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教育现代化的不断深入,多媒体辅助教学越来越受到学校、老师的重视。现代多媒体技术介入课堂,以其省时、省力、高效、便捷等特点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丰富了学生的直观感受,有利于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提高教学效率,显示出勃勃生机。但是在语文教学中,我发现多媒体教学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会使课堂大放光彩;用不好,只能是以形式害内容。
【关键词】初中语文 多媒体 误区 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6.098
語文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艺术再创作来完成教学任务。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使课堂教学声情并茂、化难为易,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认识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利用录音、幻灯、投影、电脑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能够形象表现许多教师“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教学内容,其收效之大是教师的口头表达所不能企及的。那么如何利用好多媒体教学呢?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课件的常见误区
(一)多媒体课件“灌满”整个语文课堂
初中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学生对于语文材料的理解,由于知识背景、生活经验的不同,存在着很多的差异,具有主观性,特别是文学作品,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感受,正如“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时,在语文课程中有大量的具体形象需要学生借助想象力来完成,这需要学生调动自己的思维能动地进行思考。虽然在新课改中,我们也同样强调学生对于语文材料的理解应该具有一致性,但是语文教学中更提倡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合理思考,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独创性的见解。
但是,多媒体课件制作多是教师按照语文课堂的教学思路来进行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按照规划好的规律来安排教学内容,学生的认知发展也常常服从于预先设计的流程。有的教师过分依赖于多媒体课件,上课流程完全按照固定的课件进行,每次上课都满堂展示多媒体课件内容,教师只负责点击鼠标,由课件完成书写与示范、启发与引导,甚至事先预定好学生讨论问题的答案,在学生讨论后硬性呈现,致使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扮演了观众的角色,教学过程仿佛成了多媒体技术设备的展示,导致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性得不到发展,在课堂上处于被动地位,影响了主体作用的发挥。
(二)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和运用相对死板
初中语文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它的目标直接指向于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就是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这些实践能力不仅涉及到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常识,也包含了自然、社会与人文等方面的智慧。它要求语文课堂教学不能刻意追求固定的传授模式,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进行适当的调整。多媒体课件的设计费时费力,可谓倾注了教师的大量心血,可是几乎所有多媒体课件的设计都是教师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相关参考资料预先构想的,而在课堂教学中会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讨论结果和问题答案。要知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目光、情绪变化等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方法,学生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都需要教师相应的反馈,可是多媒体课件在语文教学课堂的呈现顺序却相对的固定,这在某种程度上束缚了教师的思路,在课堂教学中不能根据学生的需要做及时的调整。
(三)多媒体课件制作过于花哨
学生在语文课程中学习的是母语,初中学生在具有了口语的语感基础后,其主要任务已经转变为培养书面语的语感,所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必然会有书面语或文言文出现。可是,书面语或文言文相对难懂和枯燥,在这样的情况下,多媒体课件对书面语或文言文的有利补充作用就发挥了出来。多媒体课件生动的视觉、听觉效果的确起到了吸引学生的作用,但许多教师在设计多媒体课件时贪多、贪新鲜,选用琳琅满目的图片资料,追求丰富多样的视听效果,应用了大量的视频、动画、甚至是名师讲座,影响了学生对教学重点、难点的指向与集中,从而造成了注意分散的情况。更有甚者,有的教师选用的资料与教学内容几乎没有关联,导致一节课结束时,学生还沉浸在丰富的课堂教学音像之中,而没有对画面和声音所蕴含的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
二、灵活运用的方法
(一)在深入了解教学对象的基础上合理运用
初中低年级学生,生活经历简单,人生经验不足,导致他们对于文本中有些事物无法感知体会。这时,针对他们大脑思维中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的特征,运用多媒体课件将文本中抽象的“事例”具体、形象地再现出来,化难为易,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有效促进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上升。而对于初中高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社会生活经历,抽象思维能力也逐渐加强,这是教学要以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为主,凡以增强学生感性认识为目的的媒体技术手段,能不用则不用。
(二)要结合教学内容
语文课堂本质上是一个阅读文本到体悟文本的过程,其重点在于学生的独特的感受和体悟。因此多媒体课件只是语文课堂教学的辅助存在,不能用它来代替学生的思维或是限制学生的思维。
运用多媒体课件需根据语文课堂教学内容不同而具体对待:文本中科学性、介绍性的事物,如动植物的名称、历史事件等,学生可能不熟悉,而了解它们对于理解文本又是有帮助的,那么这时就可以将它们用多媒体课件具体化、形象化以帮助学生理解。
(三)把握教学时间
刺激——反应理论是一种重要的学习理论,该理论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客观联结”,刺激的次数越多,强度越大,“联结越牢固”。可是如果刺激过强,则会造成新的疲劳,使记忆效果降低。一般来说,上午一二节课,学生往往精力充沛,情绪饱满,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认识、理解、记忆能力都较强,学习效果相对较好,本身已不需要强烈的刺激,教师要抓住学生精力最旺盛的时机来完成教学任务,尽量少使用多媒体课件。
(四)掌握多媒体课件制作技巧
语文多媒体课件制作中呈现的信息容量要适当,操作要尽量简便、灵活,这样便于教师根据课堂的变化,学生的感悟发挥而随时地调整和修改。课件的表现形式要简洁明了。
总之,我们应该辩证地、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克服误区,发挥优势,提高教学质量,达到真正的教书育人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语文 多媒体 误区 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6.098
語文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艺术再创作来完成教学任务。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使课堂教学声情并茂、化难为易,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认识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利用录音、幻灯、投影、电脑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能够形象表现许多教师“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教学内容,其收效之大是教师的口头表达所不能企及的。那么如何利用好多媒体教学呢?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课件的常见误区
(一)多媒体课件“灌满”整个语文课堂
初中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学生对于语文材料的理解,由于知识背景、生活经验的不同,存在着很多的差异,具有主观性,特别是文学作品,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感受,正如“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时,在语文课程中有大量的具体形象需要学生借助想象力来完成,这需要学生调动自己的思维能动地进行思考。虽然在新课改中,我们也同样强调学生对于语文材料的理解应该具有一致性,但是语文教学中更提倡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合理思考,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独创性的见解。
但是,多媒体课件制作多是教师按照语文课堂的教学思路来进行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按照规划好的规律来安排教学内容,学生的认知发展也常常服从于预先设计的流程。有的教师过分依赖于多媒体课件,上课流程完全按照固定的课件进行,每次上课都满堂展示多媒体课件内容,教师只负责点击鼠标,由课件完成书写与示范、启发与引导,甚至事先预定好学生讨论问题的答案,在学生讨论后硬性呈现,致使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扮演了观众的角色,教学过程仿佛成了多媒体技术设备的展示,导致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性得不到发展,在课堂上处于被动地位,影响了主体作用的发挥。
(二)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和运用相对死板
初中语文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它的目标直接指向于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就是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这些实践能力不仅涉及到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常识,也包含了自然、社会与人文等方面的智慧。它要求语文课堂教学不能刻意追求固定的传授模式,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进行适当的调整。多媒体课件的设计费时费力,可谓倾注了教师的大量心血,可是几乎所有多媒体课件的设计都是教师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相关参考资料预先构想的,而在课堂教学中会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讨论结果和问题答案。要知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目光、情绪变化等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方法,学生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都需要教师相应的反馈,可是多媒体课件在语文教学课堂的呈现顺序却相对的固定,这在某种程度上束缚了教师的思路,在课堂教学中不能根据学生的需要做及时的调整。
(三)多媒体课件制作过于花哨
学生在语文课程中学习的是母语,初中学生在具有了口语的语感基础后,其主要任务已经转变为培养书面语的语感,所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必然会有书面语或文言文出现。可是,书面语或文言文相对难懂和枯燥,在这样的情况下,多媒体课件对书面语或文言文的有利补充作用就发挥了出来。多媒体课件生动的视觉、听觉效果的确起到了吸引学生的作用,但许多教师在设计多媒体课件时贪多、贪新鲜,选用琳琅满目的图片资料,追求丰富多样的视听效果,应用了大量的视频、动画、甚至是名师讲座,影响了学生对教学重点、难点的指向与集中,从而造成了注意分散的情况。更有甚者,有的教师选用的资料与教学内容几乎没有关联,导致一节课结束时,学生还沉浸在丰富的课堂教学音像之中,而没有对画面和声音所蕴含的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
二、灵活运用的方法
(一)在深入了解教学对象的基础上合理运用
初中低年级学生,生活经历简单,人生经验不足,导致他们对于文本中有些事物无法感知体会。这时,针对他们大脑思维中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的特征,运用多媒体课件将文本中抽象的“事例”具体、形象地再现出来,化难为易,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有效促进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上升。而对于初中高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社会生活经历,抽象思维能力也逐渐加强,这是教学要以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为主,凡以增强学生感性认识为目的的媒体技术手段,能不用则不用。
(二)要结合教学内容
语文课堂本质上是一个阅读文本到体悟文本的过程,其重点在于学生的独特的感受和体悟。因此多媒体课件只是语文课堂教学的辅助存在,不能用它来代替学生的思维或是限制学生的思维。
运用多媒体课件需根据语文课堂教学内容不同而具体对待:文本中科学性、介绍性的事物,如动植物的名称、历史事件等,学生可能不熟悉,而了解它们对于理解文本又是有帮助的,那么这时就可以将它们用多媒体课件具体化、形象化以帮助学生理解。
(三)把握教学时间
刺激——反应理论是一种重要的学习理论,该理论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客观联结”,刺激的次数越多,强度越大,“联结越牢固”。可是如果刺激过强,则会造成新的疲劳,使记忆效果降低。一般来说,上午一二节课,学生往往精力充沛,情绪饱满,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认识、理解、记忆能力都较强,学习效果相对较好,本身已不需要强烈的刺激,教师要抓住学生精力最旺盛的时机来完成教学任务,尽量少使用多媒体课件。
(四)掌握多媒体课件制作技巧
语文多媒体课件制作中呈现的信息容量要适当,操作要尽量简便、灵活,这样便于教师根据课堂的变化,学生的感悟发挥而随时地调整和修改。课件的表现形式要简洁明了。
总之,我们应该辩证地、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克服误区,发挥优势,提高教学质量,达到真正的教书育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