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课程是指细致的信息化设计结构,以流媒体的形式显示在某些知识点或教学进行中,达到完成的教学活动,提供形式、内容促进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得到最好的效果。课程实际开发后可以上传到网络平台,方便学习者学习。
一、微课程在高中古诗词教学的功能
微课程最主要的手段和方式是在网络上和移动平台上实现课程的资源共享。高中的古诗词教学想寻求一个理想的、更灵活的教学模式,取得长足的发展,必须依靠微课程这样一个平台,遵循深入浅出,由浅入深的难度设置,对古诗词进行微课程教学。由于微课程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所以在微课程中也要提出开放性、互动性和挑战性。利用好网络学习的这一新型手段在古诗词中的教学。
高中的古诗词教学是在一个开放性的网络环境中学习的,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微课程学习后,也可以在课后通过网络注册登录帐号。到指定的网络空间自由下载相应的微课程视频进行复习,如此可以扩大微课程的影响力和受惠面。教师可以在传统的教学教案中,把相关的信息整理分析好录制微课程然后上传微课程到指定的網络空间,实现古诗词微课程的资源共享,不断丰富和扩大古诗词微课程资源库。
微课程当中也具有答疑和互动的平台,由于教学对象对古诗词的学习接受能力各不相同课堂教学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各种困难,微课程可以通过互动的平台以及总结之前遇到的各种困难通过多集的微课程进行对古诗词内容的分析,解惑。如此一来可以让学生迅速对学习困难得到最适当的解答,容易加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和理解。对教师来说也可以通过网络和移动平台汇总各种在古诗词学习上的困难,有针对性的对古诗词教学进行教学方式的上创新。
1.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高中学生目前的学习能力还是依靠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由于自律能力还是要依靠教师,所以在自学能力上还是相对比较薄弱。而微课程相对于传统的网络课程来说,微课程是非常短暂的,学生可以在一段短时间内完成一个微讲座。每一个微课程都可以是一个主题或者一个知识点,它适合学生开始初级自主学习。微课程的形式是多媒体,这种形式的风格更像是对个人的知识量身定制,学生的起点是完全自主的。在这种学习下,微课程既可以节省时间,也可以充分利用时间。微课程另一个好处就是促进学生通过使用互联网来促进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学生找到他们感兴趣的资源,并观看其他老师的微讲座,而不是老师为他们安排好的。通过这种模式,可以吸收百家之长,这也与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相吻合。
2. 促进教师的专业技能
微课程的出现给高中的古诗词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它的资源为高中古诗词教学模式提供了一个新的突破,新的微观教学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环境具有灵活、及时、开放、模块化的特点。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同时,它注定引起高中语文老师思考并重新定位他们在教学中的角色。中学教师应该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更新他们的时代,处理信息技术的技巧对微课程至关重要。在课程使用微课程中,技能的多样性非常重要,教学过程设计能力,教学能力和班级控制能力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对教师来说,使用高技术设备和编辑能力也是很有必要的。
在微课程教学信息的背景下,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教师对自己在教师专业发展上要深入思考。微课程教学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上是有积极的意义。
二、教学的设计、开发
微课程的设计主要围绕如何更好的为学习者学习古诗词作为主线,在设计上需要从简单的语言,深刻的道理来吸引学生不断的去探索古诗词的学习的道路。例如在设计古诗写景的八个方法中,首先要了解各种不同的角度。
1. 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想象、联想)与实写。景物描写可以从正面入手,直接描写景物的特点,使人一目了然;也从与其有关的侧面景物写起,来揭示该事物的特点,同时还能提供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两种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更加突出。“虚”与“实”,具体点说就是无形与有形、抽象与具体、想象回忆与现实。如白居易《杨柳枝词》“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王昌龄的《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通过写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来写战争的惨烈。
2. 从景物的动静的角度来写:动静景结合、以动写静、以静写动。例: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诗人王维不愧描写山水的高手,动静结合是其主要写景手法之一。诗人在描绘的景物中,静中有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构成动人的意境。第二联写物,“明月松间照,”是静景,是所见,写的是月光透过松枝洒遍大地;而“清泉石上流”,是动景,是所闻,动静融为一体,构成一副清幽可爱的风景画。第三联是诗人用“竹喧”烘托山静,是所闻,用“莲动”衬托水幽,是所见,见闻交错,“喧”“幽”互衬,具艺术感染力。
3. 从观察的角度、立足点 、层次来写:远看与近观结合、仰视平视与俯视结合、空间的上下结合、高低结合。例: 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头两句描绘了秋山远景。第一句描写了秋山高远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勇于攀登的精神。第二句描写了秋山中的一个特定场景,在白云浮动的天空下有几户人家隐约可见。后两句描绘了秋山近景。“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生机勃勃,鲜艳夺目,清新刚劲,形象鲜明,给人一种秋光胜似春光的美感。古诗词的写景的美可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加工处理完整的体现在学习者面前。课堂实施效果可以在课堂的教学质量和课后学习者的学习情况反馈得到结果。
微课作为一个新型的教学手段出现在高中的古诗词中,势必会带来一个新的尝试,但我们对待新事物必须需要耐心,因为现代的信息技术结合古诗词的出来的效果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容易接受的,需要一个成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人喜欢,也有人抗拒。如何将古诗词的微课教学发展下去,需要更多的支持。
责任编辑 龙建刚
一、微课程在高中古诗词教学的功能
微课程最主要的手段和方式是在网络上和移动平台上实现课程的资源共享。高中的古诗词教学想寻求一个理想的、更灵活的教学模式,取得长足的发展,必须依靠微课程这样一个平台,遵循深入浅出,由浅入深的难度设置,对古诗词进行微课程教学。由于微课程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所以在微课程中也要提出开放性、互动性和挑战性。利用好网络学习的这一新型手段在古诗词中的教学。
高中的古诗词教学是在一个开放性的网络环境中学习的,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微课程学习后,也可以在课后通过网络注册登录帐号。到指定的网络空间自由下载相应的微课程视频进行复习,如此可以扩大微课程的影响力和受惠面。教师可以在传统的教学教案中,把相关的信息整理分析好录制微课程然后上传微课程到指定的網络空间,实现古诗词微课程的资源共享,不断丰富和扩大古诗词微课程资源库。
微课程当中也具有答疑和互动的平台,由于教学对象对古诗词的学习接受能力各不相同课堂教学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各种困难,微课程可以通过互动的平台以及总结之前遇到的各种困难通过多集的微课程进行对古诗词内容的分析,解惑。如此一来可以让学生迅速对学习困难得到最适当的解答,容易加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和理解。对教师来说也可以通过网络和移动平台汇总各种在古诗词学习上的困难,有针对性的对古诗词教学进行教学方式的上创新。
1.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高中学生目前的学习能力还是依靠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由于自律能力还是要依靠教师,所以在自学能力上还是相对比较薄弱。而微课程相对于传统的网络课程来说,微课程是非常短暂的,学生可以在一段短时间内完成一个微讲座。每一个微课程都可以是一个主题或者一个知识点,它适合学生开始初级自主学习。微课程的形式是多媒体,这种形式的风格更像是对个人的知识量身定制,学生的起点是完全自主的。在这种学习下,微课程既可以节省时间,也可以充分利用时间。微课程另一个好处就是促进学生通过使用互联网来促进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学生找到他们感兴趣的资源,并观看其他老师的微讲座,而不是老师为他们安排好的。通过这种模式,可以吸收百家之长,这也与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相吻合。
2. 促进教师的专业技能
微课程的出现给高中的古诗词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它的资源为高中古诗词教学模式提供了一个新的突破,新的微观教学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环境具有灵活、及时、开放、模块化的特点。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同时,它注定引起高中语文老师思考并重新定位他们在教学中的角色。中学教师应该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更新他们的时代,处理信息技术的技巧对微课程至关重要。在课程使用微课程中,技能的多样性非常重要,教学过程设计能力,教学能力和班级控制能力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对教师来说,使用高技术设备和编辑能力也是很有必要的。
在微课程教学信息的背景下,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教师对自己在教师专业发展上要深入思考。微课程教学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上是有积极的意义。
二、教学的设计、开发
微课程的设计主要围绕如何更好的为学习者学习古诗词作为主线,在设计上需要从简单的语言,深刻的道理来吸引学生不断的去探索古诗词的学习的道路。例如在设计古诗写景的八个方法中,首先要了解各种不同的角度。
1. 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想象、联想)与实写。景物描写可以从正面入手,直接描写景物的特点,使人一目了然;也从与其有关的侧面景物写起,来揭示该事物的特点,同时还能提供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两种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更加突出。“虚”与“实”,具体点说就是无形与有形、抽象与具体、想象回忆与现实。如白居易《杨柳枝词》“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王昌龄的《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通过写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来写战争的惨烈。
2. 从景物的动静的角度来写:动静景结合、以动写静、以静写动。例: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诗人王维不愧描写山水的高手,动静结合是其主要写景手法之一。诗人在描绘的景物中,静中有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构成动人的意境。第二联写物,“明月松间照,”是静景,是所见,写的是月光透过松枝洒遍大地;而“清泉石上流”,是动景,是所闻,动静融为一体,构成一副清幽可爱的风景画。第三联是诗人用“竹喧”烘托山静,是所闻,用“莲动”衬托水幽,是所见,见闻交错,“喧”“幽”互衬,具艺术感染力。
3. 从观察的角度、立足点 、层次来写:远看与近观结合、仰视平视与俯视结合、空间的上下结合、高低结合。例: 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头两句描绘了秋山远景。第一句描写了秋山高远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勇于攀登的精神。第二句描写了秋山中的一个特定场景,在白云浮动的天空下有几户人家隐约可见。后两句描绘了秋山近景。“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生机勃勃,鲜艳夺目,清新刚劲,形象鲜明,给人一种秋光胜似春光的美感。古诗词的写景的美可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加工处理完整的体现在学习者面前。课堂实施效果可以在课堂的教学质量和课后学习者的学习情况反馈得到结果。
微课作为一个新型的教学手段出现在高中的古诗词中,势必会带来一个新的尝试,但我们对待新事物必须需要耐心,因为现代的信息技术结合古诗词的出来的效果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容易接受的,需要一个成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人喜欢,也有人抗拒。如何将古诗词的微课教学发展下去,需要更多的支持。
责任编辑 龙建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