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不是无情物。作文是作者思想感情的真实流露,是作者心灵泉水的自然流淌,可是为了打动阅卷老师,好多学生无师自通地学会了矫情。
诚然,当今的学生,特别是毕业班的学生生活圈子小、课业负担重、学习压力大,没时间过多地关注国事、天下事,但家事、校园事仍可成为作文的活水源头,他们为何还要矫情呢?
懒散的作文态度。有部分学生不是积极思索生活中所发生的事,认真寻找情感的触发点,而是搜肠刮肚,挖空心思回忆曾经看过的一些文章留下的残存片段,写的是别人的事,哪是我笔抒我情呢?作文失去情感的依托,自然就表现为无病呻吟。
为赋新词强说愁。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功利性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学会了东施效颦。许多高考佳作都写父爱如山,但并不是天底下的父亲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有絮絮叨叨的父亲,有心细如发的父亲,也有懦弱窝囊的父亲,为什么要把一个活生生的父亲强说成带有别人影子的父亲呢?
不愿直面真实的生活。许多学生宁愿去虚构一个自以为完美的、感人的故事,也不愿去写自己真实的、有独特个性的生活。真实的生活可能是粗糙的,甚至是丑陋的,为了一己的爱慕虚荣,营造了一个完美的生活,哪知情感却是呆滞的。
造成学生作文矫情假意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教师的教学。一方面为了应对考试而走捷径,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训练并非着眼于观察能力的培养和思维能力的开发,并非着眼于健全人格的发展完善和正反两方面的人生经验的丰富等;老师只指导学生集中精力在写作技巧上下功夫,只注意文章的修辞手法、结构、切入点。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过分强调作文的结构模式、选材范围和主题立意,使学生的思维被预设禁锢在已有的体系中,形成简单化、模式化,在写作时硬生生将鲜活生动的文章腌制成了新八股。同时,一些所谓的“宝典”“诀窍”粉墨登场,像流水作业一样安排好道道工序,只需填料、压模、组装,作文过程基本成了造假和贩假的过程,成了丧失自我的一纸“空文”。舍弃对身边发生的事情的感知,忽视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其文章必然空调无物或者矫情假意。
那么,如何让学生作文远离矫情呢?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生活,练就一双发现美的慧眼。上文已经提及缺少生活的积累、情感的体验,缺乏观察与思考的习惯和能力是学生矫情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教师首先应从根源上动脑筋,想办法,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让学生心动起来。其实虽然学生生活圈子小,但亲情、友情、师生情是永恒不变的话题。看似平常,却能动人心弦。如写《家里的故事》时,思路局限在生病、做饭、洗衣这一类事件上,就落入了俗套,写作水平较好的同学恐怕也难以写出二类文章。倘若我们从下面这些方面下功夫的话,可能就不同了。一位同学以《家庭“一把手”之争》为题,写的是妈妈不服爸爸这位家庭“一把手”,决定一显身手,挽回“家庭地位”的故事,文中有一种浓浓的家庭氛围,也有一种让人忍俊不禁的幽默情趣;《醉酒的爸爸》讲述的是爸爸当上干部之后的变化,作者把这种变化放在爸爸喝酒前后来展现,既新颖又深刻。这样的文章,一般可以评为二类文,语言、结构较好的话,完全可以评为一类文。《家丑外扬》《小弟出丑》《妈妈比较笨》《老师认错》等都是考场上涌现出来的佳作。
赏析具有真情实感的经典美文与高考佳作。要让学生写真情实感的文章,就要让学生先感受这股流动的真情。如在阅读《父爱,在我的名字里》这篇写人记事的散文时,每个学生都被高潮部分的精彩刻画打动了:一辈子目不识丁的父亲,连自己的名字都不认识的父亲,竟然会写儿子的名字。这种父爱,是掏心掏肺的,任你怎么挖空心思也虚构不出来。
教师要改进教学方法,遵循写作规律,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作文命题从学生角度出发,点燃他们的动情点。叶圣陶指出:“教师在命题的时候必须排除自己的成见与偏好,惟据平时对学生的观察,测知他们胸中该当积蓄些什么,而就在这个范围内拟定题目。”题目若一味求新求异,学生看后就无法结合自身实际来写,只能凭空虚构,只能矫情。
作文篇幅虽短,但是作者思想、生活、知识、文字技巧等方面水平的一个综合反映,特别是作为十多年读书生活小结的一篇高考作文,应该展示出作者这些年的学习进步、健康成长的最佳成果,抒写自己独特的感受和情怀,让别人与你一同感受生活的阳光。作文就是用自己的头脑走自己的路,唤醒人性中美好的一面,让真情流淌在字里行间,让我们蘸着太阳的色彩作文,生活本来是很美的!
王海艳,教师,现居江苏建湖。
诚然,当今的学生,特别是毕业班的学生生活圈子小、课业负担重、学习压力大,没时间过多地关注国事、天下事,但家事、校园事仍可成为作文的活水源头,他们为何还要矫情呢?
懒散的作文态度。有部分学生不是积极思索生活中所发生的事,认真寻找情感的触发点,而是搜肠刮肚,挖空心思回忆曾经看过的一些文章留下的残存片段,写的是别人的事,哪是我笔抒我情呢?作文失去情感的依托,自然就表现为无病呻吟。
为赋新词强说愁。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功利性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学会了东施效颦。许多高考佳作都写父爱如山,但并不是天底下的父亲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有絮絮叨叨的父亲,有心细如发的父亲,也有懦弱窝囊的父亲,为什么要把一个活生生的父亲强说成带有别人影子的父亲呢?
不愿直面真实的生活。许多学生宁愿去虚构一个自以为完美的、感人的故事,也不愿去写自己真实的、有独特个性的生活。真实的生活可能是粗糙的,甚至是丑陋的,为了一己的爱慕虚荣,营造了一个完美的生活,哪知情感却是呆滞的。
造成学生作文矫情假意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教师的教学。一方面为了应对考试而走捷径,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训练并非着眼于观察能力的培养和思维能力的开发,并非着眼于健全人格的发展完善和正反两方面的人生经验的丰富等;老师只指导学生集中精力在写作技巧上下功夫,只注意文章的修辞手法、结构、切入点。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过分强调作文的结构模式、选材范围和主题立意,使学生的思维被预设禁锢在已有的体系中,形成简单化、模式化,在写作时硬生生将鲜活生动的文章腌制成了新八股。同时,一些所谓的“宝典”“诀窍”粉墨登场,像流水作业一样安排好道道工序,只需填料、压模、组装,作文过程基本成了造假和贩假的过程,成了丧失自我的一纸“空文”。舍弃对身边发生的事情的感知,忽视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其文章必然空调无物或者矫情假意。
那么,如何让学生作文远离矫情呢?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生活,练就一双发现美的慧眼。上文已经提及缺少生活的积累、情感的体验,缺乏观察与思考的习惯和能力是学生矫情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教师首先应从根源上动脑筋,想办法,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让学生心动起来。其实虽然学生生活圈子小,但亲情、友情、师生情是永恒不变的话题。看似平常,却能动人心弦。如写《家里的故事》时,思路局限在生病、做饭、洗衣这一类事件上,就落入了俗套,写作水平较好的同学恐怕也难以写出二类文章。倘若我们从下面这些方面下功夫的话,可能就不同了。一位同学以《家庭“一把手”之争》为题,写的是妈妈不服爸爸这位家庭“一把手”,决定一显身手,挽回“家庭地位”的故事,文中有一种浓浓的家庭氛围,也有一种让人忍俊不禁的幽默情趣;《醉酒的爸爸》讲述的是爸爸当上干部之后的变化,作者把这种变化放在爸爸喝酒前后来展现,既新颖又深刻。这样的文章,一般可以评为二类文,语言、结构较好的话,完全可以评为一类文。《家丑外扬》《小弟出丑》《妈妈比较笨》《老师认错》等都是考场上涌现出来的佳作。
赏析具有真情实感的经典美文与高考佳作。要让学生写真情实感的文章,就要让学生先感受这股流动的真情。如在阅读《父爱,在我的名字里》这篇写人记事的散文时,每个学生都被高潮部分的精彩刻画打动了:一辈子目不识丁的父亲,连自己的名字都不认识的父亲,竟然会写儿子的名字。这种父爱,是掏心掏肺的,任你怎么挖空心思也虚构不出来。
教师要改进教学方法,遵循写作规律,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作文命题从学生角度出发,点燃他们的动情点。叶圣陶指出:“教师在命题的时候必须排除自己的成见与偏好,惟据平时对学生的观察,测知他们胸中该当积蓄些什么,而就在这个范围内拟定题目。”题目若一味求新求异,学生看后就无法结合自身实际来写,只能凭空虚构,只能矫情。
作文篇幅虽短,但是作者思想、生活、知识、文字技巧等方面水平的一个综合反映,特别是作为十多年读书生活小结的一篇高考作文,应该展示出作者这些年的学习进步、健康成长的最佳成果,抒写自己独特的感受和情怀,让别人与你一同感受生活的阳光。作文就是用自己的头脑走自己的路,唤醒人性中美好的一面,让真情流淌在字里行间,让我们蘸着太阳的色彩作文,生活本来是很美的!
王海艳,教师,现居江苏建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