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与思考绝不是彼此分裂的单一行为,学习者只有将两者结合才能真正有所收获。学思结合不但对单纯的知识学习意义重大,而且在对日常生活中的待人接物也有不可小觑的价值,因此非常值得教育者去继承与发扬。
一、学思并重的内涵及意义
孔子在《论语》中提出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以及“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两句话的意思皆是指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做到学习与思考相结合。一个人若是只会刻板地背诵理论知识,不勤加思考,必致茫然无所得;反之,一个人若是只思考而不研学,也将必定只是空想,甚至会对学习产生倦怠厌烦心理。综上,只有将学、思两者并重,才能真正有所获地学习。
西方思想家洛克在《教育漫画》中也指出:“阅读只能供给知识的材料,若要据为己有,必须依靠思索能力。”这说的是阅读如果只是简单地摄入知识,而不对此加以思考,那就不能真正地融入吸收。
《本草纲目》的撰写者李时珍从小就向父亲学习医术,直到22岁时开始给病人看病。他一边行医,一边研究药物,在学习与实践的过程中不仅使用书中的知识,而且善于去发现很多旧的药物书中的缺点。就这样,李时珍在治病的过程中不断累积经验与反思书中的知识,同时向医生、老农、渔民和猎人请教,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最终才促使他写出了流传至今、在国内外都享有盛誉的《本草纲目》一书。假设李时珍在学习过程中只知道沿用书中的知识,没有对其进行质疑、反思与创新,那么就势必不会有《本草纲目》的问世。
可见,无论中西方,抑或是时代有别,优秀的学习思想都是具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学思并重,才能真正有所收获。
二、人际交往过程中的学思并重
人际交往也称人际沟通,是指个体通过一定的语言、文字或肢体动作、表情等,将某种信息传递给其他个体的过程。人际交往的过程也是一个需要学习的过程,其对于个人的社会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学习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尤其要注重个体的自我提升,个体素质提高会促进人际交往。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话精辟地阐述了人与人在相互交往中,要积极学习他人身上的发光点,同时看到他人身上的缺点,从而反思自己身上是否也有相似的的问题,以便做到及时地纠正。
清人李汝真在小说《镜花缘》中写了一段“君子国”的故事。在这个国度生活的人,相互谦让成风。顾客与买主是否交易成功不在于价格的高低,只在于对方的举止言谈。一日,一个从外地而来财大气粗的书生想要购买当地有名的特产,但是刚巧一位路过本地的穷苦书生也想要购买,有钱书生威胁卖主将特产卖与他,并扔在地上一大把银票,穷苦书生见状,只好转身离去。卖主却喊住了他,并将东西双手奉上。有钱书生疑惑不解,为何我高价购买,你不卖于我。卖主说道:“同为书生,也许你学识比他渊博,读的书比他多,但是你没有他身上的谦让风度。”有钱书生听闻,羞愧难当,将银票留下,转身离开了。故事虽然略有夸张,但也说明了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应有的表现。
三、学思并重习惯的养成路径
一是融会贯通。学习并不只是理论的死记硬背。教育者要善于启发诱导学习者,要不仅使学习者对知识进行融会贯通,还能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在人际交往中也是如此。不能刻板地将故事中例子应用于生活,而是要多加思考,才能促使个人交际能力的提升。不论是何种学习,都要经过反思才能更好地应用于实践。
二是不断实践。学习与反思的结合并不只是头脑与思想的结合,还是与实践的结合。古人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博览群书,更要学以致用。实践的过程中,是反思的绝佳机会,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检验学习理论的适用性以及局限性。大学中往往会开设人际关系学课程,但是书中的知识并不能完全概括人际交往的方式以及真实情况,它只是对大多数人际交往的概括与提炼。因为每个人的性格不同、交友观念不同、经历不同,所以个人的人际交往在依靠书本的基础上,更要结合自己的性格特点与个人在现实生活中与他人交往的经验,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将书本中获得的知识更好地应用于实践。
三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时代在不断变换与前进,不同时代出现不同的思想,與当时的时代相适应,所以学习并不能完全借鉴某一个时代的思想。而创新是在学习与反思的过程中获得的,反思之前的思想,得到与当下相适应的一部分,再对其进行相应改变。数学家华罗庚有句名言:“人之所以可贵,就在于会创造,在于善于吸收过去的文献的精华,能够经过消化创造出前人所没有的东西。”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要保持怀疑与反思的精神,而不是书上是什么,就坚定不移地相信什么,若是如此,便会成为学习的傀儡。反思是创造性思维的激发过程,反思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可能就是创新的起点。所以要做到与时俱进,创新的前提便是学习与思考的结合。
四、结语
学思并重的影响力不仅体现在单纯的知识性学习方面,也影响着诸如人际交往等社会化学习的方方面面。因此,人们理应积极培养自身,养成并保持学思并重的习惯。
(安康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者简介:李盼盼(1999—),女,陕西延安人,本科,研究方向:社会工作。
一、学思并重的内涵及意义
孔子在《论语》中提出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以及“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两句话的意思皆是指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做到学习与思考相结合。一个人若是只会刻板地背诵理论知识,不勤加思考,必致茫然无所得;反之,一个人若是只思考而不研学,也将必定只是空想,甚至会对学习产生倦怠厌烦心理。综上,只有将学、思两者并重,才能真正有所获地学习。
西方思想家洛克在《教育漫画》中也指出:“阅读只能供给知识的材料,若要据为己有,必须依靠思索能力。”这说的是阅读如果只是简单地摄入知识,而不对此加以思考,那就不能真正地融入吸收。
《本草纲目》的撰写者李时珍从小就向父亲学习医术,直到22岁时开始给病人看病。他一边行医,一边研究药物,在学习与实践的过程中不仅使用书中的知识,而且善于去发现很多旧的药物书中的缺点。就这样,李时珍在治病的过程中不断累积经验与反思书中的知识,同时向医生、老农、渔民和猎人请教,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最终才促使他写出了流传至今、在国内外都享有盛誉的《本草纲目》一书。假设李时珍在学习过程中只知道沿用书中的知识,没有对其进行质疑、反思与创新,那么就势必不会有《本草纲目》的问世。
可见,无论中西方,抑或是时代有别,优秀的学习思想都是具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学思并重,才能真正有所收获。
二、人际交往过程中的学思并重
人际交往也称人际沟通,是指个体通过一定的语言、文字或肢体动作、表情等,将某种信息传递给其他个体的过程。人际交往的过程也是一个需要学习的过程,其对于个人的社会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学习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尤其要注重个体的自我提升,个体素质提高会促进人际交往。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话精辟地阐述了人与人在相互交往中,要积极学习他人身上的发光点,同时看到他人身上的缺点,从而反思自己身上是否也有相似的的问题,以便做到及时地纠正。
清人李汝真在小说《镜花缘》中写了一段“君子国”的故事。在这个国度生活的人,相互谦让成风。顾客与买主是否交易成功不在于价格的高低,只在于对方的举止言谈。一日,一个从外地而来财大气粗的书生想要购买当地有名的特产,但是刚巧一位路过本地的穷苦书生也想要购买,有钱书生威胁卖主将特产卖与他,并扔在地上一大把银票,穷苦书生见状,只好转身离去。卖主却喊住了他,并将东西双手奉上。有钱书生疑惑不解,为何我高价购买,你不卖于我。卖主说道:“同为书生,也许你学识比他渊博,读的书比他多,但是你没有他身上的谦让风度。”有钱书生听闻,羞愧难当,将银票留下,转身离开了。故事虽然略有夸张,但也说明了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应有的表现。
三、学思并重习惯的养成路径
一是融会贯通。学习并不只是理论的死记硬背。教育者要善于启发诱导学习者,要不仅使学习者对知识进行融会贯通,还能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在人际交往中也是如此。不能刻板地将故事中例子应用于生活,而是要多加思考,才能促使个人交际能力的提升。不论是何种学习,都要经过反思才能更好地应用于实践。
二是不断实践。学习与反思的结合并不只是头脑与思想的结合,还是与实践的结合。古人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博览群书,更要学以致用。实践的过程中,是反思的绝佳机会,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检验学习理论的适用性以及局限性。大学中往往会开设人际关系学课程,但是书中的知识并不能完全概括人际交往的方式以及真实情况,它只是对大多数人际交往的概括与提炼。因为每个人的性格不同、交友观念不同、经历不同,所以个人的人际交往在依靠书本的基础上,更要结合自己的性格特点与个人在现实生活中与他人交往的经验,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将书本中获得的知识更好地应用于实践。
三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时代在不断变换与前进,不同时代出现不同的思想,與当时的时代相适应,所以学习并不能完全借鉴某一个时代的思想。而创新是在学习与反思的过程中获得的,反思之前的思想,得到与当下相适应的一部分,再对其进行相应改变。数学家华罗庚有句名言:“人之所以可贵,就在于会创造,在于善于吸收过去的文献的精华,能够经过消化创造出前人所没有的东西。”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要保持怀疑与反思的精神,而不是书上是什么,就坚定不移地相信什么,若是如此,便会成为学习的傀儡。反思是创造性思维的激发过程,反思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可能就是创新的起点。所以要做到与时俱进,创新的前提便是学习与思考的结合。
四、结语
学思并重的影响力不仅体现在单纯的知识性学习方面,也影响着诸如人际交往等社会化学习的方方面面。因此,人们理应积极培养自身,养成并保持学思并重的习惯。
(安康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者简介:李盼盼(1999—),女,陕西延安人,本科,研究方向:社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