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在政治教学中,运用综合的思维方式,通过优化教学常规五环节,实现政治教学环节的系统优化,是提高政治教学实效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政治教学 教学常规五环节 系统优化
高中政治新课程已经实施多年,广大奋战在教学一线的政治教师在贯彻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实施政治课的有效教学中进行了艰苦的探索。笔者从江苏新课程实施的具体情况出发,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在政治教学环节的系统优化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即通过优化教学常规五环节提高政治课的教学实效。
一、教学常规五环节的相互关系及系统功能
教学常规五环节分别是:备课、上课、作业(包括练习和作业批改)、辅导、测试。这五个环节之间不是线性关系或者是一条流水线,而是非线性的反馈关系,是一个有组织的具有动态性和不稳定性的有序结构。五环节中的各种活动都是围绕教学目标这个中心展开的,即五环节中的一切都是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存在的,所以设计和叙写教学目标,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因为教学方法是灵活多变的,而教学目标是明确具体的。
二、如何从教学常规五环节入手实施有效教学
(一)备课——达成目标的策略准备。
1.教学目标的制定和叙写。
备课就是教学准备策略,主要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前所要进行的问题解决行为,也就是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所要做的工作。结合哲学教学具体说来,备课就是教师在准备教学时,必须解决下列问题:(1)教学目标的确定与叙写;(2)教学材料的处理与准备;(3)主要教学行为的选择;(4)教学组织形式的编制及教学方案的形成。
教学目标,是教师专业活动的灵魂,是哲学课堂的方向,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政治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三维”课程目标,这是从课程功能层面提出的,是整个课堂实施后所要达到的总目标。在这一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备课不仅要认真备教材、备课标,更为重要的是要“备”学生,一切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2.教学目标叙写示例分析和教学准备建议。
示例一:一节政治课教学目标的叙写及分析
课题: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哲学是什么?哲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哲学以怎样的方式看待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精华的重要特点是什么?
能力训练目标: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具有用理性和智慧的眼光认识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和发展的意识;培养学生鉴别理论是非的能力,培养学生用发展和开放的眼光看待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哲学、追求真理、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意识;培养学生自觉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和批判反对唯心主义的意识;自觉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认识世界,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的意识。
分析:这个教学目标虽然没有什么错误,但依旧存在着较为明显的问题,主要是目标太大、空洞、混乱和复杂化。显然这位教学目标制定者对教学目标认识模糊,根本没有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导致出现一系列的问题。
示例二:哲学第二课第一节的教学目标叙写及分析
课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当堂背诵并默写①什么是唯物主义?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是什么?②什么是唯心主义?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是什么?③了解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能力目标: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并能较为熟练地分辨不同哲学家的哲学派别及其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懂得唯物主义哲学对人类实践活动的巨大指导意义,而唯心主义是只开花,不结果,是一朵“无实花”。
分析:这份教案叙写得就比较实在。主要是目标范围确定得具体、有限,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和易达成性,而且可以当堂评价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程度和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既针对了教材的重难点,又针对了学生的学习实际。
所以一定要注意,备课一定要“备”学生,而不是一味地备教材和课标。要具有可操作性和实效性,这样才有利于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3.坚持集体备课,把集体备课制度化。
集体备课得好,可以通过同伴合作的方式解决教学中碰到的各种问题。集体备课的方式有多种,可以是分工设计好教案,每人负责一篇课文或一个章节,活动时某人先谈自己的设计思路,其他教师再加以补充、修正。也可以大家共同设计同一内容,分别交流,然后博采众长,或对一些意见不一的问题进行讨论,求得尽可能一致的意见。当几个人坐在一起的时候,工作方式是平等的,有什么建议,有什么要求,只要有人提出来,大家互相讨论,各抒己见,最后达成一致意见。比如出一份试卷,大家对内容发表见解,然后每人负责一块,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又比如有时遇到疑难问题,大家就各自查找资料,互相印证,以求一个合理的解答。备课组集体备课的时间最好能够固定,由于各位老师的工作任务都很重,没有固定时间,就会忽视这项工作。形式决定内容,有了形式上、时间上的固定,到了相应的时间,就会安排相应的内容,这项活动也就会变得制度化。
(二)上课——创设独特的教学情境。
上课时要灵活实施教学方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在选择主要教学行为时,教师要根据自己的特点,尽可能地发挥优势,弥补不足,这是最为重要的。每位教师都按自身的优势来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行为,设计自己个性化的教学,创造独特的教学风格。备好的课仅仅是一种教学的规划和方案,最终要通过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实施,才能将备课中的意念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效果。因为课堂上师生的双边交流过程是动态的,所以课堂教学情景必然是复杂而瞬息万变的。我们都能体会到在具体、复杂、多变的课堂上,很少能将备好的课原封不动地全盘“倒”给学生,而是有很大变数。一份哪怕再完美的教案也不可能预测到所有的突发情况。比如我们常常碰到这样的怪现象:同样的教学内容和成绩差不多的学生,在前一个班上得很成功,在后一个班反而上得不理想,其实这就是课堂教学系统的动态性和不稳定性的反映。 鉴于学生的能力和水平,以及高考的客观要求,我们备课组已经形成了这样一套行之有效的上课方法,即注重落实以下几个环节。
1.默写。主要是默写上一节课所讲述的重、难点知识,以便尽可能地及时巩固,做到“温故而知新”。
2.师生互动。在新课程的教学中,一定要把学生摆在最重要和最中心的位置,一切为了学生而展开教学。所以在一些探究活动中,要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多思考、多交流,鼓励师生在教学中产生思维碰撞的火花。对于学生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不是回避,而是一起面对,集体探讨并最终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案。
3.重、难点突破。对于每一节的内容,在集体备课时已确定重、难点,那么课堂上就要通过一系列具体可行的方法,如案例分析法、实践操作法等方法去突破,在老师精讲的同时,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知识产生的这种过程,从而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留下深刻的映象。在课前,他们为了用哲学原理对典型案例进行较为科学、准确的分析,不但重温已经了解的一些哲学原理,还积极预习课本知识,探讨其他哲学原理。在典型案例分析中,不仅各组推荐的代表有理有据、张弛有度地阐述各自所在组的分析、见解,不是代表的同学在研讨过程中也争相走上讲台用简单的哲学原理对典型案例、人物进行剖析,谈出感悟、启迪人生。
4.课堂即时练习。每一节课都应该抽出5~8分钟的时间进行即时练习,目的是边学边练,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三)作业——实现教学目标的必要环节。
作业选择的基本原则是:针对近期教学目标,实效性和有效性强。选择和编写针对性强、达成教学目标最直接、最关键的题目。作业也要进行设计。我们通常重视备课和上课这两个环节,但很少提出要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设计。由于没有很好地重视作业设计,因此就使得学生作业流于形式,甚至是低效的,或者是搞题海战略,结果累坏学生、累坏老师,又收不到预期的效果。为什么我们平时印发了那么多的练习材料,但效果却不理想呢?这就与我们缺乏对作业的研究和设计有关。
怎样设计作业呢?这就要求我们精心选择、创造针对性强、对达成教学目标最直接、最关键的题目给学生。通过作业主要达到的目标是每堂课的教学目标,以及通过书面表达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一点正好是我们的学生最为欠缺的。
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备课组充分利用每个老师的业余时间,分工到人,把每一节的课后练习都精挑细选,设计出一套适量的练习。一般来说,分为基础过关、能力提升、文字表述、时事探讨等一些环节。这些练习题目量不大,但却题题触及到了课本的关键知识点,做到了既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同时又达到了课标的要求,真正体现了有效教学。
(四)辅导——实现教学目标的不断建构。
辅导的基本原则是:突出目标原则、多样化原则、师生双边交流原则等。就是有针对性地围绕教学目标的达成,为进一步实现教学目标设计灵活、多样化的辅导、双边交流辅导、学生当老师的辅导等。
在辅导方式上,除了常规的下课堂学生提问老师解答式的辅导外,亦可以采用多种灵活的方式进行,如遇到教学疑难问题时,老师不要以为自己是万能的,这时可以把这些疑难问题交给学生,征求学生们对解决这些问题的意见,这样会给学生以极大的信任感,而学生常常会提出解决问题的更好的办法,这实际也是一种很好的辅导形式。
如在讲哲学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时涉及世界观的问题,在辅导中发现同学们对世界观很是关注,尤其是科学家牛顿早期和晚期两种迥异的世界观对他一生的不同影响的这个事例对同学们的启发很大。因此,在辅导中教师就抓住这个例子,进行深入的师生探讨。学生感悟很多,都认识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方能具有正确的方法论来实现人生理想。这样师生敞开心扉,相互促进,共同进步,不仅哲学的学习兴趣浓厚了,而且教学效果明显改善了。
(五)测试——检查教学目标落实的关键所在。
检测的基本原则是:目标中心原则,即检测是为了达到目标服务的。针对近期的教学目标、设计测验和练习,不要脱离近期的教学目标而随便给学生一份题目进行测试,这样的效果是不好的。最好是自己动手设计学生的检测试题,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要“花样百出”地设计各种类型的题目给学生。测试命题应该是:学什么?测什么?另外,如果测试没有紧密围绕近期教学目标,还会导致学生对学习重点的偏移,使得学生抓不住学习重点,学习目标零乱,增加学习负担。
怎样编制测试题?在哲学第一单元教学中,我们备课组根据学生的基础及学生掌握的大概情况,以学生学习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为出发点来命题。具体说来:
1.对教材的题目进行选择和改编,甚至改编已经做过的练习题,对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要总结,平时作业中出现的问题也要集中起来,成为命题的生长点。这是因为:第一,符合构建的特点,符合学生的心理;第二,起到对学生学习缺陷及时的补充、整理、提高的作用。组织有效的测验本身就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
2.从实际操作或者活动中产生题目。典型案例教学、社会实践、平时用的教辅资料等,均可作为测试命题的源泉。
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这套教学常规五环节法的实施,使学生的“双基”落实非常到位,教学效果显著,真正做到政治课新课程的有效教学。
关键词: 政治教学 教学常规五环节 系统优化
高中政治新课程已经实施多年,广大奋战在教学一线的政治教师在贯彻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实施政治课的有效教学中进行了艰苦的探索。笔者从江苏新课程实施的具体情况出发,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在政治教学环节的系统优化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即通过优化教学常规五环节提高政治课的教学实效。
一、教学常规五环节的相互关系及系统功能
教学常规五环节分别是:备课、上课、作业(包括练习和作业批改)、辅导、测试。这五个环节之间不是线性关系或者是一条流水线,而是非线性的反馈关系,是一个有组织的具有动态性和不稳定性的有序结构。五环节中的各种活动都是围绕教学目标这个中心展开的,即五环节中的一切都是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存在的,所以设计和叙写教学目标,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因为教学方法是灵活多变的,而教学目标是明确具体的。
二、如何从教学常规五环节入手实施有效教学
(一)备课——达成目标的策略准备。
1.教学目标的制定和叙写。
备课就是教学准备策略,主要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前所要进行的问题解决行为,也就是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所要做的工作。结合哲学教学具体说来,备课就是教师在准备教学时,必须解决下列问题:(1)教学目标的确定与叙写;(2)教学材料的处理与准备;(3)主要教学行为的选择;(4)教学组织形式的编制及教学方案的形成。
教学目标,是教师专业活动的灵魂,是哲学课堂的方向,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政治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三维”课程目标,这是从课程功能层面提出的,是整个课堂实施后所要达到的总目标。在这一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备课不仅要认真备教材、备课标,更为重要的是要“备”学生,一切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2.教学目标叙写示例分析和教学准备建议。
示例一:一节政治课教学目标的叙写及分析
课题: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哲学是什么?哲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哲学以怎样的方式看待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精华的重要特点是什么?
能力训练目标: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具有用理性和智慧的眼光认识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和发展的意识;培养学生鉴别理论是非的能力,培养学生用发展和开放的眼光看待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哲学、追求真理、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意识;培养学生自觉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和批判反对唯心主义的意识;自觉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认识世界,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的意识。
分析:这个教学目标虽然没有什么错误,但依旧存在着较为明显的问题,主要是目标太大、空洞、混乱和复杂化。显然这位教学目标制定者对教学目标认识模糊,根本没有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导致出现一系列的问题。
示例二:哲学第二课第一节的教学目标叙写及分析
课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当堂背诵并默写①什么是唯物主义?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是什么?②什么是唯心主义?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是什么?③了解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能力目标: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并能较为熟练地分辨不同哲学家的哲学派别及其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懂得唯物主义哲学对人类实践活动的巨大指导意义,而唯心主义是只开花,不结果,是一朵“无实花”。
分析:这份教案叙写得就比较实在。主要是目标范围确定得具体、有限,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和易达成性,而且可以当堂评价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程度和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既针对了教材的重难点,又针对了学生的学习实际。
所以一定要注意,备课一定要“备”学生,而不是一味地备教材和课标。要具有可操作性和实效性,这样才有利于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3.坚持集体备课,把集体备课制度化。
集体备课得好,可以通过同伴合作的方式解决教学中碰到的各种问题。集体备课的方式有多种,可以是分工设计好教案,每人负责一篇课文或一个章节,活动时某人先谈自己的设计思路,其他教师再加以补充、修正。也可以大家共同设计同一内容,分别交流,然后博采众长,或对一些意见不一的问题进行讨论,求得尽可能一致的意见。当几个人坐在一起的时候,工作方式是平等的,有什么建议,有什么要求,只要有人提出来,大家互相讨论,各抒己见,最后达成一致意见。比如出一份试卷,大家对内容发表见解,然后每人负责一块,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又比如有时遇到疑难问题,大家就各自查找资料,互相印证,以求一个合理的解答。备课组集体备课的时间最好能够固定,由于各位老师的工作任务都很重,没有固定时间,就会忽视这项工作。形式决定内容,有了形式上、时间上的固定,到了相应的时间,就会安排相应的内容,这项活动也就会变得制度化。
(二)上课——创设独特的教学情境。
上课时要灵活实施教学方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在选择主要教学行为时,教师要根据自己的特点,尽可能地发挥优势,弥补不足,这是最为重要的。每位教师都按自身的优势来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行为,设计自己个性化的教学,创造独特的教学风格。备好的课仅仅是一种教学的规划和方案,最终要通过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实施,才能将备课中的意念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效果。因为课堂上师生的双边交流过程是动态的,所以课堂教学情景必然是复杂而瞬息万变的。我们都能体会到在具体、复杂、多变的课堂上,很少能将备好的课原封不动地全盘“倒”给学生,而是有很大变数。一份哪怕再完美的教案也不可能预测到所有的突发情况。比如我们常常碰到这样的怪现象:同样的教学内容和成绩差不多的学生,在前一个班上得很成功,在后一个班反而上得不理想,其实这就是课堂教学系统的动态性和不稳定性的反映。 鉴于学生的能力和水平,以及高考的客观要求,我们备课组已经形成了这样一套行之有效的上课方法,即注重落实以下几个环节。
1.默写。主要是默写上一节课所讲述的重、难点知识,以便尽可能地及时巩固,做到“温故而知新”。
2.师生互动。在新课程的教学中,一定要把学生摆在最重要和最中心的位置,一切为了学生而展开教学。所以在一些探究活动中,要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多思考、多交流,鼓励师生在教学中产生思维碰撞的火花。对于学生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不是回避,而是一起面对,集体探讨并最终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案。
3.重、难点突破。对于每一节的内容,在集体备课时已确定重、难点,那么课堂上就要通过一系列具体可行的方法,如案例分析法、实践操作法等方法去突破,在老师精讲的同时,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知识产生的这种过程,从而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留下深刻的映象。在课前,他们为了用哲学原理对典型案例进行较为科学、准确的分析,不但重温已经了解的一些哲学原理,还积极预习课本知识,探讨其他哲学原理。在典型案例分析中,不仅各组推荐的代表有理有据、张弛有度地阐述各自所在组的分析、见解,不是代表的同学在研讨过程中也争相走上讲台用简单的哲学原理对典型案例、人物进行剖析,谈出感悟、启迪人生。
4.课堂即时练习。每一节课都应该抽出5~8分钟的时间进行即时练习,目的是边学边练,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三)作业——实现教学目标的必要环节。
作业选择的基本原则是:针对近期教学目标,实效性和有效性强。选择和编写针对性强、达成教学目标最直接、最关键的题目。作业也要进行设计。我们通常重视备课和上课这两个环节,但很少提出要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设计。由于没有很好地重视作业设计,因此就使得学生作业流于形式,甚至是低效的,或者是搞题海战略,结果累坏学生、累坏老师,又收不到预期的效果。为什么我们平时印发了那么多的练习材料,但效果却不理想呢?这就与我们缺乏对作业的研究和设计有关。
怎样设计作业呢?这就要求我们精心选择、创造针对性强、对达成教学目标最直接、最关键的题目给学生。通过作业主要达到的目标是每堂课的教学目标,以及通过书面表达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一点正好是我们的学生最为欠缺的。
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备课组充分利用每个老师的业余时间,分工到人,把每一节的课后练习都精挑细选,设计出一套适量的练习。一般来说,分为基础过关、能力提升、文字表述、时事探讨等一些环节。这些练习题目量不大,但却题题触及到了课本的关键知识点,做到了既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同时又达到了课标的要求,真正体现了有效教学。
(四)辅导——实现教学目标的不断建构。
辅导的基本原则是:突出目标原则、多样化原则、师生双边交流原则等。就是有针对性地围绕教学目标的达成,为进一步实现教学目标设计灵活、多样化的辅导、双边交流辅导、学生当老师的辅导等。
在辅导方式上,除了常规的下课堂学生提问老师解答式的辅导外,亦可以采用多种灵活的方式进行,如遇到教学疑难问题时,老师不要以为自己是万能的,这时可以把这些疑难问题交给学生,征求学生们对解决这些问题的意见,这样会给学生以极大的信任感,而学生常常会提出解决问题的更好的办法,这实际也是一种很好的辅导形式。
如在讲哲学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时涉及世界观的问题,在辅导中发现同学们对世界观很是关注,尤其是科学家牛顿早期和晚期两种迥异的世界观对他一生的不同影响的这个事例对同学们的启发很大。因此,在辅导中教师就抓住这个例子,进行深入的师生探讨。学生感悟很多,都认识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方能具有正确的方法论来实现人生理想。这样师生敞开心扉,相互促进,共同进步,不仅哲学的学习兴趣浓厚了,而且教学效果明显改善了。
(五)测试——检查教学目标落实的关键所在。
检测的基本原则是:目标中心原则,即检测是为了达到目标服务的。针对近期的教学目标、设计测验和练习,不要脱离近期的教学目标而随便给学生一份题目进行测试,这样的效果是不好的。最好是自己动手设计学生的检测试题,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要“花样百出”地设计各种类型的题目给学生。测试命题应该是:学什么?测什么?另外,如果测试没有紧密围绕近期教学目标,还会导致学生对学习重点的偏移,使得学生抓不住学习重点,学习目标零乱,增加学习负担。
怎样编制测试题?在哲学第一单元教学中,我们备课组根据学生的基础及学生掌握的大概情况,以学生学习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为出发点来命题。具体说来:
1.对教材的题目进行选择和改编,甚至改编已经做过的练习题,对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要总结,平时作业中出现的问题也要集中起来,成为命题的生长点。这是因为:第一,符合构建的特点,符合学生的心理;第二,起到对学生学习缺陷及时的补充、整理、提高的作用。组织有效的测验本身就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
2.从实际操作或者活动中产生题目。典型案例教学、社会实践、平时用的教辅资料等,均可作为测试命题的源泉。
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这套教学常规五环节法的实施,使学生的“双基”落实非常到位,教学效果显著,真正做到政治课新课程的有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