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运用多种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展示自己的成果,在大自然中探索知识,感受大自然的美,是《品德与生活》课教学的主要目的。
作为一门新型综合课程,《品德与生活》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新型活动课是在教师指导下来实现各种教学活动的,让学生在一种真实的活动中,学会分辨是非,提高道德认识。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换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
一、扮角色——组织活动
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认识规律并遵循规律是组织好活动的前提。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熟悉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并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比如在《品德与生活》教学中,小组活动是活动中的重要形式之一,而小组讨论则是小组活动中经常用到的。讨论活动能使儿童有机会运用多种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展示自己的成果,同时可以解决许多问题。分组讨论是《品德与生活》课中最常用的一种形式。一年级学生的自制能力差,表现欲强,讨论时为了表现自己,为了抢先回答乱喊乱叫,争先恐后,踊跃发言,结果却是课堂一片混乱。怎么解决这种混乱的场面呢?因为一年级的学生特别信任老师,善于模仿。于是我挑选了几名有一定自控能力,回答问题准确的学生和老师组成一组进行讨论,让大家来看看我们的小组是怎样讨论问题的。其他同学们好奇极了,静静地望着我们,他们感到很新鲜。我们讨论结束后,学生们纷纷发表意见:“一个人发言,其他人要认真听不要争抢”“要让别人先说,自己后说”“别人说话时,不要插话,更不要打断”“要给发言的学生鼓掌,鼓励他”。面对眼前的一切我及时地表扬了他们。接下来的小组讨论也变得有序、热烈了,许多问题都在讨论中得到了解决。
二、重实践——走出课堂
《品德与生活》课程源于生活,实践活动有利于发展儿童的探索情趣,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走出课堂,到大自然中去学习、实践,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扩展兴趣,发展社会实践能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自己探索的机会,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比如:教学《春天来了》一课,教师组织学生到校园及其周边观察和寻找春天,看看春天在那里?指导学生把自己的观察与发现记录下来,再在课上交流对春天的观察、发现。大家积极踊跃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春天藏在花朵里,玉兰花开了。”“春天还藏在柳树里,柳树发芽了。”“春天还藏在小动物身上,小燕子飞回来了,小蝌蚪在水中游来游去。”通过在校园周围让学生动手实践,参加植树活动,用自己的双手美化校园。同时让学生用唱、画、剪、贴等形式来表达自己对春天的赞美与热爱,充分体现了课程的综合性。通过亲自动手实践,孩子们不仅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还养成了勤于动手的好习惯。
《品德与生活》新课程开启了一个非常好的教育空间,我们要因地制宜、接近生活,在实践活动中帮助儿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实践教学中,着力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行动,看到事情真实部分,引发他们内心的真实感受,触及他们的心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育教学中取得有效的教学效果。
作为一门新型综合课程,《品德与生活》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新型活动课是在教师指导下来实现各种教学活动的,让学生在一种真实的活动中,学会分辨是非,提高道德认识。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换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
一、扮角色——组织活动
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认识规律并遵循规律是组织好活动的前提。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熟悉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并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比如在《品德与生活》教学中,小组活动是活动中的重要形式之一,而小组讨论则是小组活动中经常用到的。讨论活动能使儿童有机会运用多种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展示自己的成果,同时可以解决许多问题。分组讨论是《品德与生活》课中最常用的一种形式。一年级学生的自制能力差,表现欲强,讨论时为了表现自己,为了抢先回答乱喊乱叫,争先恐后,踊跃发言,结果却是课堂一片混乱。怎么解决这种混乱的场面呢?因为一年级的学生特别信任老师,善于模仿。于是我挑选了几名有一定自控能力,回答问题准确的学生和老师组成一组进行讨论,让大家来看看我们的小组是怎样讨论问题的。其他同学们好奇极了,静静地望着我们,他们感到很新鲜。我们讨论结束后,学生们纷纷发表意见:“一个人发言,其他人要认真听不要争抢”“要让别人先说,自己后说”“别人说话时,不要插话,更不要打断”“要给发言的学生鼓掌,鼓励他”。面对眼前的一切我及时地表扬了他们。接下来的小组讨论也变得有序、热烈了,许多问题都在讨论中得到了解决。
二、重实践——走出课堂
《品德与生活》课程源于生活,实践活动有利于发展儿童的探索情趣,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走出课堂,到大自然中去学习、实践,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扩展兴趣,发展社会实践能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自己探索的机会,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比如:教学《春天来了》一课,教师组织学生到校园及其周边观察和寻找春天,看看春天在那里?指导学生把自己的观察与发现记录下来,再在课上交流对春天的观察、发现。大家积极踊跃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春天藏在花朵里,玉兰花开了。”“春天还藏在柳树里,柳树发芽了。”“春天还藏在小动物身上,小燕子飞回来了,小蝌蚪在水中游来游去。”通过在校园周围让学生动手实践,参加植树活动,用自己的双手美化校园。同时让学生用唱、画、剪、贴等形式来表达自己对春天的赞美与热爱,充分体现了课程的综合性。通过亲自动手实践,孩子们不仅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还养成了勤于动手的好习惯。
《品德与生活》新课程开启了一个非常好的教育空间,我们要因地制宜、接近生活,在实践活动中帮助儿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实践教学中,着力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行动,看到事情真实部分,引发他们内心的真实感受,触及他们的心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育教学中取得有效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