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以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工学结合基地的建设为个案,分析工学结合基地建设的要素,同时对基地今后持续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基地
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区别于其他高等教育的办学特色之一。作为与社会、市场用人标准联系紧密的高职院校,如何将工学结合与院校自身良好结合,并在人才培养上做出实效,对其深化发展具有较大意义。本文结合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打造花都工学结合基地的历程,论证工学结合基地的建设经验与相关问题,并提出基地拓展的对策与看法,以供参考。
一、广铁职院花都基地建设概况
广铁职院是一所广州市属工科高职院校,具有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电气化铁道技术、供用电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电子工艺与管理、电气自动化技术、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等工科类专业培养特色。
2009年初,为拓展办学实力,提高人才培养实效,深化校企合作,广铁职院酝酿对外建立工学结合基地。根据广州区域经济发展特色,广铁职院将基地位置选择在以制造业为主的花都区。2009年3月,广铁职院位于花都粤宝工业园区的工学结合基地正式挂牌成立,同年6月,基地集电气化制造、电子技术、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专业特色的校企合作如期开展。目前,基地拥有SMT生产线车间、电子车间等,基地学生以半工半读的形式开展教学,聘请企业技术人员担任教员,并与相关企业开展真正意义上的订单合作,走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实质性一步。广铁职院花都工学结合基地已经成为学院的办学品牌,广受赞誉。
二、高职院校工学结合基地建设要素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有四个基本特点:企业参与育人的全过程;突出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知识教育与能力、素质训练的同步性;注重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结合广铁职院花都工学结合基地的建设过程,高职工学结合基地在建设运行中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素:
1.基地做好定位。
第一,基地建设要与院校自身发展特色、专业构成紧密结合,或者为院校专业建设或拓展提供平台,寻求企业实践的持续支撑。广铁职院在构思工学结合基地时,考虑到学院机电一体化和电气专业的优势,因此选择花都粤宝工业园区,与园区内十余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第二,要立足所处区域经济发展趋势。区域经济是院校学生就业的主要地区,紧扣区域经济的发展势头,利于院校发展的后发力。第三,确立基地是为企业服务,也是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的出发点,摒弃其成为赢利性机构的观念。
2.方案做好论证。
基地从酝酿建设、起步建设至投入使用,是一个复杂的工程。要做好财务预算、基建建设等工作,同时要在专业建设方面做好长远的打算。广铁职院工学结合基地共设有18个实训室,其中属基础工种培训的有焊工实训室、家用电器实训室,有的实训室以企业需求的技能而定,像模具拆装、电气控制、数控编程与仿真加工、机械拆装等实训室,都是综合了学院专业与企业需要而综合设定的。这些集企业需求的实训室的建立与运作,对今后专业紧贴市场革新技能、吸收前沿动态有着积极的意义。
3.人员做好准备。
成立强而有力的基地建设班子,做好基地人员管理中的思想稳定工作,要求基地教师认同并深刻理解职业教育的工学结合办学理念,增强为企业科研攻关的意识,多为企业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与服务,达到双赢的局面。
4.企业做好沟通。
基地建设要充分体现企业在育人过程中的作用,基地建设期间,要与企业做好沟通,用优势来吸引企业,争取得到企业支持。此外,规范校企合作在具体运作中的职责、岗位与任务。
三、高职工学结合基地持续发展的思考
为了深化工学结合基地,使其达到“教高16号文”的纲领要求,让其有更旺盛的生命力与影响力,在建设工学结合基地中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职业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强调培养职业人的办学目标。
“职业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中在基础教育之上为引导部分学生掌握在某一特定职业或职业群中从业所需的实际技能、知识和认识的教育服务” “职业教育是部分人终身教育和人的全面发展的一个方面、一个阶段、一个重点”。以“工学结合”为特色的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其基本内涵是:以高职学生为主体对象,以应用技术能力培养为主线,以人文素质和职业素质培养为基础,坚持走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相结合,培养过程与工作相结合,培养方案与双证书相结合的道路,以最大限度拓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专业延伸力为目标,实现受教育者德智体和职业能力诸方面的全面与和谐发展。
在运作工学结合基地时,要注重以培养学生成为职业人的办学目标。因此在教学中,第一,要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第二,要注重基础技能的培养;第三,要鼓励学生个人兴趣、个人特长的培养。
2.加强社区职业服务,拓展办学平台。
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有着紧密的联系,但是高职院校更能发挥区域经济影响力的关键在于其与所在社区的关系。如广铁职院根据广州白云区物流行业发达的特点,就物流培训与实践加大了与企业的合作力度。但是,绝大多数院校由于受过去行业办学惯性的影响,在与社区的合作和服务中是单线条的,呈条状结构而非块状结构,因此在办学中存在专业的建设发展难以适应职业结构频繁变动的矛盾。为了规避这个矛盾,笔者认为,可以在社区开展所需要专业技能的继续教育与再培训、再提高,更新技能要求与知识,同时也为社区劳动力提高竞争力。
3.深化校企合作关系,达到二者双赢。
目前校企合作从企业方面得到的支持较为被动,企业为了避免提高其生产成本,不太愿意与院校在生产上有过深合作,这对于深化二者的合作关系,对高职教育今后从企业获得实际成效产生不利影响。如何规避这些现象,如何使两者的开展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双赢合作,笔者认为可以从几个方面展开:一是鼓励高职院校成立强大的科研攻关师资队伍,让科研队伍为企业相关生产提供研发服务与信息,真正为企业提供产品改进创新的作用;二是在高职院校加强创新教育,鼓励师生发明专利,改进生产过程中的操作方法、生产产品的功能,直接为企业谋取利益;三是重视职业教育的经济因素,可以创新院校与企业的合作方式,不停留在院校提供产区、劳动力的层次合作,而是将院校融入企业生产的某个环节里,真正发挥院校的改良改进作用,激发二者的合作驱动力,从而深化二者合作;四是在企业进入合作后制定相关制度,明确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权利与义务,细化学生在实训中的技能验收标准,让校企合作真正达到育人的目标。
(作者单位: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陈小军等.工学结合: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7,(1).
责任编辑朱守锂
关键词: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基地
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区别于其他高等教育的办学特色之一。作为与社会、市场用人标准联系紧密的高职院校,如何将工学结合与院校自身良好结合,并在人才培养上做出实效,对其深化发展具有较大意义。本文结合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打造花都工学结合基地的历程,论证工学结合基地的建设经验与相关问题,并提出基地拓展的对策与看法,以供参考。
一、广铁职院花都基地建设概况
广铁职院是一所广州市属工科高职院校,具有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电气化铁道技术、供用电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电子工艺与管理、电气自动化技术、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等工科类专业培养特色。
2009年初,为拓展办学实力,提高人才培养实效,深化校企合作,广铁职院酝酿对外建立工学结合基地。根据广州区域经济发展特色,广铁职院将基地位置选择在以制造业为主的花都区。2009年3月,广铁职院位于花都粤宝工业园区的工学结合基地正式挂牌成立,同年6月,基地集电气化制造、电子技术、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专业特色的校企合作如期开展。目前,基地拥有SMT生产线车间、电子车间等,基地学生以半工半读的形式开展教学,聘请企业技术人员担任教员,并与相关企业开展真正意义上的订单合作,走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实质性一步。广铁职院花都工学结合基地已经成为学院的办学品牌,广受赞誉。
二、高职院校工学结合基地建设要素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有四个基本特点:企业参与育人的全过程;突出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知识教育与能力、素质训练的同步性;注重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结合广铁职院花都工学结合基地的建设过程,高职工学结合基地在建设运行中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素:
1.基地做好定位。
第一,基地建设要与院校自身发展特色、专业构成紧密结合,或者为院校专业建设或拓展提供平台,寻求企业实践的持续支撑。广铁职院在构思工学结合基地时,考虑到学院机电一体化和电气专业的优势,因此选择花都粤宝工业园区,与园区内十余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第二,要立足所处区域经济发展趋势。区域经济是院校学生就业的主要地区,紧扣区域经济的发展势头,利于院校发展的后发力。第三,确立基地是为企业服务,也是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的出发点,摒弃其成为赢利性机构的观念。
2.方案做好论证。
基地从酝酿建设、起步建设至投入使用,是一个复杂的工程。要做好财务预算、基建建设等工作,同时要在专业建设方面做好长远的打算。广铁职院工学结合基地共设有18个实训室,其中属基础工种培训的有焊工实训室、家用电器实训室,有的实训室以企业需求的技能而定,像模具拆装、电气控制、数控编程与仿真加工、机械拆装等实训室,都是综合了学院专业与企业需要而综合设定的。这些集企业需求的实训室的建立与运作,对今后专业紧贴市场革新技能、吸收前沿动态有着积极的意义。
3.人员做好准备。
成立强而有力的基地建设班子,做好基地人员管理中的思想稳定工作,要求基地教师认同并深刻理解职业教育的工学结合办学理念,增强为企业科研攻关的意识,多为企业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与服务,达到双赢的局面。
4.企业做好沟通。
基地建设要充分体现企业在育人过程中的作用,基地建设期间,要与企业做好沟通,用优势来吸引企业,争取得到企业支持。此外,规范校企合作在具体运作中的职责、岗位与任务。
三、高职工学结合基地持续发展的思考
为了深化工学结合基地,使其达到“教高16号文”的纲领要求,让其有更旺盛的生命力与影响力,在建设工学结合基地中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职业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强调培养职业人的办学目标。
“职业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中在基础教育之上为引导部分学生掌握在某一特定职业或职业群中从业所需的实际技能、知识和认识的教育服务” “职业教育是部分人终身教育和人的全面发展的一个方面、一个阶段、一个重点”。以“工学结合”为特色的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其基本内涵是:以高职学生为主体对象,以应用技术能力培养为主线,以人文素质和职业素质培养为基础,坚持走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相结合,培养过程与工作相结合,培养方案与双证书相结合的道路,以最大限度拓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专业延伸力为目标,实现受教育者德智体和职业能力诸方面的全面与和谐发展。
在运作工学结合基地时,要注重以培养学生成为职业人的办学目标。因此在教学中,第一,要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第二,要注重基础技能的培养;第三,要鼓励学生个人兴趣、个人特长的培养。
2.加强社区职业服务,拓展办学平台。
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有着紧密的联系,但是高职院校更能发挥区域经济影响力的关键在于其与所在社区的关系。如广铁职院根据广州白云区物流行业发达的特点,就物流培训与实践加大了与企业的合作力度。但是,绝大多数院校由于受过去行业办学惯性的影响,在与社区的合作和服务中是单线条的,呈条状结构而非块状结构,因此在办学中存在专业的建设发展难以适应职业结构频繁变动的矛盾。为了规避这个矛盾,笔者认为,可以在社区开展所需要专业技能的继续教育与再培训、再提高,更新技能要求与知识,同时也为社区劳动力提高竞争力。
3.深化校企合作关系,达到二者双赢。
目前校企合作从企业方面得到的支持较为被动,企业为了避免提高其生产成本,不太愿意与院校在生产上有过深合作,这对于深化二者的合作关系,对高职教育今后从企业获得实际成效产生不利影响。如何规避这些现象,如何使两者的开展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双赢合作,笔者认为可以从几个方面展开:一是鼓励高职院校成立强大的科研攻关师资队伍,让科研队伍为企业相关生产提供研发服务与信息,真正为企业提供产品改进创新的作用;二是在高职院校加强创新教育,鼓励师生发明专利,改进生产过程中的操作方法、生产产品的功能,直接为企业谋取利益;三是重视职业教育的经济因素,可以创新院校与企业的合作方式,不停留在院校提供产区、劳动力的层次合作,而是将院校融入企业生产的某个环节里,真正发挥院校的改良改进作用,激发二者的合作驱动力,从而深化二者合作;四是在企业进入合作后制定相关制度,明确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权利与义务,细化学生在实训中的技能验收标准,让校企合作真正达到育人的目标。
(作者单位: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陈小军等.工学结合: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7,(1).
责任编辑朱守锂