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父亲的背上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shengx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四岁时高烧了几天,忽然就不能走路了,很快又全身瘫痪,只有嘴巴和眼睛能活动,连翻身都需要母亲帮助。当我被确诊患了小儿麻痹症并且病情很严重时,当意识到我再也不会站立起来时,被绝望压顶的父亲止不住地失声痛哭,任谁也劝不住。所幸经过到处医治,我终于能够坐着小板凳挪动了。

可能是想到我这一生将会失去很多欢乐,本来就宠爱孩子的父亲更让我感受到了不一般的父爱。有次去太原给我治病, 父亲特意抱着我逛街,他说:“俺孩儿想要甚哩?说吧,要甚爹都给你买。”那是 1965 年,五岁的我看到街上行驶着无轨电车,惊奇那车顶上还有两条“辫子”,就说只想要那样一辆车,不要别的。父亲只好在各个商店里寻找,找啊找,终于买到了一个同样的玩具车,对我来说,它就像人一样会长大,让我非常开心……为了让我高兴,父亲还纵容我在车站等一些公众场合大喊大叫!
  我小时只能坐着小板凳在家里挪动,
  靠哥哥姐姐们背着上学,父亲在一个山村中学当校长,则经常抽空抱我出去,让我见识各种事物。他一路向我介绍地里的各种庄稼,走到一个地方,他说这儿有一眼泉水,从地里摘了一片宽大的蓖麻叶子,弯成漏斗状,舀了清冽的泉水让我品尝。到了岭背后的地里,父亲把我放到地头的阴凉处,嘱咐我注意观察周围,说是怕有狼出现。然后他就走进地里蹲下去锄起草来。远处山上传来放羊人的吆喝。父亲忽然站起来发出一声奇怪的长啸:“呜——喂!”放羊人立刻就回应:“呜——喂!”我问:“爹,你们吆唤啥呢?”父亲说:“这样一吆唤,狼就不敢来了。”
  隔一会儿,父亲就要和放羊人来一次遥相呼应,悠长的声音在山谷里久久回荡。我坐在那儿,感到四周十分寂静,只有鸟雀的啁啾啼叫声。泥土和植物的浓郁气息让我不时张大鼻孔,深深地嗅吸。我看着身边的野花野草,看着地里茂密的庄稼, 映入眼帘的都是新鲜的色彩……
  父亲锄草没锄多大工夫就汗津津地返回来,说:“不锄了,我背你到这山上转一转。”我欣然同意,也没考虑父亲累不累。父亲背着我从山坳走上山梁,我顿时感到天就在头顶,似乎伸手可触。父亲指着远处的山峦说:“从那边过去就是山头村,郭家庄在那边……”

父亲走着走着忽然停下来,用脚点着一株植物说:“ 你知道这是啥吗? 这是甘 草,它的根就是甜草根。”我看着那株开有紫色小花的植物,说:“噢,这就是甜草根 呀!”我们那时经常咀嚼甜草根或用它泡水 喝,只是我没见过它生长的模样。父亲说: “我刨出来让你尝一尝。”我说:“不用了,这又不稀罕。”可父亲还是蹲下,把甜草根刨 出来,用手捋干净,让我咀嚼。我趴在父亲背上嚼着甜草根,父亲问我:“甜不甜?”我由衷地说:“甜,太甜了!”

父親背着我从南往北走,见啥给我说啥,一路指指点点。我们转到高高的大崖上,只见我们的整个村子横卧在山脚下,让我感受到了天地的开阔……我们从南边的山头坡上山,又从北边的大崖上下山,父亲背着我在岭背后的山上转了一大圈。

那年父亲让木匠给我做了一辆木头推车,像婴儿车那样座位四周有护栏,做得很结实,却也很笨重,在村里凹凸不平的路上很不实用。后来,父亲又很奢侈地花了他一个半月的工资给我买下了一辆半旧的手摇三轮车,这车也只能让人推着我出去,因为村里多是坡路,上坡我摇不动的。不过, 有了它,我还是乐坏了,星期天就让小伙伴们推我到野外疯玩。到了山上,伙伴们在我后面踏着车轴,让三轮车从公路上往山下滑行,我们享受着高速带来的快感,发出了各种呼叫。我们一趟趟地这样滑行,乐此不疲。终于有一天从山上下来后发现一个后轮歪了,有个同伴试图踢正它,只踢了一脚它就掉下来了。我们都吓坏了。一个同伴提议到加工厂去焊接。到了加工厂, 工人师傅看了摇头说车轴断了,是从紧挨车轮的部位断裂的,没法焊接。我不敢回家了。那天父亲正好在家,闻讯后赶到加工厂,听工人师傅说这车报废了,都是让孩子们折腾坏的,他脸色变得铁青,背上我就往家走,一边走一边骂我,骂了一路。伏在他背上,听着他火气越来越小的骂声,我心里逐渐安定下来,知道我不会挨打了。这是我让父亲最为生气的一件事。

我不上学后,大哥让木匠给我做了一副双拐,经过三年康复锻炼,我居然能够拄着双拐外出行走了,我感到自己重又获得了一种生命自由。可父亲却突然病倒,患了脑血栓。经过漫长的治疗,父亲的身体才逐步恢复,甚至能挑担干活儿了。他办理了离休手续,又忙碌上了地里的庄稼活儿。

有天晚上,我看罢电影往回走,父亲默默地跟在后面用手电给我照明。那晚皓月当空,遍地银辉,亮如白昼。我走不快,也 想单独在溶溶月色中多逗留一会儿,就说: “爹,你别跟着我了,月光这么亮,我能看清路。”父亲说:“我又不着急,咱慢慢走。”我 说:“你先走吧,我想一个人走。”父亲不言 语,还是跟在我后面,这就让我走得有点儿 急促,没法自便随意了。我忽然很烦躁,对父亲发开了脾气:“爹,你真讨厌,老跟着我 干吗?我不走了。”父亲急忙加快脚步朝前走了。等他走得不见了身影,我才开始慢慢走。拐过一个弯,却见父亲边走边用脚往两边划拉路上的零星小石块——那当然 是怕绊倒我呢。见我走近,父亲又赶忙朝前走了。我想喊一声“爹——”可终究没喊 出声……
  那时父亲想让我学医,学成后好自食其力,可我却迷恋上了写作。父亲见我不愿学医,要干自己愿干的事,也不强迫我, 认为只要我能够快乐就好,他千方百计为我另谋其他生活出路。有一年,父亲往日的一个同事当了镇党委书记,就安排我当了镇政府话务员,兼做一些抄抄写写的工作。
  我有了这么一份工作,让父亲稍感安慰,他还抱有一个愿望,那就是想给我成个家,虽然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我十几岁时父亲好像就在留心哪儿有和我一样的残疾女孩儿。那时邻村有一个,大我三岁,那女孩儿的母亲到我们村走亲戚时,父亲就去套近乎,竟然还谦恭地把她请到我家。可那女人见了残疾严重的我后,话也没多说就走了。还有一次,父亲遇到一个外村人,那人说是能给我找对象,父亲立刻请他到家喝了一顿酒。谁都知道那人不过是个想混酒喝的酒鬼。
  那年夏天,父亲在地里收割麦子,中午回家路过镇政府时忽然来到电话室,要给我打水。我说不用,有通讯员帮我打呢。可父亲还是去厨房给我打来了一壶水,我看到他的脸膛被晒得通红,一步一步也走得疲惫,就产生了一种负罪感,觉得如果没有我,父亲大概不会活得这么累。第二天中午,父亲又来给我打了一壶水。第三天还是热烘晌午,父亲割罢麦子又来了,还是不顾我的阻拦给我打了一壶水。这在以前是没有过的,因为我确实不需要父亲来给我打水。这天中午吃饭时,家里人都端着饭在院子里吃,只有父亲和我在屋里。正在炕上吃饭的父亲忽然倒下,昏厥过去,他的脑血栓病又复发了,从此就瘫在了炕上。过后我常想:父亲在瘫倒前连着三个中午去给我打水,是他对自己的病情有所预感呢,还是冥冥中的一种天意?
  父亲在炕上瘫了七年,全凭母亲精心侍候。可是由于长期卧病在床,父亲六十四岁时体内的脏器都已经衰竭,那年夏天他经常处于半昏迷状态,医生也束手无策。弥留之际,三天不吃不喝的父亲人事不省,但一直咽不下最后一口气,身体偶尔抽搐一下。到第四天早晨,在镇政府住宿的我赶回家里,刚坐到父亲身边,父亲就咽了气。母亲哭着对我说:“他就是撂不下你呀!”

父亲去世后,我经常梦见父亲,梦中的他都是患脑血栓病之后有所恢复时的样 子,为我做着各种事情,甚至还腿脚不利索 地背着我,醒来时我感慨万千。父亲去世六年后,我通过征婚终于成了家。举行婚 礼那天祭祀先人,哥哥对着父亲的遗像说: “爹呀,海亮结婚了,您就放心吧!”
  责任编辑:秀 丽美术插图:冯建军

其他文献
你知道沙漠洗澡有多奢侈,有多危险吗?  那年秋天,我带一个独立团280多辆军车在西北阿拉善地区沙漠深处驻训两个月,这60多天最最折磨人的就是缺水。吃的水和用的水都极其金贵。  先说这吃的水。团里专门准备了两辆水车,每天往返百八公里,从阿拉善右旗政府所在地拉水。遇到大风、下雪、沙尘暴,就得停运,每人每天的饮用水十分吃紧,平均只有一搪瓷缸子。如果司机开车迷了路,有时两三天都回不到宿营地,大家的那份干渴
期刊
镜中的我,仿佛越来越长成了麻糊村的模样,我在脸上寻到隐约的细纹,找出叫瓜地沟、春楼上和狼浴沟的地名,那是麻糊村人的天然粮仓。  不知是从哪天起,我对亲情的概念越来越模糊了。然而后来,我却分明是糊里糊涂地心疼开了,对村庄、对土地、对草木、对牛羊,对一孔孔废弃的窑洞,对那土土的乡音。当然,最揪疼我心的还是一个个亲爱的村民。他们不都姓魏,张三李四王二麻子,姓什么叫什么的都有,但我真切地感觉到,他们身上寄
期刊
我家门口这家粥铺,名叫“爱粥姑娘”,一个清香淡雅的店名,门店的牌匾上,还画了一个像是少数民族姑娘的头像,在端着碗喝粥。  喝粥,曾经是那个缺衣少吃年代里国家和政府的倡议,甚至连毛主席也倡导人民要“忙时吃干,闲时半干半稀”。这“稀”里,就含有喝粥的意思,至少我是这么理解的。那是处在缺衣少吃的年代,党和政府号召广大民众节衣缩食为国分忧。其实喝粥还是一种养生,“粥养生”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在长沙马王堆汉
期刊
寒假,吃过晚饭,天就黑了。我们叫上大双,悄悄摸到盐滩的水车旁,一起将水车从盐渠要口搬到平地处,系上粗绳子,串上扁担,前面俩人,后面俩人,扁担上肩,四个人不约而同一声“起”,水车就被抬了起来。  夜幕下,我们抬着水车,越过盐池,翻过潮河堤坝,穿过芦苇地上人们上班、捕鱼时踩出的小道,来到了那个已经结冰的大鱼塘的边上。冬天的夜好静,远处仿佛有落雁凄凄的叫声。我抓住水车拐把,不停地上下来回推拉着,鱼塘里的
期刊
线鸡,田村话叫“骡鸡”。  春末孵出的小鸡,到五六月份时阉割。师傅用工具一捆一夹,掰开嘴滴进二三滴水,拔去四五根毛,用小刀在腰部切一小口,再用丝线将两粒睾丸套出,然后,松夹解绳放行。线鸡这名儿,也是这样取的。四个月后临近过年,人们管这没了繁殖能力的大公鸡叫“骡鸡”。“四个月”是有原因的,从阉割到宰杀,不满四个月的,担心体内留有阉割毒素,满了的,叫好鸡,可以放心吃的鸡。  要想有只好骡鸡,也不易。母
期刊
以前的牙科不像现在这样兴隆,以前的牙医也不像现在这样找钱。  老街上有家姓钟的牙科诊所,祖上有拔牙镶牙的手艺,钟老先生在街上开了“钟氏牙科”。那时有钱人都喜欢镶个金牙什么的,钟老先生活儿做得细,附近几个县的人也来找。可惜钟老先生寿短,把手艺传给钟先生后就归西了。钟先生经营牙科没几年,就不让搞个体了,收起木匾进了公家医院,当了口腔科主任。  钟先生的儿子小钟,看多了父亲拔牙镶牙的事,没找到合适的工作
期刊
我带着发丝上柳叶的幽香走出土院, 一脚跌入了田野的幽香里。我看见风,穿着透明的长得没边儿的衣裙,悠悠地荡过来,宽大的袖口藏着玄妙的色彩,它剔透、纤细的手指,刚划过一片片的油菜地,油菜花就金达达地开了;风又用雪白的指尖,碰了碰田垄上的几株梨树, 梨花就开出了雪的颜色;风没有忘记把我身边的桃树给摸了,桃花就粉艳艳地开了。风笑嘻嘻地把各种香味一股脑儿地送给了我,香得我直晃脑袋,晃得花枝儿上的桃花瓣儿飘落
期刊
与一座城的牵手之约  城际与城际之间,连接着气势汹汹的高速。  广州南沙和佛山三水,立体的沈海高速让我做一次滑翔。  绿叶、花香和清露,轮胎、尘埃和声浪,让那些缥缈的人无处遁形。  西南水韵、三桥蹈浪、文塔览胜,老木船、蛋家人、咸水歌。我的脆弱被一个个人文景观轻易击中。我要化为一棵树、一只鸟、一潭水、一尾鱼……在淼淼氤氲中,通向蔚蓝,抵达澎湃。  鸣翠的鸟,无法啼出一支相爱的歌。而三江汇聚,冲积平
期刊
小时候,我在三台山下的八坊村生活,  村子也算是个大村子,有三个生产队,近百户人家,都是耕田种地的农民。  罗倩家有三姐妹,她是老二,她的母亲叫莲姨,父亲叫罗厚德。夫妇俩好想生个男丁,可惜生了三女儿罗美后,莲姨就再也没怀孕了。三个女儿当中,罗倩长得如花似玉最动人,左邻右舍的人碰见莲姨,都赞叹她家有罗倩这个大美女,平嫂見到莲姨, 就打趣地说:“莲姨,你的罗倩长得这么美,将来注定要嫁给有钱人的。”莲姨
期刊
常记得小时候唱的那首童谣:“ 春天里,东风多,吹来燕子做新窝。夏天里,南风多,吹得太阳像盆火。秋天里,西风多, 吹熟庄稼吹熟果。冬天里,北风多,吹得雪花纷纷落。”  孩子时光,对风满怀好奇,困惑,风似乎总是来无踪去无影,飘忽不定。  “究竟是东风的威力大,还是北风的威力大?”上学路上,伙伴间叽叽嚷嚷,常为风争吵不已。  “当然是东风,你看东风劲吹,把冬衣一件件褪去。”有人说。“不对,是北风。刺骨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