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原有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形势下对中学英语的学习,传统的教学模式要做出调整和改革。因此,必须根据创新教育的基本要求,加强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方面转变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提高中学英语的教学水平,提高中学英语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英语;学生主体;阅读能力;口语教学
中学阶段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对英语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老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学生毕竟是处在学习英语的基础阶段,对英语知识的掌握还不是很牢固,在运用英语知识的时候,许多学生对说英语还有一定的恐惧感,有一定的心理障碍,这个时候老师应当对学生多一些鼓励和引导,逐步培养学生的开口能力,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一、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
树立主体意识、造就独立人格已成为现代国际教育思想变革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各个教育领域,人们越来越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人们意识到对学习的最终结果起决定作用的是学习者本人。任何成功的教育必须充分考虑到学习主体的个性特征。
在外语教学中,在理论上“无懈可击”的教学方法层出不穷,但在真正广泛运用时却常常不能达到预期目的。要想搞清楚其中的原因,必须研究学习主体,研究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在素质教育上寻根求源。
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学习者之间存在着差异。学习者并非可塑的泥土,可由老师任意捏成其它的东西。他们各自有独特的性格、动机和学习风格,这些特征都会影响学习者在课堂上的表现。教师的职责一是教给学生知识;二是教给学生如何获取知识的知识,即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一是“鱼”,二是“渔”,授之于鱼,不如教之于渔。外语教学的过程中,“渔”就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外语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习者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这远比简单地“授之于鱼”要重要得多,对学生也有用得多。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学习过程中影响学习效果的最大因素之一是学习者的情感控制。近几十年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包括动机和态度等对外语学习的效果起到相当大的作用。如何将素质教育理论引入外语教学是当前外语教学的一大课题。外语学习成功的因素中,除了智力因素外,更重要的是那些非智力因素。
外语教师的教学重点应该放在教学内容、教学大纲和考试形式上,还是应该将教学重点转移到学生的性格、兴趣、情绪等方面的培养和控制上?这就涉及到教育思想要如何转变的问题了。事实证明,认为自己“民主、开放、平静、友好、体贴、乐于助人、聪明、富于逻辑性和快乐”的人,一般来说,其学习外语成功的可能性要大于其他性格的学习者。
二、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光讲大道理、明确学习目的是不够的,教师还必须使自己的课生动有趣,吸引学生,让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兴趣。对于起始年级的学生来说,兴趣就是动力。培养学习兴趣是导致学生热爱这门学科的途径,而好的教学方法又是激发兴趣的重要因素。教无趣,必不乐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很大程度上来自教师的主观努力,这就需要教师通过不断的观察和总结,把培养学习兴趣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教案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周密地考虑到自己所讲的知识将会在学生的头脑中得到怎样的理解,并根据这一特点来确定教法,力争达到教与学的统一。例如,怎样引出新知识、新句型,怎样用同学们熟悉的生活现象去解释一个概念,怎样创造情景,怎样归纳学过的知识等,都要切合学生的实际,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二是控制课堂上学生的注意力。我认为,中学外语教学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在课堂上保持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只有生动,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有活泼,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使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一切方法,只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都应该采用。但又必须根据课堂上学生的知识反馈和思维活动情况灵活选择教法,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不但要注意知识的讲授,更要密切注意学生的思维进展情况。
三、明确阅读能力,改变观念
阅读是一种书面交际形式,既是目的又是手段,"目的"是指获得阅读理解的能力,"手段"是指从阅读入手培养语感,积累语言经验,获得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阅读是语言与思维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一种语言交际的行为,是由阅读者以书面符号线索为基础重新建立意义的推理活动。而能力是顺利完成活动的个性心理特征。如果不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学生便无法对文章进行理解,所以,只有具备用英语获取信息的人,尤其是善于阅读的人,才有可能获得更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更多的终身受教育机会。
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逐步积累的渐进过程,绝非一口吃个胖子,一蹴而就,它需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阅读是英语学习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提高英语水平的重要途径。
英语教学是一个由听、说逐步向读、写过渡的阶段。从教材的编排可以看到,每一单元开始出现了阅读课文,也即开始提出对学生进行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在英语教学的初级阶段,往往侧重听说技能的培养,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也不容忽视。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为以后进一步学习英语奠定基础。因此,就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适时地初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以口语为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多方面的交际能力
现在许多英语考试的试题中都会有补全情景对话的题目,既然试卷中会注重这一方面的培养,就说明英语中运用口语交际的重要性。运用英语交际就是将所积累的丰富的词汇和所学的语法知识综合起来用“嘴”向别人表达出来。之所以英语教学的质量总是难以提高,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学生受到母语的影响,除了课上教师会运用一些英语来教学以外,学生在课余生活中很难张开嘴去用英语对话,是因为面对的都是中国人,有些学生认为没有必要在生活中也说英语,而且,有些教师在运用全英语教学的时候觉得很难完成教学任务,就索性用中文进行教授,这样的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态度都会对以后学生运用英语交际造成困扰。所以此时,教师应该时刻以新课程改革的标准去要求自己,本着以学生为课堂中心的教学原则,尽可能地与学生用英语进行一些简单的沟通,去督促,去强迫学生张嘴说,加强口语教学,就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成果。教师一定要牢牢把握住“口语”这个教学重点,再在这个基础之上发展学生各个方面的交际能力。
综上所述,要提高中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上下功夫,克服存在的主要问题,采取相应对策。同时,学生也要配合教师的课堂教学,认真听课,提高课堂学习质量。只有双方的共同努力,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才能取得好效果。
关键词:初中英语;学生主体;阅读能力;口语教学
中学阶段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对英语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老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学生毕竟是处在学习英语的基础阶段,对英语知识的掌握还不是很牢固,在运用英语知识的时候,许多学生对说英语还有一定的恐惧感,有一定的心理障碍,这个时候老师应当对学生多一些鼓励和引导,逐步培养学生的开口能力,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一、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
树立主体意识、造就独立人格已成为现代国际教育思想变革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各个教育领域,人们越来越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人们意识到对学习的最终结果起决定作用的是学习者本人。任何成功的教育必须充分考虑到学习主体的个性特征。
在外语教学中,在理论上“无懈可击”的教学方法层出不穷,但在真正广泛运用时却常常不能达到预期目的。要想搞清楚其中的原因,必须研究学习主体,研究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在素质教育上寻根求源。
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学习者之间存在着差异。学习者并非可塑的泥土,可由老师任意捏成其它的东西。他们各自有独特的性格、动机和学习风格,这些特征都会影响学习者在课堂上的表现。教师的职责一是教给学生知识;二是教给学生如何获取知识的知识,即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一是“鱼”,二是“渔”,授之于鱼,不如教之于渔。外语教学的过程中,“渔”就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外语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习者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这远比简单地“授之于鱼”要重要得多,对学生也有用得多。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学习过程中影响学习效果的最大因素之一是学习者的情感控制。近几十年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包括动机和态度等对外语学习的效果起到相当大的作用。如何将素质教育理论引入外语教学是当前外语教学的一大课题。外语学习成功的因素中,除了智力因素外,更重要的是那些非智力因素。
外语教师的教学重点应该放在教学内容、教学大纲和考试形式上,还是应该将教学重点转移到学生的性格、兴趣、情绪等方面的培养和控制上?这就涉及到教育思想要如何转变的问题了。事实证明,认为自己“民主、开放、平静、友好、体贴、乐于助人、聪明、富于逻辑性和快乐”的人,一般来说,其学习外语成功的可能性要大于其他性格的学习者。
二、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光讲大道理、明确学习目的是不够的,教师还必须使自己的课生动有趣,吸引学生,让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兴趣。对于起始年级的学生来说,兴趣就是动力。培养学习兴趣是导致学生热爱这门学科的途径,而好的教学方法又是激发兴趣的重要因素。教无趣,必不乐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很大程度上来自教师的主观努力,这就需要教师通过不断的观察和总结,把培养学习兴趣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教案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周密地考虑到自己所讲的知识将会在学生的头脑中得到怎样的理解,并根据这一特点来确定教法,力争达到教与学的统一。例如,怎样引出新知识、新句型,怎样用同学们熟悉的生活现象去解释一个概念,怎样创造情景,怎样归纳学过的知识等,都要切合学生的实际,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二是控制课堂上学生的注意力。我认为,中学外语教学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在课堂上保持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只有生动,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有活泼,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使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一切方法,只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都应该采用。但又必须根据课堂上学生的知识反馈和思维活动情况灵活选择教法,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不但要注意知识的讲授,更要密切注意学生的思维进展情况。
三、明确阅读能力,改变观念
阅读是一种书面交际形式,既是目的又是手段,"目的"是指获得阅读理解的能力,"手段"是指从阅读入手培养语感,积累语言经验,获得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阅读是语言与思维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一种语言交际的行为,是由阅读者以书面符号线索为基础重新建立意义的推理活动。而能力是顺利完成活动的个性心理特征。如果不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学生便无法对文章进行理解,所以,只有具备用英语获取信息的人,尤其是善于阅读的人,才有可能获得更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更多的终身受教育机会。
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逐步积累的渐进过程,绝非一口吃个胖子,一蹴而就,它需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阅读是英语学习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提高英语水平的重要途径。
英语教学是一个由听、说逐步向读、写过渡的阶段。从教材的编排可以看到,每一单元开始出现了阅读课文,也即开始提出对学生进行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在英语教学的初级阶段,往往侧重听说技能的培养,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也不容忽视。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为以后进一步学习英语奠定基础。因此,就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适时地初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以口语为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多方面的交际能力
现在许多英语考试的试题中都会有补全情景对话的题目,既然试卷中会注重这一方面的培养,就说明英语中运用口语交际的重要性。运用英语交际就是将所积累的丰富的词汇和所学的语法知识综合起来用“嘴”向别人表达出来。之所以英语教学的质量总是难以提高,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学生受到母语的影响,除了课上教师会运用一些英语来教学以外,学生在课余生活中很难张开嘴去用英语对话,是因为面对的都是中国人,有些学生认为没有必要在生活中也说英语,而且,有些教师在运用全英语教学的时候觉得很难完成教学任务,就索性用中文进行教授,这样的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态度都会对以后学生运用英语交际造成困扰。所以此时,教师应该时刻以新课程改革的标准去要求自己,本着以学生为课堂中心的教学原则,尽可能地与学生用英语进行一些简单的沟通,去督促,去强迫学生张嘴说,加强口语教学,就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成果。教师一定要牢牢把握住“口语”这个教学重点,再在这个基础之上发展学生各个方面的交际能力。
综上所述,要提高中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上下功夫,克服存在的主要问题,采取相应对策。同时,学生也要配合教师的课堂教学,认真听课,提高课堂学习质量。只有双方的共同努力,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才能取得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