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问题为导向实现有效阅读教学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an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下的阅读教学课堂,许多一线的初中老师过度地关注自己的教,缺少对学生“学”的关注,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一是以“走马观花”的方式进行阅读教学,缺少对学生问题的深度追问。二是被动地接受拓展材料,缺少文本的语言感知。三是缺乏问题意识培养。学生长期处于一种机械的阅读训练中,缺少对文本的质疑,学生思维处于一种钝化状态。有效的阅读教学需要学生能够围绕一篇文本,由浅入深,层层推进,进行“读”“思”“评”的过程,从而真正体现阅读教学的价值。笔者从文本着手,引导学生质疑,并且将学生问题的解决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从而实现教师的教在学生的需要处。
  一、独立阅读,形成个性问题
  古语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质疑文本,产生问题,激活思维。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需要调动自己已有的阅读经验进行独立阅读,从而与文本之间产生碰撞,从而触及文本的内核。这需要教师给学生充分独立阅读的时间和阅读任务,能够结合具体的任务进行有效提问。为了让学生独立阅读落实到实处,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将自己所提出的问题整理在作业本上,教师适时地收上来检阅,以便课堂上进行小组交流。由于学生受阅读经验的限制,很有可能难以在短时间提出有价值、有个性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引导。
  1.补充新的知识,引导学生提出个性见解
  问题的产生是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文本之间发生碰撞的过程。如果学生知识欠缺,阅读经验受限,就很难提出有价值性的问题。所以在学生独立阅读之前,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拓展性素材帮助学生激活思维。比如,笔者在执教《湖心亭看雪》的时候,初中生对于这篇文章的文学背景较为陌生,加上这是一篇文言文,所以学生在阅读上很难自主产生个性化的阅读问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补充相关的新知识,进行阅读拓展,从而引导学生提出个性见解。我们以某一教师执教本课为例。教师补充以下背景资料:
  (1)陶庵梦国破家亡之后,无所求,无所去,竟日披发入森林,成为野人。故旧见之,如毒药猛兽,愕然不敢与之接。
  (2)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后来朱棣将都城前往北京,南京又称为金陵,还有石头城之称。清兵入关后,清政府开启了一场文字狱,如果在文章使用明代的旧语将会被打入了地牢……
  学生围绕这些相关资料阅读,再阅读《湖心亭看雪》,许多学生提出了“作者为何没有表明自己的姓氏,而是用金陵,金陵寄托作者怎样的情感?”“湖心亭看雪,雪中见出张岱作为明代的后人具有怎样的品质?”结合文史资料和作品本身所描写的景象,教师引导学生品味文本中描写湖心亭的景象特点和描写方法,然后分析张岱“看雪”的心境,从而可以看出作者除了对自然的喜爱,还有一种国破家亡后对国家的眷恋。
  2.激活已有知识,幫助学生提出真实问题
  在阅读文本的时候,学生往往已有的知识得不到激活,出现短路的现象,然后经过老师一点拨,又会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现象。面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激活相关的知识,教会学生知识迁移的方法,形成有效的思维链接的能力。比如我们在学习《紫藤萝瀑布》的时候,在分析“紫藤萝花、紫藤萝瀑布”的细节描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调动已经学过的描写手法,从而准确地分析出文章语言的精妙之处。比如,学生在品味“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这句话的时候,学生没有接触过“通感”这种修辞手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问“香气为什么是浅紫色,是不是作者主语用错了?”学生会从文本中找出“作者眼前看到的紫藤萝是紫色”的原因,然后教师可以领着学生看一看窗外的树叶,让学生说一说叶子散发出来的香气应该会是什么颜色。这样学生从感性的知识引到抽象“通感”修辞手法上,入情入境,走进文本深处。
  二、小组合作,形成共性问题
  在课堂上,如果教师一味地自己进行文本见解,那么阅读可就会变成教师的“百家讲坛”。如果教师直接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那么就变成了机械的作业评讲。所以,教师应该巧妙地把自己的讲变成学生的学,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使得学生那些个性化的问题在交流碰撞中得到解决。长期这样坚持,学生那些个性问题会在课堂上逐渐得到聚焦,进而形成班级具有代表性的共性问题。学生小组间讨论产生具有价值的共性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在文本的哲理处产生共性问题
  在学生小组合作交流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紧扣文本的哲思处进行讨论交流,从而提出有价值性的问题。哲思处往往涉及到文本的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作者往往将所要表达的情感,运用富有哲思的话语表达出来,这恰恰可以成为阅读者产生问题的地方。比如我们在学习《老王》的时候,初中生往往对“这是一个幸运的对一个不幸的人的愧怍”这句话难以理解,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内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提出这样的问题“全文杨绛的一家对老王都是给以帮助,为什么还表示对老王有愧怍之情。”这个问题提到了文章的关键之处,触及到了文本的内核,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
  在小组合作过程中,为何使得共性的阅读问题能够高效解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阅读方法进行问题的解决。我们以《老王》为例。其中三个小组采用品味文本语言,进行部分语言置换的方法,从而解决问题,比如,学生将原文中“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修改为“因为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然后小组间相互交流讨论,体会出“我们”对老王的关心不够,老王在杨绛心目中的印象并不是很深刻。还有的小组将原文中“我们当然不要他减半收费”改为“我们坚决不要他减半收费”,小组间相互交流得出了“我们有一定的优越感,不会沾搬运工的便宜,也有这个能力付给搬运工费用”。这样学生小组间相互置换语句,相互提问,激发思维,从而体会出文本的情感,也走进了杨绛一家人对老王的愧怍之心。
  2.在文本的繁笔处产生共性问题   在文本中,作者会不厌其烦地写到某些内容或者重复一些话语,看起来是闲笔,但是往往是作者独具匠心的地方。对于这些闲笔,在小组讨论的时候,学生可以产生一些共性的问题,从而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比如肖培东老师在给初中学生上《一棵小桃树》的时候,紧紧扣住文章的繁笔“没出息”这三个字,让学生展开思考。学生围绕这三个反复提到的字提出了“小桃树的没出息体现在哪些方面?”学生认识到了小桃树“长得太不是地方”“大家都笑话”,连奶奶也说它“没出息”,谁也不理会的、连我也“漠漠忘却”等等。由此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棵没出现的小桃树最后却开出了花,那是为什么呢?学生从文本寻找缘由,从而得出“没出息的小生命也有它的梦想”“野百合也有春天”“即便历经岁月的风雨冲刷,最后也能顽强开出花来”等等主题,学生在繁笔处反复捉摸,层层思考,最终实现读者与文本之间的完美对话。
  三、紧扣题旨,形成整体的问题链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会提出种种不同的问题,教师要帮助学生将问题进行有效的合并,形成整体的问题链。这样不仅可以优化问题,使学生的提问更加具有价值性,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
  一篇文章有一篇文章的文眼,如果学生能够紧紧扣住文章的文眼,进行抽丝剥茧的有效提問,那么可以使得思维更加严谨。比如,我们在学习《囚绿记》的时候,某个学生提出了一些问题:1.为何要把“绿”给囚禁起来?2.文中的常春藤有怎样的特点?3.作者对常春藤的称呼为何前后发生了变化?4.文章最后三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5.作者为何将文章的标题命为“囚绿记”,可以不可改成“美丽的常春藤”?学生一共提出了5个个性化的问题,教师如果对这5个问题进行梳理,会发现有的是学生针对文本内容设问,有的是针对写作特点设问,还有的是对写作目的设问,思维较为混乱。教师针对学生的5个问题,借助文本的文眼进行有效整合,形成以下层进式问题:1.本文文题为“囚绿记”,你认为哪一个是文章的文眼,并且说一说原因。2.结合语境阐释文中“绿”字有哪些内涵?3.作者对常春藤还有怎样的称呼?为何作者这样称呼它?4.文中的常春藤有怎样的深层含义?5.“囚绿”仅仅写的是常春藤吗?作者在文中还有怎样的深层意味?6.请结合文章中抒情的语句,说一说“囚绿”中“囚”字寄予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教师这样的有效整合可以帮助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展开阅读,从而实现阅读的高效性。
  在实施阅读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始终以学生问题为导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阅读设计删繁就简,精准切入,那么初中的语文课堂会焕发出勃勃生机,从而真正实现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心智的作用。
  [作者通联:江苏苏州市木渎实验中学]
其他文献
深度阅读指的是突破文字表面,深入到作品内核处的阅读。然而初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够深入,所以在自主阅读的时候也常常读得不够深入,只是将理解停留在文字的表面。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切入,展开多维化的品读,这样学生就能全方位地找到阅读的突破点,更好地张扬自己的个性,有助于提升语文素养。  一、词句,打开心灵密码  著名教师欧阳代娜十分注重构思课堂教学结构,常常将教学重点放在语文能力训练和知识
新冠疫情举世关注,作为语文老师,除了关注疫情的发展变化,也发现世人关注的方方面面中流露出来的语文元素,并以此为契机,在解读中帮助学生涵蓄语文素养。己亥末,庚子春,荆楚
一、教学过程1.激趣导入一菲老师从课题入手启发学生注重文言断句和词性知识领悟。师:请一名同学们来读一下课题,注意断句。生(认真):周亚夫军/细柳。师:停顿,可以夸张一点。
核心素养是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通过四环节课堂教学、《字养品行规范言行》校本课程以及学校校园文化的潜移默化的学校表达,使我们每一名学生都能
第一部分文本研究综述《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曾入选过清代学塾教材《古文观止》,影响极广。现行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
填空题是数学考试中一种重要题型,其分值几乎占到总分的三成甚至一半.填空题解答情况如何,对考试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填空题解答失分较多,以致影响全卷成绩,是数学答卷中较为突
李轶梅不顾工作忙碌多次组织召开联盟会议,通过多种举措增强产业园区联盟在行业内的影响力和吸引力。2015年,成都嘉善商务服务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嘉善商务")总经理李轶梅带领
群文阅读过程中产生的理解往往相互交织在一起的,相互参照,相互渗透,进而产生新的意义。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过程中去发现这种新的意义,对于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具有一定的价值。同时群文阅读所读文本的数量较多,而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所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展开目的明确的自主学习是群文阅读教学颇具可行性的方向。  一、群文阅读教学与传统单文本阅读教学的差异  由于两者教学设计的目的是不同的。单文本阅读重在对文本的
作文教学早已成为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特级教师赵道夫说:"写作本来应该成为学生成长发展中,用来展现自我个性的自觉需求和主动行为。"但今天,我们发现,学生对作文的兴趣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