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到来,传统的注入武教学方式已经逐渐被时代所淘汰,在教学中实现生活化的教学模式不仅让枯燥的课堂变得越来越生动,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更加符合实际,帮助学生理解,使学生调动最大的学习兴趣来学习课本知识,而且对学生单一的学习方式做出改变,使学生思维得到扩展,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率。
关键词:初中地理;生活化;策略
由于传统教学思想根深蒂固,许多教师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都以书本理论灌输为主,这样虽然能够将地理原理、概念等基础知识教授给学生,但没有很好地结合生活实际,不仅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不利于学生充分理解理论知识,因此学生难以做到举一反一,无法将地理知识有效运用到生活中。如果教师运用生活化教学方式进行初中地理教学,则能够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留意与地理有关的事物,较好地增强其地理认知和应用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全面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
一、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分析
1.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概念
教学是一种活动,而这种活动的目的是利用知识将学生和教师联系在一起,而初中地理生化指的就是将教学活动植根到学生的生活当中,将教学内容和生活契合,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当中进行学习,从而获取地理知识。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是教师理论知识联系生活的过程,能够帮助学生丰富情感和生活经验。首先,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应取材于生活;其次,初中地理教学知识应该服务于生活。
2.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特点
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和一般教学相比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首先其具有社会化的特点,教学内容本身就来自于生活,所以教学也必然就有社会性的特点;其次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具有实践性,生活是教学活动报告的基础,所以教学必然要结合生活,进而运用生活,从生活中挖掘教学资源;再次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具有主观能动性,教学并不是进行生活的简单复制,而是在生活情境下还原知识。
二、创设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境与知识之间,宛如汤与盐的亲密无间,融入汤中的盐不但不咸涩,反而更能衬托出汤的美味;知识只有溶于情境之中,才能凸显出其独特的功能与活力。由此,在平日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应更多地考虑有利于学生生活体验的情境,将教学问题巧妙地设计到生活情境中去。
这样,学生们就可以置身于生活情境中,进而产生探究问题的欲望,并激发学习地理的兴趣。就像在《欧洲西部》一课中,由一张火车通票所引发的学习热情整整贯穿了一节课,在浓烈的课堂氛围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动的学习状态之中,这当然会极大地提高学生们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建立生活实际与地理知识间的联系
在学习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的“太阳高度的一天的变化时和运动方位的变化”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学校内旗杆的影子在不同时刻的影子的长短以及影子的方位变化来解决这一问题。通过这样的学习,不仅仅让学生学会了相关的知识,而且可以在以后的生活中学会运用,加强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让他们感受地理带给他们的学习乐趣。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地理性强的电视节目,如“地理中国”“探索发现”“人与自然”,等等,这些节目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们对地理知识的学习能力,让他们产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再看完这些节目后,也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讨论与交流来发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的学习气氛,而且也让学生们学习到更多的地理知识,开阔了他们的视野,陶冶了他们的情操,增长了他们的地理见识。
四、加强生活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在“做”中学地理,是陶行知“知行合一”教育理念的重要体现,所以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的实现“教、学、做”之间的衔接与融合,充分发挥地理课程需要实践、易实践的教学特征,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地理课程的生活实践当中,进而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例如,新学期结束后,教师可以布置学生一定的生活实践任务,收集自己在外出旅游时的导游图或照片,然后在开学后拿到课堂上一起分享,并借此进行延伸,引出如何看地图、如何在野外辨别方向、如何画线路图、怎样选择交通方式、怎样对周边的生态环境进行保护等地理知识,从而真正地让学生感受到地理学习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五、强化生活化知识的构建,形成系统的生活化知识体系
新课程对于学习目标虽有具体的界定(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然而新课程更加强调课程的预设与生成。教师通常会置身于一种尴尬的境地之中,同时也会愤怒于学生对地理的一无所知。其实,事实并非如此,原因在于学生们脑海中已有的生活体验以及知识架构尚未与新学习的知识形成交集,或是尚未建立起新的知识链接。所以,与其只是尴尬或愤怒,倒不如重新审视课堂上在生成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是否过急过硬。在生活化的地理课堂上,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将知识的硬水加以软化,变成可口的饮品。这种饮品中富含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当下的社会背景,当注重到这种融合的时候,那么学生头脑中构建新的知识体系也就是水到渠成之事。
六、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关注生活地理中的人文焦点
在现实生活中,地理知识可以说是无处不在,一方面,学生可以在学校和地理课本上学到地理知识,通过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获取地理信息。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发现很多地理新知识和地理现象方面的疑问,此时,往往是教师开展地理教育的最佳时机。对此,初中地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观察现实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尤其是生活地理中的一些人文焦点,是培训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资源,地理教师可以以此为载体,根据人文地理原理对现实中的一些人文热点问题进行分析,同学生共同寻找正确的解决方案,进而实现学有所用的教学目标。
七、让初中地理回归生活,为学生现实生活服务
让初中地理回归学生的生活并为学生的生活服务,是地理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所以地理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新知识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或解决社会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例如,在讲到“地球的运动”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太阳一天的变化,每天不同时间点太阳的方位,然后问学生太阳是不是围着我们的学校自东向西地转,学生一般会回答“是”,然后教师告诉学生我们看到的只是表面现象,因为地球是围着太阳转的,所以是我们的学校在围着太阳转。如此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激发出来,都在迫切的想看一下地球围着太阳转的具体情境,从而为教师接下来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学生掌握这部分的内容后,再将学生拉到野外,教导学生如何在野外辨别方向,从而实现了地理知识向生活的回归与服务。
总之,地理课堂的教学也不应该仅仅是为了学习课本中的知识、为了应付应试教育看中的成绩,而应该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生活、与生活相融合的。初中地理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大胆探索、积极实践,结合实际情况总结出一套适合初中地理教学的生活化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地理;生活化;策略
由于传统教学思想根深蒂固,许多教师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都以书本理论灌输为主,这样虽然能够将地理原理、概念等基础知识教授给学生,但没有很好地结合生活实际,不仅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不利于学生充分理解理论知识,因此学生难以做到举一反一,无法将地理知识有效运用到生活中。如果教师运用生活化教学方式进行初中地理教学,则能够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留意与地理有关的事物,较好地增强其地理认知和应用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全面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
一、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分析
1.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概念
教学是一种活动,而这种活动的目的是利用知识将学生和教师联系在一起,而初中地理生化指的就是将教学活动植根到学生的生活当中,将教学内容和生活契合,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当中进行学习,从而获取地理知识。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是教师理论知识联系生活的过程,能够帮助学生丰富情感和生活经验。首先,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应取材于生活;其次,初中地理教学知识应该服务于生活。
2.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特点
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和一般教学相比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首先其具有社会化的特点,教学内容本身就来自于生活,所以教学也必然就有社会性的特点;其次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具有实践性,生活是教学活动报告的基础,所以教学必然要结合生活,进而运用生活,从生活中挖掘教学资源;再次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具有主观能动性,教学并不是进行生活的简单复制,而是在生活情境下还原知识。
二、创设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境与知识之间,宛如汤与盐的亲密无间,融入汤中的盐不但不咸涩,反而更能衬托出汤的美味;知识只有溶于情境之中,才能凸显出其独特的功能与活力。由此,在平日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应更多地考虑有利于学生生活体验的情境,将教学问题巧妙地设计到生活情境中去。
这样,学生们就可以置身于生活情境中,进而产生探究问题的欲望,并激发学习地理的兴趣。就像在《欧洲西部》一课中,由一张火车通票所引发的学习热情整整贯穿了一节课,在浓烈的课堂氛围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动的学习状态之中,这当然会极大地提高学生们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建立生活实际与地理知识间的联系
在学习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的“太阳高度的一天的变化时和运动方位的变化”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学校内旗杆的影子在不同时刻的影子的长短以及影子的方位变化来解决这一问题。通过这样的学习,不仅仅让学生学会了相关的知识,而且可以在以后的生活中学会运用,加强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让他们感受地理带给他们的学习乐趣。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地理性强的电视节目,如“地理中国”“探索发现”“人与自然”,等等,这些节目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们对地理知识的学习能力,让他们产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再看完这些节目后,也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讨论与交流来发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的学习气氛,而且也让学生们学习到更多的地理知识,开阔了他们的视野,陶冶了他们的情操,增长了他们的地理见识。
四、加强生活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在“做”中学地理,是陶行知“知行合一”教育理念的重要体现,所以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的实现“教、学、做”之间的衔接与融合,充分发挥地理课程需要实践、易实践的教学特征,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地理课程的生活实践当中,进而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例如,新学期结束后,教师可以布置学生一定的生活实践任务,收集自己在外出旅游时的导游图或照片,然后在开学后拿到课堂上一起分享,并借此进行延伸,引出如何看地图、如何在野外辨别方向、如何画线路图、怎样选择交通方式、怎样对周边的生态环境进行保护等地理知识,从而真正地让学生感受到地理学习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五、强化生活化知识的构建,形成系统的生活化知识体系
新课程对于学习目标虽有具体的界定(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然而新课程更加强调课程的预设与生成。教师通常会置身于一种尴尬的境地之中,同时也会愤怒于学生对地理的一无所知。其实,事实并非如此,原因在于学生们脑海中已有的生活体验以及知识架构尚未与新学习的知识形成交集,或是尚未建立起新的知识链接。所以,与其只是尴尬或愤怒,倒不如重新审视课堂上在生成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是否过急过硬。在生活化的地理课堂上,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将知识的硬水加以软化,变成可口的饮品。这种饮品中富含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当下的社会背景,当注重到这种融合的时候,那么学生头脑中构建新的知识体系也就是水到渠成之事。
六、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关注生活地理中的人文焦点
在现实生活中,地理知识可以说是无处不在,一方面,学生可以在学校和地理课本上学到地理知识,通过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获取地理信息。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发现很多地理新知识和地理现象方面的疑问,此时,往往是教师开展地理教育的最佳时机。对此,初中地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观察现实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尤其是生活地理中的一些人文焦点,是培训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资源,地理教师可以以此为载体,根据人文地理原理对现实中的一些人文热点问题进行分析,同学生共同寻找正确的解决方案,进而实现学有所用的教学目标。
七、让初中地理回归生活,为学生现实生活服务
让初中地理回归学生的生活并为学生的生活服务,是地理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所以地理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新知识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或解决社会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例如,在讲到“地球的运动”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太阳一天的变化,每天不同时间点太阳的方位,然后问学生太阳是不是围着我们的学校自东向西地转,学生一般会回答“是”,然后教师告诉学生我们看到的只是表面现象,因为地球是围着太阳转的,所以是我们的学校在围着太阳转。如此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激发出来,都在迫切的想看一下地球围着太阳转的具体情境,从而为教师接下来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学生掌握这部分的内容后,再将学生拉到野外,教导学生如何在野外辨别方向,从而实现了地理知识向生活的回归与服务。
总之,地理课堂的教学也不应该仅仅是为了学习课本中的知识、为了应付应试教育看中的成绩,而应该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生活、与生活相融合的。初中地理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大胆探索、积极实践,结合实际情况总结出一套适合初中地理教学的生活化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