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地方慈孝文化,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dhope9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慈孝文化源远流长。2000多年前,孔子就倡导“百善孝为先”。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慈孝,是中华文明宝库中的一颗明珠。信宜市拥有“中国慈孝文化之乡”的美誉,让我们深挖本土的慈孝资源,让身边的慈孝资源走进课堂,走进教材,使学生在感受地方慈孝文化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慈孝文化;百善孝为先;语文素养;慈孝故事
  “慈孝”是中华民族由来已久的道德传统。百善“孝”为先,“孝”是所有道德品质的起源,不孝不能尽责、不能尽力、不能尽忠。信宜市既有“中国慈孝文化之乡”的美誉,又有深厚的“孝”文化底蕴,还有典型的“孝”文化个案,挖掘地方慈孝资源内涵,感悟身边的“孝”文化,让身边的慈孝资源走进课堂,使学生在感受地方慈孝文化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系统和完整。”
  一、诵读慈孝经典,培养学生朗读能力
  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离不开丰富、扎实的实践活动。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实践活动是最便捷、最重要、最主要的方法。2019年1月25日上午,老师带领学生及部分家长到信宜市北逻慈孝园开展实践基地活动。慈孝園的正方是一大片大大小小各种字体的“百孝图”,在小导游深情介绍“孝”的意义之后,老师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孝”的理解。一学生说:“原来‘孝’字上面是‘老’字的一部分,而下面是‘子’字,‘孝’最基本的寓意是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在上面为孩子遮风挡雨;孩子长大了,父母老了,孩子在下面背着父母,这就是‘孝’!”还有一学生说:“我为了得到一件新衣服、一双新鞋子、一个新的发夹、一件礼物……不断地向父母索取,得不到就不罢休。现在想想我的任性是多么的不孝啊!”然后学生诵读的方法:“开口读——大声读——有感情的朗读。”引导学生诵读“慈”和“孝”的含义:“慈者,仁爱也,慈母之简称。从心,从慈,慈亦声,慈的意思是草木茂盛,慈与心结合起来的意思是有帮助人茁壮成长之心,本有助人之心。”“上为“老”,下为“子”。上一代与下一代融为一体,子承老形,意作“善事父母者”此之谓“孝”!在此基础上推荐一些慈孝经典诗文,如《三字经》《弟子规》《岁月如歌,母爱无言》《游子吟》等,通过诵读经典,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并感受中华慈孝文化,乐做孝顺孩子,更进一步提升朗读的水平。
  二、讲慈孝故事,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百善孝为先。”北逻慈孝园以慈孝文化作为核心,园内的慈孝碑园可见一个个图文结合的石碑,一个石碑一个慈孝故事,如,慈鸟反哺、母慈子孝、孝思不匮、慈眉喜目、义方之道、寸草春晖等。此外,园中还立有一些铜像,都是关于慈孝感恩方面题材的,一尊铜像一个榜样,如,子女为父母洗脚、儿媳为家婆奉茶、晚辈为长辈捶背等。老师深情地为学生讲述每一块石碑每一尊铜像中的慈孝故事,也深深吸引着这群学生们。在阅读交流课上,每个学生都能够围绕慈孝主题,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读后感受。有学生说:“从此以后,我也要立心改正,多帮助父母分担家务,帮爷爷奶奶们锤锤背,多让着比我小的孩子,反正只要是我能做到的,我一定会尽力的去做,因为我要做孝的传承者。”也有同学说:“我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让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开心,比如:送一枝花、泡一杯茶、洗一次碗、拖一次地、洗一次脚、捶一次背……的确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啊!”这样的实践基地活动,既让“孝”的种子在每个人的心中生根发芽,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开始走向阅读的道路。
  三、践行慈孝,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写作教学这一部分一直以来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所以本学期我采用“实践式”写作,具体做法是:学生依据自己的经验理解主题——讲述主题后的故事——写出讲述出来的故事。即“我笔抒我心。”学生们参观北逻慈孝园,理解了“孝”的内涵,然后把自身经历的“孝”的故事讲出来,最后再把讲述的故事写出来。活动结束后,学生们有感而发,习作的兴致很高,梁晶晶的《北逻慈孝园观后感》、刘佳瑶的《北逻慈孝园一日游》、江国源的《参观慈孝园有感》、陈冠伶的《慈孝园里学孝》、梁誉珊的《慈孝园游记》都写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获得老师和同学的一致好评。每一次慈孝基地的实践活动都是学生践行慈孝之道的体验,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这样的活动,把“孝”常记心间,把孝心带给自己的长辈。这样的实践式写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习作的乐趣,增强写作的趣味。
  总之,语文素养的提升,是一个值得我们不断深入研讨的课题,通过挖掘本土“慈孝”文化资源,让身边的慈孝资源走进课堂,走进教材,使学生在看慈孝、感受慈孝过程中知“孝”理,树“孝”心,育“孝”情,扬“孝”行。通过践行慈孝,让慈孝在心中扎根,在践行中立德的同时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其他文献
【摘要】电子书包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个人电子终端和網络学习资源为载体的,贯穿于学习的各个环节,覆盖课前、课中、课后学习环境的数字化学与教的系统平台。它既能拓展教师的教学思路,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又能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还能优化教学设计,创设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关键词】电子书包;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信息化也进入了一个新高潮。为了促进新
【摘要】现阶段,在我国社会整体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的过程中,校园教育事业走上了最新改革的道路。特别是在小学思政课堂教学工作中,合理的教学理念融入,能够利用正确的教育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论述了小学思政课堂上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的具体渗透策略,希望能够利用正确的课堂教育方法,提高教育的整体质量,以此保证学生在最佳的教育环境下,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  【关键词】思政课堂;心理教育;渗
一、案例主题  关于“三角形的稳定性”的教学,相信大家看到的、想到的大多是通过实验操作对比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来验证三角形的稳定性:学生拿出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学具——拉一拉三角形、拉一拉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主要是受传统教学及教材提供的素材的影响,大家会把数学上的三角形稳定性的概念和生活中物体稳固的含义混淆了。  在本案例中,教学活动中引领学生直指三角形稳定性的本质:只要三角形三边的长度
步入21世纪,社会变化日新月异,校园生活的学生时刻受到社会的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突出,尤其是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亟需加强。一直以来,学校有效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心育活动,并提炼学校心育特色。在活动常规开展上不断摸索适应我校高中生特点的心育模式。高中生进入青春中期,随着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每个人都有与别人建立人际关系的愿望和需要,并构成感情需要、包容需要和控制需要。同时,也将“生命中的重要他人”从
对话部分是小学英语单元的核心内容,对话课是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课型,是学生实现真实交流的自然交际的重要途径。《人教版PEP小学英语》教材把对话课提到词汇课前,打破了“词一句一篇”原有的教学思路,然而很多教师还停留在先教学单词,再到对话的模式,不敢人胆放手让学生“飞”。经过实践,与旧版教材相比,新版教材的对话文本话轮明显增多,语境更加完整,思维更加广阔,更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  一、开展师生互动
【摘要】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和三级课程管理政策的实施,初中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显得尤为重要。不过由于初中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仍处于探索阶段,缺乏相应的经验,学校如何把校本课程落到实处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笔者所在的学校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探索,对其开发提出一些浅见与思考。  【关键词】初中;德育校本课程;开发与思考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青少年乃国家、民族之希望,他们的道德水平关系着
【摘要】在初中英语的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朗读教学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大胆地将英语知识用语言表达出来。为了突出英语朗读教学的有效性,我们首先利用英语课文阅读教学为学生构建朗读学习基础;之后引导学生开展大声朗读活动,凸显学生的英语学习自信;继而在班级中开展英语朗读比赛,促进学生交流朗读经验;最后再利用读写结合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英语写作的基础上朗读自身作品。通过这样的整体性、系统性的英语朗读教学,使学
【摘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指出:“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学生在数学学科学习中得到良好的发展。”小学数学练习课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使学生改善基础薄弱事项,保证数学教学质量。为提高小学数学练习课的教学效果,教师应明确练习课的地位和作用,激发研究热情;加强練习设计的研究,提高练习设计水平;转变观念,提高练习课堂组织的艺术和能力。  【关键词】小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坚定文化自信、促进教师职业发展和培育学生价值观念意义重大。从教学活动的系统整体性出发,教学内容是重要基础,课堂教学是主要阵地,教师能力是关键因素。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小学数学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基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产生和形成的优秀文明成果,数学文化是包含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大计量单位由于“大”的特殊性,学生在课堂上很难“实在地”去感受其大小,较难建立表象。在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建立鲜明的表象,理解大计量单位的实际意义是教学的重点。突出必要性,教学与需要同在;借助参照物,知识与体验共生;循推理想象,应用与深化递进,都是能有效引导学生进一步感知并熟练运用大计量单位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大计量单位;建立表象;教学策略  2017学年四年级质量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