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道:“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偏偏是那些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这种极大的效果反差强烈地警戒我们:对于“学困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师们必须正视他们,了解他们,研究他们,用我们满腔的爱唤醒他们,激励他们,用感情、责任激励他们,让这些含苞待放的祖国花朵如沐春风,健康快乐地成长。
在十余年的班主任教育教学生涯中,我一直特别关注这些“学困生”的转化问题,对他们学习困难的成因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对相应的教育教学策略也作了尝试和探索。
一、形成原因
(一)叛逆
这种类型的学生大多数是受家庭教育的影响,因为他们从小受到的是文化水平不高的父辈简单粗暴式的教育。学生从小得不到家长的关心呵护,稍有错误换来的就是一顿暴打,时间长了,他们都绝望了,也产生了“抗体”。久而久之,他们对父母甚至对周边的一切都产生了强烈的逆反心理,你说往东,他们就偏往西,你说好,他们绝对说坏,你越说,他就越烦;你越打,他就越硬,长此以往,慢慢地就导致了父母与孩子之间没有交流,无法沟通。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如果不及时地给予足够的关心,令他们感觉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他们就可能彻底地产生抵触心理,以至于仇视父母,与老师作对,甚至会把这种怨恨的心理报复到同学的身上。
(二)散漫
在农村,现在有很多的留守儿童,好多孩子都是单亲家庭或者是父母离婚了家庭破裂了没人管教的。他们要么跟着年迈的爷爷奶奶,要么跟着姥姥姥爷生活,而这些老人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大都是放任自流,听之任之。因此,时间长了就养成了孩子们自由散漫的个性,对什么都漠不关心。这类学生往往都缺乏纪律观念、时间观念,迟到、早退,那都是司空见惯的事情,自己感兴趣的课就听听,不感兴趣的课就不听或干脆一走了之。有时候甚至是由于天气原因就爱来不来了,比如说,天气变冷了或者是天气太热了,或下雨了,下雪了,就很自然地不请假就不来上学了。这些或许还只是表面原因,真正的原因恐怕是因为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心、重视,他们也可能已经厌恶了或对自己的家庭绝望了,因此就喜欢自由自在地到处游荡,行为散漫。
(三)孤僻冷漠
这类学生可能是由于受到父母离异的影响,备受嘲笑或冷落,或从小受到外界过多的批评,因此产生了自卑心理,总觉得自己处处不如别人,自卑感强,渐渐在心理上就为自己建立起了一个情感的屏障。不喜欢与人交流,喜欢独处,自我欣赏,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这么一个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对于集体和他人的事都表现得漠不关心,麻木不仁,班集体的任何活动都不想参与,集体荣誉也似乎与他毫不相干。
二、应对措施
(一)用爱心激活他们的自信心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成功的次数越多她就越自信,反之则不然。”其实我们自己都会有所发现,一般情况下学习优秀的学生对学习兴趣浓厚,而学习落后的学生则表现为对学习缺乏兴趣,不愿动脑,害怕困难,害怕出错,甚至有的还会产生厌学情绪,以致做出违纪出格的事。这个时候,教师应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在日常学习中,不能太苛求,关键是帮助他们制定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也就是要对他们提出难度低一点,让他们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使他们也能体会到战胜困难获取成功的喜悦。二是要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要经常组织他们阅读课外优秀读物,培养读书的兴趣,组织他们参加有益的兴趣活动,使他们在活动中能发挥自己的特长,体验自身的价值。这时,教师再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可以调动他们学习的内在动力。三是要常抓不懈。后进生学习底子薄,非一朝一夕就能提高,而其身上的毛病会时常重犯,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持之以恒,花大工夫。只有不折不扣地付出,才会有显著的成效。如果忽冷忽热,将会事倍功半甚至会前功尽弃。
(二)耐心是教育成败的关键
古人云:“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才也。”后进生虽然有很多不足之处,但即使再差的学生也总有某方面的特长或优势,比如学习差的,他在体育方面很好,或在音乐、美术方面有特长。班主任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发掘其身上的潜能,充分肯定,使后进生重新找回自我,获取克服缺点的勇气和信心。其实,后进生的特点无非就是意志薄弱,自控力差,行为极易反复无常,但又自尊心很强。做后进生的思想工作不要简单地认为通过一次谈心他们就能彻底改好。遇到后进生不良行为出现反复时,班主任一定要有耐心客观分析不良行为反复出现的原因,要及时发现,及时抓住,及时诱导,做到防微杜渐。当然,这里所指的耐心教育并不是消极等待,而是要做有心人,为后进生的转化积极创造条件。
班主任工作的主要方式、方法就是和那些后进生耐心地谈心、谈话。因此我也常常找后进生进行深入的交谈。我的做法一般都是先拉家常,谈谈自己的过去,不论成功还是失败,甚至有时还抖抖“丑事”,缩小心灵间的距离,在这个过程应做到心平气和,以诚相见,以诚对待,以一个朋友身份与之交流。如果赢得他的一句“老师,我和你一样”,说明他把你当成朋友了,把你当做可以倾诉的对象,那么以后的工作做起来就太容易了。尤其是在对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发掘和肯定上,以诚心赢得他们的信任是成功教育后进生的保证。
每接手一个新班级时,我始终坚持建立班级学习互助小组,把班集体“普遍的友爱”倾注给后进生。其实建立小组的目的是“溝通”,为了使他们有个交流的机会和场合,不论是学习上还是思想上,精心营造一种平等、和谐、友爱的氛围,让后进生能够感受到集体温暖,感受到自己在班上有一席之地。班主任只要有颗仁爱之心,经常设身处地地为后进生考虑、解决问题,则他们也会时时为你着想。这样用爱心去感化,你会时常收获意想不到的结果。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是祖国的花朵,未来的希望,只要我们有爱心、有耐心,就能转化他们,激活他们,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十余年的班主任教育教学生涯中,我一直特别关注这些“学困生”的转化问题,对他们学习困难的成因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对相应的教育教学策略也作了尝试和探索。
一、形成原因
(一)叛逆
这种类型的学生大多数是受家庭教育的影响,因为他们从小受到的是文化水平不高的父辈简单粗暴式的教育。学生从小得不到家长的关心呵护,稍有错误换来的就是一顿暴打,时间长了,他们都绝望了,也产生了“抗体”。久而久之,他们对父母甚至对周边的一切都产生了强烈的逆反心理,你说往东,他们就偏往西,你说好,他们绝对说坏,你越说,他就越烦;你越打,他就越硬,长此以往,慢慢地就导致了父母与孩子之间没有交流,无法沟通。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如果不及时地给予足够的关心,令他们感觉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他们就可能彻底地产生抵触心理,以至于仇视父母,与老师作对,甚至会把这种怨恨的心理报复到同学的身上。
(二)散漫
在农村,现在有很多的留守儿童,好多孩子都是单亲家庭或者是父母离婚了家庭破裂了没人管教的。他们要么跟着年迈的爷爷奶奶,要么跟着姥姥姥爷生活,而这些老人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大都是放任自流,听之任之。因此,时间长了就养成了孩子们自由散漫的个性,对什么都漠不关心。这类学生往往都缺乏纪律观念、时间观念,迟到、早退,那都是司空见惯的事情,自己感兴趣的课就听听,不感兴趣的课就不听或干脆一走了之。有时候甚至是由于天气原因就爱来不来了,比如说,天气变冷了或者是天气太热了,或下雨了,下雪了,就很自然地不请假就不来上学了。这些或许还只是表面原因,真正的原因恐怕是因为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心、重视,他们也可能已经厌恶了或对自己的家庭绝望了,因此就喜欢自由自在地到处游荡,行为散漫。
(三)孤僻冷漠
这类学生可能是由于受到父母离异的影响,备受嘲笑或冷落,或从小受到外界过多的批评,因此产生了自卑心理,总觉得自己处处不如别人,自卑感强,渐渐在心理上就为自己建立起了一个情感的屏障。不喜欢与人交流,喜欢独处,自我欣赏,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这么一个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对于集体和他人的事都表现得漠不关心,麻木不仁,班集体的任何活动都不想参与,集体荣誉也似乎与他毫不相干。
二、应对措施
(一)用爱心激活他们的自信心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成功的次数越多她就越自信,反之则不然。”其实我们自己都会有所发现,一般情况下学习优秀的学生对学习兴趣浓厚,而学习落后的学生则表现为对学习缺乏兴趣,不愿动脑,害怕困难,害怕出错,甚至有的还会产生厌学情绪,以致做出违纪出格的事。这个时候,教师应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在日常学习中,不能太苛求,关键是帮助他们制定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也就是要对他们提出难度低一点,让他们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使他们也能体会到战胜困难获取成功的喜悦。二是要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要经常组织他们阅读课外优秀读物,培养读书的兴趣,组织他们参加有益的兴趣活动,使他们在活动中能发挥自己的特长,体验自身的价值。这时,教师再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可以调动他们学习的内在动力。三是要常抓不懈。后进生学习底子薄,非一朝一夕就能提高,而其身上的毛病会时常重犯,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持之以恒,花大工夫。只有不折不扣地付出,才会有显著的成效。如果忽冷忽热,将会事倍功半甚至会前功尽弃。
(二)耐心是教育成败的关键
古人云:“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才也。”后进生虽然有很多不足之处,但即使再差的学生也总有某方面的特长或优势,比如学习差的,他在体育方面很好,或在音乐、美术方面有特长。班主任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发掘其身上的潜能,充分肯定,使后进生重新找回自我,获取克服缺点的勇气和信心。其实,后进生的特点无非就是意志薄弱,自控力差,行为极易反复无常,但又自尊心很强。做后进生的思想工作不要简单地认为通过一次谈心他们就能彻底改好。遇到后进生不良行为出现反复时,班主任一定要有耐心客观分析不良行为反复出现的原因,要及时发现,及时抓住,及时诱导,做到防微杜渐。当然,这里所指的耐心教育并不是消极等待,而是要做有心人,为后进生的转化积极创造条件。
班主任工作的主要方式、方法就是和那些后进生耐心地谈心、谈话。因此我也常常找后进生进行深入的交谈。我的做法一般都是先拉家常,谈谈自己的过去,不论成功还是失败,甚至有时还抖抖“丑事”,缩小心灵间的距离,在这个过程应做到心平气和,以诚相见,以诚对待,以一个朋友身份与之交流。如果赢得他的一句“老师,我和你一样”,说明他把你当成朋友了,把你当做可以倾诉的对象,那么以后的工作做起来就太容易了。尤其是在对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发掘和肯定上,以诚心赢得他们的信任是成功教育后进生的保证。
每接手一个新班级时,我始终坚持建立班级学习互助小组,把班集体“普遍的友爱”倾注给后进生。其实建立小组的目的是“溝通”,为了使他们有个交流的机会和场合,不论是学习上还是思想上,精心营造一种平等、和谐、友爱的氛围,让后进生能够感受到集体温暖,感受到自己在班上有一席之地。班主任只要有颗仁爱之心,经常设身处地地为后进生考虑、解决问题,则他们也会时时为你着想。这样用爱心去感化,你会时常收获意想不到的结果。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是祖国的花朵,未来的希望,只要我们有爱心、有耐心,就能转化他们,激活他们,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