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双簧管音色柔美旖旎,音色宛如和煦的风、流淌的溪流、轻柔的蓝天。富于表达田园风光和忧郁抒情的情感,被称为乐队中的抒情女高音。本文以舒伯特的第八交响曲为例,探析双簧管在交响乐队中的艺术特征。
关键词:双簧管 交响乐队 艺术特征
一、双簧管——交响乐队中的抒情女高音
(一)关于双簧管乐器
双簧管称为OBOE,它源于法文中的高(Haut)和木材(bois)之意的合成语。
双簧管为木管乐器,属于木管乐器中的高音乐器(其他有英国管、大管、低音大管等)也是该族的代表乐器。双簧管管体约60-70厘米,外形为圆锥形,由哨片、管体和音键三部分组成。应用谱号为高音谱号,乐器为C 调,音域在小字组bB至小字三组A的音区。
双簧管音色柔美旖旎,音色宛如和煦的风、流淌的溪流、轻柔的蓝天。富于表达田园风光和忧郁抒情的情感,被称为乐队中的抒情女高音。
(二)关于交响乐队
交响音乐名称源于古希腊,“symphony”一词是“和谐”、“和音”两个词的总称。从字源上看交响乐的希腊原文仅是“一起”(syn)“发出声音”(phone)的意思。交响乐队通常意义上五为个器乐组:弦乐组、木管组、铜管组、打击乐组和色彩乐器组。双簧管属于木管组里面的高音乐器。
交响音乐是音响逻辑形式的组合,交响音乐主要是指交响曲、协奏曲、交响序曲、交响组曲和交响诗五种体裁。但其范畴也时常扩展到一些各具特色的管弦乐曲,如交响乐队演奏的幻想曲、随想曲、狂想曲、叙事曲、变奏曲和舞曲等。
其特点是:由大型的管弦乐队演奏;音乐内涵深刻、格调高雅、思想深邃;具有史诗性、戏剧性、叙事性、描写性、悲剧性、英雄性,抒情性、风俗性等特质;有较严谨的结构;丰富的表现手段。
(三)著名双簧管交响片段简介
在交响乐历史上,双簧管有许多经典的音乐片段,给人们留下深刻、高雅、动人的记忆。如: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二乐章、贝多芬《第三交响乐》、贝多芬《第六交响乐》、柴可夫斯基《天鹅湖》、柏辽兹的《幻想曲》、德彪西的《大海》等。
二、作品分析《舒伯特第八交响曲》
(一)作品概述
舒伯特的《第八交响曲》又称为《未完成交响曲》,由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作于1822年,那时,舒伯特才年满25岁。整部作品一共拥有两个完整的乐章,第三个乐章只有9个小节,因此被称为《未完成交响曲》。此曲虽然只有两个完整乐章,但是这两个乐章在形式和情感上都交融得如鱼得水,整个内容衔接得恰到好处,十分融洽。在内容和形式上均完整无缺且结构新颖。这样一来,舒伯特的《未完成交响曲》,不仅是其交响创作中最杰出的作品,也是整个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一部绝世佳作,这可能是作者未曾预料到的。
此部作品于1865年才被发现,离作者创作她已经43年,同年首次公演,引起轰动。这是一部绝世佳作,透明轻盈、丰富充盈的旋律贯穿了整个乐曲,传达出作曲家内心的忧伤、思索、对生命道路之探寻、思辨。这是一部既清澈又深刻的交响乐作品。
(二)音乐作品内涵
音乐一开始,由低音大提琴和大提琴弦乐组奏出像黑色幕墙一样轻柔且低沉的旋律,名指挥家温加纳形容为“好像是来自地底世界的声音”。这幅“幕墙”,如影形不离的一抹忧伤,在第一乐章和第二乐章中都挥之不去,在此背景下,拉开音乐的序幕。
第八小节开始,一提琴和二提琴在16分音符的急促鞭策中,引领出全曲重要的引领动机,并以行走的姿态形成第一主题的背景。在此气氛的烘托下,双簧管在第12小节奏出了b小调的第一主题。这个主题听起来带有淡淡的忧伤色彩,却又从容地娓娓道来,双簧管的音色魅力在音乐中展现,驱使着听众进入作曲家用音乐筑成的思想隧道中,展开一次思想的旅程……
紧接着,圆号在第一主题的尾部吹奏出一个辽阔的长音,把我们推入丰饶的思想隧道,随即,经过妥帖的衔接处理,在切分节奏的伴奏音型衬托下,G大调的第二主题的旋律由大提琴拉出。在切分节奏的欢愉中,此前的阴郁一扫而光,在舒伯特式的歌唱性中,生活诗意的展开,作为此在的存在沐浴着我们。啊!抒情的生命!生命的抒情!
接下来,在小提琴重复了一遍第二主题之后,整个乐队稍作修整,在两个阴晦的小三和弦,和不稳定的增六和弦爆发下,步步营建出紧张的气氛,把第一小提琴逼上极高音区,敏感脆弱的神经在极高音区呻吟。此时,双簧管在此出场,以木管乐器的温润、妥帖,引领弦乐群的情绪走向缓和。
音乐的第二主题继续接替上升的展开,作者引领着在不断来临的黑夜之中仰望蓝天,最终渐渐地归于低沉。作者的思绪开始在积极与悲伤之间不断盘旋,不断说服自己,不断在矛盾中挣扎,但寻求欢乐的动力始终无法挣脱那若隐若现的黑色幕布……
此时,突然迸发出的b小调主和弦,经属七和弦连接,重复发展,作者内心的波澜起伏,痛苦挣扎在音乐中一览无余……
第一主题的“黑幕”第三次出现,乐队全体强力地奏出很长的一段从引子延伸乐音,频繁地转调将第一乐章的悲剧、压抑的气氛推向高潮。乐章的尾声依然是第一主题的重现,依然是那么的苦闷、低沉,让人感觉悲剧终究无法逃避……
(三)双簧管在《未完成交响曲》中的艺术特征
如上文描述,在舒伯特的《未完成交响曲》中,双簧管引领的音乐动机主要集中在第一乐章出现过两次。第一次是在第11小节。
双簧管笃定中透着忧郁的声音在三拍子的坡度中从容流淌。如歌如泣、如诗如画,音乐忧郁的基调由此拉开帷幕。
双簧管第二次出现是在第99小节,整个音乐在经历了盘旋至上的悲伤后,弦乐群将情绪搁置在极高音区,此时,还有什么比温和、抒情、又客观理性的双簧管的娓娓诉说更打动人心呢!
此处,双簧管如母亲的歌声吟唱、抚慰着作曲家敏感脆弱的心灵。
音乐,在双簧管的诉说中如人性的温情缓缓流淌……
基金项目:
本文为四川音乐学院院级科研项目,项目编号:CY 2014131。
参考文献:
[1]朱光潜.西方美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2][德]黑格尔.美学[M].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关键词:双簧管 交响乐队 艺术特征
一、双簧管——交响乐队中的抒情女高音
(一)关于双簧管乐器
双簧管称为OBOE,它源于法文中的高(Haut)和木材(bois)之意的合成语。
双簧管为木管乐器,属于木管乐器中的高音乐器(其他有英国管、大管、低音大管等)也是该族的代表乐器。双簧管管体约60-70厘米,外形为圆锥形,由哨片、管体和音键三部分组成。应用谱号为高音谱号,乐器为C 调,音域在小字组bB至小字三组A的音区。
双簧管音色柔美旖旎,音色宛如和煦的风、流淌的溪流、轻柔的蓝天。富于表达田园风光和忧郁抒情的情感,被称为乐队中的抒情女高音。
(二)关于交响乐队
交响音乐名称源于古希腊,“symphony”一词是“和谐”、“和音”两个词的总称。从字源上看交响乐的希腊原文仅是“一起”(syn)“发出声音”(phone)的意思。交响乐队通常意义上五为个器乐组:弦乐组、木管组、铜管组、打击乐组和色彩乐器组。双簧管属于木管组里面的高音乐器。
交响音乐是音响逻辑形式的组合,交响音乐主要是指交响曲、协奏曲、交响序曲、交响组曲和交响诗五种体裁。但其范畴也时常扩展到一些各具特色的管弦乐曲,如交响乐队演奏的幻想曲、随想曲、狂想曲、叙事曲、变奏曲和舞曲等。
其特点是:由大型的管弦乐队演奏;音乐内涵深刻、格调高雅、思想深邃;具有史诗性、戏剧性、叙事性、描写性、悲剧性、英雄性,抒情性、风俗性等特质;有较严谨的结构;丰富的表现手段。
(三)著名双簧管交响片段简介
在交响乐历史上,双簧管有许多经典的音乐片段,给人们留下深刻、高雅、动人的记忆。如: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二乐章、贝多芬《第三交响乐》、贝多芬《第六交响乐》、柴可夫斯基《天鹅湖》、柏辽兹的《幻想曲》、德彪西的《大海》等。
二、作品分析《舒伯特第八交响曲》
(一)作品概述
舒伯特的《第八交响曲》又称为《未完成交响曲》,由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作于1822年,那时,舒伯特才年满25岁。整部作品一共拥有两个完整的乐章,第三个乐章只有9个小节,因此被称为《未完成交响曲》。此曲虽然只有两个完整乐章,但是这两个乐章在形式和情感上都交融得如鱼得水,整个内容衔接得恰到好处,十分融洽。在内容和形式上均完整无缺且结构新颖。这样一来,舒伯特的《未完成交响曲》,不仅是其交响创作中最杰出的作品,也是整个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一部绝世佳作,这可能是作者未曾预料到的。
此部作品于1865年才被发现,离作者创作她已经43年,同年首次公演,引起轰动。这是一部绝世佳作,透明轻盈、丰富充盈的旋律贯穿了整个乐曲,传达出作曲家内心的忧伤、思索、对生命道路之探寻、思辨。这是一部既清澈又深刻的交响乐作品。
(二)音乐作品内涵
音乐一开始,由低音大提琴和大提琴弦乐组奏出像黑色幕墙一样轻柔且低沉的旋律,名指挥家温加纳形容为“好像是来自地底世界的声音”。这幅“幕墙”,如影形不离的一抹忧伤,在第一乐章和第二乐章中都挥之不去,在此背景下,拉开音乐的序幕。
第八小节开始,一提琴和二提琴在16分音符的急促鞭策中,引领出全曲重要的引领动机,并以行走的姿态形成第一主题的背景。在此气氛的烘托下,双簧管在第12小节奏出了b小调的第一主题。这个主题听起来带有淡淡的忧伤色彩,却又从容地娓娓道来,双簧管的音色魅力在音乐中展现,驱使着听众进入作曲家用音乐筑成的思想隧道中,展开一次思想的旅程……
紧接着,圆号在第一主题的尾部吹奏出一个辽阔的长音,把我们推入丰饶的思想隧道,随即,经过妥帖的衔接处理,在切分节奏的伴奏音型衬托下,G大调的第二主题的旋律由大提琴拉出。在切分节奏的欢愉中,此前的阴郁一扫而光,在舒伯特式的歌唱性中,生活诗意的展开,作为此在的存在沐浴着我们。啊!抒情的生命!生命的抒情!
接下来,在小提琴重复了一遍第二主题之后,整个乐队稍作修整,在两个阴晦的小三和弦,和不稳定的增六和弦爆发下,步步营建出紧张的气氛,把第一小提琴逼上极高音区,敏感脆弱的神经在极高音区呻吟。此时,双簧管在此出场,以木管乐器的温润、妥帖,引领弦乐群的情绪走向缓和。
音乐的第二主题继续接替上升的展开,作者引领着在不断来临的黑夜之中仰望蓝天,最终渐渐地归于低沉。作者的思绪开始在积极与悲伤之间不断盘旋,不断说服自己,不断在矛盾中挣扎,但寻求欢乐的动力始终无法挣脱那若隐若现的黑色幕布……
此时,突然迸发出的b小调主和弦,经属七和弦连接,重复发展,作者内心的波澜起伏,痛苦挣扎在音乐中一览无余……
第一主题的“黑幕”第三次出现,乐队全体强力地奏出很长的一段从引子延伸乐音,频繁地转调将第一乐章的悲剧、压抑的气氛推向高潮。乐章的尾声依然是第一主题的重现,依然是那么的苦闷、低沉,让人感觉悲剧终究无法逃避……
(三)双簧管在《未完成交响曲》中的艺术特征
如上文描述,在舒伯特的《未完成交响曲》中,双簧管引领的音乐动机主要集中在第一乐章出现过两次。第一次是在第11小节。
双簧管笃定中透着忧郁的声音在三拍子的坡度中从容流淌。如歌如泣、如诗如画,音乐忧郁的基调由此拉开帷幕。
双簧管第二次出现是在第99小节,整个音乐在经历了盘旋至上的悲伤后,弦乐群将情绪搁置在极高音区,此时,还有什么比温和、抒情、又客观理性的双簧管的娓娓诉说更打动人心呢!
此处,双簧管如母亲的歌声吟唱、抚慰着作曲家敏感脆弱的心灵。
音乐,在双簧管的诉说中如人性的温情缓缓流淌……
基金项目:
本文为四川音乐学院院级科研项目,项目编号:CY 2014131。
参考文献:
[1]朱光潜.西方美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2][德]黑格尔.美学[M].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