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牙东侵印度始末

来源 :看历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thur20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5世纪初,位于欧洲大陆西部边缘的葡萄牙还是一个穷国,但海洋给了他们崛起的机会。葡萄牙舰队驶过直布罗陀海峡,绕过好望角,用炮火打通了到达印度的海上新航路。

探航东方


  说到葡萄牙的航海事业,不能不提到一个人,这就是恩里克王子。他有着“航海家”的称号,一生热衷航海事业。他创办航海学校,培养专门人才,筹划建造海船,还出资赞助沿非洲海岸南下的探险活动。在恩里克的安排下,几艘葡萄牙海船艰难地向南跋涉,将了解到的信息绘制在海图上。在葡萄牙的航海探险计划背后,有一个罕为人知的动机,这就是要寻找传说中的约翰王。在中世纪早期的欧洲流行一个传说,在遥远的东方有个信仰基督教的约翰王,如果与这个神秘的国王取得联系,就可与之联手打败阻碍陆上商路的异教徒。
  恩里克去世后,推动葡萄牙航海事业的重担由国王若昂二世承担。他是恩里克的侄孙,当上国王后继续资助海上探险活动,目的是探索通往印度的航路。他把这一任务交给了迪奥戈·康,要求他在沿途的西非海岸竖立石柱标志。石柱顶部有个铁十字架,柱上刻着葡萄牙文,说明是葡萄牙人发现了这里。现在在纳米比亚还能见到这样的石柱,这是迪奥戈·康留在非洲的最后一根石柱。
  遗憾的是迪奥戈·康没有完成这次探险之旅,若昂二世极为气愤,1486年,他选择宫廷骑士迪亚士继续远航的事业。第二年,迪亚士率领由三艘船组成的船队从里斯本起航,沿西非海岸南下,到达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首次绕过非洲,然后返航。迪亚士的远航证明了非洲与印度之间有海路相通。   一连几天,丧失航行动力的“米里”号在海上漂流,到第五天,一艘葡萄牙船开炮轰击“米里”号,“米里”号进行了一番抵抗,最终还是被葡萄牙船队用摧毁。
  当达伽马到达上次来过的卡利卡特时,当地人已经知道了“米里”号的悲剧。达伽马无礼地要求扎莫林立即驱逐所有的穆斯林商人,理所当然遭到拒绝。于是,达伽马下令将一些抓到的当地人吊死在桅杆上。为了制造更可怕的恐怖气氛,这些死尸被取下来,砍掉头和手脚,躯干扔进大海,残肢放进一条渔船,送往岸边。岸上人看到这些东西,“伤心欲绝,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岸上传来呼天抢地的哀哭,被海水冲上岸的死尸周围也有人在吟唱”。
  第二天拂晓,葡萄牙船上的大炮轰鸣,靠近海边的房屋化为废墟。卡利卡特的海上通道也被封锁。忍无可忍的扎莫林开始反抗。一天黎明,七八十艘印度船悄无声息地出海,包围葡萄牙船队,不停地开炮、射箭,但印度船大多是小船,火力不强,很快就被打退。达伽马感到自己受了骗,下令将人质吊死,接着又将死尸用小船送到岸边。他还写了一封怒气冲冲的信,警告扎莫林:“你理应受到惩罚,我必然会惩罚你。等我回来,我就会报偿你,不过不是用金钱。”然后,他起航返回里斯本。

阿尔梅达的使命


  1505年,葡萄牙国王曼努埃尔一世决定再次派舰队前往印度。这次他选中的指挥官是阿尔梅达。此人是个年已55岁的贵族,在军事、外交和航海方面都很有经验。他的远征船队有21艘船、1500人参加,包括他的儿子洛伦索。国王给阿尔梅达的使命除了控制印度的香料贸易外,还要开拓新边疆,“发现”锡兰、马六甲和中国。
  儿子的死給阿尔梅达巨大的震动。他认为埃及舰队在印度的出现会毁掉葡萄牙的殖民事业,决心为洛伦索复仇。这年12月,他在科钦集结了一支强大的舰队,有18艘船和1200人。12月8日,另一支葡萄牙舰队来到科钦,指挥官是来接替他的阿尔伯奎克。两个指挥官进行了一次尴尬的谈话,阿尔伯奎克要求立即接管对东印度的管辖权。阿尔梅达则说,他的总督任期要到明年1月才结束,现在他正准备启程作战。第二天早晨,阿尔梅达的舰队扬帆出海,去追击埃及舰队。
  12月底,他的舰队来到达布尔。达布尔是个富裕的商贸港口,有良好的防护设施。他怀疑这里的人与埃及舰队串通一气,而且当地人正“为我儿子和其他人的死得意洋洋”,于是动用了武力。12月31日黎明,舰队开始炮击,从港口两端发起攻势。防卫港口的木墙陷落,守军退却。葡萄牙人穷追不舍,他们身穿板甲,不怕弓箭,凶猛地杀入城中,不分男女老幼,见人就杀。
  1509年2月,葡萄牙舰队逼近第乌。阿尔梅达认识到,此战是他人生的关键,“只要征服了埃及的舰队,我们就能征服整个印度”。阿尔梅达向部下许诺:此战如获胜利,参战的骑士将擢升贵族,有罪者的处罚一笔勾销,如果是奴隶就能获得自由。葡萄牙的战船驶进朱尔河道,迅速接近敌方舰队。双方战船混战成一团,葡萄牙船以侧舷炮在近距离开火,埃及舰队尽力还击,不计其数的箭矢从浓烟中呼啸而过。葡萄牙人的军事素养较好,加之他们的火炮威力大,战斗逐渐失去悬念,这场海战以葡萄人的全胜结束,埃及舰队全军覆没。   急于为儿子复仇的阿尔梅达这时成了一个疯狂的人。他对俘虏滥施报复,或砍去手脚后在柴堆上烧死,或捆在大炮炮口炸得粉身碎骨。11月,阿尔梅达在移交了对印度的管辖权后返航。次年3月,他的船队绕过好望角,在与当地居民的冲突中阿尔梅达丧命。

阿尔伯奎克的征战


  阿尔梅达走后,管辖印度殖民地的权力由阿尔伯奎克掌管,他成了第二任葡属印度总督。这时在印度还有一个地位更高的葡萄牙人,他就是最高军务官科蒂尼奥。科蒂尼奥是国王的亲信,他带来一支大舰队,并传达了国王的命令:攻占卡利卡特。在讨论作战计划的会议上,阿尔伯奎克提出异议,他觉得卡利卡特不是合适的作战目标。科蒂尼奥提醒他:“作战会议不能违背国王旨意,只能决定如何进攻。”在卡利卡特海滩有个叫“色拉姆”的亭子,这个亭子有扇漂亮的门,上面饰有“金银板制成的动物、鸟类图案”。而这扇门就是科蒂尼奥想要送给国王的礼物。
  1510年1月,葡萄牙舰队到达卡利卡特附近海面。他们兵分两路,阿尔伯奎克带人在色拉姆南面上岸,科蒂尼奥带人在色拉姆北面上岸,以钳形攻势夹击色拉姆。阿尔伯奎克率兵先上岸,打退了守军,命人用斧头拆下那扇门,装运上船。科蒂尼奥来得晚,看见色拉姆的门不见了,暴跳如雷,大骂阿尔伯奎克。在暴怒之下,科蒂尼奥命令将这扇门扔进海里,然后他脱下头盔,把自己的盔甲和长枪交给侍从,从侍从手里拿了一顶红帽子和一根木棍,说是要从王宫夺走别的门,不像某人在海滩从他手中偷走荣誉,而且他要只戴帽子、手拿木棍就杀向王宫。阿尔伯奎克极力劝说科蒂尼奥不要这样做,却无济于事。果然,在战斗中科蒂尼奥被印度武士乱剑刺死,阿尔伯奎克也身受重伤,参战的1800名葡军死了300人,400人负伤。
  惨败后回到科钦的阿尔伯奎克计划发动一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这次他看中的战场是果阿。果阿是印度西海岸重要的贸易地,有优良的深水港,土地肥沃,物产丰富。2月15日,阿尔伯奎克率领重整旗鼓的舰队来到果阿。
  从海陆两路发动的攻势很顺利,很快就打进了城。3月1日,阿尔伯奎克举行隆重的典礼,宣布正式占领果阿。从领属关系上说,果阿归邻近的比甲布尔王国管辖。这个国家的年轻国王阿迪尔沙阿想要收复果阿。他派来一支大军,并派出使节提出条件:如果葡萄牙人撤出果阿,他可以划出一个滨海的地点,让葡萄牙人建要塞。阿尔伯奎克则不愿让步,还骄傲地说:“葡萄牙人咬住的,永远不会松口。”但现实对葡军不利,他们被围困在城内,到6月才撤出城。舰队进入了通往大海的曼杜比河,結果却困在那里,不停地遭受炮火袭击,因河里水太咸饮用水缺乏,粮食供应也不足,直至被困77天后才逃出果阿。
  阿尔伯奎克花了两个月时间修整舰队,囤积给养。他坚持要重新占领果阿,在给国王的信中说:“沿海没有比果阿更好、更安全的地点,假如丢掉了印度,还能以果阿为基地,将其收复。”11月24日,他率领19艘船返回曼杜比河口。因阿迪尔沙阿的主力部队已调走,这次守军的抵抗不堪一击,葡军仅花了4个小时就结束了战斗。果阿自此成为葡萄牙的殖民地,历时几百年,直至1961年才被印度收复。
  阿尔伯奎克在果阿只停留了4个月。1511年,他率领舰队前往马六甲,攻占了这个战略要地。以马六甲为基地,葡萄牙的远洋帆船向更远的东方航行,不久就到达了中国的澳门和日本的长崎。
其他文献
希特勒上台执政后,信奉所谓的“雅利安种族优越论”,在德国掀起反犹浪潮, 对犹太人实施财产掠夺和种族灭绝政策。1938 年 3 月,德国吞并了奥地利。奥当时是欧洲第三大犹太人聚居地,约有 19万犹太人。纳粹欲将这里的犹太人赶尽杀绝。于是,在奥的犹太人想方设法要离开奥地利。  要离开奥地利,需要有目的地国家的签证。但不少国家慑于纳粹德国的武力,都强调“自身困难”,对犹太人签证亮起了红灯。求生的渴望使成
期刊
二戰期间,在蔚蓝的天空中活跃着一批英姿飒爽的女子飞行员,前苏联、美国、英国都组建了各自的空中玫瑰部队。这些女子飞行员们向世人证明:为了捍卫自由,女人也可以飞翔。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虽然航空事业非常弱小,但已经有中国女性勇敢地尝试飞行。当红电影女星李霞卿便于1929年左右到瑞士日内瓦康塔纳飞行学校学习飞行,1935年转到美国奥克兰波音航空学校深造。她很快掌握各种复杂的飞行技术,后加入卡特皮勒
期刊
白鹜是长寿、幸福的象征。端丽洁白谓之贞静,振翅于飞谓之奋厉,株守忘机谓之了禅,相栖相偕谓之笃情,淡泊节制谓之知足。自《诗经》开始,两干多年来,无数诗人怀着爱意,乐此不疲的描写白鹭、赞美白鹭。  于是.白鹭从一首诗里飞出来,又飞入另一首诗。衣冠禽兽  传说商朝末年,纣王荒淫无道,残害忠良。周文王姬昌被其囚禁羑里七年,不得归国。他手下的大夫散宜生为救主,遍行天下,收集各种珍禽异兽,以进献纣王。其中,最
期刊
在1580年兼并葡萄牙后,西班牙的领土囊括了半个亚平宁半岛、整个伊比利亚半岛,还有整个中、南美洲,以及亚洲的菲律宾群岛,说是“日不落”帝国毫不夸张。16世纪的西班牙,征服了海洋,获得了世界。  哥伦布狮子大开口  1492年,对于西班牙而言,是至关重要的一年。西班牙军队攻下了摩尔人在伊比利亚半岛的最后一个重镇格拉纳达,结束了阿拉伯人在西欧的统治,伊莎贝拉女王和她的丈夫斐迪南终于完成了历代君主梦寐以
期刊
江口沉银浮出水面。张献忠在四川的那段血腥历史又被人提及,关于大西皇帝张献忠的史料鱼龙混杂.但《圣教人川记》以传教士利类思、安文思在张献忠阵营所待两年多时间的亲历为主线.可谓口述实录.值得一读。利类思、安文思与《圣教入川记》  关于大西皇帝张献忠的史料鱼龙混杂,或取自稗官野史,或来于道听途说,呈现良莠不齐、难以廓清面目的状态。因此,法国传教士古洛东1918年整理印行的《圣教入川记》就凸显出无以伦比的
期刊
自晚晴以降,国人的出洋旅行往往带着十足的目的——或访问,或考察,而康有为的十六年海外周游亦是如此——他虽是因百日维新失败,而被迫“流离异域一十六年”,但他“三周大地、遍游四洲,经三十一国,行六十万里路,一生不入官,好游成癖”的考察生活,仍然带有极强的政治目的——他认为晚清中国已经病入膏肓,必需有一位“耐苦不死之神农,使之遍尝百草,而后神方大药可成,而沉疴乃可起耶……”,这位神农,他认为就是自己,而
期刊
说到中国古代经济形态,有个比较通行的说法:重农轻商。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生产力低下的古代社会将农业作为“本”是无可厚非的。“重农”在我国古代农耕文明时期被提到绝对高度。而综观历史,我国漫长的古代社会并非都“轻商”。  商业的作用在很久以前就被发现。《周易·系辞》中记载了神农氏时期“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的古俗,并视为理想制度,可见商业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治理天下所
期刊
英国人塞西尔·比顿(Cecil Beaton)有着贵族般的脸庞——线条分明的轮廓、鹰钩鼻和薄嘴唇,作为国际知名的摄影师、服装设计师、作家、和社交活动家,比顿凭借自己的颜值和独一无二的时尚品位在社交界高歌猛进,取得了巨大的职业成就,面对评论家的批评,他的武器则是他的生花妙笔。  比顿生来就充满了艺术家的激情,想要回应他周遭的世界。他位于苏赛克斯花园的摄影工作室里总是往来着初出茅庐的艺术家和知识分子,
期刊
美国佐治亚南方大学历史系副教授贝秋勒2008年在英国牛津图书馆发现了一张神秘的中国地图,立刻轰动了世界。  这是一幅明代地图,绘制的时间可能在17世纪初。和那时候的中国地图都不同的是,这幅地图不是以陆地为中心,而是以海洋(南海)为中心。  明代初年,郑和就开始了远航,比葡萄牙人发现好望角还要早。但是后来,明朝却对海洋丧失了兴趣。大航海时代开启,中国作为旁观者,最终落在了后面。但是,这幅地图的发现却
期刊
日本武士是中古时期因军事技艺而被雇用的职业军人,与西欧的骑士有相似之处。他们最早出现于公元10世纪前后。当时日本的中央政权权力削弱,地方政权和庄园领主纷纷建立武装,以维持地方治安,甚至连寺院也组织僧兵。这样就在各地出现了以作战为业的军人——武士。  武士的武艺  与骑士依附并服从贵族类似,日本武士也效忠于领主(大名)。拥有大量土地的领主向农民收取年贡(租米),其中一部分当做俸禄分给作为家臣的武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