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解现阶段高中生物教学现状,找出学生成绩差异的主要因素,促进生物教学改革,特对学生进行了调查,并针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试图找出当前教师生物学教学和学生学习中造成学生成绩差异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具体建议。
【关键词】生物学教学;成绩差异;建议
一研究方法
1调查对象:大旺中学2008届高三全体学生,共216人。
2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法
在本校共发问卷216份,回收216份,有效问卷204份,数据取高分组和低分组进行对比分析。由于现行高中教学中分文科班和理科班,考试难度及总分均不同,本次调查抽取学生10次高三平时测试成绩,并一律转化为100分制,再按成绩高低分出高分组和低分组,≥70分归入高分组,≤40分归入低分组。
二结果与分析
1学生问卷的调查统计结果问卷答案分组对比统计结果(见第2页表1)
2结果分析与建议
下面从几个方面来对这次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
![](https://www.soolun.com/img/pic.php?url=http://img.resource.qikan.cn/qkimages/kjts/kjts200903/kjts200903101-1-l.jpg)
![](https://www.soolun.com/img/pic.php?url=http://img.resource.qikan.cn/qkimages/kjts/kjts200903/kjts200903101-2-l.jpg)
(1)培养生物学学习兴趣
从问题1可以看出,低分组对生物学科兴趣不浓,45.28%表示对生物学科不感兴趣,高分组中只占9.68%。其实一年来的教学实践也让我深深感到:在生物学学习中,浓厚的兴趣,能加强学生学习自觉性,能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开发他们的创造能力;浓厚的兴趣,还会减弱学生学习中的疲劳,从而提高效率,取得优异成绩。作为学生,应该要认识到生物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多看生物学相关读物,多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努力培养自己对生物学的兴趣。而作为教师,则应该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对学生多进行感情投资,处处关心学生,爱生如子。多深入到学生中去和他们聊天,聊生活,聊生物领域中各种各样的趣闻,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疑问,这样做学生自然会喜欢这个老师,进而喜欢生物学科,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让学生喜欢教师,这很重要。调查中,问题8表明,高分组中很喜欢自己生物老师的占到70.97%,低分组中只占到33.96%,这是不是说明我们老师可能更多的关心成绩优异的学生,而忽略了其他同学呢?当然,兴趣的培养是多方面的,方法途径因人而异,我所谈的只是其中很小的一点。
(2)研究生物学学习内容
现行生物学教材分必修和选修两大部分,其中必修本三本,分别是"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这是当代生物科学的基础和核心内容,也是发展最迅速、成果应用最广泛、与社会和个人生活关系最密切的领域。从问题2看,无论是高分组还是低分组,他们对于这三本书的难度判断基本一致。他们觉得学习起来最吃力的模块主要是必修2和必修1这两个模块。对于这三本教材,必修1的细胞分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必修2中的遗传规律方面的计算,包括必修3中的内稳态调节等内容,都比较抽象,比较难于理解,致使学生在学习、老师在讲授这些难点内容时,没有行之有效的措施,从而难以突破难点,制约了学生的进步。所以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在教学学习中,不应该回避这些难点,而应该想办法去突破这些难点。包括化抽象为形象的知识呈现形式,多做相关知识点总结归纳,多做练习等。
(3)完善生物学学习方法
高中生物学知识庞杂繁多,有的需要记忆,有的需要理解。在学习中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养成勤记课堂笔记的习惯。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做好生物学笔记是学生学习方法的重要组成,是培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调查发现,生物课上有记笔记习惯的,高分组中占61.29%,在低分组中只占16.98%(问题4),这说明学生成绩差异与是否做笔记有很大关系。而现实教学中我也发现许多学生不做或不会做笔记,他们往往有两种情况:一是认为书上有,懒得做;二是想做,但由于上课速度等某些因素影响,跟不上。懒做的要改变态度,跟不上的可以上课尽量记,下课再做补充。
其次,要制定系统的生物学复习目标,课后要花一定的时间去复习生物。
有目标能让我们的复习过程有条不紊,复习时要侧重对知识的总结整理,把零乱的知识系统化。调查发现低分组中77.36%的学生没有制定复习目标(问题3),且有64.15%的学生平均每天花在复习生物上的时间低于15分钟(问题5)。高分组中则差异很大,77.42%的学生都制定了生物复习目标,平均每天花在复习生物上的时间低于15分钟只占到25.81%。
再次,探究课、实验课要主动参与。
生物是一门实验性的科学,具有很强的探究性。"倡导探究性学习",是新一轮课程标准中的重要理念之一,在生物课教学中,学生应该主动参与探究课、实验课,而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从而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加深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进而提高成绩。问题6表明,低分组学生接近一半(49.06%)表示自己很少参与其中,即使是高分组,表示自己经常参与的也只占到35.48%,也许这表明我校在探究性学习上还没有走上正轨,我想这与教师的认识有很大关系,很多教师可能认为"课堂不能太花哨","背了自然多分",从而忽视学生的主动参与,这种片面做法是应该及时纠正的,我们应该加强对新课程理念是学习,注重对学生的多元化评价。
(4)改进生物学教学手段
传统的生物课堂往往是教师滔滔不绝的讲,学生匆匆忙忙的记,这样的课堂让生物知识变得枯燥乏味,不生动,也不直观。从我校学生看,认为生物课堂大部分都不直观的占很大比重,高分组58.06%,低分组73.58%,都已过半(问题7)。这说明我们教师在知识的直观呈现上还要花一定的功夫去思考。我认为: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教学手段也应该多样化,除了正确合理的使用多媒体技术以外,还可以多使用挂图、直观教具、模型等,可以开展讨论、辩论、新闻发布会等等活动,甚至可以把课堂拓展到大自然。笔者在这次调查中也做了大量的实践,比如在必修3"其他植物激素"一节教学中,就采用了新闻发布会方式,学生分组在课下从网络、图书馆搜集相关资料,最后各组组长坐到主席台上,每人阐述一种激素,再由下面学生就相关问题提问,相应组长或其组员解答,类似答记者问那样,课堂气氛很好,学生参与也很积极,在愉快的形式中,学生也知道了有哪些植物激素,它们的作用是什么,生产生活中有哪些应用等等。我想这种尝试今后我会继续的。
三总结与讨论
通过本次的调查研究,学生们了解了自己在生物学习中的一些不足,分析了原因,为今后进行有效的学习指明了方向;对于教师自身来说,也发现了自己在生物教学中的一些缺陷,从而为今后的教学改进提供了依据。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中生物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朱正威. 生物新课程给我们的机遇和挑战[J]. 中学生物教学,2005,(9):4~6
[3]林祖容. 探究性学习的课堂实施[J]. 中学生物教学,2005,(1-2):6~10
[4]姚宝骏,杨玉娟. 高三学生生物学成绩分化的比较研究[J]. 中学生物教学,2004,(3):30
[5]刘恩山,方红峰,郑春和主编.生物教学研究与案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2
[6](美)古德(Goo,T.L.),(美)布罗菲(Brophy,J.E)著;陶志琼,王凤,邓晓芳译.透视课堂[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1
[7]裴娣娜著.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8
【关键词】生物学教学;成绩差异;建议
一研究方法
1调查对象:大旺中学2008届高三全体学生,共216人。
2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法
在本校共发问卷216份,回收216份,有效问卷204份,数据取高分组和低分组进行对比分析。由于现行高中教学中分文科班和理科班,考试难度及总分均不同,本次调查抽取学生10次高三平时测试成绩,并一律转化为100分制,再按成绩高低分出高分组和低分组,≥70分归入高分组,≤40分归入低分组。
二结果与分析
1学生问卷的调查统计结果问卷答案分组对比统计结果(见第2页表1)
2结果分析与建议
下面从几个方面来对这次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
![](https://www.soolun.com/img/pic.php?url=http://img.resource.qikan.cn/qkimages/kjts/kjts200903/kjts200903101-1-l.jpg)
![](https://www.soolun.com/img/pic.php?url=http://img.resource.qikan.cn/qkimages/kjts/kjts200903/kjts200903101-2-l.jpg)
(1)培养生物学学习兴趣
从问题1可以看出,低分组对生物学科兴趣不浓,45.28%表示对生物学科不感兴趣,高分组中只占9.68%。其实一年来的教学实践也让我深深感到:在生物学学习中,浓厚的兴趣,能加强学生学习自觉性,能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开发他们的创造能力;浓厚的兴趣,还会减弱学生学习中的疲劳,从而提高效率,取得优异成绩。作为学生,应该要认识到生物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多看生物学相关读物,多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努力培养自己对生物学的兴趣。而作为教师,则应该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对学生多进行感情投资,处处关心学生,爱生如子。多深入到学生中去和他们聊天,聊生活,聊生物领域中各种各样的趣闻,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疑问,这样做学生自然会喜欢这个老师,进而喜欢生物学科,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让学生喜欢教师,这很重要。调查中,问题8表明,高分组中很喜欢自己生物老师的占到70.97%,低分组中只占到33.96%,这是不是说明我们老师可能更多的关心成绩优异的学生,而忽略了其他同学呢?当然,兴趣的培养是多方面的,方法途径因人而异,我所谈的只是其中很小的一点。
(2)研究生物学学习内容
现行生物学教材分必修和选修两大部分,其中必修本三本,分别是"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这是当代生物科学的基础和核心内容,也是发展最迅速、成果应用最广泛、与社会和个人生活关系最密切的领域。从问题2看,无论是高分组还是低分组,他们对于这三本书的难度判断基本一致。他们觉得学习起来最吃力的模块主要是必修2和必修1这两个模块。对于这三本教材,必修1的细胞分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必修2中的遗传规律方面的计算,包括必修3中的内稳态调节等内容,都比较抽象,比较难于理解,致使学生在学习、老师在讲授这些难点内容时,没有行之有效的措施,从而难以突破难点,制约了学生的进步。所以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在教学学习中,不应该回避这些难点,而应该想办法去突破这些难点。包括化抽象为形象的知识呈现形式,多做相关知识点总结归纳,多做练习等。
(3)完善生物学学习方法
高中生物学知识庞杂繁多,有的需要记忆,有的需要理解。在学习中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养成勤记课堂笔记的习惯。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做好生物学笔记是学生学习方法的重要组成,是培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调查发现,生物课上有记笔记习惯的,高分组中占61.29%,在低分组中只占16.98%(问题4),这说明学生成绩差异与是否做笔记有很大关系。而现实教学中我也发现许多学生不做或不会做笔记,他们往往有两种情况:一是认为书上有,懒得做;二是想做,但由于上课速度等某些因素影响,跟不上。懒做的要改变态度,跟不上的可以上课尽量记,下课再做补充。
其次,要制定系统的生物学复习目标,课后要花一定的时间去复习生物。
有目标能让我们的复习过程有条不紊,复习时要侧重对知识的总结整理,把零乱的知识系统化。调查发现低分组中77.36%的学生没有制定复习目标(问题3),且有64.15%的学生平均每天花在复习生物上的时间低于15分钟(问题5)。高分组中则差异很大,77.42%的学生都制定了生物复习目标,平均每天花在复习生物上的时间低于15分钟只占到25.81%。
再次,探究课、实验课要主动参与。
生物是一门实验性的科学,具有很强的探究性。"倡导探究性学习",是新一轮课程标准中的重要理念之一,在生物课教学中,学生应该主动参与探究课、实验课,而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从而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加深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进而提高成绩。问题6表明,低分组学生接近一半(49.06%)表示自己很少参与其中,即使是高分组,表示自己经常参与的也只占到35.48%,也许这表明我校在探究性学习上还没有走上正轨,我想这与教师的认识有很大关系,很多教师可能认为"课堂不能太花哨","背了自然多分",从而忽视学生的主动参与,这种片面做法是应该及时纠正的,我们应该加强对新课程理念是学习,注重对学生的多元化评价。
(4)改进生物学教学手段
传统的生物课堂往往是教师滔滔不绝的讲,学生匆匆忙忙的记,这样的课堂让生物知识变得枯燥乏味,不生动,也不直观。从我校学生看,认为生物课堂大部分都不直观的占很大比重,高分组58.06%,低分组73.58%,都已过半(问题7)。这说明我们教师在知识的直观呈现上还要花一定的功夫去思考。我认为: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教学手段也应该多样化,除了正确合理的使用多媒体技术以外,还可以多使用挂图、直观教具、模型等,可以开展讨论、辩论、新闻发布会等等活动,甚至可以把课堂拓展到大自然。笔者在这次调查中也做了大量的实践,比如在必修3"其他植物激素"一节教学中,就采用了新闻发布会方式,学生分组在课下从网络、图书馆搜集相关资料,最后各组组长坐到主席台上,每人阐述一种激素,再由下面学生就相关问题提问,相应组长或其组员解答,类似答记者问那样,课堂气氛很好,学生参与也很积极,在愉快的形式中,学生也知道了有哪些植物激素,它们的作用是什么,生产生活中有哪些应用等等。我想这种尝试今后我会继续的。
三总结与讨论
通过本次的调查研究,学生们了解了自己在生物学习中的一些不足,分析了原因,为今后进行有效的学习指明了方向;对于教师自身来说,也发现了自己在生物教学中的一些缺陷,从而为今后的教学改进提供了依据。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中生物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朱正威. 生物新课程给我们的机遇和挑战[J]. 中学生物教学,2005,(9):4~6
[3]林祖容. 探究性学习的课堂实施[J]. 中学生物教学,2005,(1-2):6~10
[4]姚宝骏,杨玉娟. 高三学生生物学成绩分化的比较研究[J]. 中学生物教学,2004,(3):30
[5]刘恩山,方红峰,郑春和主编.生物教学研究与案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2
[6](美)古德(Goo,T.L.),(美)布罗菲(Brophy,J.E)著;陶志琼,王凤,邓晓芳译.透视课堂[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1
[7]裴娣娜著.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