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有关机构所进行的一系列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表明,心理疾患的高发病率已经成为当前危害我国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一大突出问题。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我国青少年中约有35%左右的人存在着障碍性心理表现。因此,普遍倡导和广泛开展心理训练,帮助青少年不断完善自我内在机制,缓解心理冲突,消除心理疾患,增进其心理平衡和人格系统的健康发展已是当务之急。
美学家朱光潜说:“凡是美都必须经过心灵的创造。”青少年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也必须经过青少年学生自我的“心灵创造”。因此,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心理训练,是发展和完善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必要手段,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尤应采取的重要措施。
心理训练主要是通过接受师长指导和通过心理状态与行为方式的自我调控进行某一特定的心理素养方面的训练,通过改变自身的生理状态和心理状态,解决自己在认识、情感、人格、社交等方面的心理问题。具体地讲,对现代青少年进行心理训练主要是为了解决:
1.心理成长问题通过有目的的全面训练,掌握正确的日常行为策略,以促进自身人格系统全面、健康地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促使其沿着正确的目标和方向健康成长。
2.心理缺陷问题表现为个体已知自己在情绪反应和人格系统方面存有某些缺陷,并且对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已有比较迫切的要求,从而有意识地采用某些相应的正确行为策略和矫正方式,以纠正自己不正确的观念、情绪和行为。
3.心理障碍问题个体整个人格系统或某一重要的心理活动侧面发生危机,不能自主地控制自己的行为,无法与外界开展正常的接觸、交流,甚至有心理变态倾向。通过接受专家的指导性训练或逐步开展自我训练,逐步纠正其心理状况与外部人际及社会环境关系的不恰当的观念和行为反应方式,调整其心理结构和心理状态,达到心理平衡和其心理对外界的和谐适应。
4.挖掘心理潜力问题由于情境上的限制以及个体长期以来缺乏潜能意识,使潜能这一人类最大的宝藏未予充分挖掘。人的一生训练越多,自我活动越活跃,则所接受的刺激越丰富;自身能量释放得越充分,则本体训练的强度就越充分,潜能被开发的也就越多。因此,经常进行心理训练,是有效地自我开发潜能,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
就学校教育而言,切实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心理训练,一般来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教育和引导学生一分为二地看待自己。扬长避短,长善救失。找准了自己的优点和特长,就能选择突破口,推动自身整体心理功能趋向最优化的目标;找准了弱点和不足,才能掌握自身前进的主要内在障碍,从攻克“自我”着手,重点进行训练和“再造”,以完善和发展自己。这里重要的就是要善于深刻剖析自我,找到自我心理训练的“起点”。
其次,教育和指导学生学会努力自我创造“氛围圈”。心理训练要高度重视环境的作用,要努力自我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与人际关系,最大可能地发挥外界对自己的塑造功能和影响力,借助客观力量以推动自身心理状态、心理素养的发展与提高。为此,心理训练者必须注重从人际关系与环境氛围方面创造有利条件,为进行有效的心理训练提供良好背景条件。
第三,增强学生优良素质的自我建构意识,激励学生自我完善。心理训练需要具备强烈的自我建施意识。只有具备了自我建构良好素质的要求和愿望,并主动寻找自身心理素养中的弱点,积极探索有效方法去攻克这些弱点,教师的教育与指导才能卓有成效。因此,要使学生懂得优良的心理素质是个体主动建构的结果,从而增强积极开展心理训练的自觉性与主动性。
第四,选择符合学生特点的心理训练方法。进行心理训练的具体方法和操作技巧是多种多样、灵活多变的。随着现代物理学、化学、生物学、信息科学等学科的高度发展,也带来了心理学方法,包括心理训练方法的更新。主要心理训练方法有:物理-心理法、生物-心理法、信息加工方法等,要善于依据学生特点,综合选择那些具有先进性、互补性的训练方式,使青少年心理训练取得更理想的效果,更为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美学家朱光潜说:“凡是美都必须经过心灵的创造。”青少年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也必须经过青少年学生自我的“心灵创造”。因此,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心理训练,是发展和完善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必要手段,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尤应采取的重要措施。
心理训练主要是通过接受师长指导和通过心理状态与行为方式的自我调控进行某一特定的心理素养方面的训练,通过改变自身的生理状态和心理状态,解决自己在认识、情感、人格、社交等方面的心理问题。具体地讲,对现代青少年进行心理训练主要是为了解决:
1.心理成长问题通过有目的的全面训练,掌握正确的日常行为策略,以促进自身人格系统全面、健康地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促使其沿着正确的目标和方向健康成长。
2.心理缺陷问题表现为个体已知自己在情绪反应和人格系统方面存有某些缺陷,并且对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已有比较迫切的要求,从而有意识地采用某些相应的正确行为策略和矫正方式,以纠正自己不正确的观念、情绪和行为。
3.心理障碍问题个体整个人格系统或某一重要的心理活动侧面发生危机,不能自主地控制自己的行为,无法与外界开展正常的接觸、交流,甚至有心理变态倾向。通过接受专家的指导性训练或逐步开展自我训练,逐步纠正其心理状况与外部人际及社会环境关系的不恰当的观念和行为反应方式,调整其心理结构和心理状态,达到心理平衡和其心理对外界的和谐适应。
4.挖掘心理潜力问题由于情境上的限制以及个体长期以来缺乏潜能意识,使潜能这一人类最大的宝藏未予充分挖掘。人的一生训练越多,自我活动越活跃,则所接受的刺激越丰富;自身能量释放得越充分,则本体训练的强度就越充分,潜能被开发的也就越多。因此,经常进行心理训练,是有效地自我开发潜能,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
就学校教育而言,切实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心理训练,一般来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教育和引导学生一分为二地看待自己。扬长避短,长善救失。找准了自己的优点和特长,就能选择突破口,推动自身整体心理功能趋向最优化的目标;找准了弱点和不足,才能掌握自身前进的主要内在障碍,从攻克“自我”着手,重点进行训练和“再造”,以完善和发展自己。这里重要的就是要善于深刻剖析自我,找到自我心理训练的“起点”。
其次,教育和指导学生学会努力自我创造“氛围圈”。心理训练要高度重视环境的作用,要努力自我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与人际关系,最大可能地发挥外界对自己的塑造功能和影响力,借助客观力量以推动自身心理状态、心理素养的发展与提高。为此,心理训练者必须注重从人际关系与环境氛围方面创造有利条件,为进行有效的心理训练提供良好背景条件。
第三,增强学生优良素质的自我建构意识,激励学生自我完善。心理训练需要具备强烈的自我建施意识。只有具备了自我建构良好素质的要求和愿望,并主动寻找自身心理素养中的弱点,积极探索有效方法去攻克这些弱点,教师的教育与指导才能卓有成效。因此,要使学生懂得优良的心理素质是个体主动建构的结果,从而增强积极开展心理训练的自觉性与主动性。
第四,选择符合学生特点的心理训练方法。进行心理训练的具体方法和操作技巧是多种多样、灵活多变的。随着现代物理学、化学、生物学、信息科学等学科的高度发展,也带来了心理学方法,包括心理训练方法的更新。主要心理训练方法有:物理-心理法、生物-心理法、信息加工方法等,要善于依据学生特点,综合选择那些具有先进性、互补性的训练方式,使青少年心理训练取得更理想的效果,更为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