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shengli4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趣是人类积极认识事物或参加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人学习活动的动力机制,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巨大推动力。“学生对学习的东西缺乏直接兴趣,会使学习变得枯燥乏味,反之,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那么就能刺激大脑活动的兴奋性,保证对学习内容有效感知。” “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 心理学家布鲁纳语)通过我多年教学实践证明:当学生学习的兴趣一旦产生时,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
  一、应用恰当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巧设悬念,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欲望
  欲望是一种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事物的心理特征。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巧设悬念,使学生对某种知识产生一种急于了解的心理,这样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例如:讲“在数轴上表示无理数”时,教师根据书上的例题画出了 ,然后又问如何画其他无理数,怎样得到的这些数,留一个悬念,让学生在以后学习了勾股定理再在数轴上表示出人意的无理数。还可以用一些图片,吸引学生的兴趣。这种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学习更加有趣,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有利于数学能力的提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数学问题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我们的教学也应该联系生活,贴近生活,这样才能拉近学生和数学知识的距离,使学生产生亲近感,从而产生学习兴趣。从生活中提炼数学问题,学生每天生活在现实中,我们可以让他从身边找出数学问题。家里一年的水电费,温度与负数,一个月的开支等都是很好的教学资源。其实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可以帮助他们学习数学,我们一定要注意引导。这样一来,把数学知识融入到了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满足了学生的需求感,使学生学习兴趣倍增。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学是为了用,一旦学生用自己学到的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一个难题,他那种优越感,自豪感会激励他产生更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要特别引导学生做到学以致用。学生能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价值,数学对生活的重要。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也自然会增加。
  3. 给予成功的满足,增强学生数学学习信心
  学习成功得到快乐的情绪体验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学好数学的强烈欲望。要使学生获得成功,教师必须设计好探索数学知识的台阶,包括设计好课堂提问和动手操作的步骤等,使不同智力水平的同学都能拾级而上,都能获得经过自己艰苦探索,掌握数学知识后的愉快情绪体验,从而得到心理上的补偿和满足,激励他们获得更多的成功。当学生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要适时、有效的帮助和引导学生,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感,树立自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特别是后进学生容易自暴自弃、泄气自卑,教师要给予及时的点拨、诱导,如画出线段图帮助他们理解应用题、让他们换句话说理解题意、举个例试试等,半扶半放地让他们自己去走向成功。
  二、注重学习方法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培养交流的习惯
  教师上课时,通过有针对性、合理性的提问,让学生进入教学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引发他们积极探讨数学知识,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交流的习惯。特别是一题多解的题目或需要分类讨论的问题,(例如:在研究梯形时,将梯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几种辅助线的做法),在探索规律这一节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由此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归纳出相应的方法和规律。让学生在交流中产生成就感。同时通过交流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和逻辑性。
  2.培养观察能力
  学生对图形、对实验的观察特别感兴趣,缺点是抽象思维较差,这就需要教师经常用实物或者课件引导他们有的放矢、积极主动去观察。可采取边观察、边提问、边引导学生对变化原因、条件、结果进行讨论;也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较熟悉的环境中去观察。
  3.培养小结习惯
  可根据新教材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让学生以板报的形式张贴几个学生的小结,或在课余时间对互帮互助小组双方的小结进行评比,从章节、小节慢慢过渡到课时小结。由于经常强调自己去归纳、小结,使学生记忆效果明显,认识结构清晰,学过的知识不易遗忘。教学实践表明,只有正确的学法指导才能使学生站在教学的主体位置上学有所获,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还能保持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4. 培养学生自学习惯
  现在学生的自学能力较差,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不强,学生习惯于围着老师转而不注重独立思考和对规律的归纳总结,因此教师在课堂有效时间内指导学生看书自学,然后有目的提问不同层次学生,久而久之之,便培养了学生自学习惯。
  总之,“兴趣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种潜在的素质,它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生活产生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倾向,是克服困难推动学习的内部动力。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自主学习,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才会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 数学教师只有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才能在轻松愉快中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
其他文献
一段时间以来,听了学校大部分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也学习了一些省市知名教师的课,重点关注了一下“读”这个问题,思考了很多。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断断续续写了点心得。  阅读过特级教师于永正对于“读”的精辟论述:“语文教学的亮点首先在朗读上,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是一种美妙的境界,能入情入境地读,课堂就充满生机、充满灵性。”而张田若先生重视语文教学中的“读”,则说得坚定不移,他曾说过:“阅读教学,第一是
期刊
摘 要:提问是最古老的教学方法,也是师生最重要的交流方式之一,每一位教育者都有引导学生去“真正理解,达到课堂进行目标”的愿望。本文从提问的意义谈起,随后就高效的提问机制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初中数学 提问 策略  提问是最古老的教学方法,也是师生最重要的交流方式之一,每一位教育者都有引导学生去“真正理解,达到课堂进行目标”的愿望。侃侃而谈的律师,富有激情的主持,他们精彩的表现本质上是因为在他们的
【摘要】语文素养不同于“政治素养”、“科学素养”、“品德素养”等。语文素养最主要的就是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不能要求速成,必须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训练的过程。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应当在阅读上下功夫。阅读不是越快越好,也不是越多越好。写作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又一种重要的方法。写作其实是一件寻常事,和说话一样,有了意思,有了需要,动手把它写出来就是了。作为语文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
新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我和所有的教育工作者一样,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了这次改革的潮流之中。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我们更新观念,更新知识,转变角色,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许多教师在这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本文主要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具体做法,与同仁探讨。  一、转变思想,真正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意识
期刊
在砂姜黑土上种植优质小麦时 ,氮磷有机肥或氮磷钾配施是高产优质的重要措施 ,施用氮磷钾肥的合适比例为 16∶9∶8。 When planting high-quality wheat on Shajiang black
摘要:“快乐教学”理念随着初中历史新课程改革步伐的不断深入已成为教育界广泛关注的话题。从以往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来看,普遍存在教学任务重、课时短、学生兴趣不高等问题,严重制约初中历史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初中历史 快乐教学 兴趣 培养  一直以来,历史教学中充满了渊博的知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纷繁复杂,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极大挑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优化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将生动有趣的历史
d-OAT, ornithine--aminotransferase, is the key enzyme involved in proline biosynthesis. In this study the Arabidopsis d -OAT gene was transferred into rice (Ory
摘要:阅读教学是我国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影响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因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个性化阅读是在我国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不断发展起来的内容,本文主要针对我国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对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个性化阅读进行论述。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个性化阅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高中学生“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
摘要 :语文教学应该培养的情感品质。通过一篇美文的学习,使学生得到了美的享受,道德的净化,整个课堂有张有弛,情感教育贯穿其中,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而且也让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明显增强。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教学活动 教学质量  语文教师应是个情感丰富的人,又是情感教育的设计师,把自己的情感体验渗透到教学中,以情动人,把传授知识和学生接受知识这两种相互的思想交流和心灵活动融为一体,使自己和学生和作品
摘要:《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于是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一言堂”为主要形式,以应视为主要目的的枯燥无味的教学现状,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