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视角下高中数学教学内容的研究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da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学内容与课程标准之间存在着被决定的关系,传统的数学教学认识中,教师往往处于“被动”状态,课程改革强调教师的主动性,即“用教材教”。有效的用教材教需要建立课程视角,需要认识到课程视角与学科视角的关系,需要认识到课程视角对于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价值。
  【关键词】高中数学 教学内容 课程视角 不等关系
  教学内容决定于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由教材编写者确定好了之后再由教科书传递给教师。在这样的决定与传递过程中,教师对教学内容一般只有“被动”接受,但如果在教学中真的处于“被动”状态,教学又必然会处于僵化状态,事实上,课程改革以来一直在强调“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实际上就是对僵化状态的一种提醒与纠正。那么,如何用教材教就成为摆在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用教材教不是信手发挥而应当是用而有度,如何用而有度,笔者以为关键在于教师要建立好审视教材的视角。这个视角应当就是“课程”,现以高中数学中“不等关系”这一内容为例,谈谈笔者的浅显观点。
  一、研究高中数学教学内容的课程视角
  研究高中数学教学内容有许多视角,课程视角是其中最为重要但又最容易被忽视的一个。众所周知的是,现行高中数学教材是根据《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编写的,课程是起着统领性作用的,但因为其与一线教师似乎没有直接的关系,因而又容易为教师所忽视。反之,如果教师能够将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研究置于课程的视角下,会发现其中存在着更多的价值。
  “不等关系”是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必修五中的内容,如教材所所界定的那样,“不等式是刻画不等关系的数学模型”,是“数学工具”,是“描述优化问题的一种数学模型”;在“学习本章(时)应注重数形结合,学会通过函数图象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与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的关系……”等。这样的描述在本章的始末两段,一般不容易为教师所注意,但实际上其却是最能体现课程意志的描述话语。
  笔者发现,无论是等量关系还是不等关系,都是建立在一般思维方法即比较法的基础之上的,学习不等关系,建立一元二次不等式、二元一次不等式与基本不等式,其实都是比较法在不同层次知识上的运用,不等式正是“刻画不等关系”最好的“数学工具”。那么,在实际教学中,除了向学生教授不等关系及不等式的解决方法之外,也应当向学生传递其中的比较思想,让学生认识到从生活实际中的不等关系,到高中数学中的不等式,是一种从形象到抽象的思维过程。
  二、课程视角与学科视角关系密不可分
  在不等关系及不等式的教学中,学生接触得最多的可能就是解不等式、证明不等式,或者利用不等式的知识去解决最值问题了。相信这一判断不仅为数学教师所熟悉,也为学生所熟悉。这其实就是一种学科视角。事实上在课上课外谈及高中数学的时候,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对这门学科给出不同的理解,而这也正是学生对数学学科的一种理解,其也是学科视角的产物。
  课程视角与学科视角无疑是不一样的,前者更为宏观,高度也高于后者,早有数学教学研究者指出,高中数学教学要逐步帮学生建立起课程视角,课程视角事关学生对学科的认识,事关学生对数学学习方法的理解。如“不等关系”其实是一种逻辑关系,其“刻画”的首先是生活中的不等关系,其后才是数学上的不等式的出现。如果学生囿于学科视角,只知道运用不等式的性质去解答不等式的习题的话,我们认为这不是有效的课程视角的建立。如同有研究者指出的那样,“不等式性质的工具特点,决定了它的教学应当密切联系运用”!什么是联系运用,笔者的理解其实就是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真正引导学生从学科视角上升到课程视角(当然这两个概念是不必向学生言明的),让学生在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当中生成对不等关系的理解,对不等式工具的运用的理解,才能让学生真正认识到不等关系在数学课程中存在的价值。
  三、基于课程视角的高中数学内容教学
  由以上分析可以发现高中数学教学应当存在两个层次,基于课程视角去实施高中数学教学应当成为有识之士的必然选择。从目前的实际来看,其挑战在于当前的评价方式束縛了教师施展的空间,而从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尤其是理性思维的成长来看,课程视角又是必须的,其也是体现国家课程意志的一个重要方面。
  具体到“不等关系”的教学中,“不等式(组)”是纯粹的学科视角,“不等关系”既是生活视角又是课程视角,是不等式(组)这一数学知识生成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的数学与生活的关系理解,正与此密切相关,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与数学思维方法又反哺生活,这也正是高中数学教学的课程视角。
  基于课程视角实施数学教学还有一大益处,那就是可以为学生的数学知识遗忘之后留下更多的内容,这种内容是属于数学的,但又不纯粹隶属于数学,其内化于学生的认知可以影响学生的思维与判断,可以让学生变得更加理性。没错,这就是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 李克大. 高中课程标准下不等式性质教学内容安排的思考,《数学通报》,2009.12.
  [2] 俞昕.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从新课程视角管窥高中数学隐性课程及其开发,《中学数学杂志》,2009.3.
  [3] 高建军. 高中数学教学改革新视角,《数理化学习》,2014.3.
  (作者单位:江苏省石庄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蒙特梭利教学法,实际上是蒙特梭利博士创造的一种对儿童进行培养的方法,他主张每个学生都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只要给孩子学习的环境,他们会自主的探索需要的事物;他们会根据自己的个性创造新的事物。在该种教学方法中,强调孩子是成长的主体,所有的学习道具都是为了让孩子更好的了解世界而存在的工具,成人只是辅助孩子成长的协助者,孩子只要不妨碍其它的人学习,他们就可以自由地做喜欢的事情。  一、蒙特梭利教学法的本质
【内容摘要】为了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先学后教”教学模式被融入到了初中化学教学中。这种教学模式的应用提升了初中化学的教学效果,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本文对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对其实践应用的问题展开探讨,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关键词】“先学后教” 初中化学教学 实践  随着教育的发展,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初中化学教学的需求。为了发挥学
【内容摘要】课程不一定能体现国家意志,也并非是制定课堂教学目标的唯一依据。制定教学目标有一个永恒的依据,那就是“人”,是“以人为本”。课程往往带有“阶级”属性,“人本”则无阶级之分。文章从目标迷失的根源、表现及目标的回归等方面论述文本解读与目标制定的关系,突出教师在目标制定中的关键作用。  【关键词】课程 目标 文本解读 人本  关于“三维目标”已有许多论述,其中也不乏经典之作。章林华老师的定义是
【内容摘要】课堂讨论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引导,以讨论为形式,通过展开讨论、交流互动、思考探究,从而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提升能力的教学方式,对于调动学生参与热情,点燃学生思维火花,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浅谈了课堂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课堂讨论法 高中历史 应用策略  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才
【内容摘要】新课程背景下,语文选修课应运而生。在众多选修课程中,语文选修课应如何凸显自身魅力,吸引学生,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文试从知识含量、生活气息、心灵碰撞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语文选修课 知识含量 生活气息 心灵碰撞  在新一轮课改中,各类选修课程应运而生,语文选修课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选修课不同于必修课,在师生关系中,选修课的主动权更多掌握在学生手里,教师开出一门课程,
【内容摘要】目前的语文教学,存在一些教学困惑,陷入了尴尬的境地,只有我们的语文老师自己先走出困惑,想各种办法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美起来,才能重生语文课的魅力。  【关键词】语文学科 教学困惑 课堂美学  曾有语文老师对我说,当语文老师真是个吃力不讨好的差事,工作太累:要改作业,最头疼的是作文的批改和试卷的批改,更要命的是,还有晨读;最为关键的是家长、学生甚至是学校都不重视语文这学科,觉得中国人还有学不
【内容摘要】初中化学高效课堂一直是课改的重要内容和当今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目标。本文根据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现状,阐述了通过提升学校管理水平、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来实现化学高效课堂。  【关键词】初中化学 高效课堂 专业素养 专业水平  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提升,近年来政府对教育的投入逐年增加,(去年已达到GDP的4%)农村中学的硬件设施越来越好,而软件(学生与老师)的建设却不容乐观,教学质量
【内容摘要】面对课改,高效课堂是每个教师追求的目标,如何实现语文课堂的高效。首先要做到三“紧”;书本抱得紧,问题扣得紧,学案贴得紧,合理安排紧凑设计语文课堂。其次,对语文课本的研读一定要重视朗读,不是流于表面的把朗读仅仅作为是语文课堂的一个固定步骤,而应是切实地把朗读和文本紧密联系在一起,使朗读成为研读文本的一个重要而有效的手段。通过以上两种方式实现语文课堂的高效。  【关键词】扣紧文本 精彩朗读
【总体思路】以学生发展为本,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是整个课堂的引导者和参与者。就本课来说,如何理解辛弃疾的用典,如何理解从典故中抒发感情是重点也是难点,教师把握住“京口”,“望”,“怀古”三个节点,做到对整个课堂的收放自如,以期学生能够充分理解本首词所抒发的感情。  【教学目标】  1.准确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2.能够找出词中的典故并概括其内容;  3.体会辛弃疾的爱国热忱以及壮志难酬的悲愤。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离不开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的努力。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要提高课堂效率,学生课前的充分准备、课上的积极思维、课后的复习巩固都很重要。但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在课堂上也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而教师在课上要组织、引导得好,课前的充分准备尤其重要,特别是备课的准备。备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和前提,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最重要方面。当然,学校中影响和制约教学工作的因素很多,备课组作为学校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