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职高教育中的一门文化基础课,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则是人文精神培养最为重要的环节,人文精神的培育,不是如积极进取、人生理想、生命意义等轻描淡写就能概括得了的几个知识性术语,而是在教学中如何使人文精神内化到学生的心中,成为学生的稳定品格。
职高语文因为没有升学的压力,挣脱了应试教育的束缚,语文教学有着广阔丰富的空间,在职高的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在职高语文教学中占的分量非常大,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张扬人文精神,也是对语文学科功能的最大程度彰显。笔者认为,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重点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阅读品味。引导整体感悟
德国美学家谢林说:“真正的艺术作品中个别美是没有的,唯有整体才是美的,因此,凡是未曾提高整体性观念的人,便完全没有能力阅读和评判任何一件艺术作品”。文章是按照一定的体式章法营构起来的能够传达一种主体精神、结构完整、首尾贯通的书面语言形式,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注重文章的整体感悟。
所谓对文章的整体感知、领悟其实就是“语感”。语感指对语言文字的微观感受,对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字里之意、弦外之音有一种灵敏的感受”人是感性的,语文也是感性的,语文与人的生命活动、精神活动有着天然的联系,而语感则是通向语文精神生活的必然途径,所以有人说,语感才是真正的语文的人文性。“诵读”是培养语感最好的方法,但是我们职高语文课缺少的恰恰是诵读,学生所读作品很少。上课时,除了教师范读一遍或让学生朗读一遍之外,大量的繁琐的所谓作品分析把课文搞得支离破碎,把学生搞得身心憔悴而并无多少收益,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把抽象的文字还原为具体感性的形象,将各自孤立的场景、人物、细节等局部,整合成有机统一的画面,从而领悟形象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变“单一”为“多元”。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
要使“人文精神”在职高语文教学中闪光,靠教师单一的纯讲授的教学方法恐怕难以实现”这就要求教师改变“单一”为“多样”,走出“纯讲授”的误区。其实语文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在阅读中学生自主调动自己的全部知识积累、人生经验、思想认识来进行整体的主体参与。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主动与文本展开自由对话,让心灵与心灵碰撞出鲜活思想,撞击出智慧的火花。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本,情不自禁地联想到自己相似的情感,自己熟悉的生活,自己所处的社会或自己正经历的时代,进而与作者产生心灵的共鸣,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内心感受,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熏陶感染人文精神”。
其实学生的潜能是多方面的,有一次我在讲授《念奴娇·赤壁怀古》时,由于自己对苏轼的偏爱就想多讲了讲苏轼,在一个班讲过之后,觉得很累,突发奇想,让另一个班到网上、书上去查资料,自己去了解苏东坡,讲述《我所知道的苏东坡》,结果让我欣喜不已,学生们从苏东坡的籍贯、出生到“乌台诗案”,到被贬海南以及他与王朝云的爱情,他的为人!他的为文!他的为官,材料非常丰富,无所不包,而且对于苏轼的人生经历,不少学生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的确,在这个网络时代,网络为我们创造了给学生主动求知的良好的条件”老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而是知识学习的引导者”
三、营造课堂气氛。促进学生情感体验
课堂教学气氛主要指班集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情绪、情感状态,其中包括了师生的心境、精神体验和情绪波动,反映了课堂教学情境与学生集体之间的关系。职高语文课堂教学,教师应努力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有时需要创设生活情境,让情感走进课堂,以教师的“情”去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体会到一种浓厚的人文陶冶”
首先,语文教师上课要有激情。职高学生的基础相对高中生较差,有些学生不愿学习,甚至厌学,不少教师上课的积极性也不高,上课表情冷漠,为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学,这样的课堂波澜不惊,也不会打动学生的心灵。教育其实是需要激情的,需要我们教师全身心的投入和无私奉献,只有教师自身充满对事业生活的热爱,才会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其次,创设情境,促进学生情感体验。创设教学情境就是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环境或氛围,其目的是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从而激发其情感体验,达到对作品内容具体而深刻的理解。教师的范读是最常用也最行之有效的教学情境创设的方法之一,声情并茂的朗诵能形成一种特定的旋律,能把作品中潜在的情愫和教师的理解及感受融为一体,转化为动人心弦的声音造型,形成绝佳的教学气势,一遍好的朗诵所产生的作用常能超过许多平淡的讲解。有时在阅读教学中依据教材内容,还可以运用听音乐的方法制造气氛,一首动听的歌曲或一段悦耳的音乐,都有其独特的魅力,能产生动人心弦的力量。当然我们还可以还可以采用分角色朗读和演课本剧的方法,让学生在表演中体会人物的语言、心理和性格特征。
结语
人文精神是职高语文教学的关键,只有人文精神得到了提升,语文知识才能更好的渗透到学生的身上,过去我们的阅读教学侧重于机械化,技術化的阅读分析,而现在应转变落实到“全面的发展”的培养问题上,通过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对语文学科功能的认识达到的一种新高度、新境界。
职高语文因为没有升学的压力,挣脱了应试教育的束缚,语文教学有着广阔丰富的空间,在职高的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在职高语文教学中占的分量非常大,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张扬人文精神,也是对语文学科功能的最大程度彰显。笔者认为,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重点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阅读品味。引导整体感悟
德国美学家谢林说:“真正的艺术作品中个别美是没有的,唯有整体才是美的,因此,凡是未曾提高整体性观念的人,便完全没有能力阅读和评判任何一件艺术作品”。文章是按照一定的体式章法营构起来的能够传达一种主体精神、结构完整、首尾贯通的书面语言形式,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注重文章的整体感悟。
所谓对文章的整体感知、领悟其实就是“语感”。语感指对语言文字的微观感受,对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字里之意、弦外之音有一种灵敏的感受”人是感性的,语文也是感性的,语文与人的生命活动、精神活动有着天然的联系,而语感则是通向语文精神生活的必然途径,所以有人说,语感才是真正的语文的人文性。“诵读”是培养语感最好的方法,但是我们职高语文课缺少的恰恰是诵读,学生所读作品很少。上课时,除了教师范读一遍或让学生朗读一遍之外,大量的繁琐的所谓作品分析把课文搞得支离破碎,把学生搞得身心憔悴而并无多少收益,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把抽象的文字还原为具体感性的形象,将各自孤立的场景、人物、细节等局部,整合成有机统一的画面,从而领悟形象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变“单一”为“多元”。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
要使“人文精神”在职高语文教学中闪光,靠教师单一的纯讲授的教学方法恐怕难以实现”这就要求教师改变“单一”为“多样”,走出“纯讲授”的误区。其实语文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在阅读中学生自主调动自己的全部知识积累、人生经验、思想认识来进行整体的主体参与。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主动与文本展开自由对话,让心灵与心灵碰撞出鲜活思想,撞击出智慧的火花。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本,情不自禁地联想到自己相似的情感,自己熟悉的生活,自己所处的社会或自己正经历的时代,进而与作者产生心灵的共鸣,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内心感受,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熏陶感染人文精神”。
其实学生的潜能是多方面的,有一次我在讲授《念奴娇·赤壁怀古》时,由于自己对苏轼的偏爱就想多讲了讲苏轼,在一个班讲过之后,觉得很累,突发奇想,让另一个班到网上、书上去查资料,自己去了解苏东坡,讲述《我所知道的苏东坡》,结果让我欣喜不已,学生们从苏东坡的籍贯、出生到“乌台诗案”,到被贬海南以及他与王朝云的爱情,他的为人!他的为文!他的为官,材料非常丰富,无所不包,而且对于苏轼的人生经历,不少学生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的确,在这个网络时代,网络为我们创造了给学生主动求知的良好的条件”老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而是知识学习的引导者”
三、营造课堂气氛。促进学生情感体验
课堂教学气氛主要指班集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情绪、情感状态,其中包括了师生的心境、精神体验和情绪波动,反映了课堂教学情境与学生集体之间的关系。职高语文课堂教学,教师应努力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有时需要创设生活情境,让情感走进课堂,以教师的“情”去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体会到一种浓厚的人文陶冶”
首先,语文教师上课要有激情。职高学生的基础相对高中生较差,有些学生不愿学习,甚至厌学,不少教师上课的积极性也不高,上课表情冷漠,为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学,这样的课堂波澜不惊,也不会打动学生的心灵。教育其实是需要激情的,需要我们教师全身心的投入和无私奉献,只有教师自身充满对事业生活的热爱,才会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其次,创设情境,促进学生情感体验。创设教学情境就是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环境或氛围,其目的是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从而激发其情感体验,达到对作品内容具体而深刻的理解。教师的范读是最常用也最行之有效的教学情境创设的方法之一,声情并茂的朗诵能形成一种特定的旋律,能把作品中潜在的情愫和教师的理解及感受融为一体,转化为动人心弦的声音造型,形成绝佳的教学气势,一遍好的朗诵所产生的作用常能超过许多平淡的讲解。有时在阅读教学中依据教材内容,还可以运用听音乐的方法制造气氛,一首动听的歌曲或一段悦耳的音乐,都有其独特的魅力,能产生动人心弦的力量。当然我们还可以还可以采用分角色朗读和演课本剧的方法,让学生在表演中体会人物的语言、心理和性格特征。
结语
人文精神是职高语文教学的关键,只有人文精神得到了提升,语文知识才能更好的渗透到学生的身上,过去我们的阅读教学侧重于机械化,技術化的阅读分析,而现在应转变落实到“全面的发展”的培养问题上,通过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对语文学科功能的认识达到的一种新高度、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