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以北京部分二类本科院校大一至大四学生为调查样本开展调查,利用SPSS软件对样本数据进行处理。在此基础上,对当前高校的学风现状以及影响学风建设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通过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来促进良好学风形成的观点。
关键词 职业生涯规划 教育 大学生 学风建设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在高等教育 “大众化”的趋向下,高校的生源素质参差不齐,再加之社会转型过程中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高校的学风建设面临着不容忽视的挑战。良好学风的培养必须多管齐下,涉及到学校的制度建设、学生的思想教育等多方面工作,同时还要加强调查研究,收集相关数据,把握学风现状,定期分析学风变化的成因,在此基础上提出科学的措施和方法。本文以北京部分二类本科院校大一至大四学生为调查样本开展调查,并利用SPSS软件对样本数据进行处理。在此基础上,对当前高校的学风现状进行了合理分析,并提出通过开展体系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来推动高校学风建设的建议。
1 调查对象、方法、内容
此次问卷调查以北京部分二类本科院校全日制在校大学生为对象,随机抽取大一到大四学生,共发放问卷450份,回收447份,扣除不合格问卷12份,有效问卷共435份,占问卷总数的96.7%。以所有统计均在有效样本的基础上进行运算为前提,采用SPSS11.0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问卷主要从学风现状、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学习目的和动力等方面进行了调查。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学风总体状况一般
调查数据显示,27.39%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学校学风状况良好,59.24%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学校学风状况一般,5.73%的大学生对自己学校学风的总体评价是差,另有5.10%的大学生选择“说不清楚”。在分析“学风建设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时,超过七成的大学生认为“缺乏学习动力和目标,厌学,为考试而学 ”是主要原因之一。
2.2 相当数量学生学习目的较为明确,但学习动力相对不足
关于“学习目的”调查结果显示,45.22%的大学生认为其学习是为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实现人生理想做准备”,23.57%的大学生则是要“拿更多的证书等硬件,为以后找工作打基础”,18.47%的大学生选择“为今后的深造做准备”。由此可见,大学生的学习目的较为明确。但在对自身学习状态的评价上,调查结果令人堪忧。仅有28.03%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学习动力充足,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 ;选择“学习动力一般,为了学习而学习”的大学生超过半数,达到51.59%;另有17.20%的大学生明确表示自己“学习动力不足,得过且过” 。
2.3 大多数学生比较看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关于“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73.25%的大学生认为其重要。因此对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类课程,46.86%的大学生表示自己会选修,另有43.95%的大学生表示自己已经选修,两者合计超过九成。关于“选修这门课的原因”,80.14%的大学生的回答是“希望学习相关的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更好地进行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
2.4 在人生目标和职业方向的确定上,多数学生希望获得校方帮助
据调查,82.17%的大学生“希望通过在大学的历练中,找准自己的人生目标和未来职业方向”。而在确定人生目标和找准职业方向的过程中,78.98%的大学生“希望得到学校老师或相关部门的帮助”。
3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学风建设的相关性分析
对于一所高校来说,学风状况是其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程度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识。此次调查显示,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认为当前高校学风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缺乏学习动力和目标,厌学,为考试而学;学习和学术氛围不浓厚;学习浮躁,存在考试突击现象;学习纪律意识不强,迟到旷课现象严重。致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学生的原因,也有学校的原因。就学生而言,学习主体的学习动机水平低、学习动力不足是一个主要原因。根据调查,有51.59%的学生认为自己学习动力一般,为学习而学习;有17.20%的学生直接表示自己学习动力不足。大学生学习动机水平低、学习动力不足既不利于大学生自身的发展,荒废光阴,蹉跎岁,也会影响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导致学校的竞争力和影响力降低。因此,提升大学生的学习动力,增强大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是高校学风建设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在对导致“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原因”的调查中,数据显示44.44%的学生表示自己厌倦学习,40.74%的学生认为自己缺乏成就感,无抱负和理想,无求知欲和上进心。22.22%的学生认为自己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从而导致学习动力不足。由此可见,大学生对大学生活及后大学时代认识不足,缺乏规划,由此导致对未来感到迷茫和困惑。究其原因,根本的就在于不能及时树立人生目标和对自身职业生涯缺乏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的最主要任务就是准确分析和评估自身内在素质和外在条件,在此基础上,确立人生目标和职业理想,并据此制定详实的行动计划。因此,在大学生中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首先要解决的是人生目标和职业理想的问题,也就是帮助大学生在科学、全面地认清自身主客观状况的基础上,及时树立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人生目标和确立通过拼搏可以实现的职业理想。其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要帮助大学生认识到在校期间的学习与实现未来人生目标及职业理想之间的密切关联性。只有通过在校期间积极主动的学习,全面提升自身素质,才能为未来人生目标和职业理想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也就是说,要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来解决当前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学习动机问题,即“为什么学”的问题。只有将这个问题解决,大学生才会去积极主动地学习,逐渐在校园中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由此才能使得学风建设走上良性轨道,良好的学风才能得以形成。 4 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推进学风建设
基于上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学风建设的相关性分析,因此,应充分利用和发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作用,帮助大学生树立人生目标和职业理想,引导大学生为实现未来的人生目标和职业理想而积极主动学习,以推进高校的学风建设。
(1)引导大学生科学树立人生目标、确立职业理想。一方面要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大学生对自己进行全面分析,看清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劣势与不足,进而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并根据人生目标确立职业理想;另一方面,要通过多途径的教育让学生认清未来职业发展目标的实现依赖于现在的专业学习。专业学习不仅是实现职业目标的必要途径,也是个人未来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在找准目标和明确途径的基础上,激发学习主体的内在积极因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一举扭转学风状况。
(2)引导大学生夯实专业知识,并围绕专业适当拓宽知识面,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使大学生了解职业类型、职业性质、职业构成要素、职业发展趋势以及专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等内容,大学生可以根据当前的实际需要和具体要求,努力学习,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自觉地构建自身的知识结构,不断培养能力,实现全面发展。
(3)形成体系化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使大学生获得持续的教育。即使对于一个成人来说,职业生涯规划都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对大学生而言,要制定出一个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确立一个切实可行的职业目标更是一个需要反复摸索和不断修正的过程。因此,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形成体系,贯穿整个大学教育阶段,以为学风建设提供一个不竭的动力源。具体来说,首先从新生入学开始,就应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以引导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二、三年级时,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则应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职业定位,强化专业学习。大学四年级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则侧重于帮助毕业生实现从大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形成终身学习习惯。
本文受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10000200 200)资金资助
参考文献
[1] 李瑶.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推动高校学风建设[J].中国电力教育,2011(22).
[2] 白英龙.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推动高校学风建设的促进作用[J].理论界,2011(8).
[3] 陈晶.大学生学习动力分析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J].高校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6(2).
关键词 职业生涯规划 教育 大学生 学风建设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在高等教育 “大众化”的趋向下,高校的生源素质参差不齐,再加之社会转型过程中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高校的学风建设面临着不容忽视的挑战。良好学风的培养必须多管齐下,涉及到学校的制度建设、学生的思想教育等多方面工作,同时还要加强调查研究,收集相关数据,把握学风现状,定期分析学风变化的成因,在此基础上提出科学的措施和方法。本文以北京部分二类本科院校大一至大四学生为调查样本开展调查,并利用SPSS软件对样本数据进行处理。在此基础上,对当前高校的学风现状进行了合理分析,并提出通过开展体系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来推动高校学风建设的建议。
1 调查对象、方法、内容
此次问卷调查以北京部分二类本科院校全日制在校大学生为对象,随机抽取大一到大四学生,共发放问卷450份,回收447份,扣除不合格问卷12份,有效问卷共435份,占问卷总数的96.7%。以所有统计均在有效样本的基础上进行运算为前提,采用SPSS11.0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问卷主要从学风现状、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学习目的和动力等方面进行了调查。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学风总体状况一般
调查数据显示,27.39%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学校学风状况良好,59.24%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学校学风状况一般,5.73%的大学生对自己学校学风的总体评价是差,另有5.10%的大学生选择“说不清楚”。在分析“学风建设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时,超过七成的大学生认为“缺乏学习动力和目标,厌学,为考试而学 ”是主要原因之一。
2.2 相当数量学生学习目的较为明确,但学习动力相对不足
关于“学习目的”调查结果显示,45.22%的大学生认为其学习是为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实现人生理想做准备”,23.57%的大学生则是要“拿更多的证书等硬件,为以后找工作打基础”,18.47%的大学生选择“为今后的深造做准备”。由此可见,大学生的学习目的较为明确。但在对自身学习状态的评价上,调查结果令人堪忧。仅有28.03%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学习动力充足,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 ;选择“学习动力一般,为了学习而学习”的大学生超过半数,达到51.59%;另有17.20%的大学生明确表示自己“学习动力不足,得过且过” 。
2.3 大多数学生比较看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关于“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73.25%的大学生认为其重要。因此对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类课程,46.86%的大学生表示自己会选修,另有43.95%的大学生表示自己已经选修,两者合计超过九成。关于“选修这门课的原因”,80.14%的大学生的回答是“希望学习相关的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更好地进行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
2.4 在人生目标和职业方向的确定上,多数学生希望获得校方帮助
据调查,82.17%的大学生“希望通过在大学的历练中,找准自己的人生目标和未来职业方向”。而在确定人生目标和找准职业方向的过程中,78.98%的大学生“希望得到学校老师或相关部门的帮助”。
3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学风建设的相关性分析
对于一所高校来说,学风状况是其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程度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识。此次调查显示,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认为当前高校学风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缺乏学习动力和目标,厌学,为考试而学;学习和学术氛围不浓厚;学习浮躁,存在考试突击现象;学习纪律意识不强,迟到旷课现象严重。致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学生的原因,也有学校的原因。就学生而言,学习主体的学习动机水平低、学习动力不足是一个主要原因。根据调查,有51.59%的学生认为自己学习动力一般,为学习而学习;有17.20%的学生直接表示自己学习动力不足。大学生学习动机水平低、学习动力不足既不利于大学生自身的发展,荒废光阴,蹉跎岁,也会影响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导致学校的竞争力和影响力降低。因此,提升大学生的学习动力,增强大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是高校学风建设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在对导致“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原因”的调查中,数据显示44.44%的学生表示自己厌倦学习,40.74%的学生认为自己缺乏成就感,无抱负和理想,无求知欲和上进心。22.22%的学生认为自己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从而导致学习动力不足。由此可见,大学生对大学生活及后大学时代认识不足,缺乏规划,由此导致对未来感到迷茫和困惑。究其原因,根本的就在于不能及时树立人生目标和对自身职业生涯缺乏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的最主要任务就是准确分析和评估自身内在素质和外在条件,在此基础上,确立人生目标和职业理想,并据此制定详实的行动计划。因此,在大学生中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首先要解决的是人生目标和职业理想的问题,也就是帮助大学生在科学、全面地认清自身主客观状况的基础上,及时树立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人生目标和确立通过拼搏可以实现的职业理想。其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要帮助大学生认识到在校期间的学习与实现未来人生目标及职业理想之间的密切关联性。只有通过在校期间积极主动的学习,全面提升自身素质,才能为未来人生目标和职业理想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也就是说,要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来解决当前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学习动机问题,即“为什么学”的问题。只有将这个问题解决,大学生才会去积极主动地学习,逐渐在校园中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由此才能使得学风建设走上良性轨道,良好的学风才能得以形成。 4 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推进学风建设
基于上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学风建设的相关性分析,因此,应充分利用和发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作用,帮助大学生树立人生目标和职业理想,引导大学生为实现未来的人生目标和职业理想而积极主动学习,以推进高校的学风建设。
(1)引导大学生科学树立人生目标、确立职业理想。一方面要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大学生对自己进行全面分析,看清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劣势与不足,进而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并根据人生目标确立职业理想;另一方面,要通过多途径的教育让学生认清未来职业发展目标的实现依赖于现在的专业学习。专业学习不仅是实现职业目标的必要途径,也是个人未来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在找准目标和明确途径的基础上,激发学习主体的内在积极因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一举扭转学风状况。
(2)引导大学生夯实专业知识,并围绕专业适当拓宽知识面,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使大学生了解职业类型、职业性质、职业构成要素、职业发展趋势以及专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等内容,大学生可以根据当前的实际需要和具体要求,努力学习,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自觉地构建自身的知识结构,不断培养能力,实现全面发展。
(3)形成体系化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使大学生获得持续的教育。即使对于一个成人来说,职业生涯规划都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对大学生而言,要制定出一个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确立一个切实可行的职业目标更是一个需要反复摸索和不断修正的过程。因此,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形成体系,贯穿整个大学教育阶段,以为学风建设提供一个不竭的动力源。具体来说,首先从新生入学开始,就应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以引导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二、三年级时,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则应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职业定位,强化专业学习。大学四年级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则侧重于帮助毕业生实现从大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形成终身学习习惯。
本文受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10000200 200)资金资助
参考文献
[1] 李瑶.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推动高校学风建设[J].中国电力教育,2011(22).
[2] 白英龙.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推动高校学风建设的促进作用[J].理论界,2011(8).
[3] 陈晶.大学生学习动力分析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J].高校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