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笋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j12345678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母亲托快递寄来一包父亲掏的冬笋。我是知道冬笋的金贵的。冬天里,整个毛竹山都还在一片沉寂当中,只有那地底下的竹鞭,偶或有芽苞萌发。有些新鞭, 往往要等到开春或清明节前后,才萌芽破土,是为春笋。如何提前一季去发现芽苞们在泥土下的踪迹,那需要有经验的火眼金睛,根据竹林的生长情况,推测出竹鞭的走向,甚至还要熟悉往年老鞭的长苞趋势, 估计可能出现冬笋的地方,然后找寻破土前的种种细微迹象,用小锄在疑似点的四周开挖,松土,刨土,一点点包围,细细地扒开,以免伤到幼嫩的笋芽。不过,大多数时候,一番努力一场空。运气差时,即便循着一些诸如“上山鞭笋多,下山鞭笋少”之类的口诀去找笋,还是挖了若干个空洞,甚至翻遍了整个竹林,未必能找到一棵冬笋。
  我小的时候,也会与堂兄弟姐妹们跟着父亲叔伯们上山挖冬笋。在网络游戏还没有侵占孩子们注意力之前,掏笋这件事对我们的吸引力好比是上山去玩寻宝游戏。我们象征性地背个小锄头,兴奋地跟在大人们后头,看他们在竹山居高点站定, 夹烟的手开始指点江山,好像地底下有张清晰的地图掩藏于荒草枯叶中,接着,他们掐灭烟,开始用柴刀理清竹林下杂乱的枯枝灌木,循着脉络东掏掏西挖挖。我们是全无章程地跟在后头,男孩子们跟着跟着可能就跟石头、泥巴、野草玩上了,女孩子们爱美,去摘小红果子般的火棘子,好放到家里的花瓶上去,或者去捡漂亮的枯叶子, 或者形状奇特的枝条。有一次,我堂弟说他要捡一根竹子的细枝送给老师当教鞭, 我堂哥笑:“这根教鞭到时候打你屁股最多了。”然后听到大人们呼唤:“过来过来,这里有啦!”我们奔跑着簇拥过去,凑着脑袋看。男孩子们野一些,总是跃跃想帮忙,哪怕用手抠一抔土出来也好。我堂弟四五岁时就被锄头伤过手背,因为看到冬笋尖尖的小脑袋出现时,他实在按捺不住兴奋,直接上手去掰。
  一个下午的时间,如若每家能找到两三棵,已是一大收获。这感觉,有时好比钓鱼,一天下来,能钓一两条鱼,凑一盘菜,算是得益了。只不过掏笋是运动量大的,笋藏着,长在那儿,等我们满山去找它们,而钓鱼是静的,你得守在一处,等游来游去的鱼来上钩。不管是它们等我们,还是我们等它们,都需要极其的耐心。我们每每回到家里,向母亲炫耀筐里的冬笋,然后等待她在晚餐时端出一盘笋做的菜,说:“就是你们今天掏的,特别嫩,一点都不齁。”
  毛竹笋的笋肉中,含有草酸成分,所以,有不同程度的涩麻味,这种入喉涩涩麻麻的感觉,我家乡方言就叫“齁”。作为一道历史悠久的食材,笋也是分等级的。冬笋是全入土的,虽然卖相是两头尖尖的芽苞状,外壳较硬且显老态,但口味脆嫩,口感最好。春笋分两种,刚破土的整体笋壳还是黄的,我老家叫“黄泥拱笋”,长相饱满水灵,笋肉脆嫩;破土已久,笋头已变黑的, 我们那叫“乌龟头笋”,涩麻味重,笋肉变老变干。所以,笋的等级标准从味觉上来说, 就是一个“齁”字。
  很多美味都这样,它们往往掩藏在某种独特的味中,鱼有腥味,羊有膻味,一旦去腥去膻成功,才得“鲜”味。笋也是,我从小就爱吃笋,但知道,做笋与掏笋一样,都得积累经验。如何去齁味呢?民间有许多智慧:浸黄酒的,焯水的,干锅炒笋片的,都能或多或少去掉一些。当然,跟什么搭配也要紧。温州这边有咸菜炒笋丝,咸菜就可以去齁味。我老家宁波,最出名的两道菜就是油焖笋和烤笋了。笋爱吃油,吸了油之后,笋纤维就能释放出最大限度的可口。宁波菜咸鲜,“烤”笋就是一例,“烤”字取音近,并非放火上烤的意思。做法蛮粗犷,切大块,大锅水,大把盐,大火急攻至水沸,中火持续至笋熟,小火炖煮到水干。起出来的烤笋白乎乎的,外乡人以为是笋发霉长白毛了,其实是盐花均匀地黏附在笋上而已。所以,每次拿老家的烤笋送给温州这边的亲友,都得将以上这些话重复一下,怕人不懂烤笋之好,以为是变质而偷偷扔掉。好多美味是有地方性的,不是一个地方的人,怎么能懂得它的好。
  冬笋不比别的笋,没有涩涩麻麻的齁味,这也是冬笋金贵的另一个理由。临近春节,冬笋的价格往往是春笋的六七倍,我们老家宴请客人,米饭往往是最后吃的。酒过三巡之后,吃米饭时,上一碗冬笋咸菜汤,那是“塞饭榔柱”(下饭的利器)。一大碗咸菜汤,也就几片切成细丝条的冬笋在里边,那已是待客上礼。后来,生活水准更好一些的人家,会做黄鱼冬笋咸菜汤,这個算得上是宁波名菜了。在我老家,我父亲负责向自然取材,而拾掇美味是我母亲的事儿,然后把这拾掇美味的本事教给我。
  我刚结婚当煮妇时,偶尔碰上一些难做的菜,常会一边下厨一边肩颈处夹个无线电话,由母亲在电话里一步步指导。后来网络发达了,各种“下厨房”之类的软件及搜索美食的引擎也越来越丰富了,我做的许多菜也渐渐有“青出于蓝”的趋势。只是,当我拿着异乡的食材去做家乡的土特产时,不知是水土的细微差别,还是母女之间的传承差异,做出来的成品总是无限接近而又缺少一点儿什么味。而我母亲,也总是坚信,她寄过来的冬笋,较之我所住的第二故乡温州的冬笋,肯定更好吃。
  当我打开包裹,看到那些大大小小的芽苞状的冬笋,想想我年过七旬的父亲,花了多少的时间翻过多少个竹山,才能掏得这样一包沉甸甸的冬笋啊。而我,在异乡生活了二十年之后,在远离家乡 300 公里之外的钢筋丛林里,还能做出妈妈做的味道吗?
  责任编辑:子 非摄影供图:落 樱
其他文献
线鸡,田村话叫“骡鸡”。  春末孵出的小鸡,到五六月份时阉割。师傅用工具一捆一夹,掰开嘴滴进二三滴水,拔去四五根毛,用小刀在腰部切一小口,再用丝线将两粒睾丸套出,然后,松夹解绳放行。线鸡这名儿,也是这样取的。四个月后临近过年,人们管这没了繁殖能力的大公鸡叫“骡鸡”。“四个月”是有原因的,从阉割到宰杀,不满四个月的,担心体内留有阉割毒素,满了的,叫好鸡,可以放心吃的鸡。  要想有只好骡鸡,也不易。母
期刊
以前的牙科不像现在这样兴隆,以前的牙医也不像现在这样找钱。  老街上有家姓钟的牙科诊所,祖上有拔牙镶牙的手艺,钟老先生在街上开了“钟氏牙科”。那时有钱人都喜欢镶个金牙什么的,钟老先生活儿做得细,附近几个县的人也来找。可惜钟老先生寿短,把手艺传给钟先生后就归西了。钟先生经营牙科没几年,就不让搞个体了,收起木匾进了公家医院,当了口腔科主任。  钟先生的儿子小钟,看多了父亲拔牙镶牙的事,没找到合适的工作
期刊
我带着发丝上柳叶的幽香走出土院, 一脚跌入了田野的幽香里。我看见风,穿着透明的长得没边儿的衣裙,悠悠地荡过来,宽大的袖口藏着玄妙的色彩,它剔透、纤细的手指,刚划过一片片的油菜地,油菜花就金达达地开了;风又用雪白的指尖,碰了碰田垄上的几株梨树, 梨花就开出了雪的颜色;风没有忘记把我身边的桃树给摸了,桃花就粉艳艳地开了。风笑嘻嘻地把各种香味一股脑儿地送给了我,香得我直晃脑袋,晃得花枝儿上的桃花瓣儿飘落
期刊
与一座城的牵手之约  城际与城际之间,连接着气势汹汹的高速。  广州南沙和佛山三水,立体的沈海高速让我做一次滑翔。  绿叶、花香和清露,轮胎、尘埃和声浪,让那些缥缈的人无处遁形。  西南水韵、三桥蹈浪、文塔览胜,老木船、蛋家人、咸水歌。我的脆弱被一个个人文景观轻易击中。我要化为一棵树、一只鸟、一潭水、一尾鱼……在淼淼氤氲中,通向蔚蓝,抵达澎湃。  鸣翠的鸟,无法啼出一支相爱的歌。而三江汇聚,冲积平
期刊
小时候,我在三台山下的八坊村生活,  村子也算是个大村子,有三个生产队,近百户人家,都是耕田种地的农民。  罗倩家有三姐妹,她是老二,她的母亲叫莲姨,父亲叫罗厚德。夫妇俩好想生个男丁,可惜生了三女儿罗美后,莲姨就再也没怀孕了。三个女儿当中,罗倩长得如花似玉最动人,左邻右舍的人碰见莲姨,都赞叹她家有罗倩这个大美女,平嫂見到莲姨, 就打趣地说:“莲姨,你的罗倩长得这么美,将来注定要嫁给有钱人的。”莲姨
期刊
常记得小时候唱的那首童谣:“ 春天里,东风多,吹来燕子做新窝。夏天里,南风多,吹得太阳像盆火。秋天里,西风多, 吹熟庄稼吹熟果。冬天里,北风多,吹得雪花纷纷落。”  孩子时光,对风满怀好奇,困惑,风似乎总是来无踪去无影,飘忽不定。  “究竟是东风的威力大,还是北风的威力大?”上学路上,伙伴间叽叽嚷嚷,常为风争吵不已。  “当然是东风,你看东风劲吹,把冬衣一件件褪去。”有人说。“不对,是北风。刺骨的
期刊
我四岁时高烧了几天,忽然就不能走路了,很快又全身瘫痪,只有嘴巴和眼睛能活动,连翻身都需要母亲帮助。当我被确诊患了小儿麻痹症并且病情很严重时,当意识到我再也不会站立起来时,被绝望压顶的父亲止不住地失声痛哭,任谁也劝不住。所幸经过到处医治,我终于能够坐着小板凳挪动了。可能是想到我这一生将会失去很多欢乐,本来就宠爱孩子的父亲更让我感受到了不一般的父爱。有次去太原给我治病, 父亲特意抱着我逛街,他说:“俺
期刊
晚上散步,经过一条河流。  河不宽阔,潺潺流水的那种。两岸垂柳蓬勃,树荫硕大。在“呱唧、呱唧”的蛙鸣声里,夹杂着一两声悠扬的虫鸣。  忽然,就像是演唱会的过门曲一样,一阵清脆的声音从树冠上传出来,先是一只蝉,然后是两只、三只……越来越多的蝉加入进来,好像是从笛声,变成了二胡、大小提琴,然后就是合奏了,任是不管不顾的, 就那样弥漫开了。  那蝉声,一会儿婉转低扬,一会儿高亢激越,一会儿如“大珠小珠落
期刊
我七岁那年秋天,母亲对父亲说,她想把外婆接到家里来住,外婆一个人在家没什么事,也够孤独的,请她过来可以照看我们姐弟四个,父亲满口答应了。我听见母亲说要去接外婆来家住,可高兴了,我和姐都闹着要母亲快点儿去接外婆过来。  父亲在村里当支书,母亲当妇女主任, 他们整天在村里忙,我们姐弟四人在家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衣服脏了也没人洗,家里一团糟,家里太需要一个能照顾我们的人了。  瓜子洲离排村有 40多里路
期刊
一缕天光,悄悄劃破黎明前的寂静,让我看清了小雨滴可人的模样。  雨滴之外的静,让我想了很多,也走了很远。从前的惆怅寂寥,似狂风暴雨般躁动,让我时刻不能安宁,望不到远方的美好。眼前的平凡淡泊,如晨曦中的雨滴,缓慢而悠闲,于茫茫然中,有几分安逸和淡雅。这样的安逸,于我是好的,我享受这片刻安宁的妙处。  身体不敢翻动,但心可以自由行走。从遥远走到眼前,再从眼前回到遥远。这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心的洗涤和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