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学开展音乐课的教学是传授音乐基础知识,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其音乐素养,使其获得全面发展的教学活动。但基于我国的当下一些主、客观因素,中学音乐课的教学其发展却十分滞后。针对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了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希望对中学音乐课的发展能具有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优化;中学音乐课;对策
要想获得全面发展和积极健康的心理,对于中学生说,不但要学习相关的文化课科目,还要获得其他方面知识,特别是音乐课的学习。音乐课不但能培养他们情趣与道德,也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他们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一、更新教育观念,重视音乐教育
中学音乐教育是我国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音乐为媒介进行知识教育、情感教育和价值观教育。音乐课的教学可以让学生接受到音乐理论的熏陶,能接受到不同时期的音乐作品,激发他们的情感和道德的升华,可以接受到其他领域的相关知识,拓宽他们的视野,促进他们的智力开发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音乐课有如此重大的意义,我们必须加以重视,这样我们才能为孩子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立足学生实际,开展中学音乐教育教学活动
中学音乐教育针对的是普通中学生,要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培养他们的音乐审美情感,激发他们的音乐理解力、表现力和创造力。这就要求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初步形成分析、综合、判断的能力,并逐步形成创造音乐的能力。在选择教材或编写教材时,应考虑中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结构,结合学生现有的文艺基础,选择具有很强的人文精神的音乐作品,同时还要立足本土文化,兼收世界各地精华,创作校本课程,以此为立足点,扩大学生知识面,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比较评价,进而提高他们的审美品味与审美判断力,形成自己正确的音乐价值观。
三、了解学生,因材施教
在教学过程中,专业音乐教学的倾向还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在教学中往往教师对学生进行烦琐的乐理知识讲解,枯燥的曲式分析,深奥的音乐术语,还以为这样做才尽到教师的责任,使学生在整节课始终处于不知所云的境地。因而就会出现教师滔滔不绝,学生或呆若木鸡、或睡觉、或看其他书籍、或交头接耳的场景。对作品的理解,完全是教师说了算;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所以,尽管开设了音乐课,大部学生仍然是一片空白的不正常现象。因此,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实际出发,应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避免单一的知识讲解,避免“直奔主题”,在学生能够理解的范围内去进行引导,帮助学生从作品的旋律、节奏、音色等表象的因素来把握,由表及里,由浅而深。
四、灵活把握和使用教材
由于课本内容结构不能完全地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要求,所以教学中教师对教材应有所选择的,特别是一些大型的曲目(即使是经典名曲),如果硬要学生来理解,也只是强人所难,学生依旧一无所获,而且容易产生厌倦心理。对教师而言,是得不偿失的。进入二十一世纪,音乐艺术有了巨大的发展,各种流派,各种风格层出不穷。虽然泥沙俱下,鱼龙混杂,但不乏优秀作品和经典之作。如果教师适当的选择一些作品(包括电影音乐等作品)来让学生欣赏,不但可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培养他们学习音乐的信心。教师可以以此为桥梁,一步步地把学生引入音乐的殿堂。
五、教学手段要多样化
教学手段的陈旧是音乐教学中最大的问题,教学过程单一、程序化,使得生动活泼的音乐课变得死气沉沉,毫无生气。教师的照本宣科完全忽略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因而作为审美为核心的音乐变得与数学语文等课一般,远离了音乐课的功能和初衷。充分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多媒体的电光声色和大容量,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学生更加直观更加容易的理解作品的内涵。但是,如果完全依赖音像资料或多媒体,那么教师的作用就处于被动的从属的位置,教师个人技能和魅力得不到展示,教师的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就打大折扣,也就降低了学生对音乐课的热情。因此,我认为音乐课教师不但要有丰富的音乐知识和相关的知识修养,还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和各种技能,也是说既是杂家又是专家。如果教师有过硬的本领,并且在课堂上适当的展示,学生会非常喜欢和崇拜这样的老师,进而喜欢上音乐课。我经常在课堂上表演各种乐器,虽然水平不是很高,但学生热情极高并报以热烈掌声。所以,没有比教师声情并茂的表演更能激起学生的兴趣了。在课堂结构上,应避免让学生从头到尾被动的听,能让学生参与的就要给予足够的时间,充分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根据教材内容,让学生动手动口,特别是欣赏歌曲时,不管怎样风格,一定让学生唱唱,而且有些歌曲要唱熟。有些教师担心学生不喜欢教材里的歌曲,其实是完全多滤。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学生对唱歌积极性最高,即使是民歌和艺术歌曲。学生中也不乏有音乐专长的同学,适当的让他们展现自己的才华,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也带动同学们参与教学的热情。
六、审美要惯穿整个教学过程
审美教育是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要营造浓郁的音乐课堂氛围,使学生能全身心的投入到音乐中去。由于学生素质差别较大,特别是农村一级的学校,多数学生音乐教育是一片空白,因此要使他们完全理解作品的内涵是比较困难的,因而教师必须深入浅出地讲解,语言要生动简洁且风趣幽默,博引旁证、左右逢源最能引人入胜。在讲解作品内涵分析作品风格时,要注意学生的感受,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学生创造性审美。
【参考文献】
[1]吴琼茜.初中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之微探[J].新课程,2010(05)
[2]刘琴岚.刍议初中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J].现代阅读,2013(08)
【关键词】优化;中学音乐课;对策
要想获得全面发展和积极健康的心理,对于中学生说,不但要学习相关的文化课科目,还要获得其他方面知识,特别是音乐课的学习。音乐课不但能培养他们情趣与道德,也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他们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一、更新教育观念,重视音乐教育
中学音乐教育是我国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音乐为媒介进行知识教育、情感教育和价值观教育。音乐课的教学可以让学生接受到音乐理论的熏陶,能接受到不同时期的音乐作品,激发他们的情感和道德的升华,可以接受到其他领域的相关知识,拓宽他们的视野,促进他们的智力开发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音乐课有如此重大的意义,我们必须加以重视,这样我们才能为孩子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立足学生实际,开展中学音乐教育教学活动
中学音乐教育针对的是普通中学生,要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培养他们的音乐审美情感,激发他们的音乐理解力、表现力和创造力。这就要求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初步形成分析、综合、判断的能力,并逐步形成创造音乐的能力。在选择教材或编写教材时,应考虑中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结构,结合学生现有的文艺基础,选择具有很强的人文精神的音乐作品,同时还要立足本土文化,兼收世界各地精华,创作校本课程,以此为立足点,扩大学生知识面,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比较评价,进而提高他们的审美品味与审美判断力,形成自己正确的音乐价值观。
三、了解学生,因材施教
在教学过程中,专业音乐教学的倾向还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在教学中往往教师对学生进行烦琐的乐理知识讲解,枯燥的曲式分析,深奥的音乐术语,还以为这样做才尽到教师的责任,使学生在整节课始终处于不知所云的境地。因而就会出现教师滔滔不绝,学生或呆若木鸡、或睡觉、或看其他书籍、或交头接耳的场景。对作品的理解,完全是教师说了算;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所以,尽管开设了音乐课,大部学生仍然是一片空白的不正常现象。因此,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实际出发,应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避免单一的知识讲解,避免“直奔主题”,在学生能够理解的范围内去进行引导,帮助学生从作品的旋律、节奏、音色等表象的因素来把握,由表及里,由浅而深。
四、灵活把握和使用教材
由于课本内容结构不能完全地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要求,所以教学中教师对教材应有所选择的,特别是一些大型的曲目(即使是经典名曲),如果硬要学生来理解,也只是强人所难,学生依旧一无所获,而且容易产生厌倦心理。对教师而言,是得不偿失的。进入二十一世纪,音乐艺术有了巨大的发展,各种流派,各种风格层出不穷。虽然泥沙俱下,鱼龙混杂,但不乏优秀作品和经典之作。如果教师适当的选择一些作品(包括电影音乐等作品)来让学生欣赏,不但可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培养他们学习音乐的信心。教师可以以此为桥梁,一步步地把学生引入音乐的殿堂。
五、教学手段要多样化
教学手段的陈旧是音乐教学中最大的问题,教学过程单一、程序化,使得生动活泼的音乐课变得死气沉沉,毫无生气。教师的照本宣科完全忽略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因而作为审美为核心的音乐变得与数学语文等课一般,远离了音乐课的功能和初衷。充分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多媒体的电光声色和大容量,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学生更加直观更加容易的理解作品的内涵。但是,如果完全依赖音像资料或多媒体,那么教师的作用就处于被动的从属的位置,教师个人技能和魅力得不到展示,教师的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就打大折扣,也就降低了学生对音乐课的热情。因此,我认为音乐课教师不但要有丰富的音乐知识和相关的知识修养,还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和各种技能,也是说既是杂家又是专家。如果教师有过硬的本领,并且在课堂上适当的展示,学生会非常喜欢和崇拜这样的老师,进而喜欢上音乐课。我经常在课堂上表演各种乐器,虽然水平不是很高,但学生热情极高并报以热烈掌声。所以,没有比教师声情并茂的表演更能激起学生的兴趣了。在课堂结构上,应避免让学生从头到尾被动的听,能让学生参与的就要给予足够的时间,充分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根据教材内容,让学生动手动口,特别是欣赏歌曲时,不管怎样风格,一定让学生唱唱,而且有些歌曲要唱熟。有些教师担心学生不喜欢教材里的歌曲,其实是完全多滤。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学生对唱歌积极性最高,即使是民歌和艺术歌曲。学生中也不乏有音乐专长的同学,适当的让他们展现自己的才华,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也带动同学们参与教学的热情。
六、审美要惯穿整个教学过程
审美教育是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要营造浓郁的音乐课堂氛围,使学生能全身心的投入到音乐中去。由于学生素质差别较大,特别是农村一级的学校,多数学生音乐教育是一片空白,因此要使他们完全理解作品的内涵是比较困难的,因而教师必须深入浅出地讲解,语言要生动简洁且风趣幽默,博引旁证、左右逢源最能引人入胜。在讲解作品内涵分析作品风格时,要注意学生的感受,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学生创造性审美。
【参考文献】
[1]吴琼茜.初中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之微探[J].新课程,2010(05)
[2]刘琴岚.刍议初中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J].现代阅读,20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