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教版高中语文写作教学序列鲜明地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不像以文体训练或以能力训练为主线的序列那样显性,而是表现得更加内隐。其五个模块的写作观是:你的生活很重要;独立思考,善于发现;写作也是对话;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人文情怀与公民意识。乍一看,五种写作观的确不在同一层面上,一会说要观察,一会说要思考,一会说要注意写作对象,一会讲要有文采,一会又讲要有情怀。与以往的教学序列相比,这种顺序的确更难理解,也更难操作。虽然审题、立意、选材、布局谋篇、语言运用这样的序列更容易教也更容易学,但这样的序列教学,学生的主体性又从何说起?这正是苏教版改革的初衷。
立足于学生的主体性,苏教版把写作当成一种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看成一个“发现”的动态发展过程。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就不难发现苏教版五个模块写作观所体现出来的序列。这种序列以人的写作能力的动态发展为主线,体现了人的写作能力逐步提高的五个阶段中最重要的五个方面,从而体现出教材的教育功能。
苏教版教材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生活、观察自己的生活、表现自己的生活。缺乏生活,恰恰是目前写作的最大问题。苏教版强调这一点正是看到了问题所在。当然,要能够达到最终表现生活的目的,这当中需要学生具备多方面多层次的能力。有了这一步,模块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对自己的生活进行独立思考,并能对生活有所发现。这一阶段的关键在于独立,它需要写作主体能够形成一种批判性思维能力,而不是对生活无动于衷,随波逐流,人云亦云。这对于学生内在的精神成长是极有帮助的。有了模块一和模块二的精神底色,模块三指导学生懂得写作“是什么”,“为什么”而写,它实际上是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一种沟通方式,明确了作文的听众,才有了写作的目的和价值。在这里,写作主体找到了倾诉的“对象”,也找到了写作的“本体”。关注“为什么”写,强调“对话”意识,实际上也是近年来作文教学研究的突出成果。模块四则是对文章的语言及形式的打磨。模块五提出写作主体要有“人文情怀和公民意识”,这实际上是指导学生要有一定的精神境界,从而找到自己的精神坐标,真正地发现自我、实现自我,这正是写作的最高追求。
因此,说苏教版缺乏序列其实是某种程度上的误解。但为什么会造成这种误解呢?主要原因还是在于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对写作教学客观存在的体系性、序列性考虑不够,因为教材的编写毕竟是要面向教师面向学生的,它必须要有一种“显性”的序列,即适合于教和学的序列。不管怎么说,《语文课程标准》的原则是教材应该遵守的,即:“教科书应突出语文课程的特点,要便于指导学生自学。内容确定和教学方法的选择,都要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掌握自学的方法,养成自学的习惯,不断提高独立学习和探究的能力。”苏教版在这一方面的设计显然没有面向大多数的学生。
那么,如何完善苏教版作文教学,使其更加科学化,更加具有教和学的普适性呢?笔者在教学中做了一些探索,总结如下:
第一,以“写作观”为总纲,循序渐进,明确教与学的中心内容。
“写作观”的编写是苏教版的一大亮点,对于它的价值我们应该有充分认识。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利用它的内隐渐进的特征,给予学生阶段性的成就感,并不断向更高目标探寻,从而真正激发学生写作的内在热情。所以,我们在阶段性教学的开始,一定要重点突出地向学生说明这一个阶段的主要任务,为什么要这样设置,它在整个作文能力习得的过程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这样的设置为何能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在实践中,我们提取的五个阶段的关键词是:生活——思考——对话——修饰——情怀。具体内涵上文已有说明,不再赘述。
第二,面向生活,读写结合,共同命题。
苏教版的写作实践很大程度上依附于阅读教学,而苏教版阅读教学以话题来组元的方式又带有很大的随意性,这就导致写作实践不能真正面向生活,失去了原本应有的灵活性。为了纠正这一点,我们是这样安排的:一是强化写作实践板块与阅读教学内容的结合,在课堂充分探讨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选题,自由练笔,不在文体篇章上做过多要求。二是结合文体训练阶段目标,引导学生从多数同学共有的生活实践中挖掘题材,讨论并确定命题,进行写作。教师可以从选修教材以及课外寻找范文作为示范。因为是大家共同选定的话题,学生在整个写作过程中,参与度都非常高。
总之,苏教版教材就是提倡自由度,提倡选择性的。选择的权力在这里不仅赋予了学生,而且也赋予了教师,教师完全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在写作观的指导下,充分灵活地安排自己的作文教学。当然,完全指望教师的创造性也是不现实的,教材在单元教学的编写上只有更好地考虑阅读和写作的关系,更好地组织单元的编写结构,使它能够更好地与“教学序列”衔接,才能对教学起到更好的指导作用。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第二中学(226500)
立足于学生的主体性,苏教版把写作当成一种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看成一个“发现”的动态发展过程。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就不难发现苏教版五个模块写作观所体现出来的序列。这种序列以人的写作能力的动态发展为主线,体现了人的写作能力逐步提高的五个阶段中最重要的五个方面,从而体现出教材的教育功能。
苏教版教材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生活、观察自己的生活、表现自己的生活。缺乏生活,恰恰是目前写作的最大问题。苏教版强调这一点正是看到了问题所在。当然,要能够达到最终表现生活的目的,这当中需要学生具备多方面多层次的能力。有了这一步,模块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对自己的生活进行独立思考,并能对生活有所发现。这一阶段的关键在于独立,它需要写作主体能够形成一种批判性思维能力,而不是对生活无动于衷,随波逐流,人云亦云。这对于学生内在的精神成长是极有帮助的。有了模块一和模块二的精神底色,模块三指导学生懂得写作“是什么”,“为什么”而写,它实际上是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一种沟通方式,明确了作文的听众,才有了写作的目的和价值。在这里,写作主体找到了倾诉的“对象”,也找到了写作的“本体”。关注“为什么”写,强调“对话”意识,实际上也是近年来作文教学研究的突出成果。模块四则是对文章的语言及形式的打磨。模块五提出写作主体要有“人文情怀和公民意识”,这实际上是指导学生要有一定的精神境界,从而找到自己的精神坐标,真正地发现自我、实现自我,这正是写作的最高追求。
因此,说苏教版缺乏序列其实是某种程度上的误解。但为什么会造成这种误解呢?主要原因还是在于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对写作教学客观存在的体系性、序列性考虑不够,因为教材的编写毕竟是要面向教师面向学生的,它必须要有一种“显性”的序列,即适合于教和学的序列。不管怎么说,《语文课程标准》的原则是教材应该遵守的,即:“教科书应突出语文课程的特点,要便于指导学生自学。内容确定和教学方法的选择,都要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掌握自学的方法,养成自学的习惯,不断提高独立学习和探究的能力。”苏教版在这一方面的设计显然没有面向大多数的学生。
那么,如何完善苏教版作文教学,使其更加科学化,更加具有教和学的普适性呢?笔者在教学中做了一些探索,总结如下:
第一,以“写作观”为总纲,循序渐进,明确教与学的中心内容。
“写作观”的编写是苏教版的一大亮点,对于它的价值我们应该有充分认识。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利用它的内隐渐进的特征,给予学生阶段性的成就感,并不断向更高目标探寻,从而真正激发学生写作的内在热情。所以,我们在阶段性教学的开始,一定要重点突出地向学生说明这一个阶段的主要任务,为什么要这样设置,它在整个作文能力习得的过程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这样的设置为何能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在实践中,我们提取的五个阶段的关键词是:生活——思考——对话——修饰——情怀。具体内涵上文已有说明,不再赘述。
第二,面向生活,读写结合,共同命题。
苏教版的写作实践很大程度上依附于阅读教学,而苏教版阅读教学以话题来组元的方式又带有很大的随意性,这就导致写作实践不能真正面向生活,失去了原本应有的灵活性。为了纠正这一点,我们是这样安排的:一是强化写作实践板块与阅读教学内容的结合,在课堂充分探讨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选题,自由练笔,不在文体篇章上做过多要求。二是结合文体训练阶段目标,引导学生从多数同学共有的生活实践中挖掘题材,讨论并确定命题,进行写作。教师可以从选修教材以及课外寻找范文作为示范。因为是大家共同选定的话题,学生在整个写作过程中,参与度都非常高。
总之,苏教版教材就是提倡自由度,提倡选择性的。选择的权力在这里不仅赋予了学生,而且也赋予了教师,教师完全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在写作观的指导下,充分灵活地安排自己的作文教学。当然,完全指望教师的创造性也是不现实的,教材在单元教学的编写上只有更好地考虑阅读和写作的关系,更好地组织单元的编写结构,使它能够更好地与“教学序列”衔接,才能对教学起到更好的指导作用。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第二中学(22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