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还学生以自由的“I—课程”实践研究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sb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均十分强调核心素养的教育价值,提倡通过核心素养的建构来优化教育改革的质量。我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我校近年来的校本课程研究契合着学生核心素养养成理念,不断进行着校本化的理解与转化,积极探索并初步形成极具我校特色的“I课程”体系,以增强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自主发展;校本化;“I课程”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23-021-2
  学校的课程规划、课程方案的制定似乎从来都是国家做主、学校做主,至多是教师做主,好像从来不关学生的事。传统的课堂教育教学中,课堂就是一个知识的源泉,教师承载起知识载体的职责,孜孜不倦,谆谆教诲。而我们的学生往往成为一个单向接受的群体。如何让学生参与到课程建设之中甚至创生新课程,是我们一直在探索的问题。近来,随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的权威出炉,更是让人倍加深思:在国家标准和校本实施之间,校本化的转化该如何有效贯彻,学生自主发展的过程该何如有效体现?
  一、被忽视的自由
  “一种职能就是认知和理解客观世界,另一种职能就是人的自我表现,自己的内在的本质的表现,自己的世界观、观点、信念、意志力、性格在积极的劳动中、创造中以及在集体成员互相的关系中体现和显现出来。”[1]这是苏霍姆林斯基对于一种和谐的教育的定义。“自己的内在的本质的表现”,就是学生自我关注的表现,是学生自主发展的一种形式。理应该,也成为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点,也更是一所学校在设置校本课程时的优先考虑因素。
  “传递——接受”是课程设置的常态。通常情况下,学生都是按照学校课程表的安排,以班级为单位的固定形式,进行学习活动。这样,教师可以起到相应的主导作用,可以充分地驾驭课堂,有助于学生的思维集中,也有利于学生的语言表达,意识品质的塑造等等。但是,美中不足的是,所有的学生都接受着一样的课程安排,在一样的环境中,甚至是接受着一样的教学形式。按照一个模式培养学生实在不利于塑造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人才。长此以往,学生也无法意识到自己真正需求的是什么,某种程度上,学生只会按照施教者的意愿去成为一个假设中的人,而很难按照自己的内在需求成为一个自己想成为的人,着实无法适应现代学生应该有的自主发展能力。
  究其原因:(1)传统的教育教学思想理念的影响。我们注重了学生的有知识有文化,注重了我们给予学生灌注了多少新鲜的知识,关注着我们的课程是否丰富,资源是否充足,是否足以让我们的学生感到好奇与兴奋,关注着学生学得“够”或者“不够”,而过程中往往会忽视学生个体素养的养成和能力的培养。毕竟,素养的形成和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缓慢的过程,甚至在某一段时间内很难让人察觉,然而,我们对教育的期待又不允许我们做这样的等待。(2)传统的评价机制单一的影响。“对”和“错”的判断,分数高与低的区别……现在仍旧是评价教育教学效果的一种主要手段,因此施教者比较难接受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说“不”的声音。因为这样,会打断自己的教学节奏,会导致自己的教学目标难以按照自己预先设计好的轨道正常行驶。这样,我们就无法启发和挖据学生大脑中的主动性,没有被激活的大脑是不具备充分的自主判断能力的,因为总会有人告诉他们是对的还是错的。(3)社会舆论给教育教学的压力。教育一定是社会构成中重要的因素,一旦被重点关注时,所承载的压力也就异常之大。然而,教育并不是社会经济生产中的批量生产线。如果用判断社会经济的方式来判断教育,可想而知,学生最需要的自我成长和自主发展往往就会被迅速发展的社会所忽略。
  二、“I课程”唤醒自由
  在倡导“全面发展的人”这一核心中,自主发展是其中重要的一方面。“自主性”是人的根本属性。自主发展,是强调学生能够有效管理自己的生活和学习,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觉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进而可以成就出彩的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的人生方向、有一定生活品质的人。
  而我们的社会在不斷变化,很多的新鲜的资源在课本中并没有涉及到,因此就需要学生自己去学习。而学校,恰恰是要思考现在的课程设置是否足以应对变幻莫测的社会与世界,除却以国家指导原则大纲引领的国家课程,学校更是可将能够体现自我特色,能够激发学生自主发展的课程体系规范化,真正将构建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落实并且校本化。
  例如,我校的办学理念是“每一个孩子都是奇迹”。据此,以儿童的发展为中心规划了“VIP”课程,核心的课程理念是:每一个孩子都是“VIP”(最重要的人),要为每一个孩子的自主发展提供个性化、适性化的优质课程,为每一个孩子都能创造奇迹提供优质服務的课程。“P课程(primary)”、“V课程(variety)”分别是国家基础类和学校特色类课程,面向的主要是整体的或部分的学生群体,“I课程”则是将满足学生个体自主需求纳入课程视野,从一般意义上的关注“每一个”到为“每一个”的发展“量身订做”课程,是为充分满足学生个别化学习与成长的需求,满足“每一个”学生个性发展需求而研发的课程。
  “I课程”涉及文化、艺术、运动等多项领域,具体课程有“让心灵去旅行”、“小小军事家”、“Magic植物园”、“模拟联合国”、“欧美文化之旅”、“花式跳绳”、“半山文学社”、“线的乐园”、“昆曲入门”等二十多项。这些课程项目的确定,都是学生自主需求的产生结果。每学年开始,学校都以《“I课程”调查问卷》形式,向每一位同学调查了解其个性特长、个人发展需求等。学校根据调查收集的数据梳理分类,归纳为:学科发展提优或补差类;文体上有专长希望得到个别化指导类;动手能力强有小发明、小创造愿望类;心理需要得到教师个别关心类等。学生的自主需求为教师制定“I课程”方案提供依据。在此基础上学校根据资源、教师专长、学生兴趣、发展需求,确定若干门“I课程”,选聘若干名“I课程”的导师。导师以本校教师为主,适当选聘校外导师。   從方案制定、课程实施到课程评价,均由学校、教师和学生甚至家长共同完成。从被动的接受课程的安排,到自主决定课程项目的编排,“I课程”终于让学生做了主,尊重学生的自由是贯穿“I课程”的一根红线,也是促成学生自主发展的一块基石。
  三、自由滋润核心素养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支撑学生个人成长的理念,也更是国家发张的战略。学校校本化的过程中,该是要将这种“国家标准”转化为具体落实的行动计划或者方案,落实在课程的各个方面。只有将“服从于法则的强制和运用自由的能力结合起来”[2],才更有利于将教育的影响发挥更大。
  1.“I课程”实施的过程将学生的自由意志体现出来。由于因循学生自主需求而产生,为学生“量身定做”,因此,课程导师明确学生的主体位置,激励学生自主的开展课程学习。在课程实施的各阶段及时和学生、家长“协商”、研究,寻求更有效的途径。也正因为这是“我”的课程,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参与性极高。例如:参加“I课程”之“数学创新思维”课程的高同学,自幼酷爱数学,数学悟性高,学校常规的数学课程常常满足不了他数学学习的需要。高同学在《“I课程”调查问卷》上表达了渴望得到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学校对此做出了积极回应,聘请数学许老师做他的导师。根据该生天赋高但数学创新思维训练不足的实际情况,许老师为其开设了个性化的“数学创新思维”课程。师徒两人一起制订方案,一起开始课程教学。开始阶段,高同学有点好高骛远,许老师就以“打好基础方能建成高楼大厦”的道理启发他,在注重基础训练同时适当加大训练的强度和难度。经过近一年的扎实训练,高同学的数学思维品质有了较大提升,解题能力也有了质的提高,最终在全国数学竞赛中取得了一等奖的优异成绩,成为我校学生中的数学高手。
  2.“I课程”的课程资源有利于学生乐学善学。学会学习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学生要对学习具备充足的好奇心和兴趣。“I”课程也正是具备这样的优势。例如,课程中的《欧美文化之旅》、《昆曲入门》、《线的乐园》等项目,涵盖了许多艺术知识、技能与方法的积累,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尊重文化艺术的多样性,一旦具有了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和意识,便能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的情趣。
  3.“I课程”的评价反馈均以自主多元的方式进行。“I课程”是为充分满足学生个性需求而开发的课程。因此课程的评价着眼于学生个性发展能否得到满足、学生个体的学习与成长的需求能否得到满足,是一种个别化、动态性、开放性的评价。具体体现在,学校重视学生课程学习过程中显性的成果,如成绩、奖章,但更注重学生经过课程学习后有无过程的体验、成功的感悟。每一门“I课程”中的学生均有一本伴随他的成长记录册。成长记录册中记录着自己在课程进行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可以是阶段研究中的挫折,可以是收获阶段成果的喜悦。这些一点一滴的感悟和他获得的证书、成绩一样的重要,甚至更重要。学生在这点滴的记录中看到了自己的成长,也体验着自己的成长。而学校则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重在对学生进步的肯定,每学年都评选“I课程”十佳导师和十佳学生,在全校大会上给予表彰。例如陈同学,一个传统意义上的中等生,但却钟情于写作。感叹于她的写作热情的同时,语文叶老师为她量身定做了《“I课程”之“小说创作”课程》。每天课后,老师总要和陈同学聊聊小说创作的事,除传统的选材、构思、语言表达外,老师还结合网络小说的特点,和她谈标题的新颖、构思的想象力,语言的时代色彩、主题的创新等。老师是陈同学小说的第一个忠实读者,在阅读陈同学小说后总能在肯定优点的同时具体提出改进意见。在课程导师“一对一”悉心指导下,陈同学小说写作水平有很大提高。现在,她的小说已经被专业网站关注,网站邀请她長期撰稿,目前她已创作15万字左右,代表作品有《流年剪影》。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享受高质量的教育是每个孩子的基本权利。我校“I课程”的设定与实施正是关注社会发展,关注学生自主发展,完善学生素养的有效之举。相信,在我国学生核心素养战略发展引领下,我们还会做出更多的思考与创新,让学生在自由的课堂中发展自我,完善自我!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北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2]康德.论教育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其他文献
研究了温度对 Al Ti B 中间合金细化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Al Ti B 中间合金的细化效果不仅取决于其本身的结构形态, 而且与细化工业纯铝的温度密切相关。比较了国内外三种 Al Ti B中间
在模拟填包料环境的硫酸钙-氢氧化镁饱和溶液中,在AZ41镁合金牺牲阳极直流放电的同时引入交流电干扰。试验发现,引入交流电干扰时采用不同形状的辅助电极,电场分布情况不同,
“铜钟税务所是全国税务系统的先进集体,是分局培养青年干部的摇篮,是以‘钢铁税官’郑奎利为代表的几代铜钟人经过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无私奉献才有的今天,我们必须继承和
本刊讯 从 2002年1月起,河南省首次接收安置的347名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即可从指定的建设银行服务网点逐月领取退役金。这是12月25日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的省军转安置工作小组《关于自主择业军
Charnockites sensu lato(charnockite-enderbite series) are lower crustal felsic rocks typically characterised by the presence of anhydrous minerals including ort
国家民委党组把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来抓,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在委系统干部职工中掀起了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的热潮。十六大召开前,委党组召开专门会议,研
所谓的分类讨论思想是指根据数学本质属性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将数学研究对象分为不同种类的一种数学思想,是数学学习中的一种重要数学思想。所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从思
An efficient isomerization of alkynyl ketones to(E,E)-diene ketones was developed.The reaction catalyzed by 20 mol% triphenylphosphine in aqueous media gave the
约翰生1709年出生于英国—个小城中的贫困书商之家。他视力低弱,一只眼盲,然其天资聪颖,立志为学。19岁考入牛津大学,博览群书,颇得师生好评。后因父亲生意破产,辍学回家,因祸得福,在无事闲居的日子里看遍父亲书店的大量古今书籍。牛津辍学,手无文凭,加上面神经痉挛,使之面临择业之苦。穷且益坚,约翰生立志为文,直到1784年75岁去世的半个世纪里,约翰生做过编辑,写过悲剧,发表过长诗,创作过小说,编纂过
杜孟(SergeDumont)先生是法国企业家,在中国和亚洲等其它地区工作20多年。杜孟自80年代中期开始从事传播服务,并开办了一家咨询公司。这家公司很快发展成为战略传播咨询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