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大学教育的人,说大学教育破产了。研究中学教育的人,说中学教育每况愈下了。不满现实,是人类的特性,也为改进的先声。就我国的立场上看,似乎外国教育,办得比我们有声有色,但就外国的立场而论,他们一般教育家,对于中学教育,也抨击不遗余力。我且举几个例子:
一、前哈佛大学校长爱里德的意见。他是美国有名的老教育家,对于中学教育,曾发表不少意见。他说:“现时学校,对于感官的训练,太不注意。许多受过高等教育的牧师、律师和教员,没有得到什么科学的训练,没有用过准确的度量,没有用手操作的技能,不能画画,不能唱歌,不能玩弄乐器。他们的教育,只限于语言、文学、哲学、历史和极粗浅的算学。有许多老年的专门职业人员,回思以前所受的教育,省察本人的思想和发表的习惯,觉得以前感官的训练,受得太少,因此举动欠准备,思想多浮泛,发表欠审慎。总结一句话,少科学的精神。”他又说:“现时学校对于手、耳、眼的训练,秒乎其微。中学课程,应注重手、耳、眼的操作,注意下列二类课程:图画、木工、音乐、缝纫、烹饪等;练习观察的科学,如化学、物理、生物、地理等。此种科学的教授,愈具体愈妙。乡村的中学,应多注意农业;城市的中学,应多注重手工。”
二、哥伦比亚大学校长贝德莱的意见。他说:“现时教育的结果,多数人不满意。究竟症结何在?以我个人的观察,各人都想往前跑,应用他零星的知识,粗浅的技能,享受物质上的利益。中学和大学都忘记了教育的真义,在预备青年适当的生活,而全神注意于次要的事实,使青年得到一些糊口的技能。”他又说:“中学和大学降低他们在社会上的领袖地位,专为时尚的傀儡。学校要迎合一般人的心理,不惜放弃重要的主张。从小学起至大学止,教师不成其为教师,成了为自己主义张目的宣传家。在这种状况之下,青年男女离校以前,既没有得到训练的智能,又没有欣赏艺术和道德的标准,举止粗鲁,语言乏味,遇到新问题,不能运用思想清明的解决。”
从这两个批评的方面,可以知道:美国的一般教育家,对于现行的学制,也很不满意;各人批评的观点不同,如爱氏注重感官的训练,贝氏倾向文雅的陶冶。此外,蒋斯顿在他的《中学教育》书中,曾列举十四种批评的点;路伊士在他的《德谟克西的中学教育》一书中,也提出十四种批评和十种改造的意见。本文限于篇幅,只好不多引了。
我国的中学教育,更不如美国,更觉得百孔千疮,无从说起。现在只提出一个问题来说一说。我国的中学校办了数十年,但是问人家究竟中学校在造就什么样子的人才,就不容易具体的回答。办学的人只知道排课表,请教员,订规程,依着沿习的惯例,维持学校的生命。至于教育的根本问题,总不大去理会。家长只知道送子女上学读书,希望他们得到什么知识,养成什么态度,获得什么技能,丝毫不去理会。学生进中学的时候,年龄很轻,除了分数及及格两项还知道注意外,更不知道教育为何物。现象如此,教育的前途,真是渺茫得很!
笼统地说,中学的目的,在养成社会有用的人才;中学的作用,在改进青年的生活,变更青年的行为。说得细些,中学的职能,至少有三点:
(一)增进知识。现行中学校,对于知识的灌输,可谓十分十二分的注重,可是误解太深,流弊滋多。第一种误解,以记忆事实,为阵势的知识。因为太偏重机械的记忆,于是又引起第二种误解,以分数为知识的代表。学生看见多记得事实,可以得到高分,他的心神,就转移到分数方面去。只要得到分数,不论抄袭、欺骗、作弊、强记,任何方法,都愿采用。结果堕落到更下一层。(二)陶冶情感。情感的陶冶,其重要不亚于知识的增进。态度、欣赏、理想、好尚,都可说是属于情感方面。大概理智的问题,需要知识来解决;道德的行为,需要情感来控制。我们知道学习的种类不同,学习的反应也不同,有属于运动方面的,有属于知觉方面的,有属于记忆方面的,有属于理解方面的,有属于情感方面的。各种学习的反应,控制各种不同的环境。历来的学校,只注重理智的了解,以为可以涵盖一切生活。对于情感的反应,特别忽略。(三)养成能力。能力与技能的分别,可以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写字写得快是技能,知道“天”字怎么写是能力。无论能力、技能,都靠许多方面的练习。以英文来譬喻,学生时常用耳听,用眼看,用口讲,用手写作,方可获得应用的能力。现时学生在课室内耳用得最多,口眼就用得很少,手可以说是用得最少了。我们时常听人家说“双手万能”,学生进中学后,几变成双手无能了。
知的方面,没有真实的了解,结果为浮夸,为盲从;情的方面,没有良好的态度,结果为放纵,为烦闷;能的方面,没有适当训练,结果为怠惰,为奢侈。青年的欲望,则继续增长,而控制此欲望之知、情、能,则虚无所有,现象如此,实堪探析!至于救济的方法,决非作者个人所能回答。希望海内同志,多多发表具体的主张,实地试验改革,从下层做起,以冀达到“中学革命”的目的。
(摘自《教育与职业》1931年第2期,有删节)
一、前哈佛大学校长爱里德的意见。他是美国有名的老教育家,对于中学教育,曾发表不少意见。他说:“现时学校,对于感官的训练,太不注意。许多受过高等教育的牧师、律师和教员,没有得到什么科学的训练,没有用过准确的度量,没有用手操作的技能,不能画画,不能唱歌,不能玩弄乐器。他们的教育,只限于语言、文学、哲学、历史和极粗浅的算学。有许多老年的专门职业人员,回思以前所受的教育,省察本人的思想和发表的习惯,觉得以前感官的训练,受得太少,因此举动欠准备,思想多浮泛,发表欠审慎。总结一句话,少科学的精神。”他又说:“现时学校对于手、耳、眼的训练,秒乎其微。中学课程,应注重手、耳、眼的操作,注意下列二类课程:图画、木工、音乐、缝纫、烹饪等;练习观察的科学,如化学、物理、生物、地理等。此种科学的教授,愈具体愈妙。乡村的中学,应多注意农业;城市的中学,应多注重手工。”
二、哥伦比亚大学校长贝德莱的意见。他说:“现时教育的结果,多数人不满意。究竟症结何在?以我个人的观察,各人都想往前跑,应用他零星的知识,粗浅的技能,享受物质上的利益。中学和大学都忘记了教育的真义,在预备青年适当的生活,而全神注意于次要的事实,使青年得到一些糊口的技能。”他又说:“中学和大学降低他们在社会上的领袖地位,专为时尚的傀儡。学校要迎合一般人的心理,不惜放弃重要的主张。从小学起至大学止,教师不成其为教师,成了为自己主义张目的宣传家。在这种状况之下,青年男女离校以前,既没有得到训练的智能,又没有欣赏艺术和道德的标准,举止粗鲁,语言乏味,遇到新问题,不能运用思想清明的解决。”
从这两个批评的方面,可以知道:美国的一般教育家,对于现行的学制,也很不满意;各人批评的观点不同,如爱氏注重感官的训练,贝氏倾向文雅的陶冶。此外,蒋斯顿在他的《中学教育》书中,曾列举十四种批评的点;路伊士在他的《德谟克西的中学教育》一书中,也提出十四种批评和十种改造的意见。本文限于篇幅,只好不多引了。
我国的中学教育,更不如美国,更觉得百孔千疮,无从说起。现在只提出一个问题来说一说。我国的中学校办了数十年,但是问人家究竟中学校在造就什么样子的人才,就不容易具体的回答。办学的人只知道排课表,请教员,订规程,依着沿习的惯例,维持学校的生命。至于教育的根本问题,总不大去理会。家长只知道送子女上学读书,希望他们得到什么知识,养成什么态度,获得什么技能,丝毫不去理会。学生进中学的时候,年龄很轻,除了分数及及格两项还知道注意外,更不知道教育为何物。现象如此,教育的前途,真是渺茫得很!
笼统地说,中学的目的,在养成社会有用的人才;中学的作用,在改进青年的生活,变更青年的行为。说得细些,中学的职能,至少有三点:
(一)增进知识。现行中学校,对于知识的灌输,可谓十分十二分的注重,可是误解太深,流弊滋多。第一种误解,以记忆事实,为阵势的知识。因为太偏重机械的记忆,于是又引起第二种误解,以分数为知识的代表。学生看见多记得事实,可以得到高分,他的心神,就转移到分数方面去。只要得到分数,不论抄袭、欺骗、作弊、强记,任何方法,都愿采用。结果堕落到更下一层。(二)陶冶情感。情感的陶冶,其重要不亚于知识的增进。态度、欣赏、理想、好尚,都可说是属于情感方面。大概理智的问题,需要知识来解决;道德的行为,需要情感来控制。我们知道学习的种类不同,学习的反应也不同,有属于运动方面的,有属于知觉方面的,有属于记忆方面的,有属于理解方面的,有属于情感方面的。各种学习的反应,控制各种不同的环境。历来的学校,只注重理智的了解,以为可以涵盖一切生活。对于情感的反应,特别忽略。(三)养成能力。能力与技能的分别,可以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写字写得快是技能,知道“天”字怎么写是能力。无论能力、技能,都靠许多方面的练习。以英文来譬喻,学生时常用耳听,用眼看,用口讲,用手写作,方可获得应用的能力。现时学生在课室内耳用得最多,口眼就用得很少,手可以说是用得最少了。我们时常听人家说“双手万能”,学生进中学后,几变成双手无能了。
知的方面,没有真实的了解,结果为浮夸,为盲从;情的方面,没有良好的态度,结果为放纵,为烦闷;能的方面,没有适当训练,结果为怠惰,为奢侈。青年的欲望,则继续增长,而控制此欲望之知、情、能,则虚无所有,现象如此,实堪探析!至于救济的方法,决非作者个人所能回答。希望海内同志,多多发表具体的主张,实地试验改革,从下层做起,以冀达到“中学革命”的目的。
(摘自《教育与职业》1931年第2期,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