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设计与开发策略分析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gecs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化传承与理解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一环,新课标倡导语文教师成为课程开发的主体力量,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建构和发展。华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礼”是超越地缘和血统的核心存在,是中国人一切习俗行为的准则。开发《华夏礼仪的智慧》课程,正是希望通过华夏礼仪文化的教学,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有浸润式的体验,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正确认识和深厚感情,成为知礼、懂礼的“谦谦君子”。
  关键词:文化传承与理解;华夏礼仪;校本课程
  
  2016年9月,中国教育学会公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的相关成果。该成果历时三年,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表现、落实途径等做了详细阐释。自此,“核心素养”有力地推动了各学科课程标准的修订,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原动力。
  就语文学科而言,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体现在“语言运用与建构、审美鉴赏与创造、思维发展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的素养。普通高中语文新课标(2017版)就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提出了宏观性的意见指导。但是具体如何让每一个学生素养培养真正落地,仍需要广大一线教育教学工作者的摸索、探讨和实践。新课标在“实施建议”中特别强调了语文教师作为课程资源的构建和开发的主体作用,鼓励语文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参与到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建设中,加强语文学习活动中内容和目标的整合,形成与教材相呼应的开放的教学格局,从而拓展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建构和发展。
  基于此,笔者通过《文化行——华夏礼仪智慧》校本选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探索如何实现“文化传承与理解”这一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地”。
  一、 课程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2017年版普通高中语文新课标再次明确了语文学科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部分,语文学科肩负着传承一个民族优秀文化的使命,因此必须重视开设传统文化课程,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并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华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礼”是超越地缘和血统的核心存在,是中国人一切习俗行为的准则,正所谓“不知礼,无以立”。开发《华夏礼仪的智慧》课程,正是希望通過华夏礼仪文化的教学,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有浸润式的体验,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正确认识和深厚感情,成为知礼、懂礼的“谦谦君子”。
  (二)配合必修课中经典文言文的教学
  语文教材中汇集了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语文教师熟悉教材,且善于把教材中的课例、理论知识进行深度挖掘和整合,让教材中的教学资源充分得到运用。在高中语文课本中,文言文和古诗的比例占到半壁江山,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语言知识和文学鉴赏能力,对经典古诗文的认知和熟读正是其题中之义。
  正所谓“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不学诗,无以言”,讲授华夏的礼仪文化必然离不开对许多丰富的古诗文篇章的讲解和学习。本课程的开设也意在弥补必修课程中古诗文教学的一些缺憾,对必修课程做必要补充,让曾经陌生的“礼乐文字”和学生生活联系到一起,培养其对经典文字的特殊情感。
  (三)增强语文学科教育的实践性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强调学生“学会学习”,语文新课标也强调了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特别是“情境教学”,培养情境中的学习和探究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通过语文课程实践,让学生头脑“动起来”、手脚“动起来”,不宜简单停留在追求语文“静态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礼仪文化”在必修课的教学中总是显得严肃和遥远,然而事实上,它却渗透并贯穿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本课程的开设,特别重视组织学生亲身参与礼仪实践活动,如中秋祭月、重阳登高、冬至祭祖等等,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生活,体验礼仪文化的魅力。
  (四)开发生动活泼的选修课程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应当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通过多样的教学形式开展课堂活动,创设综合学习情境,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礼仪文化的教学活动,将充分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分小组合作学习礼仪,并提供展示的表演平台。此外,通过延请一些专家的讲座,使学生提前接触到更专业的礼乐知识,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总之,让选修课堂焕发其生命力,真正感染每一个学生。
  二、 学情分析
  本课程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已经掌握了良好的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在古代汉语和汉字的习得上掌握了基本的能力。由于日常生活的局限,对传统文化和古典文学比较陌生和薄弱,因此在开设选修课时,更多考虑其在这方面的兴趣培养,为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修养,以及今后文言文的深入学习打好基础。
  三、 课程目标
  语言的表达与交流: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基本知识,能在具体的交际情境和文化情境中能够初步描述多样的华夏礼仪现象。
  发展逻辑思维: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能就课上所介绍的礼仪内容,有理有据地进行比较、分析、评价,并运用批评性思维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礼仪文化。
  审美体验与评价:能够在传统礼仪文化的课程中激发对传统文化的欣赏趣味、提升美学品位,练就美学眼力,掌握鉴赏评价的方法。
  传承中华文化: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培养语文兴趣,提高人文素养。
  四、 设计思路
  我国礼仪文化源远流长,千头万绪,因此需要一个切实可行的体系将其组织起来以进行教学。礼仪文化大体可分为四类:岁时节日、人生仪礼、日常生活、民间信仰。四个部分的内容,需要一个学年的时间完成。每个学年的课时在34~36课时之间。
  五、 设计方案
  六、 评价方式
  本课程采取综合测评方法给定学生成绩。综合测评方法强调动态考核与静态考核的结合、课内考核与课外考核的结合、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的结合。本课程考核主张以多元化、全方位、持续性、民主化的考核方式取代传统的一考定成绩的做法,将学生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能力、科研能力纳入考核体系之中。教师以每个单元为单位设计考核办法,组织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实现自我考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9.
  [3]钱穆.中国文化精神[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2.
  [4]许嘉璐.古代衣食住行[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1.
  [5]彭林.中国古代文明礼仪[M].北京:中华书局,2013.
  作者简介:
  韩雅琪,福建省厦门市,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文章以多样阅读为切入点阐述阅读对丰富学生阅读视野和思维的促进作用,围绕学案导读、任务探读、合作解读和随笔深读多引导学生主动融入语篇,是提升学生英语学习综合素养的必然需要。围绕多样化阅读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深入构思,是探索深度英语不可缺少的途径,利于学生积淀丰富知识底蕴和文化内容。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导读;合作;表达     阅读作为学生了解世界和丰富自身的重要途径,是学生积淀丰富知
摘 要:高中信息技术旨在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而很多学生的学习目的仅仅是通过学业水平测试,在生活中运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还不强。道理大家都是知道的,如果学生不能“学以致用”,我们的教育将是失败的。在此笔者分享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的教学经验。  关键词: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生活  在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论的影响下,笔者对学生的知识与生活的联系相当关注。为了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
摘 要:数学概念是客观现实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概念教学往往容易脱离学生理解的实际经验和背景,容易造成概念的孤立脱节和零碎,而概念的本质和归因又容易显得急促和草率。基于此,笔者以西师版二年级数学“平均分的初步认识”为例,谈谈我们的做法。  关键词:概念教学;有结构的课堂;平均分  【教学内容】西师版二年级上册第66页。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操作,理解什么是平
摘要:学科交叉渗透已成为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而跨学科教学也是基于学生核心素养下课堂教学的一种新形式,整合其他科目的知识进入语文课堂也成为教师的必备技能。文章以人教版语文教材必修一第一单元现代新诗品鉴为例,将语文学科诗歌品鉴和美术学科设计构图相结合,进行跨学科教学途径探究。  关键词:跨学科;诗歌品鉴;教学途径  跨学科教学是指超越一个单一学科而进行的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学科的知识创造与传播的教学活动
摘要:幼儿园课程是为幼儿设计的,这就要求幼儿园课程的内容必须贴近幼儿的现实生活,并以促进幼儿发展需要为目的。文章以孩子生活中常见并感兴趣的树叶为切入点,探讨如何用儿童的视角,建构适宜的儿童课程,并以多通道方式促进幼儿多方面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树叶;微课程;儿童  生活是儿童教育发生的场所和根基,是课程的基础、来源、出发点。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因为儿童的
摘要: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在数学学习中,学生经常会有自主学习的表现,教师要适切地加以引导;在课堂学习中,教师应有意识、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素养。通过教师潜移默化地引导,合理地指导自主学习,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成为孩子们学习的乐园。  关键词:自主学习;立体图形;探索发现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很重要,自主学习能力强的人一定是一个善
摘要:在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教学研究者和教育工作者对创设高中英语好课堂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文章以剖析一堂公开课为依据,试从形、意、情三个维度切入,浅谈塑造高中英语好课堂的要素,即课堂形式、教学理念、课堂效果,力求将新课标要求付诸实践,构建高效的高中英语课堂。  关键词:高中英语;好课堂;要素  一、 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普高英语课程的总目标包括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
摘 要: 阅读能力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初中是培养数学阅读能力重要阶段。教师应利用各种方法,有意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教材,在课堂及课外进行有效引导,循序渐进地引领学生进行数学阅读,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夯实基础。  关键词: 初中数学;阅读能力;培养;兴趣  一提起“阅读”二字,大家就自然联想到语文阅读、英语阅读。殊不知,在数学的学习中,阅读能力也起着至关重要的
摘 要: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教育的进一步深化改革确定了方向。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确定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因此,地理课堂的设计与实践,须以地理核心素养为标准。本文以“工业区位选择”为例,通过“思辩式”课堂设计与实践,挖掘地理课程的育人价值。  关键词:地理核心素养;“思辩式”课堂;地理实践力;工业区位  基础教育改革正在从“知识本位”时代走向“核心素养”
摘要:深化新課程改革强调学习评价的多元化,要充分发挥学习评价的诊断、激励和促进作用。地理概念是地理思维最基本的单元和形式,地理素养的提升要以地理概念为基础。线上教学使生生和师生之间的评价更快速更全面,通过这种交流,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更容易获得情感上的满足,以此达到深层的学习,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和完善。  关键词:过程性评价;概念教学;网课模式  一、 过程性评价在教学中的实施现状  过程性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