统领和观照下,我们用心开展“真教育”,精心实施“真课程”,潜心研究“真课堂”,热心培养“真少年”,开创校园生活新样态。2002年,当新课程改革的大幕开启,我们敏锐地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的独特育人价值,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当作“战略”课程,当成能撬动整个课改的“支点”课程,开始探寻横小“真知”“真人”在这门课程中独有的“打开方式”。
  2.选好“种子”教师,建好共同体。
  横小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蹒跚中起步,在困惑中前行。群雁起飞靠头雁。学校安排有热情、敢负责、能担当的马春红老师担任教研组长。她凭着一股子钻劲,学深课程标准,悟透课程纲要,专心课程实施,成果不断,逐渐揭开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神秘“面纱”。2004年,马春红老师就被吸收进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心组;2010年,马老师成为区首批综合实践学科带头人。“独木不成林”,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还需要一群优秀教师。2009年,横小启动“青蓝共舞,精彩纷呈”工程,组织青年教师与马春红老师签约结对,成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专兼职教师发展共同体。2010年,横小被批准为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研基地;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被评为常州市优秀教研组,2012年升格为常州市示范教研组。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开始成就学科的精彩。这是一片“生命的林子”1
  3.借力发力,用好“朋友圈”。
  横小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团队从无到有、由弱到强,专家的引领发挥了重要作用。新课改伊始,为了加快教师团队建设步伐,我们诚邀区、市教研员“深度介入”学校课程建设和团队发展。团队教师参与区、市学科中心组活动,参加教研员的课题研究,及时掌握学科前沿信息。我们选派教师加入名师工作室,跟岗锻炼、拜师学艺。马春红老师就曾有幸参与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万伟博士主持的课题“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整合与教学指导研究”,并参与万博士主编的《综合实践活动建构创意与实施策略》一书的编撰。孙红霞等青年教师参与编写省综合实践活动教材《综合实践活动成长手册》和配套教参。专家学者、教研员、名师们一路陪伴和提携我们的教师向下扎根、向上生长。教师们浸润在专业氛围里,潜心修炼,迅速成长。
  二、赋权教师,在双向成全中建构“真课程”
  英国课程论专家斯坦豪斯提出:“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课程的发展。”课程生活是教师获得专业成长的一条重要路径,课程开发能力已成为教师最重要的专业能力之一。横小在课程开发上向教师赋权,促使教师自觉地由课程的执行者向学习者、研究者、创生者转变。
  1.参与课程规划,激发自主意识。
  我们基于学校历史和现实需要,在课程整体规划中,确定了培养有“真德行、真学力、真体魄、真本领、真视野”的“真少年”的育人目标,形成了以“求真”为价值追求的办学思想以及“求全人格、求真育人”的课程理念。“求真育人”,就是要尊重规律、尊重学生,以“真情、真学、真知”的“三真”教育理念来培育学生,使学生成为厚德明理、向真尚美的新时代“真少年”。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团队根据学校办学思想和课程理念,结合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研究制订了《横山桥中心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规划”强调了课程实施的过程与方法要做到真实、扎实、务实,以求真正使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获得真知、学做真人。
  2.开发课程资源,拓宽课程视野。
  教师的眼界决定课程的边界。横小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团队积极参与建构课程,慢慢从“局外人”成为“创生者”,从而在课程生活中保持活力。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喚起了学生和教师沉睡的潜能。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需要与真实的社会生活联系起来。2006年,我们的课程团队依托地域特色课程资源,编写、实施《魅力横山小导游》综合实践活动校本教材,学生以小导游的身份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深化了对家乡的了解,培养了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2017年,《魅力横山小导游》获得江苏省校本课程开发二等奖。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团队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出发,围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个板块进行汇总整理,最后形成每个年级的推荐研究课题。学生关注身边的水污染现象,师生一起进行了“身边水污染的研究”;学生对化学染发剂产生了疑问,师生一道展开了“美丽从头开始”的研究性学习;学生对横山桥水芹的种植、培养产生好奇,师生又一起开展了“横山桥水芹的研究”……近年来,学校累计有“多肉植物养殖实验研究”等7项研究性学习成果获常州市特等奖,“小学生美甲利与弊的调查研究”等12项研究性学习成果获常州市一等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团队组织力量及时将研究性学习案例资源整理成册,形成了较为丰富的学校课程资源库。
  学校传统活动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重要来源。团队教师以主题贯穿少先队活动、节日活动等学校传统活动,注重学生的主动策划与参与,加强活动的探究性,注重对活动进行评价反思和完善。
  3.实施项目学习,发展教学能力。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课程的融合及学生的实践。项目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执行项目的教学和学习方法。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团队积极开展项目学习,组织学生根据自身需要,主动又充满兴趣地去参与、体验和探究。
  这是五年级学生的项目学习——“研制天然染发剂”:学生们在实验中发现研制的染发剂有一定效果,但是存在锁色效果不佳、颜色易脱落等问题。面对学生的困惑,教师没有直接告知方法,而是指导学生查找资料和请教相关人员。学生在教师的提示下再次投入实践探究,最后汇总得出盐和柠檬具有锁色功能。在研制天然染发剂的实践过程中,学生活动这条明线很突出,经历了实验—反思—再实验的过程。教师指导隐没在学生活动中,学生遇问题无法解决时,教师不急于告知结果,而是给他们一些跟随式指导,鼓励学生独立或合作寻找解决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寻找策略、解决问题的研究能力。
  4.探索课程评价,丰富实践策略。
  评价是课程改革中的“硬骨头”。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团队突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综合能力的评价,积极探索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我们注重过程性评价,以学生深入扎实的实践为基础,关注学生团队及个体在活动中的表现。在方法指导课上,指导教师围绕交流的内容和形式,借助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自行设计活动评价表。成果汇报课上,指导教师让学生为自己小组的表现评定星级,学生寻找得星理由的过程即是选择评价角度、拟定评价标准、实施个性评价的过程。学校曾数次承办“过程性评价”的现场活动,面向全区学科教师开设了《我的奶茶我做主》等区级研讨课,为教师运用过程性评价提供了范例。
  我们还致力于“表现性评价”的实践研究。2014年,团队教师在省综合实践活动现场会上执教了苏少版三年级成长手册《整理书包》,教师在课堂中创设了“整理书包”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对照量表以小组为单位对同伴整理书包的结果进行评价,个体在评价中自主反思并找到问题进行整改。这种评价方式指向性强,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此外,我们的课程团队还设计了综合实践活动课学生活动情况评价表。通过自评,学生学会了自我反思;通过交流和成果展示,学生之间分享了研究成果,学会了互评;通过一些家庭活动,让家长也参与了学生的评价活动;通过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使社会也成为评价的主体。我们通过评价改革,使学生的学习、成长真正“可见”,促进了师生的共同成长。
  三、赋力师生,在双边砥砺中呈现新样态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我们学校是学生最喜欢的课程之一。这不断鞭策团队教师倾注专业的力量陪伴孩子,在课程与专业的发展中砥砺前行,真正做到在成事中成人,在成人中成事。
  1.关注学生成长需求,强化育人意识。
  教师应该是帮助孩子发现自己、找到世界的那个人。2002年以来,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团队一直是“I N”的格局:“1”是指一名专职教师;“N”指十余位兼职教师,由语、数、英等学科教师兼任,而且大都还是“老班”。近二十年来,正因为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高看一眼”,我们坚持选拔优秀的学科教师来担任兼职教师。他们或多或少已在本学科取得了成绩。他们要离开自己的专业“舒适区”,进入充满荆棘的“挑战区”甚至是“恐惧区”。他们或许也曾犹豫,但还是义无反顾地接受了挑战。因为,新课程改革在“召唤”他们,学生发展更“需要”他们。他们来了,慢慢成了这片林子中的一棵“小树”,成了“装点’’综合学科不可或缺的那抹绿色。
  2.携手走进多彩生活,增长综合素养。
  教师的事业是迷恋学生成长的事业,教师的专业是关于学生如何成长的专业。一个好的学科教师,一个优秀的教师团队,总是在研究学生如何学习,把如何帮助学生学习作为一件最重要的事去琢磨。
  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团队教师和学生一起探索,一起实践。学生在“关于小学生小课间活动的观察分析与对策研究”的研究性学习中,要对学校的课间活动现状进行观察,但很快问题来了:学生观察员时间有限,有时不能按时到位观察。于是教师想出了“散点观察法”,把观察班级的每个学生都卷入观察,对每个座位上学生的不同行为做标记性记录,如把课间做作业的学生标注为红色,在外活动的标注为绿色,上厕所的标注为蓝色,发呆、看书等做其他事情的标注为黄色,然后再归纳分析,得出观察结果。综合实践活动课使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变成了获得知识技能、实践能力以及习得思维方式的过程,提升了学生交往、合作、分享、表达等各方面的能力。同时,这一切也改变了教师,提高了教师的沟通能力、反思能力,促使教师学会了用复杂思维方式研究教育活动。
  3.建构自主发展场,进入研究状态。
  每个教师都守着一扇只能由内开启的专业发展之门。教师只有自主打开这扇门,才能走向专业发展的自由境界。教师要成为能够自主扎根的大树,团队要成为自主生长的森林。他们都应该拥有自我变革的内生力。
  在教师团队建设中,我们充分发挥“雁阵效应”,每个人有自己的位置,但不固化,会不断转换。目前,学校综合实践活动专兼职教师中有两位教师获常州市基本功比赛一等奖,两位教师获省综合实践活动评优课二等奖及优秀奖,6位教师获区教师基本功比赛一等奖,6位教师被评为区、市级“五级梯队”教师。学校主办区、市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观摩研讨活动20余次,在各级学科活动中做经验介绍、专题讲座60余人次。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团队成为区域学科教师发展的“辐射源”。
  4.超越学科中心,走向协同统整。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共同担负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蓬勃发展,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不同学科教师的参与。
  我们把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融合、互动,以学科课程为“根”接研究性学习之“枝”,凸显学科课程的实践取向和综合取向。学科课程包含丰富的知识内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探究的学习方法,两者结合,既有利于学科内容的深度学习,又有利于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内化。如四年级开发实施中秋课程,语文、数学、音乐、美术、信息、科学等学科教师一起参与进来,一起设计建构学校中秋课程方案。语文课上,学生学习朗诵有关中秋的诗词;美术课上,教师指导学生构思中秋美景故事,制作板报;科学课上,学生悉心观察中秋节前后的月亮变化……“中秋”所蕴含的所有文化要素,全面展现在学生眼前。陶行知先生说“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与真实的社会生活联系起来,借助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打通学校和社会的联系。菜农、果农、风筝传人、面点师等各行各业的“专家”进学校、进课堂,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重要指导力量。我们强调“课程融通”,这不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认識方式。在课程融通中,教师的合作意识增强了,互相支援、互补短板、协作攻关、同甘共苦。教师的团队意识、整体育人观树立起来了,“课程创生”的能力也大大提升了。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个人的能力再大,都是有限的,而一个团结的集体,它的能量远远大于全体成员能力的简单相加。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团队建设中,我们跳出了“舒适区”,看到了无限可能性;跳进了相互的“成全区”,看到了共生的力量;跳到了最优的“发展区”,看到了教育的使命召唤!
其他文献
【关键词】认知行为;内疚;团体辅导  【中图分类号】G448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24-0039-02   “我很努力地备课、上课,但是班级总成绩在年级里倒数。我不是称职的教师,辜负了领导及家长的厚望,很内疚。”   “我一直忙于高三教学,无暇照顾生病的父亲。父亲去世,我很心痛,晚上常常难以入睡。我应该请假去照顾他,我不是个孝顺的女儿。”   “孩子说我
【摘 要】 文章以模拟联合国活动和香港大学核心课程的课堂讨论为例,考察学校教育和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批判性思辨能力的问题。模联议事规则和大学讨论课均以鼓励参与者主动表达为宗旨,而对于表达质量则缺乏有效的评估和指导。因此,这些活动对批判性思辨能力的培养效果是比较有限的。参与者的“得奖心态”或“拿分心态”,主持者精力有限,以及语言障碍和文本利用不充分,是造成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作者据此提出了解决这一
十二天辰数,今宵席客盈。位如星占野,人若月分卿。  极醉巫峰倒,联吟嶰琯清。他年为舜牧,协力济苍生。  ——杨察传世诗作《别信州席上作》   挨骂的贡士   杨察年幼丧父,七岁时才能说话,母亲知书达理,亲自教他读书识字。杨察的母亲,教子有方,远近闻名。孩子稍有不合礼义的举动,她便严加训斥,绝不纵容宽待。   杨察参加省试(会试,考中者称贡士;贡士才能参加殿试),房心为“会元”,杨察考中第二名。报喜
一、学校简介  鼎屏二小现有学生2859人,教职工117名,其中中学高级教师4人,小学高级教师53人,四川省特级教师1名,四川省骨干教师5名,广安市骨干教师32名。近年来,学校秉承了“润德启智”的核心理念,确立了“玉石精神(仁、智)”作为学校的精神内涵,把校训定为“尚玉立人”,着力打造“抱璞守真,智圆行方”的校风,要求教师形成“博学敏行,玉成于爱”的教风,学生形成“乐习诗书,知行共进”的学风,学校
城市里的“80后” “90后”家长中,双职工成为常态,对子女教育介入时间相对减少;祖辈更多参与到家庭教育中来,三代人观念冲突日渐增长;在农村地区,数量庞大的留守儿童面临家庭教育缺口……   当下,家庭教育问题日益突出。2021年1月20日,備受瞩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法(草案)》(下称:草案)正式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家庭教育正式纳入国家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法治化管理轨道
男生缺乏“阳刚之气”的“男生危机”“伪娘现象”仿佛成为一种社会现象。近日,上海有关方面正在酝酿打造第一所“男子中学”。媒体报道称,这主要是为了培养男孩的“阳刚之气”、改变社会上的“伪娘现象”;但上海八中校长卢起升却表示,成立“男子中学”的首要目的是应对“男孩危机”。原本只是列入华东师范大学与黄浦区开展教育合作的一个计划,但被敏感的媒体一曝出,就成了八方议论的热点。      男子中学备受关注,是因
菜名:  西红柿香菇疙瘩汤  月 龄:  8个月以上  食 材:  西红柿1个、香菇1个、小青菜1~2棵、  面粉40g、凉白开55g、植物油少许  用 具:  刀、砧板、锅、筷子、保鲜袋  理由  西紅柿香菇疙瘩汤在寒冷的秋冬可以给宝宝在满足味蕾的同时,提供热量,满满喝上一碗再出门,再也不用担心宝宝抵御不了寒冷的室外了。用做西红柿意面酱的做法做疙瘩汤底,酸甜开胃,无需加任何调料就已好吃到飞。小小
【摘要】小学班级管理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良好、有效的班级管理不仅可以为学生构建了一个和睦、轻松、愉快、友爱的班级氛围,同时也能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小学德育;班级管理;问题  一、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生由于受到不同环境因素的影响,在性格、情商、智力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差异。因此,班主任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如果不对学生的
本刊编辑部: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江苏省特级教师”“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这么多年的丰富教育教学经历积累下来,您对教师工作一定有了深刻的理解。那么,您是怎么看待教师这一职业的,能和我们具体谈谈吗?  曹慧:于漪先生说:“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我做了近三十年教师,也常有同感,对所从事的教育工作始终怀有敬畏之心。敬畏,来自对每天面对的儿童——一个个独特生命的尊重;敬畏,来自对韩愈《师说》的认
·名师自述·  有人说我是“二本”校长:本职是教师,本色是书生。庶几近之。  我1993年参加工作,现为江苏省徐州高级中学校长、党委书记。从教师到主任到校长,从初级教师、中级教师、高级教师到正高级教师,从市青年名教师、市名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到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从市优秀专家、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到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职务、职称、荣誉称号等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