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要上出效果、效用,又要上出趣味,说起来简简单单,做起来却并不轻松容易。要达到有趣和有效完美结合,需做好以下三点。下面,我以一节诗歌鉴赏公开课为例进行分析。
一要有好的素材点。诗歌鉴赏课怎样去选材才能达到既有趣又有效的效果?鉴赏人物又该去选取什么样的人物?挑来拣去,拣去挑来,过尽“千帆”皆不是。最后敲定重点讲两位雅士——张镃、徐渭,材出高考题,人属高标人,既有相通点,又有相异处,前钩后联,既有趣味,也有效果。
二要有好的联结点。平时可能有些东西老师可以一讲了之,省事省心,有效也许能达成,可很难成有趣的效果,因此,如何讲课则是属于艺术的范畴了。本堂课在构思方面,具体有以下七个步骤:①诵读激趣,让学生从熟悉的形象入手,燃起入课的火热氛围;②预习检测,重点让学生分清作品塑造的形象与抒情主人公形象;③评析形象,让学生明白如何去判断自己的答案,并从中了解鉴赏人物形象的步骤与方法;④当堂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学以致用;⑤速识形象,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运用所学知识,快速对所选诗歌形象作出正确判断;⑥课堂总结,重新归纳总结课堂要素,形成系统;⑦迁移延展,让学生在课外能再次巩固所学知识。一节课,七步骤,四十分钟,精打细算,环环相扣,圆满完成。
三要有好的激趣点。高三复习课不容易上,如果教师不懂得运用激趣的办法,复习课很容易上成催眠课。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做到以下几点。①在语言的运用上,尽量幽默风趣。我在课堂练习环节中让男生、女生各选一名代表上台,我说:“到底是巾帼不让须眉呢?还是男儿英雄本色呢?还是巾帼须眉两相宜呢?让我们拭目以待。”略带幽默的语言,让学生会心一笑,也让课堂有了点滴趣味。②手段上尽量多些花样。只有不断运用一些新的手段才能刺激学生疲倦的神经,让他们焕发生机。本节课我运用了小组抢答赛的形式进行第五个环节,结果学生兴趣大增,为了本组的荣誉,争先恐后抢答,笑声连连,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学到了知识。③在整合上要有智慧。本节课我在总结鉴赏形象的步骤与方法的时候,我将那些零散的知识点整编成了一首打油诗:“形象鉴赏有秘籍,知人论世要熟悉,细节描写多分析,环境烘托莫忘记,借象借典巧联系,组织答案要仔细,形象特点排第一,结合诗句讲道理,指出情感明意义 。”通过这样的整编,学生学起来就觉得多少有趣味了,效果也自然而然产生了。
有趣有效不容易。这节课我自认为在这两点上做了一些尝试,算是比较成功,同时于有趣和有效也有了一些较深入的思考。
一是有趣与有效的“二元对立”,两者完美结合,困难重重;课堂容量有些大,部分学生反应不过来,跟不上节奏,有趣和有效在现实中难以完美呈现。因为对于绝大多数教师来说,课堂上的有趣与知识上的有效的确是一对矛盾。让课堂变得有趣需要时间去激发,也需要教师的智慧投入;让知识变得有效需要时间去训练,也需要教师的精力投入。可是,不管是课堂上的时间,还是教师的智慧与精力,都是稀缺的。如果投向了课堂的有趣,就难免要牺牲知识的有效;如果投向了知识的有效,就难免要牺牲课堂的有趣。那么,在课堂的有趣与知识的有效之间,究竟选择哪一个更有价值呢?从长远来看,从教育理想的追求来看,肯定是课堂的有趣更有价值;但是,从眼前利益来看,从学校考核来看,从教师被认可度来看,肯定是知识的有效更有价值。最终教师的选择也就不再有疑惑了,因为人总是从眼前再活到长远的,总是要先过了学校的考核关,先得到了别人的认可,才有可能去追求自己的教育理想的。
二是教育的急功近利让有趣和有效脱节。公开课人多,学生有些拘谨,放不开,课堂生成性的东西不多;思维量大,有趣点并不多,难以形成一种趣味盎然的氛围,实也力不从心。要让课堂的有趣转化为有效,必须为两者的转换预留足够的时间与期待。可是现在多数中小学的情形正好与此相反,对教师的考核周期越来越短,教师任期也是教了高一不一定教高二,教了高二不一定有机会教高三。如此一来,教师根本等不及将课堂教学的外在兴趣引向内在兴趣,甚至干脆就连外在兴趣也一起抛弃算了。
三是教师与学生的良性互动是有趣有效的保障。从学科结构与思维的角度把握学科知识,是促使课堂有趣与有效互换的能力保障。对学生来说,他们肯定是从一个学科知识点发散到两个学科知识点,再从众多学科知识点到形成学科知识结构。从一个学科知识点发散到两个学科知识点,是学生自己可以把握的,但要从众多学科知识点到形成学科知识结构,就不一定是学生自己可以控制的了。因此,教师一定要学会从学科知识结构出发,来选择与重组知识点,这样才能有效地设计课堂教学,并帮助学生形成恰当的学科知识结构和学科思维能力。
行文至此,忽而想起学校的大屏幕,想起日日映现其上的习近平主席对教师的“四有”要求: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比之“四有”,我求之“二有”且觉苦而艰,求诸“四有”则更相形见陋。
但无论如何,趣而实矣,于彼课堂,总归是我们教育人追求的方向。
(作者单位:湖南省攸县第一中学)
一要有好的素材点。诗歌鉴赏课怎样去选材才能达到既有趣又有效的效果?鉴赏人物又该去选取什么样的人物?挑来拣去,拣去挑来,过尽“千帆”皆不是。最后敲定重点讲两位雅士——张镃、徐渭,材出高考题,人属高标人,既有相通点,又有相异处,前钩后联,既有趣味,也有效果。
二要有好的联结点。平时可能有些东西老师可以一讲了之,省事省心,有效也许能达成,可很难成有趣的效果,因此,如何讲课则是属于艺术的范畴了。本堂课在构思方面,具体有以下七个步骤:①诵读激趣,让学生从熟悉的形象入手,燃起入课的火热氛围;②预习检测,重点让学生分清作品塑造的形象与抒情主人公形象;③评析形象,让学生明白如何去判断自己的答案,并从中了解鉴赏人物形象的步骤与方法;④当堂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学以致用;⑤速识形象,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运用所学知识,快速对所选诗歌形象作出正确判断;⑥课堂总结,重新归纳总结课堂要素,形成系统;⑦迁移延展,让学生在课外能再次巩固所学知识。一节课,七步骤,四十分钟,精打细算,环环相扣,圆满完成。
三要有好的激趣点。高三复习课不容易上,如果教师不懂得运用激趣的办法,复习课很容易上成催眠课。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做到以下几点。①在语言的运用上,尽量幽默风趣。我在课堂练习环节中让男生、女生各选一名代表上台,我说:“到底是巾帼不让须眉呢?还是男儿英雄本色呢?还是巾帼须眉两相宜呢?让我们拭目以待。”略带幽默的语言,让学生会心一笑,也让课堂有了点滴趣味。②手段上尽量多些花样。只有不断运用一些新的手段才能刺激学生疲倦的神经,让他们焕发生机。本节课我运用了小组抢答赛的形式进行第五个环节,结果学生兴趣大增,为了本组的荣誉,争先恐后抢答,笑声连连,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学到了知识。③在整合上要有智慧。本节课我在总结鉴赏形象的步骤与方法的时候,我将那些零散的知识点整编成了一首打油诗:“形象鉴赏有秘籍,知人论世要熟悉,细节描写多分析,环境烘托莫忘记,借象借典巧联系,组织答案要仔细,形象特点排第一,结合诗句讲道理,指出情感明意义 。”通过这样的整编,学生学起来就觉得多少有趣味了,效果也自然而然产生了。
有趣有效不容易。这节课我自认为在这两点上做了一些尝试,算是比较成功,同时于有趣和有效也有了一些较深入的思考。
一是有趣与有效的“二元对立”,两者完美结合,困难重重;课堂容量有些大,部分学生反应不过来,跟不上节奏,有趣和有效在现实中难以完美呈现。因为对于绝大多数教师来说,课堂上的有趣与知识上的有效的确是一对矛盾。让课堂变得有趣需要时间去激发,也需要教师的智慧投入;让知识变得有效需要时间去训练,也需要教师的精力投入。可是,不管是课堂上的时间,还是教师的智慧与精力,都是稀缺的。如果投向了课堂的有趣,就难免要牺牲知识的有效;如果投向了知识的有效,就难免要牺牲课堂的有趣。那么,在课堂的有趣与知识的有效之间,究竟选择哪一个更有价值呢?从长远来看,从教育理想的追求来看,肯定是课堂的有趣更有价值;但是,从眼前利益来看,从学校考核来看,从教师被认可度来看,肯定是知识的有效更有价值。最终教师的选择也就不再有疑惑了,因为人总是从眼前再活到长远的,总是要先过了学校的考核关,先得到了别人的认可,才有可能去追求自己的教育理想的。
二是教育的急功近利让有趣和有效脱节。公开课人多,学生有些拘谨,放不开,课堂生成性的东西不多;思维量大,有趣点并不多,难以形成一种趣味盎然的氛围,实也力不从心。要让课堂的有趣转化为有效,必须为两者的转换预留足够的时间与期待。可是现在多数中小学的情形正好与此相反,对教师的考核周期越来越短,教师任期也是教了高一不一定教高二,教了高二不一定有机会教高三。如此一来,教师根本等不及将课堂教学的外在兴趣引向内在兴趣,甚至干脆就连外在兴趣也一起抛弃算了。
三是教师与学生的良性互动是有趣有效的保障。从学科结构与思维的角度把握学科知识,是促使课堂有趣与有效互换的能力保障。对学生来说,他们肯定是从一个学科知识点发散到两个学科知识点,再从众多学科知识点到形成学科知识结构。从一个学科知识点发散到两个学科知识点,是学生自己可以把握的,但要从众多学科知识点到形成学科知识结构,就不一定是学生自己可以控制的了。因此,教师一定要学会从学科知识结构出发,来选择与重组知识点,这样才能有效地设计课堂教学,并帮助学生形成恰当的学科知识结构和学科思维能力。
行文至此,忽而想起学校的大屏幕,想起日日映现其上的习近平主席对教师的“四有”要求: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比之“四有”,我求之“二有”且觉苦而艰,求诸“四有”则更相形见陋。
但无论如何,趣而实矣,于彼课堂,总归是我们教育人追求的方向。
(作者单位:湖南省攸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