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大师音乐之异同浅析

来源 :音乐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zysand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同为活跃在舞台上的国际一流大师,钢琴家加夫里洛夫、阿什肯纳齐,还有女中音歌唱家巴托莉各自都具备了强烈辨识度的表演风格,其中不仅凸显了流派风格的不同还兼有强烈的个人创新风格。
  关键词:安德烈·加夫里洛夫 阿什肯纳齐 巴托莉 风格 创新
  2013年9月18日,在国家大剧院的音乐厅里有一场关于普罗科菲耶夫的钢琴展演,演奏者是俄罗斯钢琴家安德烈·加夫里洛夫。
  加夫里洛夫在1974年获得国际柴科夫斯基比赛大奖,年仅18岁,同年在萨尔兹堡音乐节首次登台演出,自此开始了职业演奏生涯,享誉国际。
  他在国家大剧院的演奏的曲目都是普罗科菲耶夫的作品,包括钢琴组曲《罗密欧与朱丽叶》,a小调钢琴奏鸣曲(op.28)以及B大调钢琴奏鸣曲(op.84)。
  加夫里洛夫一出场就看得出个性十足并且十分豪爽,观众掌声未停,第一段音乐声已经响起。此段的演奏略显随意,整体音乐并不十分紧凑。
  第二段旋律十分清晰,节奏跳跃性强,第三段左右踏板的使用非常干净细致,极大地烘托了旋律的流畅性,和弦的重音演奏声音洪亮宽厚。第四段一开始就拉开了梦幻般的序幕,加夫里洛夫在密集音符组成的长线条中并不刻意去追求清晰的颗粒性,更多注重的是旋律线条的流动感,营造出一种薄雾笼罩的梦幻色彩。跳音干净且松弛。第五段非常凸显的强烈节奏感,旋律线条突出,右手和弦呈现出非常规律的明亮敲击声,加夫里洛夫通过演奏把不同声部的节奏与色彩明显的区分开来,结束的非常气派。
  在演奏第七段的过程中,加夫里洛夫十分注重和台下听众的眼神交流,可以看得出他是位非常大方有趣的人。第八段的演奏整体动感十足,演奏得很精彩,重音响亮不尖锐。第九段和第十段的演奏中,弱音控制十分自信,对音乐走向的把握能力和宏观驾驭能力都很娴熟。两只手八度行进的前后音色对比很明显。整个演奏干净、平和、清晰。
  下半场普三的演奏充满积极的力量,呈示部的演奏呈现出很强的对比性,左右手营造出一种喧闹感。和弦的强音音响极致,与随后的弱音衔接反差明显,色彩对比强烈。
  普三结束后,加夫里洛夫对观众说:“刚才演奏的是年轻的普罗科,下面我要演奏的是晚期的普罗科菲耶夫。它们之间会有很大的不同。”
  普罗科菲耶夫的强音普遍有“金属撞击感”,但并不是所有的音符都呈现一种类似打击乐的音响效果,每个音符之间是通过内在的联系构成整体的旋律线条,它们并不是独立存在的个体。加夫里洛夫演奏的普八严肃厚重。和他之前演奏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演奏风格。
  相比加夫里洛夫,阿什肯纳齐先生的演奏就太过严谨和慎重了。阿什肯纳齐上半场演奏了德彪西的第一册意象集和儿童园地,下半场演奏了拉赫玛尼诺夫的两首前奏曲(op.3.no2,op.32no10)以及六首拉赫玛尼诺夫练习曲(op.33.no2、3、6、7,op.39.no5、7)。
  整体演奏非常理智,节奏沉稳,气质沉静,强弱有分寸,层次很规矩,强音不张扬,弱音不萎靡,恪守原则。
  小阿和加夫里洛夫的演奏极大地呈现出了非常明显的个人风格,一个沉静一个跃动,一个严谨一个随性。这不难看出两位大师存在着性格上的极大差异,并且对音乐的理解和处理方式也有很大的不同。
  钢琴演奏家对音乐声音有着不同的演绎,作为声乐来说又何尝不是?2013年10月7日著名花腔女中音歌唱家巴托莉来到国家大剧院,开始了中国巡演的第一站。
  音乐会开场空前热烈,巴托莉夫人一款绿裙闪亮登场,担任此次艺术指导的是意大利钢琴家塞尔吉奥·乔美(Sergio Ciomei)。
  在《舞曲》和《风情女子》的演唱中,Ciomei先生做到了纯脱谱演奏,让人不得不讶异于他脱离出了艺术指导的局限,做到了声乐表演与钢琴表演的高度和谐与统一。
  巴托莉夫人的技巧令人折服。她脱离了对歌词、技术、气息等环节的牵绊,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表演,眉梢眼角举手投足中就已经融入了音乐。
  有三点令人赞叹不已:
  一、《舞曲》中运用到了手铃这一道具,巴托莉夫人的表演十分活泼热情,《哈巴涅拉》则运用到了西班牙传统的响板,看得出来她在响板的击打方面是认真学习过的,动感十足风情万种。
  《鼓声》的演唱中,巴托莉夫人模仿了军鼓队列行进的姿态。Ciomei先生将一页谱放进三角琴的共鸣箱中,摆放在琴弦上,模仿出军鼓“哒哒”震颤的声响,惟妙惟肖。这种新颖的手法令人耳目一新。
  二、巴托莉在演唱《甲壳虫》时,模仿甲壳虫的对话声以及生动的表情都令人忍俊不禁。
  三、她在演唱的过程中,整个身体都充满了力量,腿部的支撑,肢体的动作。并且她能够通过肢体的变化,位置的移动,兼顾到舞台各个角落的听众,有着非常丰富的演出经验。
  演出结束后,巴托莉在雷鸣的掌声中五次返场,加演了四首,包括《让我痛哭吧》等曲目。值得一提的是,巴托莉对加演曲目的表演完整地做到了每一个音乐细节,认真度并不亚于正式演出曲目。
  巴托莉的演唱技巧确实非凡,但她演唱过于追求华丽的技巧和极致的演唱风格,因此会把一些非常清淡的艺术歌曲,演唱出了浓郁的咏叹调风格。
  无论是钢琴大师的演奏,还是演唱家的演唱,他们无一不展现了极具个人特色的音乐风格,我们甚至可以从音乐中观察出他们的个性性格。他们通过对音乐不同角度的理解,呈现给我们关于技巧和音乐的关系。让我们看到了音乐本身的自然性,流动性。音乐真正的迷人之处是,它存在于永恒的变化中。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学生学习音乐课程越来越重视,音乐不仅可以陶冶学生们的情操,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素质品质,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创新,因此教授学生音乐,教好学生音乐是重要的。  关键词:创新 勤思 业精 五年级 音乐课  对于小学生而言,全面的学习全面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所以人们也应重视学生音乐的教学,音乐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培养人们的兴趣爱好,是学生的生活更加的积极向上。本文就
期刊
摘要:音乐有着与人类同样久远的历史,其灵魂和本质就是情感的宣泄,美的情境能够实现音乐的最佳效益。音乐美育教育作为校园美育的重要环节,其语言美、旋律美、形态美和意境美是其他学科很难超越的。音乐美育教育不仅能够陶冶儿童的个人情操、活跃他们的思想,同时还能够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态度。本文主要是在二十多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对音乐美育教学提出了一些粗浅的看法。  關键词
期刊
摘要:李斯特改编了三部威尔第的歌剧,分别是《埃尔南尼》(Ernani)、《弄臣》(Rigoletto)、《游吟诗人》(Il Trovatore)。在当时这些作品的演出极大地传播了威尔第的歌剧音乐,演奏这些作品要从改编的素材出处、歌剧情景与语言、人物角色的声音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通过相应的演奏技巧实现作品的演奏。  关键词:素材出处 歌剧语言 音色 演奏技巧  《游吟诗人》(Il Trovatore
期刊
摘要:美国人沃尔特·昆斯给予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一个言简意赅的定义:它就是一个静谧的月圆之夜;它就是风儿嬉戏树叶的沙沙声;它就是夜深人静之时远处传来的无名声响;它是心与心交流的唯一语言,两个敏感的灵魂通过它相识相知;它传递的是无尽的爱怜,诉述的是人间的深情;它还有着一个同胞姐妹,她的名字叫作诗歌——而她们共同的母亲哟,确是人生说不尽道不同的苦难!昆斯这一席话形象地道出了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自然、纯净、
期刊
摘要:双簧管音色柔美旖旎,音色宛如和煦的风、流淌的溪流、轻柔的蓝天。富于表达田园风光和忧郁抒情的情感,被称为乐队中的抒情女高音。本文以舒伯特的第八交响曲为例,探析双簧管在交响乐队中的艺术特征。  关键词:双簧管 交响乐队 艺术特征  一、双簧管——交响乐队中的抒情女高音  (一)关于双簧管乐器  双簧管称为OBOE,它源于法文中的高(Haut)和木材(bois)之意的合成语。  双簧管为木管乐器,
期刊
段皑皑,上海民族乐团二胡演奏家,中国音乐家协会二胡学会常务理事,上海音乐家协会二胡专业委员会副会长。6岁开始学习二胡,后进入上海音乐学院附小、附中学习,1993年以优异的成绩被保送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师从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主任、著名二胡教育家王永德教授。曾多次获得二胡演奏比赛大奖,并应邀出访欧洲、亚洲、美洲、非洲、大洋洲的几十个国家和地区。2003年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奏二胡协奏曲《春江水暖》,
期刊
摘要:同课异构是不同教师对同一教学内容多角度、全方位的课堂展示。本文以笔者参加的优课评比活动为媒介,借用多位老师的精彩演绎,拓宽大家的教学思路,实现高效课堂。  关键词:同课异构 高中音乐教学  2015年9月22-23日,江苏省南通市高中音乐优课评比暨教学观摩活动在通州区二甲中学举行。本次比赛采用了“同课异构”的模式,参赛的8位选手均围绕湖南文艺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第五单元“音乐的体裁”中的《动感
期刊
摘要:综艺晚会三要素,要强调鲜明的主题、绚丽的色彩、深邃的内涵。只要掌握这三个要素一个综艺晚会的大的框架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但是主题的确定一定要慎重,不可模糊不可随意转换;色彩也不可以什么靓丽上什么节目,那让晚会光怪陆离也不可取;平淡无奇缺乏深刻内涵的晚会,也会让人乏味没有什么琢磨头。这三要素的合理运用对办出好的晚会是很有帮助的。  关键词:主题 色彩 内涵 三要素  一、主题要鲜明  最近举行的北
期刊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约翰尼斯·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 1833-1897), 他与“音乐之父”巴赫(Bach)、“乐圣”贝多芬(Beethoven)并称为德国音乐史上的“3B”。这位伟大的音乐家一生虽然创作了很多受人敬仰的作品,但是他内心是孤独和寂寞的。身处浪漫主义时期的勃拉姆斯,创作风格却仍然保持着古典主义时期的特色。本文通过对作品《g小调狂想曲》的分析,着重从情感的角度分析孤
期刊
摘要:《升c小调波罗乃兹舞曲》Op.26是肖邦创作的波罗乃兹这一独特音乐体裁中旋律戏剧性丰富、情感表达既含蓄又饱满的一首。与肖邦成熟时期创作的庄严、优雅、贵族气息浓郁的波罗乃兹舞曲相比,本曲保留并延续了早期波罗乃兹中的舞曲节奏及性格特征,极富诗意。该乐曲在遵循着形式相对固定的写作格式中,运用了较高的钢琴演奏技巧性,节奏缓急交替,音乐在表现淳朴、自然的抒情性色彩的同时,并未掺杂过多华贵、庄重之感,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