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跳舞是一项集运动和娱乐于一身的活动,它不仅能增进友谊,增加交流,还能促进身心健康。在跳舞时,悠扬的舞曲伴你翩翩起舞,乐曲的节奏使你充满活力。运动融于音乐之中,音乐调配着运动。优美的轻音乐使人感到心旷神怡、悠然自得,不但能使精神愉快、增加食欲、恢复体力、消除疲劳、有助睡眠,而且还能治疗许多疾病,如神经衰弱、抑郁症等,还有明显的降低血压及减轻或治愈临床症状的作用。
中医养生保健方法多样,如药补、食补、音乐、书法等皆可修养身心。其实,舞蹈自古以来也与中医养生有着密切关系。有史料记载,早在旧石器时代,传说中“阴康氏”部落的先民因为生活在潮湿恶劣的自然环境之中,加上劳动繁重,不少人得了“关节不利”的毛病。为对付这种疾病,“阴康氏”部落的先民发明了一种“摔筋骨、动支节”的养生方法。这就是《路史》前纪卷九所说的:“随康氏时,水渎不疏,江不行其原,阴凝而易闷,人既郁于内,腠理滞着而重腿,得所以利关节者,乃制之舞,教人引舞以利导之。”这足以说明我国劳动人民在很早就已懂得用舞蹈治病和养生。
《吕氏春秋·古乐篇》说:“远古地阴,凝而多寒,民气郁瘀而滞着,筋骨缩瑟而不达,故作舞以宣导之。”于是聪明的古人就利用舞蹈来驱寒、健身、防病,以起到宣达腠理、通利关节、散瘀消积的作用。由此可见,舞蹈起源于人们的长期生活与劳动实践中,的确具有养精神、调气血、益脏腑、通经络、活筋骨、利关节之功效。
中医有“舞蹈以养血脉”之说。《红炉点雪·静坐功夫》里说:“歌咏可以养性情,舞蹈可以养血脉,又不必静坐(练静功)。”其实这也是以舞蹈形式达成濡养血脉,流通气血的效果。如果经常跳舞便会舒筋活血、疏通气息、调和脏腑,以改善关节机能就会“通则寿,畅则康”,从而使人健康长寿。民间谚语也有:“手舞足蹈,疾病减少”,“手舞足蹈,百岁不老”。由此看来,舞蹈能起到舒筋活血、畅达经络的作用,的确是一种科学的养生方式。
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舞蹈资源格外丰富。人们在“辨证施治”的同时,更要有选择地“辨证施舞”,以畅行气血,舒展筋骨。中医养生保健方法,注重劳逸结合,每个人可根据自己身体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运动量。
美国一位学者认为,舞蹈运动是世界上最好的安定剂。这是因为适量跳舞能缓解神经肌肉的紧张,从而获得安神定志的效果。某些代谢性疾病通过跳舞可以得到防治。如跳舞可使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降低。跳舞需要全身活动,能加速周身血液循环,舒松关节肌肉,消除体力和脑力的疲劳。不论跳何种舞蹈,都必须挺胸收腹,头、颈、背、臂、腰、胯、腿、脚各部位联合协调运动,使动作挺而不僵、柔而不懈,从而达到美的统一。跳舞中的跳动扭摆,使胸廓扩张,肺活量增加;腰臀的扭摆加强了腰腹肌的锻炼,增强了臀肌的弹性,提高腰背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增加了盆腔和髋的柔软性,自由的舞姿给人以创造的天地,大幅度的动作可以充分舒展身体的各个部位。因此,跳舞不仅可使人体型健美,而且可使人体的神经、心血管、消化、泌尿生殖系统都得到充分的锻炼。
如今,跳舞已成为男女老少喜爱的文化活动,更是一种文明时尚的象征。跳舞还可以缓解压力,甚至解除病痛,利用闲暇时常跳跳舞,不失为一种科学养生方法。适合中老年人的舞蹈以慢步舞和中步舞为好,快步舞少跳为宜;并可根据自身健康状况,选择适合自己锻炼的老年舞。
此外,要注意以下几点:舞蹈动作要能使全身各个关节部位都能得到运动。如颈、肩、腰、肘、腕、指、髋、膝、踝、趾等关节和不同肌肉,不能限于某一个单调的动作。
舞蹈运动要达到适当的时间,一般每天1~2个小时,时间过短,未能发挥出锻炼的效果,时间过长易导致疲劳过度。
舞蹈运动要达到一定的量,舒缓轻松的舞蹈和节奏激烈的舞蹈,运动量迥然不同。因此,选择舞蹈形式要因人而异,须考虑不同年龄、不同身体状况、不同的柔韧度,尤其是老年朋友,动作幅度适宜皆可。
从事舞蹈运动不可一日不练、不站、手不提物、不动。要做到上下、里外、动静、快慢结合,才能真正发挥舞蹈的锻炼作用。
跳舞时应注意选择地面平整的场地,随温度调整衣服的厚薄,衣服宜面质宽松利于活动,最好选择一双专业舞蹈鞋或松软一点的散步鞋,老年朋友不要穿高跟鞋跳舞,以防扭伤或骨折。跳舞开始前也应进行基本的热身运动,结束后不宜立即饮水、不宜随地而坐,应散步片刻,待肢体舒缓。
中医养生保健方法多样,如药补、食补、音乐、书法等皆可修养身心。其实,舞蹈自古以来也与中医养生有着密切关系。有史料记载,早在旧石器时代,传说中“阴康氏”部落的先民因为生活在潮湿恶劣的自然环境之中,加上劳动繁重,不少人得了“关节不利”的毛病。为对付这种疾病,“阴康氏”部落的先民发明了一种“摔筋骨、动支节”的养生方法。这就是《路史》前纪卷九所说的:“随康氏时,水渎不疏,江不行其原,阴凝而易闷,人既郁于内,腠理滞着而重腿,得所以利关节者,乃制之舞,教人引舞以利导之。”这足以说明我国劳动人民在很早就已懂得用舞蹈治病和养生。
《吕氏春秋·古乐篇》说:“远古地阴,凝而多寒,民气郁瘀而滞着,筋骨缩瑟而不达,故作舞以宣导之。”于是聪明的古人就利用舞蹈来驱寒、健身、防病,以起到宣达腠理、通利关节、散瘀消积的作用。由此可见,舞蹈起源于人们的长期生活与劳动实践中,的确具有养精神、调气血、益脏腑、通经络、活筋骨、利关节之功效。
中医有“舞蹈以养血脉”之说。《红炉点雪·静坐功夫》里说:“歌咏可以养性情,舞蹈可以养血脉,又不必静坐(练静功)。”其实这也是以舞蹈形式达成濡养血脉,流通气血的效果。如果经常跳舞便会舒筋活血、疏通气息、调和脏腑,以改善关节机能就会“通则寿,畅则康”,从而使人健康长寿。民间谚语也有:“手舞足蹈,疾病减少”,“手舞足蹈,百岁不老”。由此看来,舞蹈能起到舒筋活血、畅达经络的作用,的确是一种科学的养生方式。
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舞蹈资源格外丰富。人们在“辨证施治”的同时,更要有选择地“辨证施舞”,以畅行气血,舒展筋骨。中医养生保健方法,注重劳逸结合,每个人可根据自己身体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运动量。
美国一位学者认为,舞蹈运动是世界上最好的安定剂。这是因为适量跳舞能缓解神经肌肉的紧张,从而获得安神定志的效果。某些代谢性疾病通过跳舞可以得到防治。如跳舞可使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降低。跳舞需要全身活动,能加速周身血液循环,舒松关节肌肉,消除体力和脑力的疲劳。不论跳何种舞蹈,都必须挺胸收腹,头、颈、背、臂、腰、胯、腿、脚各部位联合协调运动,使动作挺而不僵、柔而不懈,从而达到美的统一。跳舞中的跳动扭摆,使胸廓扩张,肺活量增加;腰臀的扭摆加强了腰腹肌的锻炼,增强了臀肌的弹性,提高腰背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增加了盆腔和髋的柔软性,自由的舞姿给人以创造的天地,大幅度的动作可以充分舒展身体的各个部位。因此,跳舞不仅可使人体型健美,而且可使人体的神经、心血管、消化、泌尿生殖系统都得到充分的锻炼。
如今,跳舞已成为男女老少喜爱的文化活动,更是一种文明时尚的象征。跳舞还可以缓解压力,甚至解除病痛,利用闲暇时常跳跳舞,不失为一种科学养生方法。适合中老年人的舞蹈以慢步舞和中步舞为好,快步舞少跳为宜;并可根据自身健康状况,选择适合自己锻炼的老年舞。
此外,要注意以下几点:舞蹈动作要能使全身各个关节部位都能得到运动。如颈、肩、腰、肘、腕、指、髋、膝、踝、趾等关节和不同肌肉,不能限于某一个单调的动作。
舞蹈运动要达到适当的时间,一般每天1~2个小时,时间过短,未能发挥出锻炼的效果,时间过长易导致疲劳过度。
舞蹈运动要达到一定的量,舒缓轻松的舞蹈和节奏激烈的舞蹈,运动量迥然不同。因此,选择舞蹈形式要因人而异,须考虑不同年龄、不同身体状况、不同的柔韧度,尤其是老年朋友,动作幅度适宜皆可。
从事舞蹈运动不可一日不练、不站、手不提物、不动。要做到上下、里外、动静、快慢结合,才能真正发挥舞蹈的锻炼作用。
跳舞时应注意选择地面平整的场地,随温度调整衣服的厚薄,衣服宜面质宽松利于活动,最好选择一双专业舞蹈鞋或松软一点的散步鞋,老年朋友不要穿高跟鞋跳舞,以防扭伤或骨折。跳舞开始前也应进行基本的热身运动,结束后不宜立即饮水、不宜随地而坐,应散步片刻,待肢体舒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