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悱”在先“启发”在后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6212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宋代理学家朱熹有云:“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状也;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也。”由此看来,大凡学子要想学有所得,一定会有一个努力想弄明白的过程。这个过程如果被“挤兑”了,那必定一无所获。因此用一份等待,还给学生“愤悱”的可能性比什么都重要。或许,朱熹的这句话用到教学中也同样适用:要想收到学生对所学内容感性的体悟,为师者就需静静地等待,看似太过热闹的课堂其实禁锢了你,学生真正思考下的收获会随着热闹将近而烟消云散。
  因此,在拥挤中留一段空白是一种智慧,在愤悱之后停留一段时间更是一种境界。如果教育教学中能这样,真好!
  从教十多年至今,感觉自己仍然会在每堂新课前紧张不安,甚至经常会把既定的备课教案推翻,预期能够更完善。一次次、一年年,虽然也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每节课上,自己激情昂扬,力求把每一个知识点讲清讲透,学生努力配合互动回答,却越来越发现这样的课堂依然是教师的课堂,学生没能进行完整有效的思考,收效甚微。可能是固有的责任心催促我要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希望学生能把老师讲过的每一个要点都记住、理解,但事实证明事倍功半。对于这样的情况,我反思了很多次,也尝试了很多种新的教育教学的方法,结果在《影响教师的100个好习惯》这本书中领悟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的真正内涵。把课堂还给学生,就是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如何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体?其实就是需要教师的“等”,等待学生思考,等待学生表达,就像书中所说的:“等”其实不需要太久,只需那么一两分钟,也是为学生创造了暂时的“宁静书斋”。在这样一两分钟的等待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缓冲,更有了一些放松,也有了一些自信,为更好地迎接下一轮的冲刺做好准备。在教学中,我关注到了这样的可贵经验,也正在实践中……
  我认为语文课堂中的“等待”可以表现为:多一些倾听,等待学生走进文本。以诗歌教学为例,对于诗歌的阅读一直都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一定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体验,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据此,教师就应留出学生自己情感体验的空白,将最美的画面交给学生去欣赏。
  如我在讲授《春江花月夜》一课时,充分运用了“等待、倾听”这一点。这首诗意境唯美,但理解起来较难,按照以前的做法,句句都由老师来分析,那传达的只是教师的理解,你努力把“春江花月夜”这些图景都尽善尽美地表达出来,学生也许能够心领神会,但他们只是被动的接受,无法真正地还原出自己头脑中那一幅幅图景,更无法深入地研究作者之所以能这么描摹的真正动机。这样的教法,教师讲得累,学生学得更累,收效甚少。如果能带领学生慢慢地走进图景中,让每一个个体去欣赏他们眼中的美,从而形成他们各自的发现、质疑、解答,那一定别有一番滋味。因此,在教授的过程中我刻意放慢了进度,留足了给学生思考和讨论的时间,结果发现学生在自我探究的过程中能发现新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是教师在备课中不曾顾及到的。学生提出的问题由学生自己解决,教师在静静地聆听中偶尔发表自己的观点而不强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当然会大大提高。学生在教师的等待中有了这些贴近自身理解的思考与交流,大大促成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其次,课堂中的“等待”还可表现为教师能说而不说,促进学生调动自我的思维意识,从而进行自我发现、自我构建。的确,语文教师不要急着把自己所谓高深的学问生硬地传授给学生。一堂好的语文课不能用帮助学生解决多少问题来衡量,而应该看它是否引出了有趣、有益的问题,是否能够激发学生读写的兴趣。关键的时候点到为止,给学生留有充分想像的余地和自主建构的空间,让学生能够自由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思考力和创造力。
  如在讲授《老王》一课时,我就采用了能说而不说的方法,充分等待学生,充分信任学生。在讲解时,我只对文本的写作背景和缘由介绍了一下,其余的有意留给学生自己去阅读、发现、思考和总结,学生很感兴趣,也在自己的阅读发现中逐渐完善老王在作者笔下的形象,甚至有的学生还质疑作者的做法,提出了相当有价值的问题。的确,教师在这一堂课中并没有预设什么,却收到了学生如此精彩的讨论,还有什么会比这种情况更令人欣慰呢?相信这样的做法会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心目中的“老王”,而不是强加给学生教师心目中的“老王”。慢慢地,学生必然会在自我的体验中形成有价值的认识,不仅形成了良好的认知结构,而且培养了探究能力,学生兴趣自然高涨。
  再次,“等待”还表现为教师提出问题后停一停,让学生的思维过程充分展现。
  思维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过程。如果不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思考时间,学生往往只能跟随教师的节奏。特别是在上公开课时,很多看似设计完美的课堂,教师为了追求所谓的课堂效果,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根本不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因为怕冷场,怕教学过程不流畅,只要学生说出近似的正确答案,教师就心满意足,开心地手舞足蹈,然后顺利进行下一目标的教学。殊不知,这样看似很热闹的课堂,却造成少数思维敏捷、表达能力强的优秀生在尽情挥洒,大多资质平平者在“隔岸观火”,或者说少数看似思维敏捷者也只是浮于表面,进入不了文本,连“愤悱”的机会都没有,就被教师一把拉了回去,进行下一轮的探讨。
  其实,留下一点时间的等待,并不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只需要还给学生一点点安静的时间,让学生静心思考,才能用心与文本对话,热闹而又频繁的问答,难以达到对话的最佳境界,也进入不了学生的内心,更别说内化为他们自己的某种价值观。其实,“心求通”“口欲言”是学生最初的学习动机,如果教师全然不顾这些,那么学生还有什么学习兴趣可言?刚刚萌发的一点点想要思考探索的念头就被无情地扼杀在摇篮中,课堂永远只能是教师自己的课堂,学生走进不了,也必定收效甚微。
  先圣孔子在对弟子的教育中非常强调“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和“悱”是什么?实际上就是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前的心理状态上的空白,此时,学生的注意力、思维、情感、意志等交织在一起,是智力发展的最佳时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千万不可只注意一味的完成预设的教学目标,却忘记了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他们的思考、他们的问题才是课堂的至宝。那么,我们就要放下一些,去等待那一刻,才有可能点燃学生探索的热情,激活学生的思维。还有什么比这个重要?
  因此,能够耐心等待的教师是智慧的,能在愤悱中被激发的学生才是幸福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第一中学(215000)
其他文献
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已经成为当前我国水利工程项目施工中极为重要的一项施工技术手段,在水利工程项目施工中合理地运用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对于水利工程的强度和防渗漏都具有
高中语文教材是经典文学著作中一些精妙文章的集合体,内容丰富。但是每篇文章又有书的厚度,耐人寻味。其主题、思想深不见底,需要反复读,反复悟,才能浮出水面。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
对高速公路预制T梁质量及外观存在的缺陷进行分析并探究解决对策,有助于预制T梁生产过程试验与施工的有效控制,力求达到内实外美。文章从预制T梁结构特点、试验检测、混凝土
迟子建的小说《日落碗窑》充满理想和爱的温情,十岁的关小明的梦想是要把冰溜儿(狗名)驯成会演马戏、能顶碗的狗,自己成为让人羡慕的马戏演员;关老爷子的理想是寻回年轻时的旧
在老舍先生笔下,祥子曾经是一个正直、热爱生活的社会底层的劳动者。小说一开始,就有关于他外貌的描写,关于他拉车时的具体刻画,并且都写得很有光彩。这些内容简直成了对青春、健康和劳动的赞歌。之后,小说又以更多篇幅描绘祥子美好的内心世界:当他在曹府拉车,不小心翻了车,车给碰坏了,主人也给摔伤了,他引咎辞工,情愿把工钱退给主人作为赔偿,表现出作为一个劳动者的责任心和荣誉感;在严冬夜晚的小茶馆里,他给老马小马
根据高职考大纲的考试内容和要求,名篇名句的默写是高职考语文的必考考点。纵观近几年高职考,“名句名篇”的考查内容多是机械式记忆的知识,所体现的能力等级较低。试卷所考的名句名篇以课本要求背诵的篇目为主,但考生做名句默写这类题竟然失分颇多,得分只在半数左右。本文探究如何提高名句默写的能力,使学生在高职考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一、认清字形,突破“生僻难”字  对于文辞优美、内涵丰富的名言名句,大多数学生都
2014年秋季学期苏教版高中教材做了一些调整,师陀的《说书人》被增加到“珍爱生命”专题中的“陨落与升华”部分。教学参考书中刊载了选自2014年《语文月刊》第六期吴周文教授解读《说书人》的文章。其中有段文字是这样评价的:“说书人”形象是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二个十年间的又一位“孔乙己”形象。文章从外形、处境、职业、结局的相似性分析,进而认为本质上相似,二者都是旧时代旧社会被凉薄被遗弃的“多余人”形象。在反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孙犁的名篇——《荷花淀》就像是一支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美到极致。  一、月光皎洁,诗情画意  有人说,《荷花淀》是像散文诗一样的小说,因为它的语言清新明快,抒情真切活泼,整篇文章营造出一种如诗如画的意境,这样的作品,既像一首含蓄隽永的诗歌,也像一曲动人心弦的音乐,让人陶醉其中,感受其巨大的艺术魅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品味文本语言,体会其中的诗情画意。  例如,《荷
随着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应试教育式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实的需要。高中语文的阅读教学重点放在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核心素养,为养成终身阅读和深入思考的好习惯奠定基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与初中的浅阅读教学有较大的差异。高中语文教学不能仅停留在理解语言手法等浅层次阅读上,而是侧重对思想感情的领悟教学。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深度阅读”的教学方法应得到语文教师的重视,并得到显著的改
《语文课程标准》对高中学生的小说学习提出了具体要求,要求学生学会鉴赏小说,掌握与之有关的基本知识,尝试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小说。然而,目前高中小说教学却存在诸多问题,教师往往将讲解和分析作为学习的主要内容,却忽视了提高学生小说阅读和接受的能力。这种教条化的阅读妨碍了学生对小说进行自主阅读,教师要积极调整教学内容,促使学生走进小说学习的最深处,提高审美能力。  一、多元对话,自主突破  在高中小说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