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时期新课标的指示下,我国教育愈发注重素质教育。这就要求老师在实际教学中注重“走心的教育”。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过程中,都需要老师用心呵护、守候,他们渴望得到老师的鼓励与尊重。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应以一颗慈母般宽容、仁爱的心来对待学生,真正实现“走心的好教育”。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应该对学生付诸更多的爱心、耐心、细心,并通过自身日常的言行举止给学生传递优良的品行和正确的价值观念,以培育品学兼优的学生为目标。基于此,本文主要从“静心教书,潜心育人”的角度探讨新时代优秀教师在用心守护教育的道路上应具备的品质。
关键词:教育;爱护;用心
中图分类号:G6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6-0248-02
在新时期的教育观念下,国家更加注重学生素质教育培养,将教学重点偏向了学生的心理成长教育和思维建设教育。中国是个文明古国,更是文化大国,我们的主流价值观与优秀传统文化均离不开一个“心”字。心与心的交织是五十六个民族团结一心的桥梁,是中华民族繁荣富强的必要保证。教育同样如此,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用心去换位思考,用心和学生沟通,去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情况。不忘初心,像爱自己孩子一样去关爱学生,积极担负起用心守护教育的责任,让学生们自信的实现人生的价值。
1.用恒心和耐心搭建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
面对一群渴望知识、渴望成长的孩子,这过程中就需要有人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指导他们正确的行为准则,为他们健康的心理成长保驾护航,而这就是教师,这也是新时代的教育重点。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用百折不挠的耐心去培养学生的成长能力,全面了解学生的具体学情,认真研习他们的心理特点,引导他们积累学习经验、发散思维、激发学习兴趣,细心观察学生的思维走向,准确把握施教内容,在实际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中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心灵,促使其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在课堂教学阵地上以学生为主,并积极组织兴趣小组,为学生精心设置学习情境,并提供给他们展示的机会,为他们打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以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成长。让他们在将来瞬息万变的社会生活中能独立自强;在平时的生活中,教师需建立零距离的沟通和交流方式,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思维能力、心理构建与之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促使他们的心性更加纯熟。消除一些不必要的代沟。进而让教育更贴近他们的实际,调动他们的生活热情,并积极指导他们树立好奋斗目标。
这个引导的过程,就是考验教师的恒心和耐心的过程。无论是在课堂教学、课后辅导还是在生活中,教师都应该用铁杆磨针的恒心和水滴石穿的耐心去帮助孩子们提高学习成绩和综合能力,解答他们学习和生活上的困惑。对于一些学习上遇到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积极伸出援助之手,让学生感到来自教师的温暖。教师要相信世界上没有差学生,只有不称职的教师。
2.用“爱心”引导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在网络信息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各种各样的非主流文化充斥着我们的生活。作为教师需要用自己的爱心去积极引导那些内心思辨能力较弱、价值体系尚未搭建完成的学生。教师应当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入手,帮助他们抵制来自网络等渠道的非主流文化,让他们在纯粹、优良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爱是教育的源源动力,在目前倡导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老师更要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认真对待每一名学生,关注他们学习生活中的每一个小细节,事事站在他们的立场角度来换位思考,真正顾及他们内心深处的感受,并试图走进他们的世界。曾有这样一个事例:新学期伊始,我发现刚从外地转学而来的一名学生很不开心,总是闷闷不乐。鉴于这名学生性格内向,不爱和班上其他同学交流,上课更是不集中注意听讲,故此,我以为该生是没有适应新的学习环境。但几天后,我却发现情况没有改观,故此特别担心这名同学。在此之后,我特别关注了该生并每天积极与他沟通交流尝试去疏通他的思想,之后才了解到:原来这名学生放学回家后,吃不好、睡不香,父母也非常着急。面对此情况,我继续用真诚和爱心做其思想工作,并多多关注了他的生活和学习,同时安排其同桌也多多帮助他,以扭转他的消极思想。最后,这名学生接受了我的真诚和爱心,开始融入新的班集体。通过这个事例后,我总结出以下两点:其一,要用心去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多多鼓励学生;其二,积极从学生的爸妈那里了解情况,并对症下药。至此我学会了用一颗仁爱之心去对待学生。发现学生感冒发烧,即立刻提醒他们增减衣服,按时服药,注意休息,直到学生康复之前均挂在心间,并按时嘘寒问暖。一来二去,学生便都会从心里去认可和尊重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学生会积极主动地接受你的教学或教育内容。因为用心待人,以心换心;另外,对于学生在学习上或道德品质上取得显著进步的,教师应当给予一定的奖励与表扬,这样可以增强学生自信心并让他们下次更愿意去做这样有意义的事,从而形成一个健康的循环。长此以往,学生深深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爱和用心,也因此在往后的学习中更加积极。以上这些举动和关怀虽是很朴实,但确是作为教育工作者最基本该做到的。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既要关心学生的生活,又要关心他们的学习、健康情况、心理状态等,并多多予以他们精神上的鼓励与支持。倘若发现学生的学习滑坡、成绩总是不理想、生活有困难等,要积极启发、帮助他们,并积极和他们探讨解决的方法,准确掌握他们的心态,促使其集中精力认真学习、健康成长。
3.用“责任心”展开对学生的教育
教师被称为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其工作面对很多烦琐的事务,需要教师时刻怀着一颗责任心去对待自己的工作和学生。尽管每个班上都有设置班干部,但班干部也是一群需要引导和教育的学生,最终的教学和教育责任还是需要教师承担。对整体情况不乐观的学生来说,他们的习惯也往往不好,遵纪守法的意识相对薄弱。即便多次强调某件事,他们还是会记不住。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本着责任心,积极洞察学生的心理活动,关注学生的日常行为,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找学生沟通和交流,以家长心态、好友心态良性沟通,并提醒他們多加注意。在日常的班会上,老师也应积极针对班级一周内的问题来施教,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老师唯有真正关心、爱护自己的学生,方能用心去做好教育工作。在日常的教育中,老师要学会尊重学生的人格,一改威严的角色,与他们建立一种和谐、平等的关系,真心爱护自己的每一名学生。这不仅是教师责任心的体现,也是学生心目中德高望重的老师。
4.用“上进心”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作为一名老师,唯有本着一颗上进心学习先进的教学观念、积累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教师除日常教学外还需深入钻研和总结教育规律、特点,不断为自己充电,积极学习更多新的知识和技能,并在实际教学中探索出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此外还应当积极从各种途径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有效提高自身的知识储备,并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及时更新落后的教学观念,增强自身的业务能力;积累一个合格教师应当具备的职业素养,为科学有效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教师需要以身作则,树立崇高的师德,不断增强自身的人格魅力,进而感化学生的灵魂,触动他们的心灵,做好德育渗透工作;教师需要多多学习,深入钻研业务。在广泛的阅读过程中,感悟、汲取知识营养,及时优化知识体系结构,践行教育教学方针,以现代教学观念与广博的专业知识来武装自己。
5.结语
综上所述,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老师应多多关心他们,尽职尽责地给予教诲,并耐心与之沟通交流,用心来守护好教育事业,帮助学生树立健康向上、乐观积极的心态,促进学生提升综合实力,呵护他们健康、茁壮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朱永新.用童心教育守护童年幸福——宋继东校长印象[J].新教师,2019(01):18-19.
[2]丛马琴.用“爱的教育”守护童真[J].名师在线,2017(10):92-93.
[3]淑美.用心守护——教育圣地需要爱心、细心和恒心[J].学园,2017(16).
关键词:教育;爱护;用心
中图分类号:G6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6-0248-02
在新时期的教育观念下,国家更加注重学生素质教育培养,将教学重点偏向了学生的心理成长教育和思维建设教育。中国是个文明古国,更是文化大国,我们的主流价值观与优秀传统文化均离不开一个“心”字。心与心的交织是五十六个民族团结一心的桥梁,是中华民族繁荣富强的必要保证。教育同样如此,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用心去换位思考,用心和学生沟通,去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情况。不忘初心,像爱自己孩子一样去关爱学生,积极担负起用心守护教育的责任,让学生们自信的实现人生的价值。
1.用恒心和耐心搭建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
面对一群渴望知识、渴望成长的孩子,这过程中就需要有人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指导他们正确的行为准则,为他们健康的心理成长保驾护航,而这就是教师,这也是新时代的教育重点。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用百折不挠的耐心去培养学生的成长能力,全面了解学生的具体学情,认真研习他们的心理特点,引导他们积累学习经验、发散思维、激发学习兴趣,细心观察学生的思维走向,准确把握施教内容,在实际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中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心灵,促使其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在课堂教学阵地上以学生为主,并积极组织兴趣小组,为学生精心设置学习情境,并提供给他们展示的机会,为他们打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以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成长。让他们在将来瞬息万变的社会生活中能独立自强;在平时的生活中,教师需建立零距离的沟通和交流方式,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思维能力、心理构建与之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促使他们的心性更加纯熟。消除一些不必要的代沟。进而让教育更贴近他们的实际,调动他们的生活热情,并积极指导他们树立好奋斗目标。
这个引导的过程,就是考验教师的恒心和耐心的过程。无论是在课堂教学、课后辅导还是在生活中,教师都应该用铁杆磨针的恒心和水滴石穿的耐心去帮助孩子们提高学习成绩和综合能力,解答他们学习和生活上的困惑。对于一些学习上遇到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积极伸出援助之手,让学生感到来自教师的温暖。教师要相信世界上没有差学生,只有不称职的教师。
2.用“爱心”引导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在网络信息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各种各样的非主流文化充斥着我们的生活。作为教师需要用自己的爱心去积极引导那些内心思辨能力较弱、价值体系尚未搭建完成的学生。教师应当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入手,帮助他们抵制来自网络等渠道的非主流文化,让他们在纯粹、优良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爱是教育的源源动力,在目前倡导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老师更要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认真对待每一名学生,关注他们学习生活中的每一个小细节,事事站在他们的立场角度来换位思考,真正顾及他们内心深处的感受,并试图走进他们的世界。曾有这样一个事例:新学期伊始,我发现刚从外地转学而来的一名学生很不开心,总是闷闷不乐。鉴于这名学生性格内向,不爱和班上其他同学交流,上课更是不集中注意听讲,故此,我以为该生是没有适应新的学习环境。但几天后,我却发现情况没有改观,故此特别担心这名同学。在此之后,我特别关注了该生并每天积极与他沟通交流尝试去疏通他的思想,之后才了解到:原来这名学生放学回家后,吃不好、睡不香,父母也非常着急。面对此情况,我继续用真诚和爱心做其思想工作,并多多关注了他的生活和学习,同时安排其同桌也多多帮助他,以扭转他的消极思想。最后,这名学生接受了我的真诚和爱心,开始融入新的班集体。通过这个事例后,我总结出以下两点:其一,要用心去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多多鼓励学生;其二,积极从学生的爸妈那里了解情况,并对症下药。至此我学会了用一颗仁爱之心去对待学生。发现学生感冒发烧,即立刻提醒他们增减衣服,按时服药,注意休息,直到学生康复之前均挂在心间,并按时嘘寒问暖。一来二去,学生便都会从心里去认可和尊重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学生会积极主动地接受你的教学或教育内容。因为用心待人,以心换心;另外,对于学生在学习上或道德品质上取得显著进步的,教师应当给予一定的奖励与表扬,这样可以增强学生自信心并让他们下次更愿意去做这样有意义的事,从而形成一个健康的循环。长此以往,学生深深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爱和用心,也因此在往后的学习中更加积极。以上这些举动和关怀虽是很朴实,但确是作为教育工作者最基本该做到的。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既要关心学生的生活,又要关心他们的学习、健康情况、心理状态等,并多多予以他们精神上的鼓励与支持。倘若发现学生的学习滑坡、成绩总是不理想、生活有困难等,要积极启发、帮助他们,并积极和他们探讨解决的方法,准确掌握他们的心态,促使其集中精力认真学习、健康成长。
3.用“责任心”展开对学生的教育
教师被称为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其工作面对很多烦琐的事务,需要教师时刻怀着一颗责任心去对待自己的工作和学生。尽管每个班上都有设置班干部,但班干部也是一群需要引导和教育的学生,最终的教学和教育责任还是需要教师承担。对整体情况不乐观的学生来说,他们的习惯也往往不好,遵纪守法的意识相对薄弱。即便多次强调某件事,他们还是会记不住。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本着责任心,积极洞察学生的心理活动,关注学生的日常行为,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找学生沟通和交流,以家长心态、好友心态良性沟通,并提醒他們多加注意。在日常的班会上,老师也应积极针对班级一周内的问题来施教,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老师唯有真正关心、爱护自己的学生,方能用心去做好教育工作。在日常的教育中,老师要学会尊重学生的人格,一改威严的角色,与他们建立一种和谐、平等的关系,真心爱护自己的每一名学生。这不仅是教师责任心的体现,也是学生心目中德高望重的老师。
4.用“上进心”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作为一名老师,唯有本着一颗上进心学习先进的教学观念、积累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教师除日常教学外还需深入钻研和总结教育规律、特点,不断为自己充电,积极学习更多新的知识和技能,并在实际教学中探索出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此外还应当积极从各种途径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有效提高自身的知识储备,并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及时更新落后的教学观念,增强自身的业务能力;积累一个合格教师应当具备的职业素养,为科学有效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教师需要以身作则,树立崇高的师德,不断增强自身的人格魅力,进而感化学生的灵魂,触动他们的心灵,做好德育渗透工作;教师需要多多学习,深入钻研业务。在广泛的阅读过程中,感悟、汲取知识营养,及时优化知识体系结构,践行教育教学方针,以现代教学观念与广博的专业知识来武装自己。
5.结语
综上所述,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老师应多多关心他们,尽职尽责地给予教诲,并耐心与之沟通交流,用心来守护好教育事业,帮助学生树立健康向上、乐观积极的心态,促进学生提升综合实力,呵护他们健康、茁壮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朱永新.用童心教育守护童年幸福——宋继东校长印象[J].新教师,2019(01):18-19.
[2]丛马琴.用“爱的教育”守护童真[J].名师在线,2017(10):92-93.
[3]淑美.用心守护——教育圣地需要爱心、细心和恒心[J].学园,201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