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学校教育面临的主题。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正常发展,健康成长是学校教育的责任。学生能否正常发展和健康成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后进学生”之所以“后进”,其心理因素占主要成份。教育者只有走进未成年人心灵世界,认真分析和排除其心理障碍,才能使“后进学生”正常地发展,健康地成长。
一、激发自信心,摒弃自卑的重负
自卑是指学生对自己的品质和能力做出过低的评价,或对自身的智力和能力怀疑所产生的心理感受。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自卑情绪在“后进学生”中是很常见的,其表现为性格孤僻,情绪低落,神情呆滞,郁郁寡欢,对集体活动缺乏热情。、
鉴于此,首先教师应该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在家庭和学校的处境,正如孔子所言:“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找准问题产生的症结,然后对症下药。其次,要与家长多沟通,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以消除家庭方面的不良影响。第三,教师要引导全体学生建立平等友爱、帮差济困的同学关系,让学生体会到集体的温暖。第四,教师要亲近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抚慰学生受创的心灵,用温暖驱散“严寒”,用真情激励其奋进,使之走出痛苦的深渊,迈向自强的彼岸。
二、和谐师生关系,消除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是以消极、冷淡甚至敌对的态度对待学习和生活的心理现象,这种心理现象在“后进学生”中较为常见。它是一种消极的心理品质,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十分有害。其表现为对老师的管理和教育产生抵触,故意刁难,甚至对着干,听不进别人的劝告,与老师感情疏远。
鉴于此,教师首先要认真研究青少年心身发展特点,深入了解“后进学生”的个性心理,并针对其心理特征,因材施教;其次注意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和教育态度,尊重学生,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营造团结友爱、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创设和谐的心理环境;第三,注意发现“后进学生”的闪光点或特长,及时表扬鼓励。第四,以爱心期待学生的奋发。
三、减负增效,走出厌学的低谷
厌学即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和反感的心理,这也是“后进学生”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状态。厌学的表现首先是情绪焦虑,精神压抑,无上进心,成绩逐步下滑。其次是对成绩好坏无所谓,不愿矫正自己的不良行为,我行我素,破罐子破摔;对老师的教育反应麻木、冷漠。厌学心理产生的原因首先是课程繁难,学生学习压力大,难以承受过重的课业负担。第三,由于客观因素的制约,学生缺乏自我调整,自主发展的环境条件,兴趣爱好受限,学习单调乏味。
鉴于此,我们必须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树立全面发展的人才观。第一,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把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还学生以天真活泼的性格,还学生以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第二,面对新课程标准,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法,彻底转变重知识、轻能力,重分数、轻素质的思想观念,改变陈旧单一的教学方式,代之以启发讨论、合作探究等开放性教学方式,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摄取。第三,不拘一格培养人才。美国教育家J·M索里认为:“有多种多样的竞争活动,要使每个儿童至少都有成功的机会”。要通过各类教学活动,培育学生的潜在智能,展示学生的个体特长。
总而言之,加强对“后进学生”的教育,是预防和减少在校生违法犯罪的重要措施,也是对他们进行学校保护的有效途径。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特别注重对“后进学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切实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要更加注重对现行措施、方法的改进,一定会经常性地在学生中开展纪律法制教育,增强他们的纪律法制观念;努力培养学生诚实勇敢、不怕吃苦,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维护心理健康,开发心理潜能。在加强对“后进学生”教育管理的同时,更加注意对其思想的引导和行为的纠正,多关心他们成绩以外的其他素质,为他们及时做好思想上的疏导工作,从而培养他们的健全人格,努力培养和造就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激发自信心,摒弃自卑的重负
自卑是指学生对自己的品质和能力做出过低的评价,或对自身的智力和能力怀疑所产生的心理感受。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自卑情绪在“后进学生”中是很常见的,其表现为性格孤僻,情绪低落,神情呆滞,郁郁寡欢,对集体活动缺乏热情。、
鉴于此,首先教师应该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在家庭和学校的处境,正如孔子所言:“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找准问题产生的症结,然后对症下药。其次,要与家长多沟通,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以消除家庭方面的不良影响。第三,教师要引导全体学生建立平等友爱、帮差济困的同学关系,让学生体会到集体的温暖。第四,教师要亲近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抚慰学生受创的心灵,用温暖驱散“严寒”,用真情激励其奋进,使之走出痛苦的深渊,迈向自强的彼岸。
二、和谐师生关系,消除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是以消极、冷淡甚至敌对的态度对待学习和生活的心理现象,这种心理现象在“后进学生”中较为常见。它是一种消极的心理品质,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十分有害。其表现为对老师的管理和教育产生抵触,故意刁难,甚至对着干,听不进别人的劝告,与老师感情疏远。
鉴于此,教师首先要认真研究青少年心身发展特点,深入了解“后进学生”的个性心理,并针对其心理特征,因材施教;其次注意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和教育态度,尊重学生,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营造团结友爱、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创设和谐的心理环境;第三,注意发现“后进学生”的闪光点或特长,及时表扬鼓励。第四,以爱心期待学生的奋发。
三、减负增效,走出厌学的低谷
厌学即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和反感的心理,这也是“后进学生”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状态。厌学的表现首先是情绪焦虑,精神压抑,无上进心,成绩逐步下滑。其次是对成绩好坏无所谓,不愿矫正自己的不良行为,我行我素,破罐子破摔;对老师的教育反应麻木、冷漠。厌学心理产生的原因首先是课程繁难,学生学习压力大,难以承受过重的课业负担。第三,由于客观因素的制约,学生缺乏自我调整,自主发展的环境条件,兴趣爱好受限,学习单调乏味。
鉴于此,我们必须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树立全面发展的人才观。第一,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把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还学生以天真活泼的性格,还学生以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第二,面对新课程标准,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法,彻底转变重知识、轻能力,重分数、轻素质的思想观念,改变陈旧单一的教学方式,代之以启发讨论、合作探究等开放性教学方式,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摄取。第三,不拘一格培养人才。美国教育家J·M索里认为:“有多种多样的竞争活动,要使每个儿童至少都有成功的机会”。要通过各类教学活动,培育学生的潜在智能,展示学生的个体特长。
总而言之,加强对“后进学生”的教育,是预防和减少在校生违法犯罪的重要措施,也是对他们进行学校保护的有效途径。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特别注重对“后进学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切实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要更加注重对现行措施、方法的改进,一定会经常性地在学生中开展纪律法制教育,增强他们的纪律法制观念;努力培养学生诚实勇敢、不怕吃苦,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维护心理健康,开发心理潜能。在加强对“后进学生”教育管理的同时,更加注意对其思想的引导和行为的纠正,多关心他们成绩以外的其他素质,为他们及时做好思想上的疏导工作,从而培养他们的健全人格,努力培养和造就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