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笔者在多年语文教学工作中运用的一个重要手段,这种方式提高了学生“自主驾驭,自主超越,自主发展”的素质和能力。随着“自主学习”的不断创新发展,笔者所教的班级学生自主意识不断增强,自主能力全面提高,自主品格也在逐渐形成。
一、体现个性差异
个性差异是指学生个体所存在的不同差异,每个年级、班级的学生都存在不同的个体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避免采用千篇一律的教学方法。
在一二年级的教学中,我主要以教材的感性材料为主,如在教学《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时,我是这样让孩子们理解“铠甲”一词的: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植物种子(发给学生苍耳种子),他们是什么种子呢?
生:(惊喜地)老师我知道,这是苍耳的种子。
师:你说得可真对,那你再观察它有什么特点?
生1:它身上有许多小刺。
生2:它有点儿像圆形。
师:这是椭圆形。
生1:它已经干了。
生2:应该说成熟了。
生3:它的刺很扎手。刚才我抢得太猛把手扎出了血。(生笑)
生4:它是浅褐色的,有硬壳。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你们不但说出它的形状、颜色,还说出自己的亲身感受,现在你们到课文中找一找作者是怎样抓住苍耳的特点来写的。
生1:课文说,它是穿着带刺的铠甲。
生2:老师,我知道什么是铠甲,就是古代人打仗时穿的衣服,能阻挡兵器伤害人体。
在三四年级教学中,我逐步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学,主要以引导学习方法为主,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实施自主学习。如:在班级开展“小作家”“朗诵家”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自己的成长离不开自主学习,学生们互相之间也有你追我赶的学习劲头,这也就产生了不用扬鞭自奋蹄的效应。在五六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我又以独立、自主学习为主,让学生通过语文学习的实践,独立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和环境。如“我为祖国60岁生日祝贺”“祖国发展我成长”等读书活动的开展,使学生自主学习的领域不断得到新的拓展。
二、追求创新
笔者在语文教学中,注意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巧妙地运用激励性语言、动作、神态,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如在教学《鸟的天堂》时,学习重点段我是这样设计的:
师: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哪一次给你留下的印象更深刻呢?
生(齐):第二次。
师:你们想不想亲眼看一看那里热闹的景色?
生:想。(课件展示鸟的天堂)
师:这么热闹的场景,课文哪一段写出来了?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生:(读课文对应段落)
师:是啊!鸟的天堂鸟儿真多,美不胜收,那么,这么多鸟儿为什么都喜欢这里呢?
生:因为这里有大榕树。
师:那是怎样一棵大榕树呢?(一生在黑板上画榕树,一生朗读课文中描写的大榕树)
师:(板书:榕树真美啊!)
这样求异创新地满足他们的表现欲,引领学生感受语文的自主性,从而达到自主发现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目的,促进自主学习语文的养成。
三、主体参与
主体参与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个过程的成败还要依靠教师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弯下腰来微观考察,分析我们为学生创造了怎样的学习环境,以及学生具体的参与情感和状态,看学生是怎样参与的,参与后又达到怎样自主学习的效果,自身的知识、能力、素质、个性的发展如何。而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为学生搭建和创造这个参与的平台,使他们的内在潜能得以展示。
教师不仅要真正调动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积极主动地参与,还要把它们变成听、说、读、写的承载者,而且要把参与的脉络延伸到教师自己教学的一切筹划过程,包括展示的内容、使用的资源、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组织学生的形式拟定,从而将参与的广泛性和思想变成可信的现实行为。
学生的个体存在着差异,这是现实中不可避免的现象,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设计不同层面的知识内容、不同梯度的疑难问题。比如:在学习课文《秋天的雨》时,我把学习文章的内容分为:初读课文、了解内容、学习字词、细读课文、精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创意理解、自编描写秋天颜色的句子等递进深入的活动层次。不同的层面有不同的任务,同一个内容有不同的难度系数,这就给不同的主体以不同的内容来对待。参与学习的主体学生尽可能发挥自己的长处,相得益彰。最后融会贯通,产生强大的整体效应。这样,人人参与的学习精、优并存,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皆有所成。
(责任编辑:符洁)
一、体现个性差异
个性差异是指学生个体所存在的不同差异,每个年级、班级的学生都存在不同的个体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避免采用千篇一律的教学方法。
在一二年级的教学中,我主要以教材的感性材料为主,如在教学《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时,我是这样让孩子们理解“铠甲”一词的: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植物种子(发给学生苍耳种子),他们是什么种子呢?
生:(惊喜地)老师我知道,这是苍耳的种子。
师:你说得可真对,那你再观察它有什么特点?
生1:它身上有许多小刺。
生2:它有点儿像圆形。
师:这是椭圆形。
生1:它已经干了。
生2:应该说成熟了。
生3:它的刺很扎手。刚才我抢得太猛把手扎出了血。(生笑)
生4:它是浅褐色的,有硬壳。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你们不但说出它的形状、颜色,还说出自己的亲身感受,现在你们到课文中找一找作者是怎样抓住苍耳的特点来写的。
生1:课文说,它是穿着带刺的铠甲。
生2:老师,我知道什么是铠甲,就是古代人打仗时穿的衣服,能阻挡兵器伤害人体。
在三四年级教学中,我逐步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学,主要以引导学习方法为主,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实施自主学习。如:在班级开展“小作家”“朗诵家”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自己的成长离不开自主学习,学生们互相之间也有你追我赶的学习劲头,这也就产生了不用扬鞭自奋蹄的效应。在五六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我又以独立、自主学习为主,让学生通过语文学习的实践,独立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和环境。如“我为祖国60岁生日祝贺”“祖国发展我成长”等读书活动的开展,使学生自主学习的领域不断得到新的拓展。
二、追求创新
笔者在语文教学中,注意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巧妙地运用激励性语言、动作、神态,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如在教学《鸟的天堂》时,学习重点段我是这样设计的:
师: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哪一次给你留下的印象更深刻呢?
生(齐):第二次。
师:你们想不想亲眼看一看那里热闹的景色?
生:想。(课件展示鸟的天堂)
师:这么热闹的场景,课文哪一段写出来了?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生:(读课文对应段落)
师:是啊!鸟的天堂鸟儿真多,美不胜收,那么,这么多鸟儿为什么都喜欢这里呢?
生:因为这里有大榕树。
师:那是怎样一棵大榕树呢?(一生在黑板上画榕树,一生朗读课文中描写的大榕树)
师:(板书:榕树真美啊!)
这样求异创新地满足他们的表现欲,引领学生感受语文的自主性,从而达到自主发现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目的,促进自主学习语文的养成。
三、主体参与
主体参与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个过程的成败还要依靠教师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弯下腰来微观考察,分析我们为学生创造了怎样的学习环境,以及学生具体的参与情感和状态,看学生是怎样参与的,参与后又达到怎样自主学习的效果,自身的知识、能力、素质、个性的发展如何。而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为学生搭建和创造这个参与的平台,使他们的内在潜能得以展示。
教师不仅要真正调动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积极主动地参与,还要把它们变成听、说、读、写的承载者,而且要把参与的脉络延伸到教师自己教学的一切筹划过程,包括展示的内容、使用的资源、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组织学生的形式拟定,从而将参与的广泛性和思想变成可信的现实行为。
学生的个体存在着差异,这是现实中不可避免的现象,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设计不同层面的知识内容、不同梯度的疑难问题。比如:在学习课文《秋天的雨》时,我把学习文章的内容分为:初读课文、了解内容、学习字词、细读课文、精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创意理解、自编描写秋天颜色的句子等递进深入的活动层次。不同的层面有不同的任务,同一个内容有不同的难度系数,这就给不同的主体以不同的内容来对待。参与学习的主体学生尽可能发挥自己的长处,相得益彰。最后融会贯通,产生强大的整体效应。这样,人人参与的学习精、优并存,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皆有所成。
(责任编辑:符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