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史话:引力的“前世今生”

来源 :科学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inroo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牛顿万有引力公式到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人们对引力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借引力波爆刷科学家朋友圈之际,小编一并梳理了300年来人类对引力发展的认识过程。
  1687年:牛顿引力
  艾萨克·牛顿出版的《自然哲学的数学方法》一书中对引力进行了全面描述。这为天文学家预测行星的运动提供了精确手段,但它并非没有瑕疵——无法精确地计算水星的轨道。所有行星的轨道运动,在公转的近日轨道上受到其他行星引力的拖行而产生微动,而水星的轨道问题在于其进动量与牛顿理论预测不一致,计算上这仅是一个很小的差异,但对于天文学家来说已经足够大到能够感知到它的存在了。
  1895年:火星行星
  为了解释水星这一星体的古怪行为,法国天文学家奥本·勒维耶建议选择一个看不见的行星——火星,其运行轨道接近太阳。他认为来自火星的引力会影响水星的运行轨道。但是,通过反复观察,没有发现火星影响的迹象。

  1905年:狭义相对论
  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震惊了整个物理学界。此后,他开始将引力引入到他的方程中,这导致了他的下一个突破。
  1907年:爱因斯坦预言引力红移
  受广义相对论发展过程中的思想影响,爱因斯坦第一次提出了引力红移理论。所谓引力红移指的是在强磁场中原子激发出的光逃脱引力时,光的波长会变长。变长的波使光子移动到了电磁光谱的红外端。
  1915年:广义相对论
  爱因斯坦发表了广义相对论,首次取得的巨大成功是精确预测了水星的轨道,包括其以前难以理解的进动。该理论还预言了黑洞和引力波的存在,虽然爱因斯坦本人也很难理解它们。
  1917年:爱因斯坦的受激辐射理论
  1917年,爱因斯坦在发表的关于辐射量子理论的论文中表明,受激辐射是可能发生的。他提出激发原子可以通过光子的自发辐射过程释放能量,从而返回到较低能量状态。
  在受激辐射中,入射光子与激发原子相互作用,使它移动到一个较低的能量状态,释放与入射光子方向、相位及频率均相同的光子。这一过程对于激光的发展来说是可行的(光通过受激辐射发射放大)。
  1918年:参考系拖拽预测
  奥地利物理学家约瑟夫伦泽和汉斯·蒂林认为,一种处于转动状态的质量会对其周围的时空产生拖拽的现象,这种现象也被称作惯性系拖拽。
  1919年:首次发现引力透镜
  引力透镜效应是光线经过大质量物体周围时产生的弯曲,例如一个黑洞,允许人们看到处于它背后的物体。在1919年5月日全食时,科学家观察到太阳附近的恒星轻微错位,这表明光弯曲是由太阳的较大质量所引起的。
  1925年:首次引力红移的测量
  美国天文学家沃尔特·亚当斯观察了大质量恒星表面发出的光,并检测到红移,验证了爱因斯坦的预言。

  1937年:星系团引力透镜预测
  瑞士天文学家弗里兹·扎维奇提出,整个星系团可以看作一个引力透镜。
  1959年:引力红移的验证
  美国的庞德和雷布卡测量了哈佛大学杰弗逊物理实验室的塔顶和塔底的两个辐射源的相对红移,确切地验证了引力红移的存在。通过这个试验,他们精确测定了光从塔顶传输到塔底过程中能量的微小变化。
  1960年:受激辐射的激光发明
  加利福尼亚州休斯研究实验室的物理学家西奥多·梅曼,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激光器。
  20世纪60年代:黑洞的首个证据
  20世纪60年代是广义相对论复兴的开始,此时才发现银河系是一个中心存在黑洞的星系,该星系被黑洞的巨大引力所吸引。目前证实在所有大型星系中心都存在着质量较大的黑洞,当然也有一些质量较小的黑洞在星际间漫游。
  1966年:首次观察到引力时间延迟
  美国天体物理学家欧文·夏皮罗认为,如果广义相对论成立的话,那么无线电波会受太阳的引力作用而减缓,从而出现时间延迟,因为信号在太阳系周围受到了反弹。
  在1966—1967年,科研人员检测到从金星表面反射的雷达波束,并且测量了信号返回地球的时间。测量的延时结果有力地证实了爱因斯坦理论。
  目前,研究人员将时间延迟应用在宇宙领域,通过观测在引力透镜图像间闪烁光的时间差来测量宇宙的膨胀。
  1969年:引力波的误检
  美国物理学家约瑟夫·韦伯的性格颇为叛逆,他声称自己第一个通过实验检测到引力波的存在,但他的实验结果永远没法重复。

  1974年:引力波的间接证据
  天体物理学家约瑟夫·泰勒和拉塞尔·赫尔斯发现了一种新型脉冲星:一个二进制脉冲星。脉冲星轨道衰减的测量显示它们失去的能量与广义相对论预测的数据一致。这一发现使他们获得了199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979年:星系引力透镜的首次观测
  观察者丹尼斯·沃尔什、鲍勃·卡斯韦尔和雷威曼观测到了2个相同的准恒星天体(或“类星体”),而它原来是2个独立图像的一个类星体,这样首个河外星系引力透镜被发现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引力透镜效应已成为宇宙中强大的探测器。   1979年: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获得资助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建设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
  1987年:虚惊一场的引力波误报
  误报源自美国马里兰大学约瑟夫·韦伯的直接探测,他设计出一种天线来检测引力波,这种天线是一根圆柱形铝棒,如果有引力波垂直扫过来,就会激发铝棒振动。这种振动虽然很微弱,但是它可以通过该棒中间附加的压电应变转换器变换为电信号而被检测到。他声称通过天线接收到了来自超新星SN 1987A的信号,但此后证明是错误的。
  1994年:LIGO开始动工建设
  经过漫长的过程,LIGO终于在汉福德、华盛顿和路易斯安那州开工建设。
  2002年:LIGO开始第一次搜索引力波。
  2002年8月,LIGO开始搜索引力波存在的证据。
  2004年:参考系拖拽探测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发射引力探测器B来测量地球周围的时空曲率。探测器上装有陀螺仪,通过对陀螺仪自旋方向的探测,可以测量时空在地球的存在下是如何发生弯曲的,并进一步测量地球的自转是如何“拖拽”周围的时空随之一起运动的。
  数据分析显示,引力探测器B上的陀螺仪按一定速度进动,这正好符合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
  2005年:LIGO搜寻结束
  经过5年的搜索,LIGO的第一阶段以未探测到引力波结束。此后传感器经过临时改装以提高灵敏度,被称之为增强LIGO。
  2009年:增强的LIGO
  升级版的增强LIGO开始对引力波进行新的搜寻。
  2010:增强LIGO搜寻结束
  增强LIGO未能检测到引力波。此后经过一个关键的升级,全新的高级LIGO准备开始工作。
  2014年:高级LIGO升级完成
  全新的高级LIGO完成安装及测试,并且准备开始新的搜索。
  2015年:第3次引力波误报
  美国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宣称他们在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中发现了B模式极化信号。他们指出,这可能是原初引力波留下的印迹,为宇宙早期的暴胀提供了首个直接的证据。然而,这一结果遭遇诸多质疑。此后,他们在论文中承认,无法排除观测到的信号源来自银河系中尘埃干扰(而非原初引力波)的可能性。
  2015年:LIGO再次升级
  先进的LIGO开始引力波的又一轮搜索,其探测灵敏度是原始LIGO的4倍。在2015年9月,检测到可能是由2个黑洞相互碰撞发出的信号。
  2016年:引力波被探测证实
  LIGO团队终于探测到了引力波的存在。
其他文献
学校特色化建设正向纵深推进,正从表层化的物态文化建设走向更深层的课程视野的全面建设.本文立足于学校实际,从学校历史传承、特色革新和学生核心素养三个方面阐述了学校建
初中阶段如何更好针对初中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实施舞蹈教学,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和研究的课题。现结合近些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初浅的看法。  一、口传身授  1.口传。生动的语言在舞蹈训练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唤起学生对舞蹈的兴趣,从而使学生更易进入舞蹈的情感世界。如在练习腿的控制时,笔者边用语言引导学生边要求他们的动作“均匀地延伸,把音乐灌满,伸长你的腿,长长长(延长拖音重复),在最高点,收紧(有力
大学,一个莘莘学子们梦寐以求的地方,也是无数人通往理想道路的阶梯,对于这个大学,我也曾做过无数次的幻想,在幻想中描绘出了一幅幅宏伟壮丽的人生蓝图。“大学”这个词语说来沉重
一、了解青少年学生变声期嗓音特征的知识  变声期是一种自然的生理现象,变声初期,嗓音无太大变化,有时会感觉嗓子不听使唤,会出怪音。变声中期,嗓音会有明显变化,男生喉部会明显突出,长出喉结,音调变低,唱歌时不易控制,高音唱不上去,有的人声音嘶哑,音色不干净。变声后期,说话的声音变成了成年人,但唱歌的声音还不太稳定,声音不够结实。在变声期间,会出现生理性的喉黏膜肿胀、声带充血、时有水肿、附有分泌物、声
中日两国”犬”类题材电影种类繁多,人”犬”间的故事令无数观众感慨万千。本文将简要探究中日两国”犬”类题材的不同特色,来分析两国的不同审美风格及民族特色,以动物来透视超
期刊
就算学校教育设施再先进,总还有一些教具找不到,而且还要受时间、地点的因素干扰,对于绝大多数农村中学来说,教学设施可能更是有限。但是为了适应目前新教材教学的需要,因陋
叶澜教授说:“课堂教学是师生人生中的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新课程理念呼唤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转变角色,确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让学生在多情境、多角色、多内容、多形式、多维度的多元互动运行状态中,有读的享受,有情感的交流,有思维的碰撞,有观点的争论,有问题的质疑,有矛盾的激发和障碍的排除;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使他们在课堂上“小
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实现差异化发展、打造办学特色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将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精英培养模式落实到大众化教育之中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澄清校本课程为谁开发、谁
一、激发兴趣  小学生最崇拜的人是自己的老师。老师如果爱写日记,大谈日记的好处,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来畅谈日记对人生的意义,再展示一本精美的日记本,里面图文并茂、书写工整、记载着各种有趣的小事,学生们欣赏之后一定会跃跃欲试。写日记需要顽强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的精神。在训练过程中,教师也可适当讲名人坚持写日记的故事,以此激发学生坚持写日记的兴趣。初写日记的那段时间,可对程度差的学生降低要求,指导做一些读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