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20世纪90年代音乐剧专业成立以来,视唱练耳课程就被列为该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在实际教学中对应音乐剧专业视唱练耳课程的教材较少,教学主要还是借鉴音乐表演专业的视唱练耳教学体系。本文中。筆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把优秀音乐剧剧目资源融入视唱练耳教学,以“剧”为中心,探索建立为“歌唱、表演、舞蹈”服务的视唱练耳教学模式。
关键词:音乐剧专业;视唱练耳;教学模式
音乐剧是一门融合歌唱、表演、舞蹈多种艺术形式为一体的综合的舞台艺术形式,19世纪末,形成于英、美等西方国家,20世纪,传入中国,描红与原创并行,得到蓬勃发展。20世纪90年代,音乐剧作为一个新兴专业,在各个艺术院校成立,根据各地的自身情况,现在已经形成了不同的办学模式,主要分为五种:北京的“中戏模式”、“北舞模式”和“谭濡生模式”、上海的“上音模式”、河南的“武秀之模式”、武汉的“沈承宙模式”,课程围绕音乐、舞蹈、戏剧开设。视唱练耳课程属于音乐类课程,是音乐剧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一般开设在一、二年级。音乐剧专业的视唱练耳课程对应教材较少,教学主要还是借鉴音乐表演专业的视唱练耳教学体系。如何为音乐剧舞台表演打下扎实的视唱功底,建立为“歌唱、表演、舞蹈”服务的视唱练耳教学模式,是该学科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
一、教学内容多元化
视唱练耳课程的教学包括训练学生的读谱能力、听辨能力、节奏感、音高感以及音乐感受和音乐表现力等内容,这些也是音乐剧演员所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针对音乐剧的音乐特点,选用符合音乐剧对音乐要求的音乐素材,扩充现有教学内容。
首先,音乐剧的演员在舞台上展现的是歌唱、表演、舞蹈的综合能力,这就对其演唱功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针对性的融入优秀剧目的唱段充实教材,是简明实用的方法。例如:练习减五度音程。减五度在音乐剧中常常用来能制造紧张、不协和的音乐氛围,预示不安因素的出现。在视唱教材选取时,可以针对该音程,选用音乐剧片段,展开有的放矢的训练。音乐剧《演艺船》(谱例1),教师在训练时,可以先进行减五度音程的模唱训练,然后再进行旋律视唱教学。只有完全掌握该曲的音准,才能体现其减五度音程所带来的紧张和不协和的感觉。
音乐剧《演艺船》(谱例1)
其次,音乐剧中舞蹈是推动戏剧情节,表现戏剧冲突的最佳手段和材料,其内在的舞蹈节奏也成为推动戏剧发展的动力。在视唱练耳课程中,进行一定量的传统节奏训练后,就可以转入音乐剧模式的节奏型训练。加入音乐剧中舞蹈节奏型作为节奏练习的素材,循序渐进的给学生加以节奏训练,例如:音乐剧《西区故事》中源于古巴的“波曼”节奏(谱例2),这种节奏形态的训练可以让学生左右手相互配合打击节奏,也可以分两个声部组合作打击节奏,从中逐渐培养学生对节奏的掌控。
“波曼”节奏(谱例2)
音乐剧的表演中可以经常会用到如踢踏舞、爵士舞、现代舞等舞种,对此可以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题训练,丰富学生的舞蹈节奏型的掌握,可以为舞台舞蹈表演提供有力的支持。
最后,音乐剧在中国发展需要结合本民族的特色,中国传统的戏曲是必不可少的一种元素。戏曲的内涵包括唱念做打,综合了对白、音乐、歌唱、舞蹈戏曲是汉族传统艺术之一,剧种繁多有趣,表演形式载歌载舞,戏曲是运用音乐化的对话和舞蹈化的动作去表现现实生活。居其宏先生曾说过:“中国的音乐剧要建立在戏曲的基础上。”戏曲演员的“唱、做、念、打”与音乐剧演员“载歌载舞”的要求有异曲同工之妙。在视唱练耳的视唱谱例中加入戏曲唱段,为今后的中国音乐剧演员积累戏曲语汇,植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沃土。
二、教学手段多样化
在视唱练耳教学的过程中,是通过视谱、听音的技能训练,将各种音乐基础理论知识与音乐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综合音乐素质的培养过程。只有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才能使学生明白各音乐要素的具体表现,更好的掌握理论知识,促进音乐思想、音乐表现能力和音乐知识、音乐综合素质全面提高。
首先,加强学生视唱基础练习,要求学生做到富有乐感的准确的“唱”。分章节有序的进行音级、音阶、音程、和弦、节奏、旋律练习,采用预习、背唱、即兴视唱等形式进行视唱的技术训练。在这个过程中,笔者认为背唱是至关重要的。选择经典的音乐剧、乐曲片段和不同地区的民间音乐,要求学生熟练的背唱,使其在实际音乐中掌握音乐诸要素的功能及音乐表现。在练习中引入无伴奏视唱练习,让学生在多声部中领会音程、和声的概念,依靠自身听觉把握音的倾向性,去调整视唱的音准。通过该练习,可以使学生快速理解音程、调式,较好的掌握音程模唱和构唱,并为音乐剧合唱部分打下坚实基础。
其次,要培养学生的内心听觉,建立良好的音乐感受力。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听觉感官的积极性,增强对声音的分析力,促进对视唱音准、节奏的控制。在练习中可以采用默唱与背唱相结合方法,默唱是凭借经验,想象出音响效果,促进内心听觉的发展,背唱可以强化学生的音乐记忆力,巩固内心听觉,增强音乐理解力和感受力。除此以外,还可以进行一些音乐游戏,例如:音乐接龙:以一种特定的节奏型为创作元素,演唱两个小节,第一位同学演唱,第二位同学模唱后继续加唱两个小节,依次延续进行,依照学生程度制定小节数,最后把音乐记写下来。接唱练习:两位同学轮流唱,一人一个乐句进行视唱练习。在课堂上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内心听觉的培养。
最后,引入多媒体数字化技术,创新教学形式。在课后运用电脑音乐系统辅助学生课后练习,Auralia 视唱练耳教学软件就是不错的选择,学生可以选择音程、和弦、节奏、旋律等部分进行构唱、听辨练习,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给学生更大的学习空间。此外还可以借助Sakai教学系统,该系统与教学同步,根据教学要求在该系统内发布作业,并设立提交时间范围,学生把作业录制成音频以附件形式上传,教师批改并反馈建议。这样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给出学习建议,促进学生快速稳定的提高。 三、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视唱练耳课程是音乐剧专业的基础必修课程,與同专业其他学科紧密相连,要进一步提高视唱练耳的教学,应适当把握好学科渗透,加强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
首先,加强与其他理论课程的联系。视唱练耳课程本身既有音乐技能训练又有音乐理论知识的基础技能课程。课程内容所涉及基本乐理、和声、曲式分析、声乐、器乐等。这就要求任课教师要用理论知识来指导音乐实践,例如:和声的视唱实践练习:在多声部视唱时,把学生分成多个小组,分别练不同的声部,然后再合唱,让学生在练习中体会立体声部的感觉。学生在练习中要注意唱准自己声部的同时还要聆听其他声部,体会多声部视唱中的和声效果、声部层次等。
用多学科渗透的方法使各种相关学科在视唱练耳的学习中融会贯通,扩展对音乐的正确认识,提高和完善音乐的表现力,为音乐剧的学习打下扎实基础。
其次,加强与声乐、舞蹈、表演课程的联系。视唱练耳课程的实践重心是在唱和听上面,那么在唱的基础上开展歌唱与舞蹈,歌唱与表演的双结合练习。在一、二年级的排练课程中,加入短小的双结合练习环节:指定视唱曲目,根据乐曲音乐情绪结合舞蹈课、表演课排练元素,设定主题,进行分组编创,把歌唱、表演、舞蹈有机的融合在一起。
最后,加强与剧目排演的联系。音乐剧事实上就以音乐为灵魂,戏剧为框架,以舞蹈为重要表现手段,通过音乐、舞蹈、戏剧三大元素的整合来讲述故事、刻画人物、表达概念的表演艺术。音乐剧重点应该放在“剧”上,剧目是音乐剧教学的核心。依照学院每一学年的排演计划,把演出剧目的各元素分解至各个课程中,视唱练耳课程也依此剧目进行独唱、合唱唱段的视唱与听辨练习。在假期中集中排演剧目,以音乐剧的教学促进各课程的学习,并把各项知识在剧目排练中得到提高。
音乐剧专业是一个新兴的专业学科,需要不断的发展与建设才能更快的走向成熟。对于音乐剧专业视唱练耳课程来说我们应当以“剧”为中心,扩展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并以此为基础加强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剧音乐感受力和音乐表现力,为学生以后的舞台表演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居其宏.音乐剧,我为你疯狂[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2]尹正文.视唱练耳教学法[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吴海燕.谈视唱教学中音准的训练[J].扬州: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3,(01).
[4]李燕.探析音乐剧专业的视唱练耳教学[J].美育学刊,2011,(01).
关键词:音乐剧专业;视唱练耳;教学模式
音乐剧是一门融合歌唱、表演、舞蹈多种艺术形式为一体的综合的舞台艺术形式,19世纪末,形成于英、美等西方国家,20世纪,传入中国,描红与原创并行,得到蓬勃发展。20世纪90年代,音乐剧作为一个新兴专业,在各个艺术院校成立,根据各地的自身情况,现在已经形成了不同的办学模式,主要分为五种:北京的“中戏模式”、“北舞模式”和“谭濡生模式”、上海的“上音模式”、河南的“武秀之模式”、武汉的“沈承宙模式”,课程围绕音乐、舞蹈、戏剧开设。视唱练耳课程属于音乐类课程,是音乐剧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一般开设在一、二年级。音乐剧专业的视唱练耳课程对应教材较少,教学主要还是借鉴音乐表演专业的视唱练耳教学体系。如何为音乐剧舞台表演打下扎实的视唱功底,建立为“歌唱、表演、舞蹈”服务的视唱练耳教学模式,是该学科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
一、教学内容多元化
视唱练耳课程的教学包括训练学生的读谱能力、听辨能力、节奏感、音高感以及音乐感受和音乐表现力等内容,这些也是音乐剧演员所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针对音乐剧的音乐特点,选用符合音乐剧对音乐要求的音乐素材,扩充现有教学内容。
首先,音乐剧的演员在舞台上展现的是歌唱、表演、舞蹈的综合能力,这就对其演唱功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针对性的融入优秀剧目的唱段充实教材,是简明实用的方法。例如:练习减五度音程。减五度在音乐剧中常常用来能制造紧张、不协和的音乐氛围,预示不安因素的出现。在视唱教材选取时,可以针对该音程,选用音乐剧片段,展开有的放矢的训练。音乐剧《演艺船》(谱例1),教师在训练时,可以先进行减五度音程的模唱训练,然后再进行旋律视唱教学。只有完全掌握该曲的音准,才能体现其减五度音程所带来的紧张和不协和的感觉。
音乐剧《演艺船》(谱例1)
其次,音乐剧中舞蹈是推动戏剧情节,表现戏剧冲突的最佳手段和材料,其内在的舞蹈节奏也成为推动戏剧发展的动力。在视唱练耳课程中,进行一定量的传统节奏训练后,就可以转入音乐剧模式的节奏型训练。加入音乐剧中舞蹈节奏型作为节奏练习的素材,循序渐进的给学生加以节奏训练,例如:音乐剧《西区故事》中源于古巴的“波曼”节奏(谱例2),这种节奏形态的训练可以让学生左右手相互配合打击节奏,也可以分两个声部组合作打击节奏,从中逐渐培养学生对节奏的掌控。
“波曼”节奏(谱例2)
音乐剧的表演中可以经常会用到如踢踏舞、爵士舞、现代舞等舞种,对此可以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题训练,丰富学生的舞蹈节奏型的掌握,可以为舞台舞蹈表演提供有力的支持。
最后,音乐剧在中国发展需要结合本民族的特色,中国传统的戏曲是必不可少的一种元素。戏曲的内涵包括唱念做打,综合了对白、音乐、歌唱、舞蹈戏曲是汉族传统艺术之一,剧种繁多有趣,表演形式载歌载舞,戏曲是运用音乐化的对话和舞蹈化的动作去表现现实生活。居其宏先生曾说过:“中国的音乐剧要建立在戏曲的基础上。”戏曲演员的“唱、做、念、打”与音乐剧演员“载歌载舞”的要求有异曲同工之妙。在视唱练耳的视唱谱例中加入戏曲唱段,为今后的中国音乐剧演员积累戏曲语汇,植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沃土。
二、教学手段多样化
在视唱练耳教学的过程中,是通过视谱、听音的技能训练,将各种音乐基础理论知识与音乐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综合音乐素质的培养过程。只有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才能使学生明白各音乐要素的具体表现,更好的掌握理论知识,促进音乐思想、音乐表现能力和音乐知识、音乐综合素质全面提高。
首先,加强学生视唱基础练习,要求学生做到富有乐感的准确的“唱”。分章节有序的进行音级、音阶、音程、和弦、节奏、旋律练习,采用预习、背唱、即兴视唱等形式进行视唱的技术训练。在这个过程中,笔者认为背唱是至关重要的。选择经典的音乐剧、乐曲片段和不同地区的民间音乐,要求学生熟练的背唱,使其在实际音乐中掌握音乐诸要素的功能及音乐表现。在练习中引入无伴奏视唱练习,让学生在多声部中领会音程、和声的概念,依靠自身听觉把握音的倾向性,去调整视唱的音准。通过该练习,可以使学生快速理解音程、调式,较好的掌握音程模唱和构唱,并为音乐剧合唱部分打下坚实基础。
其次,要培养学生的内心听觉,建立良好的音乐感受力。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听觉感官的积极性,增强对声音的分析力,促进对视唱音准、节奏的控制。在练习中可以采用默唱与背唱相结合方法,默唱是凭借经验,想象出音响效果,促进内心听觉的发展,背唱可以强化学生的音乐记忆力,巩固内心听觉,增强音乐理解力和感受力。除此以外,还可以进行一些音乐游戏,例如:音乐接龙:以一种特定的节奏型为创作元素,演唱两个小节,第一位同学演唱,第二位同学模唱后继续加唱两个小节,依次延续进行,依照学生程度制定小节数,最后把音乐记写下来。接唱练习:两位同学轮流唱,一人一个乐句进行视唱练习。在课堂上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内心听觉的培养。
最后,引入多媒体数字化技术,创新教学形式。在课后运用电脑音乐系统辅助学生课后练习,Auralia 视唱练耳教学软件就是不错的选择,学生可以选择音程、和弦、节奏、旋律等部分进行构唱、听辨练习,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给学生更大的学习空间。此外还可以借助Sakai教学系统,该系统与教学同步,根据教学要求在该系统内发布作业,并设立提交时间范围,学生把作业录制成音频以附件形式上传,教师批改并反馈建议。这样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给出学习建议,促进学生快速稳定的提高。 三、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视唱练耳课程是音乐剧专业的基础必修课程,與同专业其他学科紧密相连,要进一步提高视唱练耳的教学,应适当把握好学科渗透,加强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
首先,加强与其他理论课程的联系。视唱练耳课程本身既有音乐技能训练又有音乐理论知识的基础技能课程。课程内容所涉及基本乐理、和声、曲式分析、声乐、器乐等。这就要求任课教师要用理论知识来指导音乐实践,例如:和声的视唱实践练习:在多声部视唱时,把学生分成多个小组,分别练不同的声部,然后再合唱,让学生在练习中体会立体声部的感觉。学生在练习中要注意唱准自己声部的同时还要聆听其他声部,体会多声部视唱中的和声效果、声部层次等。
用多学科渗透的方法使各种相关学科在视唱练耳的学习中融会贯通,扩展对音乐的正确认识,提高和完善音乐的表现力,为音乐剧的学习打下扎实基础。
其次,加强与声乐、舞蹈、表演课程的联系。视唱练耳课程的实践重心是在唱和听上面,那么在唱的基础上开展歌唱与舞蹈,歌唱与表演的双结合练习。在一、二年级的排练课程中,加入短小的双结合练习环节:指定视唱曲目,根据乐曲音乐情绪结合舞蹈课、表演课排练元素,设定主题,进行分组编创,把歌唱、表演、舞蹈有机的融合在一起。
最后,加强与剧目排演的联系。音乐剧事实上就以音乐为灵魂,戏剧为框架,以舞蹈为重要表现手段,通过音乐、舞蹈、戏剧三大元素的整合来讲述故事、刻画人物、表达概念的表演艺术。音乐剧重点应该放在“剧”上,剧目是音乐剧教学的核心。依照学院每一学年的排演计划,把演出剧目的各元素分解至各个课程中,视唱练耳课程也依此剧目进行独唱、合唱唱段的视唱与听辨练习。在假期中集中排演剧目,以音乐剧的教学促进各课程的学习,并把各项知识在剧目排练中得到提高。
音乐剧专业是一个新兴的专业学科,需要不断的发展与建设才能更快的走向成熟。对于音乐剧专业视唱练耳课程来说我们应当以“剧”为中心,扩展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并以此为基础加强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剧音乐感受力和音乐表现力,为学生以后的舞台表演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居其宏.音乐剧,我为你疯狂[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2]尹正文.视唱练耳教学法[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吴海燕.谈视唱教学中音准的训练[J].扬州: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3,(01).
[4]李燕.探析音乐剧专业的视唱练耳教学[J].美育学刊,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