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思想品德课程是一个很好的开展德育的机会,教师要把握好机会,提高孩子对学习思想品德课程的自觉性。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程;小学生;德育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学生要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对小学生的道德教育,要从小抓起,很多家长认为孩子要释放天性,不能过多束缚,阻碍他们的自由成长。但是,就像不经修理的小树会长出很多旁枝,影响树苗的成长一样,花朵般的孩子需要大人正确的引导,才能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因此,提高对青少年,特别是小学生的道德教育势在必行。
学校是学生接受知识的场所,思想品德课为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平台,作为教师,要积极贯彻素质教育的教育理念,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讲课水平,让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对于提高小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程的积极性,笔者试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一、注意对学生的言传身教
作为一名教师,就要对得起自己的这份职业,对得起家长对自己的信任,对得起学生的那份敬爱之情,对学生要像对自己的孩子那样有耐心。小学生正是精力旺盛、活泼好动的时期,对周遭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上课开小差,打乱课堂秩序的事情是难免会发生的,教师在这个时候虽然很生气,但不能在课堂上跟孩子置气,教师的一言一行学生全都看在眼里,教师是学生模仿的对象。
对于上课随便说话的同学,我一般先会询问他有什么问题,让他能不能下课再解决,以至于上课忍不住去打扰别人,如果学生确实有不得不说话的理由,就体谅他,如果只是忍不住想要说话,我会一步步引导他,向他提问,这样做是不是打扰到其他同学了,因为他说话的原因,使课堂教学活动停下来,全班同学都在关注他,浪费了大家的时间,让他认识到上课随便说话,打扰别人是错误的行为。上课期间不允许随便说话,让学生主动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感受到课堂的约束力,那么下次他再想要说话的时候,会自觉想到自己这样做是不对的,就会自己克制自己不规范的行为。
作为教师,在课后也要反思,是不是自己的讲课不够精彩,没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使他开小差,无视课堂纪律的存在。教师必须明确一点,对孩子春风般的关怀,并不意味着对学生的错误全部容忍,对于学生行为不规范或是对别的学生产生不好影响的行为,要立即制止并指出学生的错误之处,这样才是真正为了孩子。教师的言传身教,学生看在眼里,就会不自觉的学习,好的行为自然而然就会养成,能够对思想品德课的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注意对学生的情感体验
我们常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有时候教师在课堂上苦口婆心地说了一节课,那也只是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在学生眼中都是虚幻、不切实际的书本上的文字。要想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就要让他们真切感受到事情发生在自己身边,他们就会自觉地问自己怎么办,这时候再回书本上找知识,无疑是更好的教学效果。在向学生讲授“乐于助人”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会向他们询问觉得身边有哪些人是需要我们帮助的,有孩子提出扶盲人过马路,我便随机应变,让每个学生用围巾捂住眼睛,从教室后面走到前面,体验一下失明的感觉和盲人的世界。
结果,大部分学生对于教室后面到教室前面,这虽然短短是的一段路程,在蒙住眼睛后,却走得并不顺利,磕磕绊绊。虽然课堂上讲课的时间不是很多,但学生体验到作为盲人的感受,明白了眼睛失明的不方便,下次见到残疾人,他们就不会指指点点或躲得远远地,而是学会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伸出援助之手,那么课堂教学的目标就达到了,就是一节成功的思想品德教育课。让学生设身处地的将自己代入讲课的对象中,好好想想如果自己遇到这样的事情会怎样处理,是一个提高课堂效率和增强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对学生自觉学习思想品德课程无疑也是一个好方法。
三、注意联系日常生活
思想品德课程如果局限于课堂之上,那这样的教育是失败的。素质教育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绝不是要培养高分低能的学习机器,思想品德课程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自觉地接受德育,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每个孩子能够身心健康的成长。因此,思想品德课一定要联系生活实际。如在讲到保护环境这一话题的时候,我在课堂上提前布置作业,让学生自己观察身边生活中,有哪些环境问题。孩子的眼睛是敏锐的,对于生活中不好的现象他们都看在眼里,课堂上一个个争着发言,有的说我们的天空和书里写的不一样,为什么不是蓝色的?有的对于家门口小河干涸,小鱼死去很难过;还有的跟着父母去菜市场的时候发现那里到处是垃圾,还有难闻的气味。
经过学生的讨论,很多在我们身边的环境问题都提了出来,我简单给学生陈述了发生这些问题的原因,让他们明白很多都是社会过于追求经济的发展,没有节制的破坏引起的。因为是发生在自己的身边,学生听得更加仔细,认真讨论到底应该怎样做,防止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课堂讨论的效果非常好,学生对于学习思想品德课有了更多的兴趣。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礼记》里说:“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也就是说一名教师所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专业上的知识,更要有优良的品德。现在很多人陷入“分数决定一切”的认识误区,殊不知这样的理念下培养出一堆高分低能的“乖宝宝”,等到学生真正离开校园踏上社会,才发现暴露的问题一堆却为时已晚。
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基础,要提高整个教育事业的质量,必须从小学教育做起,而德育工作,是小学教育的重中之重,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关注。教师要抓住思想品德课上的宝贵时间,向学生弘扬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让自己的课堂更加精彩,吸引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思想品德课程不像文化课程那样死板,教师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开展课堂教学,让学生真正融入课堂,以达到师生愉悦的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关注程度,以增强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自觉性。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程;小学生;德育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学生要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对小学生的道德教育,要从小抓起,很多家长认为孩子要释放天性,不能过多束缚,阻碍他们的自由成长。但是,就像不经修理的小树会长出很多旁枝,影响树苗的成长一样,花朵般的孩子需要大人正确的引导,才能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因此,提高对青少年,特别是小学生的道德教育势在必行。
学校是学生接受知识的场所,思想品德课为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平台,作为教师,要积极贯彻素质教育的教育理念,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讲课水平,让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对于提高小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程的积极性,笔者试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一、注意对学生的言传身教
作为一名教师,就要对得起自己的这份职业,对得起家长对自己的信任,对得起学生的那份敬爱之情,对学生要像对自己的孩子那样有耐心。小学生正是精力旺盛、活泼好动的时期,对周遭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上课开小差,打乱课堂秩序的事情是难免会发生的,教师在这个时候虽然很生气,但不能在课堂上跟孩子置气,教师的一言一行学生全都看在眼里,教师是学生模仿的对象。
对于上课随便说话的同学,我一般先会询问他有什么问题,让他能不能下课再解决,以至于上课忍不住去打扰别人,如果学生确实有不得不说话的理由,就体谅他,如果只是忍不住想要说话,我会一步步引导他,向他提问,这样做是不是打扰到其他同学了,因为他说话的原因,使课堂教学活动停下来,全班同学都在关注他,浪费了大家的时间,让他认识到上课随便说话,打扰别人是错误的行为。上课期间不允许随便说话,让学生主动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感受到课堂的约束力,那么下次他再想要说话的时候,会自觉想到自己这样做是不对的,就会自己克制自己不规范的行为。
作为教师,在课后也要反思,是不是自己的讲课不够精彩,没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使他开小差,无视课堂纪律的存在。教师必须明确一点,对孩子春风般的关怀,并不意味着对学生的错误全部容忍,对于学生行为不规范或是对别的学生产生不好影响的行为,要立即制止并指出学生的错误之处,这样才是真正为了孩子。教师的言传身教,学生看在眼里,就会不自觉的学习,好的行为自然而然就会养成,能够对思想品德课的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注意对学生的情感体验
我们常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有时候教师在课堂上苦口婆心地说了一节课,那也只是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在学生眼中都是虚幻、不切实际的书本上的文字。要想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就要让他们真切感受到事情发生在自己身边,他们就会自觉地问自己怎么办,这时候再回书本上找知识,无疑是更好的教学效果。在向学生讲授“乐于助人”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会向他们询问觉得身边有哪些人是需要我们帮助的,有孩子提出扶盲人过马路,我便随机应变,让每个学生用围巾捂住眼睛,从教室后面走到前面,体验一下失明的感觉和盲人的世界。
结果,大部分学生对于教室后面到教室前面,这虽然短短是的一段路程,在蒙住眼睛后,却走得并不顺利,磕磕绊绊。虽然课堂上讲课的时间不是很多,但学生体验到作为盲人的感受,明白了眼睛失明的不方便,下次见到残疾人,他们就不会指指点点或躲得远远地,而是学会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伸出援助之手,那么课堂教学的目标就达到了,就是一节成功的思想品德教育课。让学生设身处地的将自己代入讲课的对象中,好好想想如果自己遇到这样的事情会怎样处理,是一个提高课堂效率和增强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对学生自觉学习思想品德课程无疑也是一个好方法。
三、注意联系日常生活
思想品德课程如果局限于课堂之上,那这样的教育是失败的。素质教育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绝不是要培养高分低能的学习机器,思想品德课程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自觉地接受德育,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每个孩子能够身心健康的成长。因此,思想品德课一定要联系生活实际。如在讲到保护环境这一话题的时候,我在课堂上提前布置作业,让学生自己观察身边生活中,有哪些环境问题。孩子的眼睛是敏锐的,对于生活中不好的现象他们都看在眼里,课堂上一个个争着发言,有的说我们的天空和书里写的不一样,为什么不是蓝色的?有的对于家门口小河干涸,小鱼死去很难过;还有的跟着父母去菜市场的时候发现那里到处是垃圾,还有难闻的气味。
经过学生的讨论,很多在我们身边的环境问题都提了出来,我简单给学生陈述了发生这些问题的原因,让他们明白很多都是社会过于追求经济的发展,没有节制的破坏引起的。因为是发生在自己的身边,学生听得更加仔细,认真讨论到底应该怎样做,防止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课堂讨论的效果非常好,学生对于学习思想品德课有了更多的兴趣。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礼记》里说:“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也就是说一名教师所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专业上的知识,更要有优良的品德。现在很多人陷入“分数决定一切”的认识误区,殊不知这样的理念下培养出一堆高分低能的“乖宝宝”,等到学生真正离开校园踏上社会,才发现暴露的问题一堆却为时已晚。
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基础,要提高整个教育事业的质量,必须从小学教育做起,而德育工作,是小学教育的重中之重,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关注。教师要抓住思想品德课上的宝贵时间,向学生弘扬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让自己的课堂更加精彩,吸引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思想品德课程不像文化课程那样死板,教师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开展课堂教学,让学生真正融入课堂,以达到师生愉悦的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关注程度,以增强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自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