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5世纪初,位于欧洲大陆西部边缘的葡萄牙还是一个穷国,但海洋给了他们崛起的机会。葡萄牙舰队驶过直布罗陀海峡,绕过好望角,用炮火打通了到达印度的海上新航路。
说到葡萄牙的航海事业,不能不提到一个人,这就是恩里克王子。他有着“航海家”的称号,一生热衷航海事业。他创办航海学校,培养专门人才,筹划建造海船,还出资赞助沿非洲海岸南下的探险活动。在恩里克的安排下,几艘葡萄牙海船艰难地向南跋涉,将了解到的信息绘制在海图上。在葡萄牙的航海探险计划背后,有一个罕为人知的动机,这就是要寻找传说中的约翰王。在中世纪早期的欧洲流行一个传说,在遥远的东方有个信仰基督教的约翰王,如果与这个神秘的国王取得联系,就可与之联手打败阻碍陆上商路的异教徒。
恩里克去世后,推动葡萄牙航海事业的重担由国王若昂二世承担。他是恩里克的侄孙,当上国王后继续资助海上探险活动,目的是探索通往印度的航路。他把这一任务交给了迪奥戈·康,要求他在沿途的西非海岸竖立石柱标志。石柱顶部有个铁十字架,柱上刻着葡萄牙文,说明是葡萄牙人发现了这里。现在在纳米比亚还能见到这样的石柱,这是迪奥戈·康留在非洲的最后一根石柱。
遗憾的是迪奥戈·康没有完成这次探险之旅,若昂二世极为气愤,1486年,他选择宫廷骑士迪亚士继续远航的事业。第二年,迪亚士率领由三艘船组成的船队从里斯本起航,沿西非海岸南下,到达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首次绕过非洲,然后返航。迪亚士的远航证明了非洲与印度之间有海路相通。 一连几天,丧失航行动力的“米里”号在海上漂流,到第五天,一艘葡萄牙船开炮轰击“米里”号,“米里”号进行了一番抵抗,最终还是被葡萄牙船队用摧毁。
当达伽马到达上次来过的卡利卡特时,当地人已经知道了“米里”号的悲剧。达伽马无礼地要求扎莫林立即驱逐所有的穆斯林商人,理所当然遭到拒绝。于是,达伽马下令将一些抓到的当地人吊死在桅杆上。为了制造更可怕的恐怖气氛,这些死尸被取下来,砍掉头和手脚,躯干扔进大海,残肢放进一条渔船,送往岸边。岸上人看到这些东西,“伤心欲绝,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岸上传来呼天抢地的哀哭,被海水冲上岸的死尸周围也有人在吟唱”。
第二天拂晓,葡萄牙船上的大炮轰鸣,靠近海边的房屋化为废墟。卡利卡特的海上通道也被封锁。忍无可忍的扎莫林开始反抗。一天黎明,七八十艘印度船悄无声息地出海,包围葡萄牙船队,不停地开炮、射箭,但印度船大多是小船,火力不强,很快就被打退。达伽马感到自己受了骗,下令将人质吊死,接着又将死尸用小船送到岸边。他还写了一封怒气冲冲的信,警告扎莫林:“你理应受到惩罚,我必然会惩罚你。等我回来,我就会报偿你,不过不是用金钱。”然后,他起航返回里斯本。
1505年,葡萄牙国王曼努埃尔一世决定再次派舰队前往印度。这次他选中的指挥官是阿尔梅达。此人是个年已55岁的贵族,在军事、外交和航海方面都很有经验。他的远征船队有21艘船、1500人参加,包括他的儿子洛伦索。国王给阿尔梅达的使命除了控制印度的香料贸易外,还要开拓新边疆,“发现”锡兰、马六甲和中国。
儿子的死給阿尔梅达巨大的震动。他认为埃及舰队在印度的出现会毁掉葡萄牙的殖民事业,决心为洛伦索复仇。这年12月,他在科钦集结了一支强大的舰队,有18艘船和1200人。12月8日,另一支葡萄牙舰队来到科钦,指挥官是来接替他的阿尔伯奎克。两个指挥官进行了一次尴尬的谈话,阿尔伯奎克要求立即接管对东印度的管辖权。阿尔梅达则说,他的总督任期要到明年1月才结束,现在他正准备启程作战。第二天早晨,阿尔梅达的舰队扬帆出海,去追击埃及舰队。
12月底,他的舰队来到达布尔。达布尔是个富裕的商贸港口,有良好的防护设施。他怀疑这里的人与埃及舰队串通一气,而且当地人正“为我儿子和其他人的死得意洋洋”,于是动用了武力。12月31日黎明,舰队开始炮击,从港口两端发起攻势。防卫港口的木墙陷落,守军退却。葡萄牙人穷追不舍,他们身穿板甲,不怕弓箭,凶猛地杀入城中,不分男女老幼,见人就杀。
1509年2月,葡萄牙舰队逼近第乌。阿尔梅达认识到,此战是他人生的关键,“只要征服了埃及的舰队,我们就能征服整个印度”。阿尔梅达向部下许诺:此战如获胜利,参战的骑士将擢升贵族,有罪者的处罚一笔勾销,如果是奴隶就能获得自由。葡萄牙的战船驶进朱尔河道,迅速接近敌方舰队。双方战船混战成一团,葡萄牙船以侧舷炮在近距离开火,埃及舰队尽力还击,不计其数的箭矢从浓烟中呼啸而过。葡萄牙人的军事素养较好,加之他们的火炮威力大,战斗逐渐失去悬念,这场海战以葡萄人的全胜结束,埃及舰队全军覆没。 急于为儿子复仇的阿尔梅达这时成了一个疯狂的人。他对俘虏滥施报复,或砍去手脚后在柴堆上烧死,或捆在大炮炮口炸得粉身碎骨。11月,阿尔梅达在移交了对印度的管辖权后返航。次年3月,他的船队绕过好望角,在与当地居民的冲突中阿尔梅达丧命。
阿尔梅达走后,管辖印度殖民地的权力由阿尔伯奎克掌管,他成了第二任葡属印度总督。这时在印度还有一个地位更高的葡萄牙人,他就是最高军务官科蒂尼奥。科蒂尼奥是国王的亲信,他带来一支大舰队,并传达了国王的命令:攻占卡利卡特。在讨论作战计划的会议上,阿尔伯奎克提出异议,他觉得卡利卡特不是合适的作战目标。科蒂尼奥提醒他:“作战会议不能违背国王旨意,只能决定如何进攻。”在卡利卡特海滩有个叫“色拉姆”的亭子,这个亭子有扇漂亮的门,上面饰有“金银板制成的动物、鸟类图案”。而这扇门就是科蒂尼奥想要送给国王的礼物。
1510年1月,葡萄牙舰队到达卡利卡特附近海面。他们兵分两路,阿尔伯奎克带人在色拉姆南面上岸,科蒂尼奥带人在色拉姆北面上岸,以钳形攻势夹击色拉姆。阿尔伯奎克率兵先上岸,打退了守军,命人用斧头拆下那扇门,装运上船。科蒂尼奥来得晚,看见色拉姆的门不见了,暴跳如雷,大骂阿尔伯奎克。在暴怒之下,科蒂尼奥命令将这扇门扔进海里,然后他脱下头盔,把自己的盔甲和长枪交给侍从,从侍从手里拿了一顶红帽子和一根木棍,说是要从王宫夺走别的门,不像某人在海滩从他手中偷走荣誉,而且他要只戴帽子、手拿木棍就杀向王宫。阿尔伯奎克极力劝说科蒂尼奥不要这样做,却无济于事。果然,在战斗中科蒂尼奥被印度武士乱剑刺死,阿尔伯奎克也身受重伤,参战的1800名葡军死了300人,400人负伤。
惨败后回到科钦的阿尔伯奎克计划发动一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这次他看中的战场是果阿。果阿是印度西海岸重要的贸易地,有优良的深水港,土地肥沃,物产丰富。2月15日,阿尔伯奎克率领重整旗鼓的舰队来到果阿。
从海陆两路发动的攻势很顺利,很快就打进了城。3月1日,阿尔伯奎克举行隆重的典礼,宣布正式占领果阿。从领属关系上说,果阿归邻近的比甲布尔王国管辖。这个国家的年轻国王阿迪尔沙阿想要收复果阿。他派来一支大军,并派出使节提出条件:如果葡萄牙人撤出果阿,他可以划出一个滨海的地点,让葡萄牙人建要塞。阿尔伯奎克则不愿让步,还骄傲地说:“葡萄牙人咬住的,永远不会松口。”但现实对葡军不利,他们被围困在城内,到6月才撤出城。舰队进入了通往大海的曼杜比河,結果却困在那里,不停地遭受炮火袭击,因河里水太咸饮用水缺乏,粮食供应也不足,直至被困77天后才逃出果阿。
阿尔伯奎克花了两个月时间修整舰队,囤积给养。他坚持要重新占领果阿,在给国王的信中说:“沿海没有比果阿更好、更安全的地点,假如丢掉了印度,还能以果阿为基地,将其收复。”11月24日,他率领19艘船返回曼杜比河口。因阿迪尔沙阿的主力部队已调走,这次守军的抵抗不堪一击,葡军仅花了4个小时就结束了战斗。果阿自此成为葡萄牙的殖民地,历时几百年,直至1961年才被印度收复。
阿尔伯奎克在果阿只停留了4个月。1511年,他率领舰队前往马六甲,攻占了这个战略要地。以马六甲为基地,葡萄牙的远洋帆船向更远的东方航行,不久就到达了中国的澳门和日本的长崎。
探航东方
说到葡萄牙的航海事业,不能不提到一个人,这就是恩里克王子。他有着“航海家”的称号,一生热衷航海事业。他创办航海学校,培养专门人才,筹划建造海船,还出资赞助沿非洲海岸南下的探险活动。在恩里克的安排下,几艘葡萄牙海船艰难地向南跋涉,将了解到的信息绘制在海图上。在葡萄牙的航海探险计划背后,有一个罕为人知的动机,这就是要寻找传说中的约翰王。在中世纪早期的欧洲流行一个传说,在遥远的东方有个信仰基督教的约翰王,如果与这个神秘的国王取得联系,就可与之联手打败阻碍陆上商路的异教徒。
恩里克去世后,推动葡萄牙航海事业的重担由国王若昂二世承担。他是恩里克的侄孙,当上国王后继续资助海上探险活动,目的是探索通往印度的航路。他把这一任务交给了迪奥戈·康,要求他在沿途的西非海岸竖立石柱标志。石柱顶部有个铁十字架,柱上刻着葡萄牙文,说明是葡萄牙人发现了这里。现在在纳米比亚还能见到这样的石柱,这是迪奥戈·康留在非洲的最后一根石柱。
遗憾的是迪奥戈·康没有完成这次探险之旅,若昂二世极为气愤,1486年,他选择宫廷骑士迪亚士继续远航的事业。第二年,迪亚士率领由三艘船组成的船队从里斯本起航,沿西非海岸南下,到达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首次绕过非洲,然后返航。迪亚士的远航证明了非洲与印度之间有海路相通。 一连几天,丧失航行动力的“米里”号在海上漂流,到第五天,一艘葡萄牙船开炮轰击“米里”号,“米里”号进行了一番抵抗,最终还是被葡萄牙船队用摧毁。
当达伽马到达上次来过的卡利卡特时,当地人已经知道了“米里”号的悲剧。达伽马无礼地要求扎莫林立即驱逐所有的穆斯林商人,理所当然遭到拒绝。于是,达伽马下令将一些抓到的当地人吊死在桅杆上。为了制造更可怕的恐怖气氛,这些死尸被取下来,砍掉头和手脚,躯干扔进大海,残肢放进一条渔船,送往岸边。岸上人看到这些东西,“伤心欲绝,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岸上传来呼天抢地的哀哭,被海水冲上岸的死尸周围也有人在吟唱”。
第二天拂晓,葡萄牙船上的大炮轰鸣,靠近海边的房屋化为废墟。卡利卡特的海上通道也被封锁。忍无可忍的扎莫林开始反抗。一天黎明,七八十艘印度船悄无声息地出海,包围葡萄牙船队,不停地开炮、射箭,但印度船大多是小船,火力不强,很快就被打退。达伽马感到自己受了骗,下令将人质吊死,接着又将死尸用小船送到岸边。他还写了一封怒气冲冲的信,警告扎莫林:“你理应受到惩罚,我必然会惩罚你。等我回来,我就会报偿你,不过不是用金钱。”然后,他起航返回里斯本。
阿尔梅达的使命
1505年,葡萄牙国王曼努埃尔一世决定再次派舰队前往印度。这次他选中的指挥官是阿尔梅达。此人是个年已55岁的贵族,在军事、外交和航海方面都很有经验。他的远征船队有21艘船、1500人参加,包括他的儿子洛伦索。国王给阿尔梅达的使命除了控制印度的香料贸易外,还要开拓新边疆,“发现”锡兰、马六甲和中国。
儿子的死給阿尔梅达巨大的震动。他认为埃及舰队在印度的出现会毁掉葡萄牙的殖民事业,决心为洛伦索复仇。这年12月,他在科钦集结了一支强大的舰队,有18艘船和1200人。12月8日,另一支葡萄牙舰队来到科钦,指挥官是来接替他的阿尔伯奎克。两个指挥官进行了一次尴尬的谈话,阿尔伯奎克要求立即接管对东印度的管辖权。阿尔梅达则说,他的总督任期要到明年1月才结束,现在他正准备启程作战。第二天早晨,阿尔梅达的舰队扬帆出海,去追击埃及舰队。
12月底,他的舰队来到达布尔。达布尔是个富裕的商贸港口,有良好的防护设施。他怀疑这里的人与埃及舰队串通一气,而且当地人正“为我儿子和其他人的死得意洋洋”,于是动用了武力。12月31日黎明,舰队开始炮击,从港口两端发起攻势。防卫港口的木墙陷落,守军退却。葡萄牙人穷追不舍,他们身穿板甲,不怕弓箭,凶猛地杀入城中,不分男女老幼,见人就杀。
1509年2月,葡萄牙舰队逼近第乌。阿尔梅达认识到,此战是他人生的关键,“只要征服了埃及的舰队,我们就能征服整个印度”。阿尔梅达向部下许诺:此战如获胜利,参战的骑士将擢升贵族,有罪者的处罚一笔勾销,如果是奴隶就能获得自由。葡萄牙的战船驶进朱尔河道,迅速接近敌方舰队。双方战船混战成一团,葡萄牙船以侧舷炮在近距离开火,埃及舰队尽力还击,不计其数的箭矢从浓烟中呼啸而过。葡萄牙人的军事素养较好,加之他们的火炮威力大,战斗逐渐失去悬念,这场海战以葡萄人的全胜结束,埃及舰队全军覆没。 急于为儿子复仇的阿尔梅达这时成了一个疯狂的人。他对俘虏滥施报复,或砍去手脚后在柴堆上烧死,或捆在大炮炮口炸得粉身碎骨。11月,阿尔梅达在移交了对印度的管辖权后返航。次年3月,他的船队绕过好望角,在与当地居民的冲突中阿尔梅达丧命。
阿尔伯奎克的征战
阿尔梅达走后,管辖印度殖民地的权力由阿尔伯奎克掌管,他成了第二任葡属印度总督。这时在印度还有一个地位更高的葡萄牙人,他就是最高军务官科蒂尼奥。科蒂尼奥是国王的亲信,他带来一支大舰队,并传达了国王的命令:攻占卡利卡特。在讨论作战计划的会议上,阿尔伯奎克提出异议,他觉得卡利卡特不是合适的作战目标。科蒂尼奥提醒他:“作战会议不能违背国王旨意,只能决定如何进攻。”在卡利卡特海滩有个叫“色拉姆”的亭子,这个亭子有扇漂亮的门,上面饰有“金银板制成的动物、鸟类图案”。而这扇门就是科蒂尼奥想要送给国王的礼物。
1510年1月,葡萄牙舰队到达卡利卡特附近海面。他们兵分两路,阿尔伯奎克带人在色拉姆南面上岸,科蒂尼奥带人在色拉姆北面上岸,以钳形攻势夹击色拉姆。阿尔伯奎克率兵先上岸,打退了守军,命人用斧头拆下那扇门,装运上船。科蒂尼奥来得晚,看见色拉姆的门不见了,暴跳如雷,大骂阿尔伯奎克。在暴怒之下,科蒂尼奥命令将这扇门扔进海里,然后他脱下头盔,把自己的盔甲和长枪交给侍从,从侍从手里拿了一顶红帽子和一根木棍,说是要从王宫夺走别的门,不像某人在海滩从他手中偷走荣誉,而且他要只戴帽子、手拿木棍就杀向王宫。阿尔伯奎克极力劝说科蒂尼奥不要这样做,却无济于事。果然,在战斗中科蒂尼奥被印度武士乱剑刺死,阿尔伯奎克也身受重伤,参战的1800名葡军死了300人,400人负伤。
惨败后回到科钦的阿尔伯奎克计划发动一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这次他看中的战场是果阿。果阿是印度西海岸重要的贸易地,有优良的深水港,土地肥沃,物产丰富。2月15日,阿尔伯奎克率领重整旗鼓的舰队来到果阿。
从海陆两路发动的攻势很顺利,很快就打进了城。3月1日,阿尔伯奎克举行隆重的典礼,宣布正式占领果阿。从领属关系上说,果阿归邻近的比甲布尔王国管辖。这个国家的年轻国王阿迪尔沙阿想要收复果阿。他派来一支大军,并派出使节提出条件:如果葡萄牙人撤出果阿,他可以划出一个滨海的地点,让葡萄牙人建要塞。阿尔伯奎克则不愿让步,还骄傲地说:“葡萄牙人咬住的,永远不会松口。”但现实对葡军不利,他们被围困在城内,到6月才撤出城。舰队进入了通往大海的曼杜比河,結果却困在那里,不停地遭受炮火袭击,因河里水太咸饮用水缺乏,粮食供应也不足,直至被困77天后才逃出果阿。
阿尔伯奎克花了两个月时间修整舰队,囤积给养。他坚持要重新占领果阿,在给国王的信中说:“沿海没有比果阿更好、更安全的地点,假如丢掉了印度,还能以果阿为基地,将其收复。”11月24日,他率领19艘船返回曼杜比河口。因阿迪尔沙阿的主力部队已调走,这次守军的抵抗不堪一击,葡军仅花了4个小时就结束了战斗。果阿自此成为葡萄牙的殖民地,历时几百年,直至1961年才被印度收复。
阿尔伯奎克在果阿只停留了4个月。1511年,他率领舰队前往马六甲,攻占了这个战略要地。以马六甲为基地,葡萄牙的远洋帆船向更远的东方航行,不久就到达了中国的澳门和日本的长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