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内容丰富,与文化密切相关,因此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贯彻思政教育,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语言交际能力的同时注重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就显得十分重要。阐述了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结合“产出导向法”理论设计出具体的教学实施方案,在课堂教育教学中围绕学科特点,不断进行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
[关 键 词] 产出导向法;高职英语;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3-0202-02
一、引言
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输出站,一定要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在“大思政”格局下从国家意识形态的战略高度考虑“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教育根本问题[1]。有效实施课程思政改革迫在眉睫,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各国之间的交流交往日趋频繁,英语的学习不但有“引进”科学技术和文化的功能,同时也承载着对外“输出”宣传我国优秀文化和技术的使命。高职英语课具有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教法灵活、评价方式多元化、课程教学受众面广等特点,不但具备较强的工具性,同时也兼备人文性,是传播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理论依据
(一)三全育人理念
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2]高职院校一直肩负着为国家培养技术型人才的重要任务,学校教育不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播,也是思想教育的主要途径。高职院校的英语课程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也应积极适应课程思政改革的需要,英语课以语言知识作为桥梁纽带,把课程思政融入英语课程中,不但联通了中西文化,同时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人文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达成了教育的最终培养目的。
(二)产出导向法理论
产出导向法的理论由我国著名学者文秋芳教授提出,该理论的基础源自“输出假说”(Swain, 1985)和语言学习的“社会文化视角”(Lantolf,2000) 。其中强调输出是学习目标也是起点,产出活动是语言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高职英语教学中主要有三个核心环节:驱动环节、促成环节、评价环节。教师设计驱动任务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教师在教学中作为中介,为学生提供输入材料并指导学生的理解学习促成产出任务完成;学生产出任务完成后,教师要对学习过程和任务结果进行评价和补充。[3]产出导向法的“全人教育”理念与课程思政所倡导的“三全育人”理念相契合、相一致,都实现了课程育人目标,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基于产出导向法的高职英语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英语在高职院校是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从课程设置来看,英语课的授课范围广泛,学校所有专业都会开设1~2年英语课,有的学校根据需要还会在二年级开设专业英语课。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英语作为一种交流工具,学习英语的过程也成为与国外思想文化接触最频繁、最密集的过程,当思想发生碰撞时,也在有意和无意中受到影响和干扰。高职学生面临着多元价值观的冲击,他们更加需要教师的正确价值引领,把思政课程真正融入英语课程中,从而提升学生的思想高度和政治觉悟,帮助他们从理想信念层面上端正“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四、基于产出导向法的高职英语课程思政的可行性
(一)高职英语课程具备的隐性课程思政课的功能
语言是互相了解沟通的工具,也是文化传播的载体,英语学科则很好地统一了这种工具性与人文性,为课程思政提供了教学环境。英语课程内容丰富,涵盖许多思政元素,课文内容、时事热点、社会现象、会议精神、新闻报道、优秀人物事迹等都可以成为教师的授课内容。教师在教授语言知识和训练技能的同时,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预防学生在学习语言时受到西方不良价值观的影响,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在对比中外文化差异的同时,引导学生注重对本国文化传统的弘扬,培养高度的敬业精神,健全人格品质,在不知不觉中提升道德品质与人文素养。
(二)高职英语课程与思政课程教育目标相似
英语课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三项。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中,高职英语课教育以语言输出为媒介,向学生介绍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和最新行业进展,用真实的语言环境使学生熟悉行业术语与基本交流方式。同时需要激发学生对社会的关注,提高政治觉悟,提倡高度的责任感与奉献精神,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这与思政课程教学目标不谋而合。虽然英语课程和思政课程是看似完全不同的两门课,但是它们都具有人文性,很适合融合在一起教学,教育目标也就统一起来了。
(三)高職英语课程思政互相补充、互为促进
高职英语课堂重视口语输出的产品,教学方法更加灵活多样,教学活动形式丰富,课堂气氛活跃,经常选用多元化评价。将思想政治理论结合英语教学,能在思想层面上提升学生的政治觉悟,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指导专业知识的学习。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英语教育中可以丰富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教育面,是“三全育人”理论的具体实践;在英语教育中,为了保证思想政治方向的正确性,也不能缺少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驾护航,两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只有在正确思想的指导下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五、基于产出导向法理论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及目标
根据产出导向法提出“学习中心说”的全新教学理念,整个教学环节和教学活动都需要精心设计,教师要引导学生完成产出任务。以我校学生正在使用的《高职国际进阶英语综合教程(一)》为例,选取第三单元 Reading B: Shopping Mall or Cyber Mall 这篇课文,将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思政目标三个目标。
(二)教学过程
把“驱动”环节放置在开始阶段,教师要设计具有潜在交际价值的任务,可以是与主题相关的图片、演讲、影片、视频、音频等资源,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也是产出导向法的起点。以Shopping Mall or Cyber Mall 这篇文章为例,为学生播放《回眸辉煌70年之科技创新篇》的视频,思政主题可以联系国家科技强国的战略实施,体会我国科技实力的增强所带来的国家自豪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青年学生的国家意识、民族意识,增强青年对国家民族价值观的认同。然后结合课文内容设置辩论赛场,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4人每组,分成正反两方,辩题为:The Internet can be a blessing or the Internet can be an evil. 通过实例和具体场景的设置,激发学生主动对本单元的主题进行思考,让他们从多元视角来看待热点问题,同时意识到语言表达中存在的不足,尤其是一些专业词汇与术语的用法。
(三)输出促成
产出导向法中的核心部分是促成环节。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教师针对学生在“驱动”环节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些如阅读、视听等输入材料,让学生自主学习,并根据产出目标设计一些帮助教学的活动,如小组讨论、展示活动,也可以是真实语言情景中的交际对话或图文并茂的PPT演示作品,教师应给予学生指导。在本课中,任务设定为在30分钟内写一篇题为“How does technology affect our life?”的议论文。
“促成”环节从结构、语言、语篇促成方面来引导学生完成产出任务。一是结构促成,教师选用2篇难度适中、结构清晰的文字材料作为输入内容,指导学生建立结构图式来帮助促成写作任务,同时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关于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思想”阐述该理念的科学内涵,“倡导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注重创新的良好氛围,激发学生创新欲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二是语言促成,教师采用课堂教学活动,为学生设置真实情景,还补充一些科技创新的新词汇和用法给学生,以开阔眼界、打开思路,引导他们运用新知识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提出问题。三是语篇促成,播放视频“华为5G英文宣传片”,记录视频中的文章脉络,根据视听材料帮助学生从中抓住主要信息并提炼出主要内容。
(四)评价环节
教学评价环节的开展是反馈给教师课堂真实效果的重要方式,不但可以促进教师教学成果的转换,同时也提升了学生英语学习的产出质量。[4]教师从学生提交的作品中,选取两篇典型作文,引导学生共同评价样本,教师要指出学生产出作品的不足和亮点之处,明确评价焦点后,也要求学生开展自评和互相评价。
六、结语
综上所述,以产出导向法为指导设计高职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是很有必要的,它可以有效解决英语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张皮”的问题。英语学科可以发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优势积极融入思政元素,达到思政教育输出的目的,以输入带动输出,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掌握语言知识、提高语言技能的同时,获得思政启发,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民族自豪感。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教高〔2020〕3号)[Z],2020-06-01.
[2]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學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3]杨定泉.基于产出导向的课程教学模式设计[J].高教学刊,2018(10):85-86.
[4]常劲松,姚小菊.基于产出为导向的高职英语教育:挑战与创新[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9(11):116.
编辑 郭小琴
[关 键 词] 产出导向法;高职英语;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3-0202-02
一、引言
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输出站,一定要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在“大思政”格局下从国家意识形态的战略高度考虑“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教育根本问题[1]。有效实施课程思政改革迫在眉睫,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各国之间的交流交往日趋频繁,英语的学习不但有“引进”科学技术和文化的功能,同时也承载着对外“输出”宣传我国优秀文化和技术的使命。高职英语课具有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教法灵活、评价方式多元化、课程教学受众面广等特点,不但具备较强的工具性,同时也兼备人文性,是传播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理论依据
(一)三全育人理念
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2]高职院校一直肩负着为国家培养技术型人才的重要任务,学校教育不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播,也是思想教育的主要途径。高职院校的英语课程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也应积极适应课程思政改革的需要,英语课以语言知识作为桥梁纽带,把课程思政融入英语课程中,不但联通了中西文化,同时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人文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达成了教育的最终培养目的。
(二)产出导向法理论
产出导向法的理论由我国著名学者文秋芳教授提出,该理论的基础源自“输出假说”(Swain, 1985)和语言学习的“社会文化视角”(Lantolf,2000) 。其中强调输出是学习目标也是起点,产出活动是语言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高职英语教学中主要有三个核心环节:驱动环节、促成环节、评价环节。教师设计驱动任务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教师在教学中作为中介,为学生提供输入材料并指导学生的理解学习促成产出任务完成;学生产出任务完成后,教师要对学习过程和任务结果进行评价和补充。[3]产出导向法的“全人教育”理念与课程思政所倡导的“三全育人”理念相契合、相一致,都实现了课程育人目标,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基于产出导向法的高职英语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英语在高职院校是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从课程设置来看,英语课的授课范围广泛,学校所有专业都会开设1~2年英语课,有的学校根据需要还会在二年级开设专业英语课。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英语作为一种交流工具,学习英语的过程也成为与国外思想文化接触最频繁、最密集的过程,当思想发生碰撞时,也在有意和无意中受到影响和干扰。高职学生面临着多元价值观的冲击,他们更加需要教师的正确价值引领,把思政课程真正融入英语课程中,从而提升学生的思想高度和政治觉悟,帮助他们从理想信念层面上端正“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四、基于产出导向法的高职英语课程思政的可行性
(一)高职英语课程具备的隐性课程思政课的功能
语言是互相了解沟通的工具,也是文化传播的载体,英语学科则很好地统一了这种工具性与人文性,为课程思政提供了教学环境。英语课程内容丰富,涵盖许多思政元素,课文内容、时事热点、社会现象、会议精神、新闻报道、优秀人物事迹等都可以成为教师的授课内容。教师在教授语言知识和训练技能的同时,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预防学生在学习语言时受到西方不良价值观的影响,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在对比中外文化差异的同时,引导学生注重对本国文化传统的弘扬,培养高度的敬业精神,健全人格品质,在不知不觉中提升道德品质与人文素养。
(二)高职英语课程与思政课程教育目标相似
英语课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三项。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中,高职英语课教育以语言输出为媒介,向学生介绍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和最新行业进展,用真实的语言环境使学生熟悉行业术语与基本交流方式。同时需要激发学生对社会的关注,提高政治觉悟,提倡高度的责任感与奉献精神,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这与思政课程教学目标不谋而合。虽然英语课程和思政课程是看似完全不同的两门课,但是它们都具有人文性,很适合融合在一起教学,教育目标也就统一起来了。
(三)高職英语课程思政互相补充、互为促进
高职英语课堂重视口语输出的产品,教学方法更加灵活多样,教学活动形式丰富,课堂气氛活跃,经常选用多元化评价。将思想政治理论结合英语教学,能在思想层面上提升学生的政治觉悟,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指导专业知识的学习。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英语教育中可以丰富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教育面,是“三全育人”理论的具体实践;在英语教育中,为了保证思想政治方向的正确性,也不能缺少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驾护航,两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只有在正确思想的指导下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五、基于产出导向法理论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及目标
根据产出导向法提出“学习中心说”的全新教学理念,整个教学环节和教学活动都需要精心设计,教师要引导学生完成产出任务。以我校学生正在使用的《高职国际进阶英语综合教程(一)》为例,选取第三单元 Reading B: Shopping Mall or Cyber Mall 这篇课文,将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思政目标三个目标。
(二)教学过程
把“驱动”环节放置在开始阶段,教师要设计具有潜在交际价值的任务,可以是与主题相关的图片、演讲、影片、视频、音频等资源,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也是产出导向法的起点。以Shopping Mall or Cyber Mall 这篇文章为例,为学生播放《回眸辉煌70年之科技创新篇》的视频,思政主题可以联系国家科技强国的战略实施,体会我国科技实力的增强所带来的国家自豪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青年学生的国家意识、民族意识,增强青年对国家民族价值观的认同。然后结合课文内容设置辩论赛场,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4人每组,分成正反两方,辩题为:The Internet can be a blessing or the Internet can be an evil. 通过实例和具体场景的设置,激发学生主动对本单元的主题进行思考,让他们从多元视角来看待热点问题,同时意识到语言表达中存在的不足,尤其是一些专业词汇与术语的用法。
(三)输出促成
产出导向法中的核心部分是促成环节。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教师针对学生在“驱动”环节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些如阅读、视听等输入材料,让学生自主学习,并根据产出目标设计一些帮助教学的活动,如小组讨论、展示活动,也可以是真实语言情景中的交际对话或图文并茂的PPT演示作品,教师应给予学生指导。在本课中,任务设定为在30分钟内写一篇题为“How does technology affect our life?”的议论文。
“促成”环节从结构、语言、语篇促成方面来引导学生完成产出任务。一是结构促成,教师选用2篇难度适中、结构清晰的文字材料作为输入内容,指导学生建立结构图式来帮助促成写作任务,同时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关于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思想”阐述该理念的科学内涵,“倡导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注重创新的良好氛围,激发学生创新欲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二是语言促成,教师采用课堂教学活动,为学生设置真实情景,还补充一些科技创新的新词汇和用法给学生,以开阔眼界、打开思路,引导他们运用新知识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提出问题。三是语篇促成,播放视频“华为5G英文宣传片”,记录视频中的文章脉络,根据视听材料帮助学生从中抓住主要信息并提炼出主要内容。
(四)评价环节
教学评价环节的开展是反馈给教师课堂真实效果的重要方式,不但可以促进教师教学成果的转换,同时也提升了学生英语学习的产出质量。[4]教师从学生提交的作品中,选取两篇典型作文,引导学生共同评价样本,教师要指出学生产出作品的不足和亮点之处,明确评价焦点后,也要求学生开展自评和互相评价。
六、结语
综上所述,以产出导向法为指导设计高职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是很有必要的,它可以有效解决英语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张皮”的问题。英语学科可以发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优势积极融入思政元素,达到思政教育输出的目的,以输入带动输出,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掌握语言知识、提高语言技能的同时,获得思政启发,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民族自豪感。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教高〔2020〕3号)[Z],2020-06-01.
[2]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學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3]杨定泉.基于产出导向的课程教学模式设计[J].高教学刊,2018(10):85-86.
[4]常劲松,姚小菊.基于产出为导向的高职英语教育:挑战与创新[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9(11):116.
编辑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