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就是爱吗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vx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两天参加了一期节目录制,主题是关于 “小胖孩减肥难”。
  节目编导的设计理念比较简单,就是让参加体验的三对父子互换角色,小朋友们在活动中扮演“帮助儿子减肥的爸爸”,而父亲们则只需要表现为一个“贪吃犯懒的孩子”。节目组希望通过这样的体验活动,让小胖子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爸爸妈妈身为家长的不容易,在以后的生活中可以更加积极主动地配合父母的管教,尤其是在“减肥”这件大事上。
  
  但我不认为事情有这么简单。
  我们先看第一对父子。正式活动还没有开始,小男孩就激动不已,嘴里反复咕哝着“看我今天怎么管你!”开机之后,他果然对待自己的“儿子”毫不留情,跑步机、操场、打球……统统不许休息,大有一番报仇雪恨的味道。午饭的时候更可爱,“儿子”的筷子稍稍一碰鸡腿,就被他强硬地一把夺下,还甚有道理地批评说:“让你减肥知道吗?吃菜!爸爸是大人了,胖就胖点儿,你不行!”
  相比之下,第二对父子的表现就温情了许多。孩子站在跑步机旁边,很投入地陪伴“儿子”锻炼,还时不时地替“儿子”加油鼓劲:“嗯,真好!跑完了,爸爸带你吃好吃的,想吃什么吃什么!加油啊!”休息的时候节目组询问他们,类似的说法是不是在家里经常用?结果爸爸有点儿不好意思的回答说:“是,我经常会用食物去诱惑他做一些事情,这样比较有效。”
  看出来没有?在“小胖子”的家庭里,食物,通常不仅仅用来缓解孩子生理上的饥饿感,除此之外,还负载着许许多多其他隐含的心理意义。
  比如上文提到的第一对父子。对他们而言,似乎“吃东西”这件事,体现着一种秘而不宣的“家庭特权”——这对父子之间有很多动力十足的冲突和对抗,交织在一只只香脆可口的鸡腿之上。
  至于第二对父子的问题呢,我想大家可能比较容易看出来——很多家长都会过度使用美食,来诱惑孩子听自己的话,以便我们不必在生活中常常板起脸来,扮演那个不招人喜欢的、凶巴巴的“坏爸爸”和“坏妈妈”。我承认自己也经常这样做,不过目的稍稍有那么一点儿不同。我倒是不怕在孩子面前扮演“规则制定者”和“惩罚者”,更多的时候,我是在借助食物同我的父母(也就是帮助我一同照顾孩子的姥姥姥爷)竞争——“宝贝,妈妈才是全天下最疼你的人哦!”
  除了“对抗”“诱惑”和“竞争”,另外还有一种过度使用食物的方式,在生活中更为常见,那就是——表达我们心中对于孩子那深深的、浓浓的、黏黏的爱。在参加这次节目录制的三个家庭里,无一例外地,都有一个“特别会做饭的姥姥/奶奶”,也都是让爸爸妈妈头疼的“特别心疼孩子的老人”,他们总是成为整个家庭成员减肥的“大阻碍”。
  我们都知道,老一辈儿的人们,经历过传说中那场可怕的大饥荒,对于食物,他们的态度虔诚得接近于膜拜。等到今天照顾孙子、外孙子的时候,就特别喜欢把孩子“喂得饱饱的”,似乎只有食物,才是他们可以给予小宝贝们最好的东西。反正每天我在小区院子里晒太阳,听到最多的关于孩子的话题,妈妈们一般都是在聊课外班,奶奶/姥姥们则是“这孩子长得真壮啊,你们都给他做些什么吃呀!”
  这不只是老人们的毛病,很多年轻的爸爸妈妈也是一样。“食物就是爱”这样的观念,经常会在家庭中发生代际遗传,在潜移默化之中对下一代人产生影响。这次录影中的第三对父子就是这样。每一次孩子吃东西,爸爸就在一边满脸陶醉地看着,孩子每咬一口,他就跟着点一下头;孩子每咽一口,他就立刻微笑一下。那种从骨头里渗出来的幸福感啊,简直就像一个迷恋艺术的画痴,徜徉在大英博物馆的稀世作品之前。
  综上所述,要解决如今满大街的小胖孩问题,还真不是简简单单依靠广大父母们的意志努力就能搞得定。不妨听听我们这些讨人厌的心理医生的话吧——试一试,去寻找其他一些可以表达我们对于孩子的爱的方式!当我们已经连续加班,三天没能好好和孩子聊一聊天,周末带孩子一起去公园散散步,赏赏花,大概效果会比为他买一大包垃圾食品更好。
  遗憾的是,我们大多数人,都会觉得还是“买好吃的”更容易操作。所以兜兜转转说了这么一大圈,挑战我们自己早已习惯了的生活模式,而不是孩子们的饮食习惯,可能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这不,前一阵子,我在好友主办的Galli戏剧治疗工作坊上见到了她。闲聊中,她苦着脸跟我说:“啊!这两天我爸爸妈妈来了,每天都做那么一大桌子好吃的,跟他们说我要减肥也没用,他们总是说你每个就吃一点点,没有问题的。我要是不吃,他们就会不高兴。怎么办呀!”
  怎么办?佳节见双亲,一顿长四斤——这是我伟大中华的普世原则好不好?后来啊,一直在旁偷听的德国老头Michael,好不容易搞明白了我们的话题,故作深沉地解释说:“哦,如果一个母亲总是把表达她自己的爱,看做是一件比女儿的美丽更重要的事情,那么,这个女儿就很难不成为一个忠于母亲的胖姑娘。”
  这话,发人深思。
其他文献
在一次与幼儿园合办游戏活动时,为了更好地设置游戏项目,开发孩子智力,一位资深教师向我们提供了一份关于幼儿期孩子学习能力的评估报告:  “以小班的孩子为例,虽然他们的年龄大致集中在3~4岁,生理、心理的各项指标发展都基本属于正常范畴,但依然体现出不同的个性、习惯和特点。面对同样的指令、突发事件或学习任务时,每个孩子都会呈现不同的反应:“我不懂”式的孩子依赖性较强,缺乏自主探索的愿望,相对而言独立性也
米米从小就不是胆大的小孩。  六个月的时候,姥姥带着出去,根本没法儿往其他带娃老人跟前凑,因为米米一见生人,就会哇哇大哭。  会满地跑了,小区里熟人见了面,对方总说“握个手”“抱一抱”,米米臊得使劲往后靠,躲无可躲就转身求抱。  一岁半,为了让米米多与人接触,报了个早教班。结果玩具被人抢了,他忙不迭说“谢谢”;偶尔不甘心了,扁着小嘴儿只默默看着。音乐课老师让小朋友自己取乐器,别人一拥而上,他却动也
亲爱的爸爸妈妈:  米尼渐渐大了。这段时间来,围绕“为什么一定不要喂饭”“为什么外出时不要阻止他触摸各种东西”“他有情绪时为什么要先让他表达出来”“为什么小朋友之间的问题要让他们自己解决”等问题,我们有一些不同的看法。  过去每次遇到问题,我都一马当先,自己和米尼交流解决,或强势地要求你们按我的方法做;今天我认识到,这样做有失公允,因为我一直没留出时间、也没拿出诚意跟你们沟通,向你们解释——“新教
“新年到, 真热闹, 放呀放鞭炮,咚咚咚,咚咚咚……”  新年要放鞭炮,小朋友们都知道。可为什么要放鞭炮呢?很多小朋友可能就不知道了。所以,妈妈赶快边带孩子一起做鞭炮,边给他讲讲放鞭炮的由来吧!  放鞭炮的由来:古时候,有一种叫做“年”的凶猛怪兽,每逢新旧岁之交,便出来糟踏庄稼,伤害人畜,百姓叫苦连天。有一次,它又跑到村庄里为非作歹,被一家门口晾的大红衣服吓跑了。到了另一处,又被灯光吓得抱头鼠窜。
摘 要: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是高中数学课标的一个重要内容 ,由一道高考球内接三棱锥的分析和求解过程,通过类比、迁移、构造、扩展等方法,启发学生对空间的想象和推理,培养学生对空间图形的经验认识和想象能力.  关键词:球类模型;空间图形;空间想象  新课标在高中立体几何的学习中,遵循从整体到局部、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更加注重对学生的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辨论证、度量计算等能力的培养. 由于长方体兼具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70年沧海桑田,70年天翻地覆,70年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了独特的、成功的和令世界瞩目的道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國从站起来到富起来,正在走向强起来,我们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从来没有这么近,中国的大国地位与影响力空前提高。越是接近辉煌,越是不能忘记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要到哪里去。在国际风云
随着孩子的成长,其接触的新鲜事物和学到的知识都在不断增加,而绝大多数的知识、运动、事物以及环境等,都是他从未接触过的。一方面孩子因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驱动会渴望尝试,另一方面对于未知事物的恐惧确也使其有意无意地回避未知事物。因此,培养幼儿敢于尝试、敢于认知、敢于探索、迎难而上的挑战精神尤为重要。  对孩子来说,挑战意味着什么  成长路上的“第一次” 郭 萍老师 韩 瑛老师  在孩子成长的路程中,总会碰
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当妈妈的也会经历很多个第一次。坏坏升入小班后,幼儿园每个月的日常安排中就多了一项“家长开放日”活动,我也沾了坏坏的光,第一次体验了一番幼儿园的日常生活。  这次开放的时间是当天下午的3:00-5:30,短短的两个多小时让我感受颇深。除了看到孩子们在幼儿园丰富多彩的生活外,也真正理解了老师带孩子的不易和辛苦,体会了天下父母爱孩子的良苦用心,同时也得出了不少心得体验——    看看
张家勇医生主持    1、为什么宝宝午睡时会经常尿床  我家宝宝老是在幼儿园午睡时尿床,这是什么原因?  答:不知道你家宝宝晚上是否尿床,孩子尿床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四种:  1.膀胱的敏感性比较高,也叫做膀胱过度活动症。孩子入睡后膀胱内即使只有少量尿液,也会发生收缩,导致尿床。有的小孩甚至醒着的时候也会有这种情况。具体表现为尿频和尿急。  2.体内抗利尿激素减少。具体表现为苏醒的时候尿不多,睡着后就
近日,新加坡一项研究发现:父母干涉多的孩子常过分挑剔自己,相对不自信,且会随年龄增长而加重,增大了他们患抑郁或焦虑症的风险。  研究者选取了263名7岁小学生,对他们进行了5年的追踪调查。孩子们要在规定时间内解决一些难题,父母在必要时可帮忙完成。在试验过程中,研究者观察了父母是否干扰孩子解决问题,结果发现,干涉度高的父母会完全帮孩子解决问题。而父母干涉越多,孩子们在量表中的得分就越高,有59%的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