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化学知识的呈现方式,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率。本文阐述通过改变化学知识呈现方式,来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
关键词:知识呈现方式;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2
现代的课堂教学有别于传统课堂的是,不再突出教授学生知识多少,而是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在教学中,知识呈现方式的变革是课堂教学变革的先决条件。知识的呈现方式是指知识应以什么样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若以“填鸭式”灌给学生,那效果可想而知。而讲究开发学生智力的现代课堂,教师应改变知识呈现方式,注重因材施教,增加每个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发展学生的潜能,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采用层次性策略,促进学生知识掌握
化学知识的学习,特别是有难度的知识学习,应按“螺旋上升”这一规律指导学生进行学习。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相关知识并提升能力。要体现“螺旋上升”这一特点,教师不应一下子全部呈现出来,而在呈现知识的方式上应注重层次性,以便按一定的规律有层次地呈现,从而促进知识的掌握,实现能力的提升。如学习《葡萄糖》的结构时,如果直接呈现葡萄糖的结构,然后再对其中的官能团加以一一验证,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相关知识,错过了提高学习能力的机会。但若改变呈现方式,情况就会大不相同。即先呈现葡萄糖的化学式,通过理论推导葡萄糖分子的可能结构,再呈现曾学过的醇、醛、酸酯的性质实验并进行实验验证,从而得出葡萄糖的多羟基醛的结构特点,最后呈现葡萄糖的结构简式,让学生进一步明确葡萄糖的结构。这样通过知识的层次性呈现,学生掌握葡萄糖的知识应该说是水到渠成,符合螺旋上升的认知规律,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运用情景性策略,促进学生学会探究
化学教学中,可把一些化学反应的现象、本质,一些理论、定律或物质的存在、用途设置成问题,隐藏在情境材料中,让学生去发现,找到探究的起点。教材在呈现这些探究间题时,可以根据学生探究水平的实际情况做出不同的要求。探究水平低的,可以针对学生的“最
近发展区”直接给出探究的问题;随着学生知识量的增加,探究能力的增强,可以把要探究的问题隐藏在真实的情境材料中,让学生在阅读材料的过程中,围绕探究主题,从不同角度思考,发现矛盾,引起知识的冲突,造成心理上的不平衡,从而产生探究的欲望,发现所要探究的问题。如在学习《氯气》的性质时,可设计如下的情景:2005年3月29日晚,京沪高速公路淮安段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一辆载有35吨液氯的槽罐车与另一辆货车相撞,导致槽罐车液氯大面积泄漏,黄绿色烟雾弥漫,造成公路旁3个乡镇村民重大伤亡。中毒死亡27人,送医院治疗285人,组织疏散村民近1万人,事故现场附近种植的萃绿的庄稼最严重的地方都发白了……从这些资料上我们能获得哪些有关氯气的知识?通过上述情景的呈现,让学生初步了解了氯气的部分性质,再引导学生对情景中出现的现象进行验证而进行的探究实验,让学生学会如何设计实验进行探究活动,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实行程序性策略,促进学生掌握技能
化学技能性知识的掌握,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如学习《中和滴定》操作时,若教师边讲边演示,还没等教师做完,可能就下课,更不用说让学生练习一遍,效果不一定好。教师在教学时可改变了知识面呈现方式:先让学生认真观察滴定管。其实,学生还等教师讲解,已经在动用滴定管了,但却不知道如何使用。于是教师可让学生仔细观察滴定管,指出新发现。从中学生发现滴定管的温度,体积及零刻度,也发现了两种滴定管的不同。教师告知,滴定管分为酸式和碱式两种。不用多说,学生就知道了哪一种是酸式滴定管,哪一种是碱式滴定管。然后教师演示滴定管如何验漏、润洗和调液,并让学生两人一组,相互合作,相互纠错,很快学生就学会了滴定管的使用。然后,教师再以已知浓度的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为例,进行边讲边操作,然后再让学生进行操作练习。通过这样一定的程序进行练习,在练习中不断发现并内化,从而促进学生实验技能的掌握。
四、善用留白性策略,促进学生互动对话
教学“留白”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需要,不直接把一些学习内容通过讲述、讨论、交流等方式明确告知学生,而是通过言语激发、提出问题、布置练习等方式留下“空白”,引发学生在更广阔的时间和空间里实践与操作、联想与想像、思考与探究,利用自己的想像填补空白,更好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教学策略。“留白”不是避而不谈,也不是简省,更不是避重就轻,而是引而不发,是铺垫和蓄势,有经验的教师就注重动静搭配,密疏调节。其实,学生的许多智慧火花是在“教学留白”中,是在表面下看起来的“冷场”中迸发出来的。“留白”既是一种机智,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策略。例如在学习《氢氧化铝的性质与制备》时,教师让学生自主选择事先提供的AlCl3溶液、NaOH溶液、氨水、盐酸等试剂来制备氢氧化铝。然后由各小组汇报实验过程以及实验现象,不同的学生选择的试剂不同,操作顺序也不一定相同。有的学生说,我起先将NaOH溶液倒入AlCl3溶液中,没想到生成的沉淀却溶解了,我和同桌重做了实验,发现原来氢氧化铝可溶解在NaOH溶液中;有的学生说,我将NaOH溶液滴入AlCl3溶液中,没看到沉淀,就改用氨水,说明氨水与AlCl3溶液可制备氢氧化铝……这样,不用教师讲解,学生在交流中自主建立制备氢氧化铝的多种方法以及氢氧化铝的两性概念。学生通过共享实验设计过程和实验过程中的各种体验,不但增进了同学情谊,也学会了欣赏,学会了倾听,从而提升了生命价值。
五、常用过程性策略,促进学生反思体验
师生的学习体验就是师生的学习生活经历及对它们的体悟、思考和认识,包括师生的学习生活事件、心理、行为历程和思想感悟。课堂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师生把自己真实的、独特的体验适时地融入化学教学中,无疑为化学教学提供丰富的素材、多味的感受、多样的价值选择,同时使师生的在生命互动中,彼此共享朋友间的体验,共同提升生命价值。例如在学习《原电池》时,教师先展示一个苹果,指出牛顿因为苹果掉到头上而发现了万有引力,我们现在继续对苹果进行研究,能否也有新的发现呢?然后做苹果电池实验,学生的眼球一下子被吸引过来了,苹果怎么也能使电流计发生偏转呢?教师告之学生因为形成了原电池。学生自然会产生很多疑问:什么是原电池?原电池为什么会产生电流?还有哪些也能形成原电池?原电池能否作为电源等等,然后教师和学生一起查阅有关原电池的资料,并一起重做伏打当时发明的原电池。通过对史料的研究,学生深受启发,同时又产生一些新问题:伏打电池为什么用食盐水,起什么作用,可否用其它物质来代替,与干电池有何区别……原电池的概念便逐渐在师生的探究互动过程中逐渐生成。在此过程中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构建知识。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适当的呈现方式,善于发现富有特色个性的东西,凸显课堂创新教学这一特点,点燃学生这一火把,让教学真正成为学生充满快乐、激情、幻想与生命活力的源泉,学会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许妹:浅谈高中生物知识呈现方式的策略.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10月
[2]关艳丽,邓彤:知识呈现:亟待突破的语文教学瓶颈.中学语文教学,2011年11月
[3]程祖建:新课程教学中知识呈现方式的探索.新课程,2010年7月
[4]白建娥:例谈化学概念教学过程中知识的有效呈现方式.化学教育,2010年10月
关键词:知识呈现方式;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2
现代的课堂教学有别于传统课堂的是,不再突出教授学生知识多少,而是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在教学中,知识呈现方式的变革是课堂教学变革的先决条件。知识的呈现方式是指知识应以什么样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若以“填鸭式”灌给学生,那效果可想而知。而讲究开发学生智力的现代课堂,教师应改变知识呈现方式,注重因材施教,增加每个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发展学生的潜能,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采用层次性策略,促进学生知识掌握
化学知识的学习,特别是有难度的知识学习,应按“螺旋上升”这一规律指导学生进行学习。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相关知识并提升能力。要体现“螺旋上升”这一特点,教师不应一下子全部呈现出来,而在呈现知识的方式上应注重层次性,以便按一定的规律有层次地呈现,从而促进知识的掌握,实现能力的提升。如学习《葡萄糖》的结构时,如果直接呈现葡萄糖的结构,然后再对其中的官能团加以一一验证,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相关知识,错过了提高学习能力的机会。但若改变呈现方式,情况就会大不相同。即先呈现葡萄糖的化学式,通过理论推导葡萄糖分子的可能结构,再呈现曾学过的醇、醛、酸酯的性质实验并进行实验验证,从而得出葡萄糖的多羟基醛的结构特点,最后呈现葡萄糖的结构简式,让学生进一步明确葡萄糖的结构。这样通过知识的层次性呈现,学生掌握葡萄糖的知识应该说是水到渠成,符合螺旋上升的认知规律,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运用情景性策略,促进学生学会探究
化学教学中,可把一些化学反应的现象、本质,一些理论、定律或物质的存在、用途设置成问题,隐藏在情境材料中,让学生去发现,找到探究的起点。教材在呈现这些探究间题时,可以根据学生探究水平的实际情况做出不同的要求。探究水平低的,可以针对学生的“最
近发展区”直接给出探究的问题;随着学生知识量的增加,探究能力的增强,可以把要探究的问题隐藏在真实的情境材料中,让学生在阅读材料的过程中,围绕探究主题,从不同角度思考,发现矛盾,引起知识的冲突,造成心理上的不平衡,从而产生探究的欲望,发现所要探究的问题。如在学习《氯气》的性质时,可设计如下的情景:2005年3月29日晚,京沪高速公路淮安段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一辆载有35吨液氯的槽罐车与另一辆货车相撞,导致槽罐车液氯大面积泄漏,黄绿色烟雾弥漫,造成公路旁3个乡镇村民重大伤亡。中毒死亡27人,送医院治疗285人,组织疏散村民近1万人,事故现场附近种植的萃绿的庄稼最严重的地方都发白了……从这些资料上我们能获得哪些有关氯气的知识?通过上述情景的呈现,让学生初步了解了氯气的部分性质,再引导学生对情景中出现的现象进行验证而进行的探究实验,让学生学会如何设计实验进行探究活动,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实行程序性策略,促进学生掌握技能
化学技能性知识的掌握,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如学习《中和滴定》操作时,若教师边讲边演示,还没等教师做完,可能就下课,更不用说让学生练习一遍,效果不一定好。教师在教学时可改变了知识面呈现方式:先让学生认真观察滴定管。其实,学生还等教师讲解,已经在动用滴定管了,但却不知道如何使用。于是教师可让学生仔细观察滴定管,指出新发现。从中学生发现滴定管的温度,体积及零刻度,也发现了两种滴定管的不同。教师告知,滴定管分为酸式和碱式两种。不用多说,学生就知道了哪一种是酸式滴定管,哪一种是碱式滴定管。然后教师演示滴定管如何验漏、润洗和调液,并让学生两人一组,相互合作,相互纠错,很快学生就学会了滴定管的使用。然后,教师再以已知浓度的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为例,进行边讲边操作,然后再让学生进行操作练习。通过这样一定的程序进行练习,在练习中不断发现并内化,从而促进学生实验技能的掌握。
四、善用留白性策略,促进学生互动对话
教学“留白”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需要,不直接把一些学习内容通过讲述、讨论、交流等方式明确告知学生,而是通过言语激发、提出问题、布置练习等方式留下“空白”,引发学生在更广阔的时间和空间里实践与操作、联想与想像、思考与探究,利用自己的想像填补空白,更好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教学策略。“留白”不是避而不谈,也不是简省,更不是避重就轻,而是引而不发,是铺垫和蓄势,有经验的教师就注重动静搭配,密疏调节。其实,学生的许多智慧火花是在“教学留白”中,是在表面下看起来的“冷场”中迸发出来的。“留白”既是一种机智,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策略。例如在学习《氢氧化铝的性质与制备》时,教师让学生自主选择事先提供的AlCl3溶液、NaOH溶液、氨水、盐酸等试剂来制备氢氧化铝。然后由各小组汇报实验过程以及实验现象,不同的学生选择的试剂不同,操作顺序也不一定相同。有的学生说,我起先将NaOH溶液倒入AlCl3溶液中,没想到生成的沉淀却溶解了,我和同桌重做了实验,发现原来氢氧化铝可溶解在NaOH溶液中;有的学生说,我将NaOH溶液滴入AlCl3溶液中,没看到沉淀,就改用氨水,说明氨水与AlCl3溶液可制备氢氧化铝……这样,不用教师讲解,学生在交流中自主建立制备氢氧化铝的多种方法以及氢氧化铝的两性概念。学生通过共享实验设计过程和实验过程中的各种体验,不但增进了同学情谊,也学会了欣赏,学会了倾听,从而提升了生命价值。
五、常用过程性策略,促进学生反思体验
师生的学习体验就是师生的学习生活经历及对它们的体悟、思考和认识,包括师生的学习生活事件、心理、行为历程和思想感悟。课堂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师生把自己真实的、独特的体验适时地融入化学教学中,无疑为化学教学提供丰富的素材、多味的感受、多样的价值选择,同时使师生的在生命互动中,彼此共享朋友间的体验,共同提升生命价值。例如在学习《原电池》时,教师先展示一个苹果,指出牛顿因为苹果掉到头上而发现了万有引力,我们现在继续对苹果进行研究,能否也有新的发现呢?然后做苹果电池实验,学生的眼球一下子被吸引过来了,苹果怎么也能使电流计发生偏转呢?教师告之学生因为形成了原电池。学生自然会产生很多疑问:什么是原电池?原电池为什么会产生电流?还有哪些也能形成原电池?原电池能否作为电源等等,然后教师和学生一起查阅有关原电池的资料,并一起重做伏打当时发明的原电池。通过对史料的研究,学生深受启发,同时又产生一些新问题:伏打电池为什么用食盐水,起什么作用,可否用其它物质来代替,与干电池有何区别……原电池的概念便逐渐在师生的探究互动过程中逐渐生成。在此过程中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构建知识。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适当的呈现方式,善于发现富有特色个性的东西,凸显课堂创新教学这一特点,点燃学生这一火把,让教学真正成为学生充满快乐、激情、幻想与生命活力的源泉,学会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许妹:浅谈高中生物知识呈现方式的策略.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10月
[2]关艳丽,邓彤:知识呈现:亟待突破的语文教学瓶颈.中学语文教学,2011年11月
[3]程祖建:新课程教学中知识呈现方式的探索.新课程,2010年7月
[4]白建娥:例谈化学概念教学过程中知识的有效呈现方式.化学教育,2010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