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校本教研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教师素质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是提高教师专业能力的应然选择,因此,如何通过校本教研,引领教师专业化发展,已成为学校发展中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校本教研 教师专业发展 有效机制
校本教研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应然选择。校本教研的理念是:面向基层、重心下移、关注实际,贴近教师;其策略是:科研与教研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专家与教师相结合,课题与问题相结合;其研究方式是:以学校为单位,以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际需要为目的,突出参与的广泛性、实效性。
一、校本教研为什么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加油站
(一)校本教研解决教师的工学矛盾,形成“探究—反思—发展”的日常教研机制。
长期以来,工学矛盾的存在严重阻碍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的工学矛盾即教师的专业成长与教学工作之间的矛盾,其主要表现在:一是时间上。教师必须在教学活动之外拿出额外的时间或离岗从事教师进修或教研活动,这使得教师原本并不轻松的教学工作变得更为紧张。二是活动的效果上。由于教师在专业发展活动中只是被动参与,并没有真正发挥主体性,因此导致活动效率低下。解决工学矛盾,关键是使教师专业发展朝着“实践—反思—改进”的日常机制迈进。
(二)校本教研为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整合提供有效平台。
校本教研弘扬了教师的主体意识。教师开展以学校为基础的研究把教师从非校本研究的从属地位甚至被研究的客体地位中解放出来,使教师成为校本研究的主体,教师不断学习相关的理论,在研究不断得以改进的过程中回归教师的自主性、能动性与创造性。
(三)校本教研促使学校成为学习型组织,有利于教师形成合作意识。
校本教研是教师的教学、研究和学习“三位一体”的活动,强调教师的不懈学习、相互切磋、集体合作、共同提高,校本教研以学校为基地展开教研活动,从而有助于建构合作的学校文化和教师文化。
二、校本教研如何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加油站
(一)培训平台——建立学习型组织,即教师发展学校。
教师发展学校为教师提供校本进修的形式多种多样,如建立教师在职进修小组,大学派遣联络教师为中小学教师在职进修服务,大学和中小学合作为教师开设学校课程,定期举办研讨会、交流会,等等。
(二)教研平台——以研兴培,以培促研。
发挥研培结合在提高教师素质中的整合作用。学校的培训领导小组密切关注教师教科研动态,灵活运用专题讲座、课例教研、案例分析、区域交流、创办校内教研刊物等形式为校本研究服务,以教学课例、互动研讨、专题讲座、案例交流、成果展览等形式展示学校在校本环境下的课题研究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三)交流平台——建设网络联盟节点,促进多途径交流。
校本研究交流平台的建立,使教师有机会交流和分享各自的选题、研究进展和研究成果,相互借鉴,共同促进对自身工作的反思。有区域交流、校际交流、全校性教学研讨等学科交流;将教师的教学随笔、课后反思、教学案例、经验介绍上传,在网上交流。
三、提升校本教研顺利实施的有效机制
(一)完善校本教研的相关配套措施。
校本教研的计划、组织、实施、监督和评价等一系列工作,需要一定的经费,适合的场地设施及必备的资料和素材,校本教研的制度建设大致应涵盖以下几个方面:(1)校本教研的规划、计划,包括校本教研的研究阶段划分及研究课题的确定等;(2)校本教研中的职责分工;(3)校本教研中的学习制度;(4)校本教研中的集体教研制度,包括集体研究的时间、地点、人员及研究的主题等;(5)校本教研的评估检查制度;(6)校本教研的奖惩制度等。
(二)建立校本教研的激励机制,及时运用研究成果。
校本教研要采取各种激励措施以激发广大教师参与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校本教研的激励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①目标激励模式。指通过校本教研目标的设定来激励教师的研究动机,指导教师的研究行为,使教师个人的研究需要、期望与校本教研的目标挂钩,以调动教师校本教研的积极性。②氛围激励模式。创设良好的校本教研的氛围。③信任激励模式。就是用管理者的信任、鼓励、尊重和支持对教师进行激励。④奖惩激励。坚持以奖励为主,惩罚为辅;坚持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
(三)构建校本教研运行资源保障机制。
各项教研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资源建设的支撑。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与整合包括人力资源、网络资源等在内的各种资源,是校本教研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在校本教研中,学校应为教师的研究提供尽量多的资料,包括书籍、报刊、杂志等,为教师提供便捷的网上资源服务,搞好校园文化建设;接受专业研究者的专业引领;利用网络技术建立一套校本教研的运行机制将增强校本教研的时效性和便捷性,提高教研效率。
校本教研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校本教研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及教研方式,对传统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提出了挑战。但并非舍弃传统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而是与传统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一道,同为教师专业的持续发展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校本研究指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关键词: 校本教研 教师专业发展 有效机制
校本教研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应然选择。校本教研的理念是:面向基层、重心下移、关注实际,贴近教师;其策略是:科研与教研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专家与教师相结合,课题与问题相结合;其研究方式是:以学校为单位,以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际需要为目的,突出参与的广泛性、实效性。
一、校本教研为什么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加油站
(一)校本教研解决教师的工学矛盾,形成“探究—反思—发展”的日常教研机制。
长期以来,工学矛盾的存在严重阻碍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的工学矛盾即教师的专业成长与教学工作之间的矛盾,其主要表现在:一是时间上。教师必须在教学活动之外拿出额外的时间或离岗从事教师进修或教研活动,这使得教师原本并不轻松的教学工作变得更为紧张。二是活动的效果上。由于教师在专业发展活动中只是被动参与,并没有真正发挥主体性,因此导致活动效率低下。解决工学矛盾,关键是使教师专业发展朝着“实践—反思—改进”的日常机制迈进。
(二)校本教研为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整合提供有效平台。
校本教研弘扬了教师的主体意识。教师开展以学校为基础的研究把教师从非校本研究的从属地位甚至被研究的客体地位中解放出来,使教师成为校本研究的主体,教师不断学习相关的理论,在研究不断得以改进的过程中回归教师的自主性、能动性与创造性。
(三)校本教研促使学校成为学习型组织,有利于教师形成合作意识。
校本教研是教师的教学、研究和学习“三位一体”的活动,强调教师的不懈学习、相互切磋、集体合作、共同提高,校本教研以学校为基地展开教研活动,从而有助于建构合作的学校文化和教师文化。
二、校本教研如何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加油站
(一)培训平台——建立学习型组织,即教师发展学校。
教师发展学校为教师提供校本进修的形式多种多样,如建立教师在职进修小组,大学派遣联络教师为中小学教师在职进修服务,大学和中小学合作为教师开设学校课程,定期举办研讨会、交流会,等等。
(二)教研平台——以研兴培,以培促研。
发挥研培结合在提高教师素质中的整合作用。学校的培训领导小组密切关注教师教科研动态,灵活运用专题讲座、课例教研、案例分析、区域交流、创办校内教研刊物等形式为校本研究服务,以教学课例、互动研讨、专题讲座、案例交流、成果展览等形式展示学校在校本环境下的课题研究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三)交流平台——建设网络联盟节点,促进多途径交流。
校本研究交流平台的建立,使教师有机会交流和分享各自的选题、研究进展和研究成果,相互借鉴,共同促进对自身工作的反思。有区域交流、校际交流、全校性教学研讨等学科交流;将教师的教学随笔、课后反思、教学案例、经验介绍上传,在网上交流。
三、提升校本教研顺利实施的有效机制
(一)完善校本教研的相关配套措施。
校本教研的计划、组织、实施、监督和评价等一系列工作,需要一定的经费,适合的场地设施及必备的资料和素材,校本教研的制度建设大致应涵盖以下几个方面:(1)校本教研的规划、计划,包括校本教研的研究阶段划分及研究课题的确定等;(2)校本教研中的职责分工;(3)校本教研中的学习制度;(4)校本教研中的集体教研制度,包括集体研究的时间、地点、人员及研究的主题等;(5)校本教研的评估检查制度;(6)校本教研的奖惩制度等。
(二)建立校本教研的激励机制,及时运用研究成果。
校本教研要采取各种激励措施以激发广大教师参与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校本教研的激励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①目标激励模式。指通过校本教研目标的设定来激励教师的研究动机,指导教师的研究行为,使教师个人的研究需要、期望与校本教研的目标挂钩,以调动教师校本教研的积极性。②氛围激励模式。创设良好的校本教研的氛围。③信任激励模式。就是用管理者的信任、鼓励、尊重和支持对教师进行激励。④奖惩激励。坚持以奖励为主,惩罚为辅;坚持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
(三)构建校本教研运行资源保障机制。
各项教研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资源建设的支撑。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与整合包括人力资源、网络资源等在内的各种资源,是校本教研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在校本教研中,学校应为教师的研究提供尽量多的资料,包括书籍、报刊、杂志等,为教师提供便捷的网上资源服务,搞好校园文化建设;接受专业研究者的专业引领;利用网络技术建立一套校本教研的运行机制将增强校本教研的时效性和便捷性,提高教研效率。
校本教研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校本教研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及教研方式,对传统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提出了挑战。但并非舍弃传统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而是与传统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一道,同为教师专业的持续发展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校本研究指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