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
镜头一:在某农村初中举行的学区思想品德课教学研讨活动,开课的教师正凭着一张嘴、一支粉笔、一本书,从上课伊始讲到下课铃声响起,参加教研活动的老师有的在认真听课,有的闭目养神,有的在用手机发短信……
镜头二:某地区(市)级思想品德新生……风采展示活动,因为要对所上的风采展示课进行评比颁奖,因而在课后研讨交流时,各(县)市的教师发言时对自己教师的课高唱赞歌,说得十全十美,却把其他(县)市的选手上的课批评得一无是处,火药味甚浓。
“以评促教,评教相长”逐渐成为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的共识。笔者参加了许多次县、市、省级的教学研讨活动,也在学校里组织了许多次校级、教研组内的教学研讨活动。就笔者个人而言,每次参加活动,或多或少总有收益,但是如本文开头的镜头也不少见,这样的研讨活动究竟能取得多大效果呢?固然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时下教研活动问题比较多,有的是研讨活动组织不当,有听课却没有研讨;有的是听课老师认为研讨事不关己,既不发言也不认真听其他老师发言;有的听课老师发言了但是未经过精心的思考,敷衍了事;有的老师只唱赞歌,对不足之处避而不谈;有的又恰恰相反,对上课教师的失误和疏忽冷嘲热讽;有的是开课教师持任务观点未认真准备;也有的虽然准备,但是过于固执听不进他人的批评指正以至引发不愉快等等。我认为要使教学研讨活动富有实效,必须要做到“四心”——同心、精心、细心、虚心。
一、同心向往
教学研讨活动,其目的非常明确:一是诊断作用,通过研讨帮助开课老师及时发现自己在教学中的成功和不足之处,有利于开课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扬长避短。有的问题还有一定的典型性,通过研讨,可以发现一定范围内的老师存在的普遍的共同性问题,从而有利于解决。二是提升作用,通过参与教学研讨活动教师相互切磋,相互交流,相互研讨,人人有思考,个个有启发,从而实现“多赢”,提升参与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素质。三是导向作用,通过与会教师的共同探讨,使大家可以在学习优点和发现不足的基础上形成集体的共识,对今后的课堂教学起到了一定的导向作用。因此,务实的教学研讨活动,对于贯彻新课改的精神和理念,提高课堂的教学实效,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心向往是指参与的教师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创建理想的课堂,最大限度实现三维目标和促进学生的发展。只有对理想课堂的向往和追求,老师才会在平时做一个有心人,提升自己参与教学研讨活动的素质。这些素质包括:参与教学研讨活动的态度,它是良好教学研讨活动的知识结构、研讨能力、人文关怀精神的先决条件。研讨知识,它是参与研讨的核心支柱,不仅要求教师加强专业知识,而且要学习现代的教学理论、新课标。研讨能力,它是教师发现课堂教学优缺点并从理论上提升的能力,它是研讨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保证。人文关怀精神,即使对于一次失败的课也要恰如其分地指出,给上课的老师以启迪,而不能以幸灾乐祸的心态视之,最好能立足在他的心理感受上和有利于它今后教学成长的高度上作研讨,体现研讨者的人文关怀精神。
只有对理想课堂的向往和追求,才能使各位老师积极参与教学研讨活动:开课老师认真准备;听课老师也认真研究和分析教材、仔细观察教学双边活动,积极观察教学效果。
只有对理想课堂的向往和追求,与会老师才会主动去思考:假如我来执教,我该怎么处理才会从开课教师的教学中获得启迪和帮助,而后又真诚地提供自己的经验、表达自己的意見让他人分享?
我们认为,没有对理想课堂的向往和追求,一切研究和改进课堂教学的教学研讨活动不仅收获甚微,甚至被教师视为负担,从而出现被动、消极、不合作,或明或暗的抵触等行为。相对来说,一个有着研究文化、合作、民主、创新的教研组的研讨活动易于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原因即在于此。
二、精心准备
对开课教师而言,不能把教学研讨课看成是一种负担,虽然上研讨课很辛苦,甚至有“失败”的风险,但有压力才有动力,每一位老师上课不可能十全十美,肯定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迈克·富兰说:“问题是我们的朋友……回避真正的问题是有成效的变革的敌人。因为我们必须面对这些问题并取得成效。”我们老师必须有直面问题的勇气,对自己的问题保持接纳和拥抱的态度。发现问题有利于认识不足并加以改正,暴露问题、认识问题、研究问题,能提高教师发现问题、理解问题、应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研讨,会使我们更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能更好的理解和实践新课标的理念,转变陈旧的教学方式,创造出精彩的教学人生。因此,开课老师务必全身心地投入,精心钻研教材和课程标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精心组织教学资源和教学设计,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要斟酌再三,进行充分预设,提炼教学环节之间的过渡语言。要与其他老师进行交流,充分听取他们的见解和建议,并结合自己的特长学生的特点进行改进,尽量争取使教学研究课上得成功而富有成效。
从参与研讨的其他教师而言,要精心做好准备。一是精心准备研讨的知识:如可以利用会议文件、书本、网络等收集相关信息。要在众多信息中筛选出有用的信息,再与已有的知识储备进行比较;要舍得花时间揣摩有用信息的全部,做到真正领悟到它的精神。二是也要精心备课,其他教师为了避免研讨时信口开河,使自己关于教学的改进意见建立在可以转变为实践行为的基础上;从而也是为了自己认识教学、理解教学,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如果组织者没有在通知中明确公开课的内容,参与教研活动的教师可以主动与组织者或上课教师联系,提前置身其中,想想:“假如我来教,我会怎么处理?”只有在进行认真备课的基础上,才能使自己在观摩交流中真正有收获,有改进,使观察和研究一节课的过程成为自己学习、准备这节课的过程,使这样的教学研讨活动真正对自己教学实践产生影响。
三、细心观摩
孔子说:“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也就是说,要认识人和事物,既要看它的现象,了解他的思路,更要观察它的动机、价值追求,这样才能更真切地认识、理解和把握观察对象,而参与教学研讨的教师,必须细心观察和认真思考课堂上所发生的一切教学行为和教学状态。
首先要细心观察教师的“教”。特别是教学环节设计和教学活动,他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确定是否科学、教学资源是否优化、教学内容处理是否科学、教学环节之间的逻辑是否理顺,教学过程是否流畅,与自己准备相比照,他的优点是什么,不足又是什么?这一方面相当多老师比较注重。
其次要细心观察学生的“学”。教师要观察学生的精神状态(是积极还是消极参与教学、学习的热情怎样、上课准备是否充分)、参与度(是少数尖子生参与还是全体参与、是偶尔参与还是常态参与、是阶段参与还是全程参与)、探究过程(对教师设计的探究活动兴趣、参与热情、参与效果)、生成状态(是了解还是理解探究的问题、能否提出新的问题)、学习效果等等。
再次,要观察并思考教师的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和教育追求。思考他是否收到预期的效果,思考学生的学习效果与教师的教学行为之间有什么联系。
最后还要思考:探讨时自己要交流什么和怎么样去交流,对自己表达的意见要做认真思考和掂量。
四、虚心学习
具体到探讨交流课堂教学,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首先应该由授课教师作研讨课的说明。“说明”可以侧重在以下三方面:一是介绍教学背景: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以及如何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设计;二是教学环节和教学活动的设计及其依据;三是教学过程中需要说明的教学行为,也可以谈谈上课后简单的自我反思。
其次,进行教学研讨。教学研讨的本质是参与者围绕课堂上的教学行为进行对话和交流;通过对话理解对方、理解教学,并探讨教学实践的种种可能性。我们认为,每个参与研讨的老师最好问自己三个问题:“我是否了解别人?”“我是否正确?”“是否只有一种正确的方法?”
作为授课教师,如果课上得不理想,可以在研讨会中勇敢面对问题,在肯定自己有一定长处的前提下,征询其他参与教师的意见,分析原因,并与其他教师共同探讨解决措施,以利自己的发展和提高。如果课很成功,应防止采取高傲的拒人于千里之外的非合作的态度,唯我独尊,睥睨他人,目空一切,听不见半点意见。其实,为达成教学目标可以有多样的选择,即使你自己的设计和方法是正确的,正确的方法未必只有一种。那么,还有那些正确的方法呢?授课老师在研讨时向其他与会教师征询意见,解决了问题,自己的专业能力也会向前迈进了一步。
作为参与研讨的其他老师,我们可以将自己的设计与授课教师进行比较,或许你比上课教师高明,但你是否真正理解了授课教师了呢?如此我们可以把我们感到困惑的课堂现象和事实提出来,这样可以避免空谈理论,而是以事论理,听取授课教师解释之后,再将自己的思考表达出来供大家思考和讨论。这里还要尽可能避免就事论事,要借助理论使我们的研讨更上一层楼;不能把课堂上的某些现象看成是授课老师的缺点和不足,而是当成自己和其他参与者需要共同面对的困惑和问题;不仅仅只是提出问题,而且要从实践和操作的角度思考如何决问题。这样,在课堂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探讨新的可能,使大家有机会在多种可能中理解和选择更适合自己的思路和方法。
最后,要做好小结,教学研讨活动的组织者要做好小结:针对课堂教学的现实,提出了几个探讨主题,以及有哪些意见和观点,哪些观点需在教学中贯彻,哪些观点还需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检验和探讨,哪些观点在教学实践中需要避免的。这将给今后的课堂教学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
总之,只要我们向往理想的课堂,重视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知识,钻研教材和新课标,并且积极参与教学研讨活动,一定能使我们的教学研讨活动更富有实效,同时促进参与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的发展,也必将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产生积极影响。
镜头一:在某农村初中举行的学区思想品德课教学研讨活动,开课的教师正凭着一张嘴、一支粉笔、一本书,从上课伊始讲到下课铃声响起,参加教研活动的老师有的在认真听课,有的闭目养神,有的在用手机发短信……
镜头二:某地区(市)级思想品德新生……风采展示活动,因为要对所上的风采展示课进行评比颁奖,因而在课后研讨交流时,各(县)市的教师发言时对自己教师的课高唱赞歌,说得十全十美,却把其他(县)市的选手上的课批评得一无是处,火药味甚浓。
“以评促教,评教相长”逐渐成为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的共识。笔者参加了许多次县、市、省级的教学研讨活动,也在学校里组织了许多次校级、教研组内的教学研讨活动。就笔者个人而言,每次参加活动,或多或少总有收益,但是如本文开头的镜头也不少见,这样的研讨活动究竟能取得多大效果呢?固然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时下教研活动问题比较多,有的是研讨活动组织不当,有听课却没有研讨;有的是听课老师认为研讨事不关己,既不发言也不认真听其他老师发言;有的听课老师发言了但是未经过精心的思考,敷衍了事;有的老师只唱赞歌,对不足之处避而不谈;有的又恰恰相反,对上课教师的失误和疏忽冷嘲热讽;有的是开课教师持任务观点未认真准备;也有的虽然准备,但是过于固执听不进他人的批评指正以至引发不愉快等等。我认为要使教学研讨活动富有实效,必须要做到“四心”——同心、精心、细心、虚心。
一、同心向往
教学研讨活动,其目的非常明确:一是诊断作用,通过研讨帮助开课老师及时发现自己在教学中的成功和不足之处,有利于开课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扬长避短。有的问题还有一定的典型性,通过研讨,可以发现一定范围内的老师存在的普遍的共同性问题,从而有利于解决。二是提升作用,通过参与教学研讨活动教师相互切磋,相互交流,相互研讨,人人有思考,个个有启发,从而实现“多赢”,提升参与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素质。三是导向作用,通过与会教师的共同探讨,使大家可以在学习优点和发现不足的基础上形成集体的共识,对今后的课堂教学起到了一定的导向作用。因此,务实的教学研讨活动,对于贯彻新课改的精神和理念,提高课堂的教学实效,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心向往是指参与的教师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创建理想的课堂,最大限度实现三维目标和促进学生的发展。只有对理想课堂的向往和追求,老师才会在平时做一个有心人,提升自己参与教学研讨活动的素质。这些素质包括:参与教学研讨活动的态度,它是良好教学研讨活动的知识结构、研讨能力、人文关怀精神的先决条件。研讨知识,它是参与研讨的核心支柱,不仅要求教师加强专业知识,而且要学习现代的教学理论、新课标。研讨能力,它是教师发现课堂教学优缺点并从理论上提升的能力,它是研讨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保证。人文关怀精神,即使对于一次失败的课也要恰如其分地指出,给上课的老师以启迪,而不能以幸灾乐祸的心态视之,最好能立足在他的心理感受上和有利于它今后教学成长的高度上作研讨,体现研讨者的人文关怀精神。
只有对理想课堂的向往和追求,才能使各位老师积极参与教学研讨活动:开课老师认真准备;听课老师也认真研究和分析教材、仔细观察教学双边活动,积极观察教学效果。
只有对理想课堂的向往和追求,与会老师才会主动去思考:假如我来执教,我该怎么处理才会从开课教师的教学中获得启迪和帮助,而后又真诚地提供自己的经验、表达自己的意見让他人分享?
我们认为,没有对理想课堂的向往和追求,一切研究和改进课堂教学的教学研讨活动不仅收获甚微,甚至被教师视为负担,从而出现被动、消极、不合作,或明或暗的抵触等行为。相对来说,一个有着研究文化、合作、民主、创新的教研组的研讨活动易于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原因即在于此。
二、精心准备
对开课教师而言,不能把教学研讨课看成是一种负担,虽然上研讨课很辛苦,甚至有“失败”的风险,但有压力才有动力,每一位老师上课不可能十全十美,肯定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迈克·富兰说:“问题是我们的朋友……回避真正的问题是有成效的变革的敌人。因为我们必须面对这些问题并取得成效。”我们老师必须有直面问题的勇气,对自己的问题保持接纳和拥抱的态度。发现问题有利于认识不足并加以改正,暴露问题、认识问题、研究问题,能提高教师发现问题、理解问题、应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研讨,会使我们更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能更好的理解和实践新课标的理念,转变陈旧的教学方式,创造出精彩的教学人生。因此,开课老师务必全身心地投入,精心钻研教材和课程标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精心组织教学资源和教学设计,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要斟酌再三,进行充分预设,提炼教学环节之间的过渡语言。要与其他老师进行交流,充分听取他们的见解和建议,并结合自己的特长学生的特点进行改进,尽量争取使教学研究课上得成功而富有成效。
从参与研讨的其他教师而言,要精心做好准备。一是精心准备研讨的知识:如可以利用会议文件、书本、网络等收集相关信息。要在众多信息中筛选出有用的信息,再与已有的知识储备进行比较;要舍得花时间揣摩有用信息的全部,做到真正领悟到它的精神。二是也要精心备课,其他教师为了避免研讨时信口开河,使自己关于教学的改进意见建立在可以转变为实践行为的基础上;从而也是为了自己认识教学、理解教学,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如果组织者没有在通知中明确公开课的内容,参与教研活动的教师可以主动与组织者或上课教师联系,提前置身其中,想想:“假如我来教,我会怎么处理?”只有在进行认真备课的基础上,才能使自己在观摩交流中真正有收获,有改进,使观察和研究一节课的过程成为自己学习、准备这节课的过程,使这样的教学研讨活动真正对自己教学实践产生影响。
三、细心观摩
孔子说:“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也就是说,要认识人和事物,既要看它的现象,了解他的思路,更要观察它的动机、价值追求,这样才能更真切地认识、理解和把握观察对象,而参与教学研讨的教师,必须细心观察和认真思考课堂上所发生的一切教学行为和教学状态。
首先要细心观察教师的“教”。特别是教学环节设计和教学活动,他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确定是否科学、教学资源是否优化、教学内容处理是否科学、教学环节之间的逻辑是否理顺,教学过程是否流畅,与自己准备相比照,他的优点是什么,不足又是什么?这一方面相当多老师比较注重。
其次要细心观察学生的“学”。教师要观察学生的精神状态(是积极还是消极参与教学、学习的热情怎样、上课准备是否充分)、参与度(是少数尖子生参与还是全体参与、是偶尔参与还是常态参与、是阶段参与还是全程参与)、探究过程(对教师设计的探究活动兴趣、参与热情、参与效果)、生成状态(是了解还是理解探究的问题、能否提出新的问题)、学习效果等等。
再次,要观察并思考教师的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和教育追求。思考他是否收到预期的效果,思考学生的学习效果与教师的教学行为之间有什么联系。
最后还要思考:探讨时自己要交流什么和怎么样去交流,对自己表达的意见要做认真思考和掂量。
四、虚心学习
具体到探讨交流课堂教学,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首先应该由授课教师作研讨课的说明。“说明”可以侧重在以下三方面:一是介绍教学背景: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以及如何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设计;二是教学环节和教学活动的设计及其依据;三是教学过程中需要说明的教学行为,也可以谈谈上课后简单的自我反思。
其次,进行教学研讨。教学研讨的本质是参与者围绕课堂上的教学行为进行对话和交流;通过对话理解对方、理解教学,并探讨教学实践的种种可能性。我们认为,每个参与研讨的老师最好问自己三个问题:“我是否了解别人?”“我是否正确?”“是否只有一种正确的方法?”
作为授课教师,如果课上得不理想,可以在研讨会中勇敢面对问题,在肯定自己有一定长处的前提下,征询其他参与教师的意见,分析原因,并与其他教师共同探讨解决措施,以利自己的发展和提高。如果课很成功,应防止采取高傲的拒人于千里之外的非合作的态度,唯我独尊,睥睨他人,目空一切,听不见半点意见。其实,为达成教学目标可以有多样的选择,即使你自己的设计和方法是正确的,正确的方法未必只有一种。那么,还有那些正确的方法呢?授课老师在研讨时向其他与会教师征询意见,解决了问题,自己的专业能力也会向前迈进了一步。
作为参与研讨的其他老师,我们可以将自己的设计与授课教师进行比较,或许你比上课教师高明,但你是否真正理解了授课教师了呢?如此我们可以把我们感到困惑的课堂现象和事实提出来,这样可以避免空谈理论,而是以事论理,听取授课教师解释之后,再将自己的思考表达出来供大家思考和讨论。这里还要尽可能避免就事论事,要借助理论使我们的研讨更上一层楼;不能把课堂上的某些现象看成是授课老师的缺点和不足,而是当成自己和其他参与者需要共同面对的困惑和问题;不仅仅只是提出问题,而且要从实践和操作的角度思考如何决问题。这样,在课堂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探讨新的可能,使大家有机会在多种可能中理解和选择更适合自己的思路和方法。
最后,要做好小结,教学研讨活动的组织者要做好小结:针对课堂教学的现实,提出了几个探讨主题,以及有哪些意见和观点,哪些观点需在教学中贯彻,哪些观点还需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检验和探讨,哪些观点在教学实践中需要避免的。这将给今后的课堂教学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
总之,只要我们向往理想的课堂,重视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知识,钻研教材和新课标,并且积极参与教学研讨活动,一定能使我们的教学研讨活动更富有实效,同时促进参与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的发展,也必将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产生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